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傳統樂器比較

傳統樂器比較. SS 組. 傳統樂器. 樂器 是表現音樂的一大媒介,不同的民族文化,常有著不同風格的樂器 。. 在 台灣 布袋戲、歌仔戲、或是廟會迎神的時候,總會聽到很熟悉的傳統樂器聲音 。. 按樂器演奏方式 分類 (1) 管樂器 (2) 弦樂 器 (3) 打擊樂器. 日本 的樂器形態及其演奏也充分反映出日本傳統​​音樂注重音色的微妙差異。與世界其它國家一樣,日本的樂器也可以大致分為 打擊樂器、吹奏樂器和彈奏樂器 三類。. 古箏. 現今最為常用與普及的為二十一絃箏 基本上同一台箏所使用的每個箏柱都相同 絃的張力可以透過旋轉絃釘來改變. 日本箏.

ca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傳統樂器比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傳統樂器比較 SS組

  2. 傳統樂器 樂器是表現音樂的一大媒介,不同的民族文化,常有著不同風格的樂器。 在台灣布袋戲、歌仔戲、或是廟會迎神的時候,總會聽到很熟悉的傳統樂器聲音。 • 按樂器演奏方式分類(1)管樂器(2)弦樂器 (3)打擊樂器 日本的樂器形態及其演奏也充分反映出日本傳統​​音樂注重音色的微妙差異。與世界其它國家一樣,日本的樂器也可以大致分為打擊樂器、吹奏樂器和彈奏樂器三類。

  3. 古箏 現今最為常用與普及的為二十一絃箏 基本上同一台箏所使用的每個箏柱都相同 絃的張力可以透過旋轉絃釘來改變

  4. 日本箏 • 日本箏是十三絃。 • 日本箏有巾柱及小柱的分別。 • 絃是使用人力綑綁固定,無法任意改變張力, • 只能透過調整箏柱來改變音高。 • 4.以「龍」的形象來為箏的各部位命名。

  5. 日本箏的義爪,因生田流與山田流兩大流派而有所不同。日本箏的義爪,因生田流與山田流兩大流派而有所不同。 雖然同樣都是帶在右手大拇指、食指與中指上,但生田流 • 使用的是「角爪」 ,山田流用的是「丸爪」,材質為象牙, 輪(指套)的部份以皮或紙製作而成。 • 中國箏的指甲,材質主要為玳 • 瑁製。以前彈古箏只用右手的拇 • 指、食指和中指,但隨著古箏音 • 樂的不斷發展,三根手指頭已不 • 夠用,現在右手的無名指也戴上 • 指甲,並根據音樂的需要,左手 • 也可戴假指甲。

  6. 三味線 起源於中國的三弦,大約成形於15世紀。 三弦傳至琉球(現沖繩),產生了琉球的三線, 之後傳到日本本土才逐漸成形。 早期琉球三線受本土三味線影響被 改良成現在沖繩三線。

  7. 三線 三線是琉球群島特有的撥弦樂器,由琴頭、琴頸、琴身三部分構成,因琴身兩面蒙有蛇皮,也被稱為蛇皮線或蛇味線。 在琉球群島從低音到高音分為「男絃」、「中絃」和「女絃」。 在沖繩地區和先島地區,三線的琴弦是白色的;而在奄美地區則是黃色的。

  8. 三線

  9. 三線和三味線比較 三線以特製的爪撥彈,音色圓潤,而日本本土的三味線,其疾速鏗鏘的音色大為迥異。三線和中國傳統國樂器中的三線琴一樣是用蟒蛇皮做的,而三味線是用貓皮來做的。 三線細桿發出十分細膩的樂聲,中桿地方民謠用的較多,感覺較沉穩,富有情感特色。粗桿會發出強而大的樂聲,它的音響是較低音的,抑揚頓挫很明顯,而津輕三味線比粗桿的三線琴更大一些,弦也較粗。以撥子敲弦的感覺演奏是其特徵。音質強而有力,魄力十足。

  10. 五弦琴 • 起源:五弦琴是高山族弦樂器,布農族、泰雅族。 • 它同屬於歷史久遠、形制古老的弦樂器之一。 • 自古五弦琴就在民間廣為流傳。 • 相傳高山族先民搗米時才會彈奏五弦琴作為伴奏。

  11. 比較: 五弦琴的音箱可用外接,而三位線是呈現一體的。 三味線會採用動物的皮來做裝飾,五弦琴不會。 五弦琴在彈奏的時候會把琴放在地上, 三味線則是放在大腿上。

  12. 篳篥 • 起源古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經常使用的一種樂器,傳入中國後,經過改造,而管和嗩吶可能都是篳篥改造的產物。而之後更傳入台灣與日本,更成為日本雅樂的傳統樂器之一。 篳篥的傳統演奏技巧極為豐富,吹奏時利用口形的變化,可以模擬出人聲、動物聲等音響。

  13. 管子 起源 管子在隋朝已在宮廷樂隊中使用,為吹打樂隊中的主奏樂器之一。但到台灣來後,漸漸發展出另一種型態。為「鴨母叭」,因為其音色悶而略帶鼻音,有一點像鴨子的叫聲,所以稱之。有人推測應該是以前在祭孔樂隊時期曾經使用。而在1950年代,歌仔戲也開始使用鴨母叭。

  14. 差異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外 型了。台灣的長度較長, 底部有向外很像喇叭的一個開孔。雖然台灣也是有長得很像日本篳篥的款式,但鴨母叭較為有特色。 篳篥 鴨母叭

  15. 日本小鼓 起源小鼓,是隨著雅樂由中國傳進的,長年下來擁有了固定的尺寸及構造,是日本常見的一種傳統樂器。常用於能樂、歌舞技、各地祭典及很多民俗技藝都常使用。

  16. 台灣小鼓 小鼓又稱為拍鼓,用於歌子戲,布袋戲,傀儡戲,道教儀式得後場。

  17. 差異 日本小鼓外型是橢圓,而台灣小鼓 是圓的﹐它們的音色也不同,台灣 小鼓的聲音是有爆裂的感覺﹐而日本 的小鼓是沒有,日本小鼓多用於歌舞技、各地祭典﹐而台灣小鼓用於戲劇居多。

  18. 鉦鼓 日本特別的樂器 古代行軍或歌舞時用以指揮進退、動靜的兩種樂器。

  19. 浦安舞 巫女鈴

  20. 總結 通過找資料,我們見識了很多台灣和日本的傳統樂器﹐雖然台灣有很多樂器都是由中國傳來的,但台灣有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也可以從樂器上看出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的差異﹐它們的演變。

  21. 資料來源: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91%B3%E7%BA%BF(三味線) • http://baike.baidu.com/view/214338.htm(五弦琴) • http://baike.baidu.com/view/214338.htm (三線) • 台灣傳統樂器生態與發展。 呂錘寬 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出版。(鼓)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E%AB(簫) •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cad=rja&ved=0CCsQFjAA&url=http%3A%2F%2Fzh.wikipedia.org%2Fzh-tw%2F%25E5%25B0%25BA%25E5%2585%25AB&ei=Ycm6Ut2kIYK0kAXprIDwCg&usg=AFQjCNFwoff4CNZfhqrkm6i8-eHmPnpikQ&bvm=bv.58187178,d.dGI(尺八) • http://art.tnnua.edu.tw/ethnomu/room_gg4.htm(篳篥)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D%9A%E7%AF%A5(篳篥)

  22. 分工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