1 / 36

中机远雄 --- 雄心飞扬

中机远雄 --- 雄心飞扬. 做中国最好的制冷蓄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夜间 3 角. 白天 1 元. 冰蓄冷原理. 利用夜间用电负荷较低的低价电打开主机制冰,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 ,在白天用电高峰且电价偏高的时候,融冰释放冷量,以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我们称它为冰蓄冷技术。简单说,就是用夜间 3 毛多钱的电做白天 1 块多钱的事。. 关于我们. 移峰填谷,可改善国家的用电结构; 可扩大制冷系统的供冷量; 减少制冷机组的装机容量,提高制冷效率; 可应对紧急停电事故; 经济效益显著; 节能减排,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 冰蓄冷技术的社会意义. 关于我们.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机远雄 --- 雄心飞扬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机远雄---雄心飞扬 做中国最好的制冷蓄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2. 夜间3角 白天1元 冰蓄冷原理 利用夜间用电负荷较低的低价电打开主机制冰,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且电价偏高的时候,融冰释放冷量,以满足建筑物空调负荷的需要,我们称它为冰蓄冷技术。简单说,就是用夜间3毛多钱的电做白天1块多钱的事。 关于我们

  3. 移峰填谷,可改善国家的用电结构; • 可扩大制冷系统的供冷量; • 减少制冷机组的装机容量,提高制冷效率; • 可应对紧急停电事故; • 经济效益显著; • 节能减排,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 冰蓄冷技术的社会意义 关于我们

  4. 冰蓄冷技术应用的宏观环境分析 1)哥本哈根会议,中国对减排高调做出承诺; 2)四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行业发展意见的通知》,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将EMC确立为一个产业的国家。 政治 1)冰蓄冷行业内暂时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运作空间巨大。 2)静态冰蓄冷技术比较成熟,在国内已应用了近20年,市场对冰蓄冷有一定认知。 3)动态冰蓄冷属“新生”技术,空调与蓄冰一体,等于将原有附属蓄冰设备集成在中央空调主机上. 1)中国电力设施夜晚空转率高,利用率严重不足,造成能源浪费,急需移峰填谷的有力措施。 2)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企业竞争加剧,需从各个角度节省成本,节能降费,成为企业最易接受的营销理由。 3)中央空调耗电占整个建筑物用电或生产用电的50%以上。 宏观环境分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济 技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5. 我国冰蓄冷发展概况 冰蓄冷行业背景了解 1、90年代初开始引进和研制冰蓄冷技术 2、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部等部委于2004年联合出台全国电价的峰谷差政策,目前已达到4:1/5:1,部分欧美国家目前已达到10:1以上。 3、据国家统计局和建设部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00万个使用中央空调的建筑物,其中北京约4万个。 4、我国目前使用冰蓄冷技术的建筑物约700个左右。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上海等占比最大。

  6. 国内对冰蓄冷技术的政策支持 不断拉大的峰谷电价差 空调市场三足鼎立 部分地区冰蓄冷项目可执行特价电 国内政策 政府给予冰蓄冷用户补贴支持

  7. 内融冰 • 内融冰的蓄冰过程是通过盘管内的乙二醇溶液循环来实现的。 • 融冰时,盘管内的乙二醇通过循环融冰制冷,靠近盘管的冰最先融化,然后依次向外,直到冰完全融化。 外融冰 • 外融冰是通过水冲刷来融冰制冷,是冰从外向内融化的过程。如果有残冰,将附着在盘管上,再次蓄冰时,冷量需要通过附着在盘管上的冰向外传递。 冰蓄冷有关概念的了解 关于我们

  8. 融冰率: • 在完成一个融冰释冷循环后,蓄冰容器内融化的冰占总结冰量的百分比。 • 制冰率(IPF): IPF1:蓄冰容器内,制冰容积与容器容积的比值。 IPF2:蓄冰容器内, 制冰容积与水的容积比值。 冰蓄冷有关概念的了解 关于我们

  9. 全量蓄冰: • 制冷机组只在电力低谷时段运行,制冷蓄冰,在电力平荷、峰荷时段制冷机组不运行,全天所需冷负荷全部由融冰释冷来满足。 • 分量蓄冰: • 制冷机组在电力低谷时段运行,制冷蓄冰。全天冷负荷由制冷主机和融冰释冷共同提供,制冷主机尽量选在电力平荷时段运行。 冰蓄冷有关概念的了解 关于我们

  10. 冰蓄冷运行模式说明 1、制冷主机蓄冰 2、制冷主机与蓄冰设备融冰联合供冷 3、蓄冰设备单独供冷 4、制冷主机单独供冷 关于我们

  11. 一、从制冷系统构成上分:直接蒸发式和间接冷媒式。一、从制冷系统构成上分:直接蒸发式和间接冷媒式。 • 直接蒸发式: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直接用作制冰元件,如盘管外结冰、制冰滑落式等; • 间接冷媒式:利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冷却冷媒,再用冷媒进行制冰。 二、根据制冰方式不同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 • 静态冰蓄冷系统:冰的制备和融化在同一位置进行,蓄冷设备和制冰部件为一体结构,具体形式有冰盘管式、完全冻结式、密封件式等多种形式; • 动态蓄冰是指蓄冰装置和储冰装置分离,蓄冰过程中冰结到一定厚度与制冰装置分离,输送到储冰装置中,蓄冰过程是多次冻结完成,故称为动态蓄冰。另:是个动态循环过程。 • “板冰/冷水机组”用在冰蓄冷系统时为直接蒸发式的动态制冰,是动态冰蓄冷系统。 冰蓄冷的分类 关于我们

  12. 静态冰蓄冷介绍 • 静态蓄冰是指蓄冰装置和储冰装置为一体,蓄冰过程中冰一直附着在蓄冰装置上,蓄冰过程一次冻结完成,故称为静态蓄冰。 • 冰球、冰盘管是静态蓄冰的典型形式 关于我们

  13. 动态冰蓄冷介绍 • 动态蓄冰是指蓄冰装置和储冰装置分离,蓄冰过程中冰结到一定厚度与制冰装置分离,输送到储冰装置中,蓄冰过程是多次冻结完成,故称为动态蓄冰。 • 片冰和冰浆是动态蓄冰的典型型式 • 动态蓄冰有两大突出的优点: • 1.制冰效率高; • 2.融冰取冷速度恒定。 关于我们

  14. 不同蓄冰形式对比 关于我们

  15. 关 于 我 们 蓄能装备和换热设备生产制造基地 位于重庆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新区云枣路6号,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与重庆远雄制冷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中国蓄能换热设备生产基地。 关于我们

  16. 公司的相关资质 关于我们

  17. 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资质

  18. 我司动态冰蓄冷机组工作原理 制冰原理: 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低温的循环水进入蒸发板模块上部的布水器,通过布水器的均匀分配,循环水沿蒸发板表面呈膜状均匀流下,制冷剂在蒸发板内蒸发吸热,部分水放热结成冰附在蒸发板的表面,另一部分水落到蓄冰槽内,由循环水泵吸入(阀1开,阀2关),从而完成整个制冰循环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板片表面的冰层越来越厚。结冰过程是水的相变过程,即水放出潜热,冻结成冰。

  19. 我司动态冰蓄冷机组工作原理 • 脱冰原理: • 根据制冰时间,控制蒸发板表面的冰层厚度为5-9mm,当制冰时间到设定值,某一蒸发模块的制冷剂进气电磁阀打开,部分热的制冷剂气体进入蒸发模块内,蒸发模块内温度升高,与蒸发板表面接触的冰由于受热失去附着力,同时沿蒸发板表面喷淋的水在冰层与蒸发板之间形成水膜,冰层依靠重力滑落到蓄冰槽内,破碎成小冰片。 当某一蒸发板模块表面冰完全脱落后,与蒸发板模块配套的制冷剂进气电磁阀关闭,重新进入制冰状态,同时另一蒸发板模块的制冷剂进气电磁阀打开,进入脱冰过程,依次循环,直到所有蒸发板模块的冰脱落。 当某一蒸发板模块进入脱冰过程时,其它蒸发板模块仍处于制冰状态。每一蒸发板模块脱冰过程持续30秒钟左右。

  20. 动态冰蓄冷机组核心部件:高效蓄能换热器 国内首创,填补国内行业空白。 全新的传热、传质理念,高效换热。

  21. 动态冰蓄冷机组核心部件:高效蓄能换热器的优势动态冰蓄冷机组核心部件:高效蓄能换热器的优势 • 降膜蓄能换热器的流道设计改变了传统的蛇型层流流道的设计理念,采用了蜂窝状紊流流道的设计理念。强化了流体内在的换热效率,减小了流体流动的阻力。 • 降膜蓄能换热器的换热表面采用了降膜流动方式,流体在换热器表面形成薄的膜片流动,过流面积大,传热效率高。 • 降膜蓄能换热器采用两块等厚或非等厚食品级不锈钢板通过连续大功率激光焊接,高压液体鼓胀成型。其焊接热影响区小于1mm2,焊接后热变形少,可进行厚度为0.5mm的薄板焊接。流体中间导热层薄,导热换热效率高。高压液体鼓胀成型克服了金属的弯曲变形极限应力,成型硬化后不会形成扭曲形变,换热器平整度与平面度好,易于液体在换热表面形成膜状流动。鼓胀成型的根部与顶部形成金属拉伸变形的厚薄差,更易于导热换热效率提高。 • 降膜蓄能换热器焊接、鼓胀成型后的应力消除采用频谱谐波分析与失效技术,应力消除彻底,克服了热处理应力消除的氧化皮难清除的问题,工艺过程进入低碳时代。 • 降膜蓄能换热器采用食品级不锈钢制作,易于清洗,无细菌滋生死角,彻底解决其它换热器军团菌滋生问题。

  22. 高效蓄能换热器的应用--板冰机组 板冰机组 板冰是透明、干燥、坚硬的不定形水晶体,不容易融化,保存时间更长久,蓄冷效果优于其他类型的冰。其厚度可选范围为4mm~30mm,平均大小可选范围为(4×4)~(50×50)mm。 板冰机是在工厂内把所有的部件组装成整体机后出厂的。其所有工序都是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进行的,出厂前都通过完整的试机程序,确保长期、稳定的使用。 板冰机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板冰机组是为了冰蓄冷工程、滑雪场用人工造雪、煤矿深井冷却、工艺冷却等大量用冰行业而开发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利用了凝缩热,快速输送热气进行脱冰,减少了能量损失,节能效率非常高。

  23. 蒸发器板片 高效蓄能换热器之动态冰蓄冷系统 冰水接末端或板换 压缩机 蓄冰槽 冷凝器 水泵 动态冰蓄冷系统 板冰/冷水机组 双功能冷水机组(制冷/制冰) 动态蓄冰是指蓄冰装置和储冰装置分离,蓄冰过程中冰结到一定厚度通过机械的方法或重力与制冰装置分离,输送到储冰装置中,蓄冰过程是多次冻结完成,故称为动态蓄冰。

  24. 动态冰蓄冷系统的自学型控制系统 蓄冰控制系统通过对制冷主机、系统循环泵、冷却塔、系统管路阀门等进行控制,自动切换蓄冰系统的运行模式,根据负荷匹配的原则,恒定控制供回水的温度。 控制系统按设定的顺序,控制制冷主机、水泵和冷却塔等设备的启停,并实时监控各设备的工作状态如下: 制冷主机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冷冻水泵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冷却水泵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冷却塔风机启停状态、故障报警 冷却水供水温度遥测、显示 循环水供、回水温度遥测、显示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遥测、显示 空调实时冷负荷显示 蓄冰槽水位遥测、显示 关于我们

  25. 动态冰蓄冷系统的自学型控制系统 本系统采用集散型(DCS)结构,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技术目标。系统由中央控制单元和现地控制单元两部分组成。中央控制单元即“上位机”,采用专用的工业电脑,以图形和菜单的形式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并承担控制模型中较为复杂的计算、以及系统运行数据的管理。现地控制单元即“下位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除提供底层输入输出操作外,还承担简单的单回路闭环控制。现地控制单元在脱离控制中央控制单元时应能维持空调系统的基本运行,并具备支持这一功能的人机交互手段。 控制方案具备以下特点: 采用集散型结构,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充分释放故障风险。 把上位机界面友好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和下位机的稳定可靠实现有机的结合。 上位机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主控界面,使整个工艺流程一目了然。 控制室安装有LED大屏幕显示器,同步显示系统的运行状态。 下位机配备触摸屏显示器提供简单的人机界面,供脱离上位机时操作。 采用最流行的TCP/IP通讯协议加入BAS,使BAS无需附加设备便能接纳本系统。 包括全自动操作在内的四个操作层面满足不同的操作要求。 丰富的系统自检功能为系统的维护和故障预警提供了方便。 所见即所得的参数整定功能,同步显示控制曲线使参数整定一目了然。 自控技术和冰蓄冷工艺的完美结合,使系统不仅“能用”而且“好用”。 采用现场总线的温度传感器,数字信号传输,使可靠性和检测精度都大幅提高。 关于我们 Internet

  26. 我司动态冰蓄冷机组--应用场合 • 商业、民用建筑空调 如:办公室、商场、电影院、大学、宾馆、医院、博物馆、机场、展览馆、制造车间等。 • 大型区域集中供冷 如:冷站集中布置,用冷区域及用冷时间较为分散的行业。 • 工业冷冻、食品加工,特别是加工过程冷却,短时间内制冷、冷负荷波动较大的地方。 如 :酿酒厂、牛奶车间、饮料车间、食品加工车间、低温房间、食品快速冷却、化工厂、制药厂等。 • 电力发电工程 关于我们

  27. 系统简单 采用制冷剂直接蒸发制冰,无需乙二醇中间换热环节效率更高。 效率较高 蒸发温度比间接蓄冰高3℃-5℃,效率高10%-15% 制冷剂泵强制循环,循环量数倍于压缩机的吸气量。 蒸发器换热系数高 蒸发板模块满液式蒸发,消除了蒸发器过热区, 结冰厚度控制在9.52mm以下,冰的热阻小。 融冰性佳 冰与水直接接触,融冰速度快,可保持恒定的0.5℃~1℃,出水温度,融冰彻底,无“千年冰”即使不开主机,也可满足尖峰负荷,运行策略更灵活,最大限度降低运行费用易实现全量蓄冰,无融冰供冷不能满足负荷之担忧更适合过渡季节由分量蓄冰向全量蓄冰转换。 蓄冰直观 在蒸发板上形成片状冰,结冰过程可见热气脱冰,碎冰存在蓄冰槽中,蓄冰槽中冰量也直观可见。 冷热共槽 制冰与蓄冰分离,蓄冰槽中储存的只是冰和水,蓄冰槽既作为夏季蓄冰槽,也作为冬季的蓄热槽。 动态冰蓄冷系统的特点 关于我们 板冰/冷水机组蓄冰系统的融冰曲线 出水温度℃

  28. 1 4 6 7 2 3 5 我司动态冰蓄冷系统的优势 制冷效率高,比静态冰蓄冷效率提高20%左右。 独有的按周、按月蓄冰模式,可为用户减少投资,尤其适合区域供冷、展馆等场合,且运行稳定可靠。 蓄冰、供冷可同时进行,对于负荷均衡的场合更有实用性,静态冰蓄冷则做不到。 应用范围更广,可广泛用于商业、工业等不同场合。 能做到冷热同槽,可使资源应用更充分。 释冷速度快,融冰曲线均衡。 可扩大系统的供冷量

  29. 我司动态冰蓄冷系统应用案例 一、案例对象:成都某大厦总建筑面积为15500m2,空调尖峰负荷为230万大卡。 二、电价政策:商业电价:电价:1.7元/kW·h 谷荷时段: 23:00~7:00 电价:0.45元/kW·h 三、逐时冷负荷计算: 设计日逐时总负荷为ΣQi=23084kW·h=6565RT.h

  30. 我司动态冰蓄冷系统应用案例 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图 四、蓄冰机组选型: 夜间电力低谷时段为23:00-7:00,在电力低谷时段制冰。 对空调系统综合考虑,根据投资最短,经济效益最好的原则选择如下机组: 蓄冰机组:PI/C298板冰/冷水机组一台。其空调工况制冷量:438RT=1540kW,主机功率303kW,机组制冰工况制冷量:298RT=1050kW,主机耗功275kW。 五、蓄冰装置: 采用板冰/冷水机组自带的蒸发板模块制冰,制冷剂在板内蒸发,水在蒸发板表面形成冰板,当冰层达到一定厚度时自动脱落,储存在蓄冰槽内。当蓄冰槽内的冰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蓄冰时间到,则蓄冰结束。 机组夜间8小时蓄冰量为:298x8=2384RT.h,则蓄冰槽为200m3。

  31. 我司动态冰蓄冷系统应用案例 六、蓄能系统设备清单: 七、供冷运行策略分析: 制冰主机共有四种运行模式: 主机与融冰联合供冷: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运行,提供负荷所需要的部分冷量,不足部分由融冰释冷提供。 主机单独供冷: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运行,提供全部负荷所需要的冷量。 融冰释冷:融冰释冷提供全部负荷所需要的冷量。 主机制冰:在电力低谷时段,主机制冰蓄冷。 由于在供冷季节内每天的负荷都不同,蓄冰系统始终以最经济的方式运行,充分利用电力低谷时段的电力,节约最多的运行费用,机组的运行模式也需要相应调整。下面的图表说明100%负荷、75%负荷、50%负荷和25%负荷等工况蓄冰系统的运行策略的变化。

  32. 我司动态冰蓄冷系统应用案例 100%设计负荷运行策略 75%设计负荷运行策略 50%设计负荷运行策略 25%设计负荷运行策略

  33. 我司动态冰蓄冷系统应用案例 八、经济分析: 选择对比的常规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常规空调系统设备清单 运行费用比较(拟供冷天数120天) 供冷运行费用 蓄能空调供冷年运行费用: (0.01x9010+0.42x6567+0.45x4127+0.12x2493)x120=653282元 风冷热泵空调供冷年运行费用: (0.01x14550+0.42x11293+0.45x8039+0.12x4783)x120=1089608元 供冷运行费用差额:1089608-653282=43.6326万元

  34. 我司动态冰蓄冷系统应用案例 九、综合投资比较: 风冷热泵空调系统投资 风冷热泵空调机房投资 蓄冰空调系统投资 蓄冰空调机房投资

  35. 我司动态冰蓄冷系统应用案例 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 蓄冰空调综合投资比常规空调略高:366.6-244.2=122.4万元,但由于蓄能空调的年运行费用比常规空调低43.63万元,高出的投资可通过年运行费用的节省在2.8年内即可收回,即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为: 122.4/43.63=2.8年 初投资 蓄能空调系统机房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122.4万元。 运行费用 蓄能空调系统比常规空调系统年节约运行费用43.63万元。 投资回收期 静态差额投资回收期为2.8年。

  36. 感谢您的关注www.ice-power.com 军工品质,放心拥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