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类素质课程

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类素质课程. 第九周 汉文. 1>《 高帝求贤诏 》 ( 《 汉书 》 ) 2>《 文帝议佐百姓诏 》 ( 《 汉书 》 ) 3>《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 ( 《 汉书 》 ) 4>《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 ( 《 汉书 》 ). 欣赏主题 文体: 公 文 内容: 人 才. 西汉和东汉. 两汉故事 :汉家一统天下,制度“以霸王道杂之”。文化收陈涉之民意,取西楚之霸气;承周凤之质朴,启六朝之华章。 两汉断代史 : 《 汉书 》 、 《 后汉书 》 。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类素质课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海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类素质课程 第九周 汉文 1>《高帝求贤诏》(《汉书》) 2>《文帝议佐百姓诏》(《汉书》) 3>《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汉书》) 4>《武帝求茂材异等诏》(《汉书》)

  2. 欣赏主题文体:公 文内容:人 才

  3. 西汉和东汉 两汉故事:汉家一统天下,制度“以霸王道杂之”。文化收陈涉之民意,取西楚之霸气;承周凤之质朴,启六朝之华章。 两汉断代史:《汉书》、《后汉书》。 风流人物:刘邦(汉高祖)、刘恒(汉文帝)、刘启(汉景帝)、刘彻(汉武帝)。平民出身的皇帝,质朴淳厚、贴近百姓,无历史包袱,但文化修养实需提升。

  4. 汉代诏书 • 诏文,乃皇帝命令之公文,亦有官方命令性质或告示、晓谕天下民众之文体。汉代诏书以散体行文。 • 西汉初期,去古未远,诏书语言质朴无华。尤其是汉高祖的诏书,既无典故,也不讲究言辞对仗之美,直白道来,几近口述。 • 文景时代到汉武帝时代,尤其是汉武帝时代,是诏书文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汉武帝独尊儒术,推崇典雅。他本人也爱好艺文辞章,深受当时辞赋创作的影响。因此,汉武帝时代的诏书句式趋于整饬,尤其注重修饰文辞。 • 传诵千古的公文文学。立意有的放矢,行文干净凝练,目标求真务实,表达情意真切。

  5. 汉高祖刘邦 •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创者,“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与天下同利,与英雄同伍,豁达大度,天下英雄尽入其彀中,富有平民精神和历史创新精神。卓越青史,泽被华夏。文气、霸气、痞气兼容并蓄。

  6. 高帝求贤诏 •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7. 译文 • 听说古代圣王中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霸主中没有高出齐桓公的,周文王、齐桓公都是依靠贤人的帮助而成名,现在天下贤人的智慧才能难道不及古时候的人才吗?忧虑的是君主不去和他们结交,不去结交,贤士怎么能够来呢?现在我依靠上天神灵的保佑以及贤士大夫的帮助,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统一成一家。我希望这个天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祖先的宗庙以至无穷。贤人已经与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与我共同治理天下,使人民幸福,这可使得么?贤士大夫有肯跟我交游的,我能够尊敬他,让他做大官,特把这个诏令布告天下,让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御史大夫周昌把这诏令下达给丞相,丞相酂侯下达给诸侯王,诸王的御史中丞下达给郡的太守,那些确实称得上德行贤明的人,郡守应该去劝他们出来,并为之驾车,送他们到丞相府,登记其经历、容貌和年龄。如果有那样的贤人而郡守不上报,发觉之后就罢免他的官,年老体弱多病的贤人,不要送来。

  8. 网友评议 • 汉朝政府曾“裸招”公务员。 • 此文读来虽有趣,可知刘邦当时笼略天下之策略,然而其辞不见高雅,似不足以入文章选集。如“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等语,更诘屈聱牙,文理不顺。此文不必学。(读《高帝求贤诏》:来自: Trovatore(我思我想我怕我会心意变灰) 2009-01-13 21:42:29 :)

  9. 小问题:中国历史上,谁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小问题:中国历史上,谁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 重要的在于如何识别英雄? • 毛泽东:“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21页。) • 又 “‘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37页。) • 如今,要从世界和现代的视角看近现代英雄。

  10. 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个人朴素节俭,富有孝心、爱心;励精图治,重在安民,开启“文景之治”。英年早逝,性有子承父业。有皇后窦氏。相传正月十五过年节出自文帝,亦有佞臣邓通为其吸脓疮之说。

  11. 汉文帝议佐百姓诏 • 间者数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愚而不明,未达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乃天道有不顺、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废不享与?何以致此?将百官之奉养或费、无用之事或多与?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土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12. 译文 • 近来连续几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灾旱灾和疾病成灾,我非常担忧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过失因而执政有过错吗?是天道有不顺、地利或许没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遗弃没有祭祀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养官的俸禄是不是太多了,没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为什么民众的粮食会匮乏呢? • 计算(一下)田地没有更少,统计民众人口没有增加,按照人口来算田地,那比古人还有多余啊,但吃的东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里呢?难道是百姓从事商业损害农业的地方很多,还是做酒浪费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粮食很多吗?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没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们讨论这个问题,有可以帮助百姓的办法,用心大胆地广开思路,不要有所隐瞒!

  13. 赏 析 • 文帝以德化民,严于律己,甚至罪己,行文可见一斑。 • 针对社会现实,不断设问,深入思考,反省自身,具有责任意识。 • 文简质朴,情真意切,富有感召力,并发人深思。

  14. 王朝周期律 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1945年与毛泽东对话) 毛泽东、温家宝、习近平等人重视此问题。

  15. 左传·庄公十一年 • 秋,宋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臧文仲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且列国有凶,称孤礼也,言惧而名礼,其庶乎。既而闻之曰,公子御说之辞也,臧孙达曰,是宜为君,有恤民之心。

  16. 如何跳出王朝周期率?

  17. 汉景帝刘启 •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发展其父文帝之风,勤俭治国,与民休息,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亦属英年早逝,幸有武帝承继,开疆拓土,扬威华夏。可谓文武之过渡人物。

  18.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无为非者寡矣。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不受献,减太官,省繇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强毋攘弱,众毋暴寡,老耆以寿终,幼孤得遂长。今岁或不登,民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姓,侵牟万民。县丞,长吏也,奸法与盗盗,甚无谓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丞相以闻,请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19. 译 文 • 在器物上雕镂花纹图形,是损害农业生产的事;编织精致华丽的丝带,是伤害女工的事。农业生产受到损害,就 是饥饿的根原;女工受到伤害,就是受冻产生的根原。饥寒同时出现,而能不做坏事的人是很少的。我亲自耕种田地,皇后亲自种桑养蚕,为的是给祭祀祖庙时提供 谷物和祭服,为天下人民作个先导。我不接受进献的物品,减少膳食,减少老百姓的徭役赋税,是要天下人民努力种田和养蚕,平时就有积蓄,用来防备灾害。要使 强大的不要侵犯弱小的,人多的不要欺凌人少的;使老人能长寿而终其天年,小孩和孤儿们能顺利地成长。   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粮很少,原因在哪里呢?是不是有些奸诈虚伪的人担任了官职,官吏用财物作交易,掠 夺百姓,侵害人民?县丞,是县吏中的首领,他们借着执法的机会做坏事,助盗为盗,这样实在是失去了朝廷设置县丞的用意。命令郡守们各自严格履行自己的职 责,对于不忠于职守、昏昧不明的郡守,丞相把他们的情况报告我,要请求治他们的罪。特把这道命令宣告天下,让大家明确知道我的意图。

  20. 赏 析 • 作为帝王,关注民之疾苦,并明确指出,百姓饥寒与官吏鱼肉百姓、作奸犯科有关。政治意识强烈、清晰。 • 为政也繁,为文也简,故须删繁就简,抓住核心,郑重其事,昭告天下。由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布告之后,越明年,景帝去世。“文景之制”,名传后世,刘启,可谓子承父业之典范。

  21. 汉武帝刘彻 •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西汉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刘彻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22. 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23. 译 文 • 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业,必须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马奔跑踢人,却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讥讽,却能建立功名。这些不受驾驭的马和放纵不羁的人,也在于如何驾驭他们罢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发现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优秀才能,超群出众,可担任将相及出使远方的人才。

  24. 赏 析 • 汉武大帝,其为人也大,为事也大,立意高远,气势充沛; • 语言简洁醇雅,句式整齐而不呆板; • 具有辞意双美的审美效果,文学艺术性很高。 • 可与韩愈之马说(《杂说四》)参酌学习,由此也可旁及马与人之关系。

  25. 汉诏之影响 • 后世对汉代诏书评价甚高。 • 东汉班固评论汉诏“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汉书·儒林传》)。 • 清代姚鼐推崇汉诏“汉至文景,意与辞俱美矣,后世无以逮之”(《古文辞类纂序·诏令》)。其《古文辞类纂》所收诏书全是汉诏,而且基本是西汉之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