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第五章 国际储备管理

第五章 国际储备管理.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一、国际储备概念 一国货币当局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保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流动资产的总和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 《 国际收支手册 》 第五版对国际储备的定义如下:“国际储备是指货币当局可随时获得并能控制的国外资产。. 二、国际储备的特点. ( 1 )官方持有性; ( 2 )普遍接受性; ( 3 )充分流动性; ( 4 )价值相对稳定性; ( 5 )必须具有货币的职能。. 三、国际储备的构成. ( 1 )货币性黄金 ( 2 )特别提款权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国际储备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国际储备管理

  2.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一、国际储备概念一国货币当局为了弥补国际收支逆差、保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流动资产的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写的《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对国际储备的定义如下:“国际储备是指货币当局可随时获得并能控制的国外资产。

  3. 二、国际储备的特点 • (1)官方持有性; • (2)普遍接受性; • (3)充分流动性; • (4)价值相对稳定性; • (5)必须具有货币的职能。

  4. 三、国际储备的构成 (1)货币性黄金 (2)特别提款权  (3)在IMF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 ---25%黄金外汇储备份额 ---基金组织用去的本币份额 ---基金组织向成员国的借款 (4)外汇储备

  5.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 (1)弥补逆差 (2)稳定汇率 (3)借债保证 (4)发币的准备 (5)应付突发事件

  6. 五、国际储备的来源(供给) 1、顺差 2、干预外汇市场 3、国内收购黄金作为储备 4、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 5、政府借款

  7. 六、国际储备需求的影响因素 • 1、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 2、汇率制度和外汇政策; • 3、对外开放的程度; • 4、对外筹措资金的能力; • 5、该国货币的地位和国际经济地位; • 6、外债现状; • 7、一国经济的发展目标; • 8、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

  8. 七、战后国际储备资产及其体系的 变化和原因分析 • 战后国际储备体系变化的历史背景 (1)美元危机; (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国际债务危机; (4)国际货币危机。 • 战后国际储备体系变化的表现 战前是:黄金—英镑体系 战后初期是:黄金—美元体系 八十年代后是:多元化体系(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将来的人民币)

  9. 八、国际储备体系变化的原因分析 • 1、体系本身不可克服的矛盾:特里芬难题 • 2、各国政治、经济实力发生了变化; • 3、各国对货币国际化的态度; • 4、浮动汇率制下,各国管理储备的需要:分散 风险

  10. 九、国际储备资产结构的变化 单位:亿特别提款权 国际储备构成 90年代初 本世纪初 普通提款权 339.028 599.605(4.73%) 特别提款权 214.80 215.285(1.7%) 外汇储备 6732.88 11859.59(93.5%) 黄金储备 9.29 9.47(0.75%)

  11. 外汇储备货币构成的演变 单位:% • 年份 73 83 93 本世纪初 • 美元 78.4 71.2 55.6 57.1 • 英镑 6.5 2.6 2.9 3.4 • 日元 -- 4.9 7.7 4.9

  12. 近几十年国际储备增长情况 单位:亿特别提款权 年 份 1963年 1973年 1993 年 本世纪初 国际储备 266 1168 3623 12642 工业化国家 192 749 4134 5239 发展中国家 75 369 3805 7403

  13. 十、储备多元化的优缺点 • 1、优点 • --打破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有利于扩大各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 --有利于各国通过储备多元化来保持国际储备价值的相对稳定; --储备货币种类的增加和特别提款权等新型储备资产的创立缓和了国际储备资产供应不足的矛盾。

  14. 1、缺点 ---国际储备多元化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国际储备多元化助长了世界通货膨胀; ---国际储备多元化不利于各国自主地贯彻经济政策,从而不利于各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15. 第二节 国际储备管理 一、国际储备管理概述 1、涵义:指一国政府及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本国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及储备资产的运用等进行计划、调整、控制,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

  16. 2、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 3、主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确定和保持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 ---在国际储备总额既定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储备资产结构上的最优化。

  17. 二、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 1、适度的储备量:位于上、下限之间。 ---上限:在该国经济发展最快时可能出现的外贸量与其他国际金融支付所需要的的储备资产数量,又称为保险储备量。 ---下限:保证该国最低限度进口贸易量所必须的储备资产数量,又称为经常保险量。

  18. 2、影响适度规模的因素 (1)对外经济活动; (2)本国政策取向; (3)国际合作程度; (4)货币的地位; (5)储备的持有利益与机会成本; (6)宏观经济规模。

  19. 3、确定适度规模的数量指标 • 一国储备额与其GNP之间的比值; • 一国储备额与其外债总额之间的比值; • 一国储备额与其一定时期内平均进口额之间的比值; • 一国储备额与其国际收支差额之间的比值。

  20. 三、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 1、涵义 • 2、储备货币的种类结构 • 3、储备资产期限结构(流动性结构) • ---一级储备资产:流动性强,收益性差 • ---二级储备资产:流动性减少,收益性 增强 • ---三级储备资产:流动性差,收益性强

  21. 四、我国的国际储备 (一)我国国际储备回顾 1、阶段 (1)1949—1979年 (2)1979年—至今 2、概况

  22. 单位:亿美元 时间 1992年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 黄金储备 12.67 12.67 12.67 12.67 12.67 • 外汇储备 194 736 1399 1547 2121.67 • 普通提款权3.03 8.18 16.82 16.85 • 特别提款权4.04 3.92 4.47 5.40

  23. 我国历年外汇储备

  24. (二)我国国际储备最优水平的确立 • 1、关于储备水平的争论 • 2、巨额储备规模引发的一些问题 • 3、我国最适度储备规模的确定

  25. (三)我国国际储备结构管理 1、我国国际储备的数量结构 • 1992 1995 本世纪初 • SDRs 1.69 0.72 0.42 • ODRs 3.05 1.51 0.97 • 外汇储备 78.23 91.65 95.60 • 黄金 17.03 6.12 3.01

  26. 2、币种结构 3、储备资产期限结构 4、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收益性分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