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那些年詩人一起結了夥

那些年詩人一起結了夥. 詩與當代生活 第八講 陳巍仁講授. 「社」的形象. 詩社的功能. 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 論語 ‧ 陽貨 》 創作乃孤寂的心靈活動,那麼結社的意義何在? 詩人群聚之後,可以做些什麼事?與一般社團有何不同?. 蘭亭修禊.

Download Presentation

那些年詩人一起結了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那些年詩人一起結了夥 詩與當代生活 第八講 陳巍仁講授

  2. 「社」的形象

  3. 詩社的功能 • 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論語‧陽貨》 • 創作乃孤寂的心靈活動,那麼結社的意義何在? • 詩人群聚之後,可以做些什麼事?與一般社團有何不同?

  4. 蘭亭修禊 •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5. 新月社 • 約從1923年開始成形,主要成員有徐志摩、胡適、聞一多、朱湘、梁實秋等人。早期以北京〈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1927年轉移至上海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辦〈新月詩刊〉。 • 「新月」二字,來自泰戈爾《新月集》,詩派成員作品注重現代格律,又有新格律派之稱。 • 新月社的形成主因:聚餐。

  6. 紀弦與現代派 • 紀弦於1953年創立《現代詩》詩刊。1956年成立現代詩社,共八十三人加盟,包括了林亨泰、鄭愁予、林泠、白萩、辛鬱、方思等重要詩人。 • 紀弦領袖性格鮮明,自詡為新詩現代化之推手,亦時常語出驚人。 • 現代派最具爭議的信條為:「新詩是橫的移植,而非縱的傳承。」

  7. 紀弦〈狼之獨步〉 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嘆息。 而恒以數聲悽厲已極之長嗥 搖撼彼空無一物之天地 使天地戰慄如同發了瘧疾 並颳起涼風颯颯的,颯颯颯颯的: 這就是一種過癮。

  8. 覃子豪與藍星詩社 • 藍星成立於1954年,以覃子豪為中心,主要同仁有余光中、夏菁、蓉子、羅門、周夢蝶、敻紅、向明等人。覃子豪過世後,則由羅門夫妻撐起大局。 • 藍星於台灣現代詩壇中,資格最老、刊物最多。詩社無統一路線,以自由創作為宗。 • 覃子豪於台灣詩壇兼具父親與師長形象,又是早期最有貢獻的理論批評家與教育家。其詩觀強調人生體驗與民族風格,與紀弦相調和。

  9. 瘂弦、洛夫、張默與創世紀 • 成立於1954年,由三位軍中年輕詩人發起。一開始高喊民族詩風,1959年後一變為強調詩的「世界性」、「超現實性」、「獨創性」和「純粹性」,掀起臺灣詩壇的新浪潮。在六○年代取代衰落的兩大詩社,成為詩壇霸主。 • 西化的超現實風格雖為現代詩帶來革新,但也因脫離群眾,隱晦難解,陸續引發嚴重的責難與論戰。 • 三人分別獲得詩儒、詩魔、詩癡之封號。

  10. 洛夫〈石室之死亡〉第一節 祗偶然昂首向鄰居的甬道,我便怔住 在清晨,那人以裸體去背叛死 任一條黑色支流咆哮橫過他的脈管 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掃過那座石壁 上面即鑿成兩道血槽 我的面容展開如一株樹,樹在火中成長 一切靜止,唯眸子在眼瞼後面移動 移向許多人都怕談及的方向 而我的確是那株被鋸斷的苦梨 在年輪上,你仍可聽楚風聲,蟬聲

  11. 《創世紀詩選》

  12. 土地風格的笠詩社 • 1964年成立,與創世紀並列當時兩大主流詩社。成員涵蓋「跨越語言的一代」如巫永福、陳秀喜、陳千武、詹冰等老詩人,以及趙天儀、李魁賢、杜國清、陳明台、李敏勇、莫渝等中青代。 • 《笠詩刊》為台灣詩刊中從不停刊、脫期的異數。同仁主張鄉土精神的維護、現實的批判,與創世紀的西化晦澀形成鮮明對比。

  13. 校園詩社的今昔 • 青春的校園是詩歌的「溫床」。當今著名詩人有大半在校時都參加過詩社、組過詩社。雖然隨著中流砥柱的畢業來去,大部分的詩社都存活不久,但總在台灣文學史及個人生活史中留下了一道醒目的印記。目前仍十分活躍的大學有政大長廊詩社、師大噴泉詩社、高醫阿米巴詩社等。 • 新生代更有跨校詩社之籌建。如早前的植物園詩社,與現在進行式的風球詩社、然詩社等。

  14. 我的詩社經驗:竹嶺校刊社 • 1988-1991 • 每日過著晨昏午休窩在社辦,正大光明請公假不用去升降旗及週會的特權日子。 • 每個月繳交小說五千字、散文兩千字、新詩五十行互批互評。 • 找校外贊助,舉辦第一屆竹中竹女聯合文藝創作獎。

  15. 陳巍仁〈告別風城〉

  16. 我的詩社經驗:白開水詩社 • 1994-1996。 • 大三那年,王加俊學長說:「學弟,就你了,來搞詩社!」「那要叫什麼名字?」「我想好了,就叫白開水!」「為什麼?」「因為我現在口渴……」 • 起草白開水宣言,提倡詩的生活化與平民化。 • 出版白開水詩刊,舉辦每週一詩詩展、裝置詩展、詩劇演出。與文研社及文化、銘傳友社合辦全國大專院校迎曦文藝營。

  17. 陳巍仁〈自大十四行〉

  18. 我的詩社經驗:噫詩社 • 1996迄今。 • 從每週讀書會始,進而以文學組同學為核心組社。本來苦不得名,後在集體整理台灣詩史文獻時,見明代盧若騰《島噫詩》而得靈感,遂定名。 • 以節氣聚會。下分古、今、書、樂四字號,各設掌櫃一名,設計活動並安排社員輪流主講主持。 • 最重要活動:大啖!吃遍並吃垮師大夜市無數餐廳咖啡廳及PUB。 • 首次舉行研究生詩歌表演。其餘多為散步泛舟、飲酒高論之事,被視為師大國文所歷來怪胎之集合。

  19. 噫詩社歷史文件

  20. 與我繼續發生關係的詩社 • 台灣師大:南廬詩社 噴泉詩社 • 淡江大學:驚聲詩社、微光詩社 • 元智大學:凝月詩社 醉青春詩社 、龍飄飄詩社、凝詩 社、四尺音詩社、鹽之風詩社、 雲彩兒詩社、沐月詩社、熔話詩 社……

  21. 詩社給我的禮物

  22. 我一輩子入詩的朋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