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东平湖生物 - 生态修复途径探讨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  马广岳

东平湖生物 - 生态修复途径探讨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  马广岳. 东平湖简介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仅存的天然淡水湖泊,总面积 627km 2 ,其中水域面积 310km 2 ,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承担着黄河宽河道向窄河道过渡河段超流量洪水的分滞任务,并随时接纳大汶河(戴村坝以下称为大清河)洪水汇入 , 在黄河防洪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也是东平湖积水的主要来源 , 位于黄河下游右岸 . 它发源于泰莱山区,汇泰山、蒙山山脉诸水,自东向西流经淄博、莱芜、泰安、济宁、济南,最终经东平湖注入黄河。.

ca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东平湖生物 - 生态修复途径探讨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  马广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东平湖生物-生态修复途径探讨 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黄河河务局  马广岳

  2. 东平湖简介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仅存的天然淡水湖泊,总面积627km2,其中水域面积310km2,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承担着黄河宽河道向窄河道过渡河段超流量洪水的分滞任务,并随时接纳大汶河(戴村坝以下称为大清河)洪水汇入,在黄河防洪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3. 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也是东平湖积水的主要来源,位于黄河下游右岸 .它发源于泰莱山区,汇泰山、蒙山山脉诸水,自东向西流经淄博、莱芜、泰安、济宁、济南,最终经东平湖注入黄河。

  4. 东平湖还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中最后一座调蓄水湖,经过调蓄,可将长江水送往天津、胶东半岛等地区。

  5. 同时,东平湖又是历史上八百里水泊梁山的遗存水面,湖岸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众多, “小岱峰”腊山与三面环山的“小洞庭”东平湖山水相依,湖光山色交辉相映。目前,东平湖风景区已成为省内外极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6. 东平湖水质现状随着流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大汶河汇入东平湖,东平湖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质长期在地表V类和劣V类水之间徘徊。有监测数据表明,东平湖入湖口处IMn、COD、T-N含量超过地面V类水质标准,NH3-N、石油类超过地面IV类水质标准,BOD超过地面III类水质标准;湖心和出湖口水质COD超过V类水质标准,IMn、T-N、T-P均超过III类水质标准。庞清江、窦素珍分别在《东平湖水生物现状及水质分析》和《山东省东平湖浮游动物与富营养化防治》文中,根据对东平湖调查、监测所掌握的有关水生生物资料的定量调查统计数据,得出东平湖整体已达中—富营养化程度的结论;孙栋则在《东平湖水质监测与评价》一文中,通过分析东平湖水域的主要离子、pH、透明度、叶绿素、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理化因子的监测数据,认为东平湖属于富营养型或超富营养型湖泊。总之,东平湖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针对东平湖水质恶化的状况,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多措并举,目前东平湖水质较前有所改善,但离国务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所规定的III类地表水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7.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措施: • 法律手段 • 行政手段 • 经济手段 • 技术层面上: • 物理方法 • 化学方法 • 生物-生态修复等

  8. ▲物理方法: 借助工程技术,清除底泥污染物,如疏浚等。优点:见效快;不足:治标不治本。 ▲化学方法: 如向营养盐过剩的水中加入石灰进行脱氮,以及增加高价金属盐类以沉淀水中的P,效果十分明显。 缺点:易引起二次污染。 ▲生物-生态修复 生物-生态修复就是通过建立或恢复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再现一个自然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

  9. 生物-生态修复的特点 • 成本低 : 仅为物理化学手段的30-50%; • 污染小: 不会形成二次污染 • 有利于资源化:如芦苇可用于造纸等

  10. 生物-生态修复改善水质的机理 水中微生物能有效分解有机物; 水中大型植被的快速生长能加大水底的粗糙程度,减缓水流速度,促进有毒物质沉降;水生植物的根、茎、叶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和消除湍流,过滤和沉淀泥沙颗粒、有机微粒; 水生植物还能直接吸收无机氮、磷并同化成自身结构组成物质,通过植物的定期收割(人工收获)而将固定的N、P带出水体。伊乐藻、苦草、狐尾藻、金鱼藻、菹草、轮藻对N、P都有显著的去除作用;香蒲、芦苇、石菖蒲、黄花鸢尾分别能使总氮去除率提高17.9%、16.0%、12.6%; 挺水植物常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环境,为各种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浮水植物发达的根系可以形成密集的过滤层,过滤掉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使周围水体变清; 沉水植物在湖泊低层能形成一道屏障,使低层营养物质溢出速度受到抑制;另外,一些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重金属有吸收富集作用,能将重金属以金属螯合物的形式蓄积于植物体内的某些部位,达到对污水的植物修复; 有些水生植物还能向水体中释放化感物质来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研究表明,这是水生植物为取得营养、光照和空间等生态资源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有效策略; 另外一些水生动物可以通过食用浮游动植物提高水的透明度。

  11. 东平湖生物-生态修复途径 • 综合治理,提高大汶河、东平湖、南水北调进出湖干渠流域林草覆盖率; • 湖中引种水生植物; • 放流特种鱼类,科学管理网箱养鱼; • 利用微生物治理东平湖水体; • 利用自然—人工复合式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 • 利用底栖动物、水禽作为东平湖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

  12. 1、提高大汶河、东平湖、南水北调进出湖干渠流域林草覆盖率结合工程措施整治大汶河、东平湖、南水北调工程干渠流域环境。坚持山、水、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适地适树(草),形成合理布局和结构,搞好封育管护,全面提高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总之,通过以林(草)蓄水,将径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过滤、吸收、滞留和沉积,有效提高出入(河)湖的水质和东平湖调蓄能力。1、提高大汶河、东平湖、南水北调进出湖干渠流域林草覆盖率结合工程措施整治大汶河、东平湖、南水北调工程干渠流域环境。坚持山、水、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适地适树(草),形成合理布局和结构,搞好封育管护,全面提高林草成活率和保存率。总之,通过以林(草)蓄水,将径流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过滤、吸收、滞留和沉积,有效提高出入(河)湖的水质和东平湖调蓄能力。

  13. 提高大汶河、东平湖、南水北调进出东平湖干渠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大汶河、东平湖、南水北调进出东平湖干渠流域林草覆盖率

  14. 2、引种水生植物适当引种耐污能力强、喜温及耐寒、根系发达的乡土植物以及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的外来物种。2、引种水生植物适当引种耐污能力强、喜温及耐寒、根系发达的乡土植物以及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的外来物种。

  15. 2、引种水生植物在引种的具体操作中,应按生态学原理, 考虑适当的群落配置,优化不同植物在水体中的生态位。 在引种水生植物的同时,还可引入园林设计理念,将治污与营造生态景观融为一体,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尽可能利用收割、捕捞等方式,将死亡了的水生植物从水中转移出去,防止其沉积水底而厌氧发酵,造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

  16. 3、放流特种鱼类,科学管理网箱养鱼 逐步改善养殖结构,选定素有“水质净化机”之称的滤食性鱼类鲢、鳙鱼为主要放流品种,分批向湖区投放。 积极筛选具有滤食浮游动植物作用的其他水生动物品种如蟹类、贝类等与鲢、鳙鱼混合放养,各种动植物形成上下立体的食物链,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 抓紧“退养还湖”,至少要有控制地对网箱养鱼、围网养鱼进行科学管理,尽可能将其规模限制在环境自净能力之内。

  17. 4、利用微生物治理东平湖水体 李寿泉将能脱氮除磷的微生物-基因工程菌加入到黄河故道的富营养化水体,取得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李勤生等研制的“人造生物膜”利用高效微生物菌株转化多余的氮、磷等营养物, 在北京动物园富营养化的水体修复中取得成功。 根据东平湖特点,如何利用微生物净化水质以及使用哪些微生物菌株效果较为显著,尚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18. 5、利用自然—人工复合式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 在大汶河入东平湖区域以及东平湖沿岸滩涂开挖引水,种植水生植物,形成具有生物多样性、较强水质净化能力和优美景观等多功能的自然-人工复合式湿地。目前,山东省东平县正着力推进生态建设,稻屯洼水质净化工程,大汶河入湖口、旧县乡出湖口人工湿地工程等三个生态保护项目的建成将对恢复原有湿地生态系统,改善东平湖生态环境、确保东平湖水质达标起到重要作用。

  19. 6、利用底栖动物、水禽作为东平湖的环境监测的指示物种可选取东平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水体作为固定采样点,如进湖闸、出湖闸、湖心等处,对断面水体底栖动物种类、数量进行统计、分析。 选取东平湖天鹅、雁类和野鸭等水禽作为指示物种,由东平湖省级监测点对水禽数量、种类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20. 结语 生物-生态修复途径是解决水污染的有效措施,尽管一些细节性的东西尚处于研究摸索阶段,但利用生物-生态技术提高水质无疑是今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重要方向。水就是环境,水就是金钱,水就是生产力。丰富和干净的东平湖水不仅是东平湖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需要。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加大沿湖环境的治理和生物-生态知识的宣传力度,在此基础上,生物-生态修复净化水质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并将东平湖水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1. 谢 谢 大 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