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中國 七夕 與 日本 七夕

中國 七夕 與 日本 七夕. 第三組 10014001 張 予婷 10014112 吳 禹賢 10014121 洪斌峰 10014163 吳韻如 10014013 姚 博晏. 中國人的節慶 - 七夕. 由於在農曆七月初七 日的晚間,故稱 " 七夕 " 。 起源於神話 傳說 ─牛郎織女 的故事 :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國 七夕 與 日本 七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七夕 與 日本七夕 第三組 10014001 張予婷 10014112 吳禹賢 10014121 洪斌峰 10014163 吳韻如 10014013 姚博晏

  2. 中國人的節慶-七夕 由於在農曆七月初七日的晚間,故稱"七夕"。 起源於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相傳人間的牛郎與本為王母娘娘外孫女的織女喜結良緣後,互敬互愛,生兒育女,然而天帝聞知織女下嫁人間,勃然大怒。七月初七日,"王母娘娘"奉旨帶著天兵天將,捉住了織女,悲痛欲絕的牛郎經原為仙牛的老耕牛之幫助,用籮筐挑著一雙兒女追上天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撥下金簪一劃,牛郎腳下立刻出現了一條波濤洶湧的天河。遙隔兩岸的織女和牛郎只能遙望對泣,哭聲感動了喜鵲,霎時無數的喜鵲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牛郎織女終於可以在鵲橋上相會了,王母娘娘無奈,只好允許牛郎織女每年於七月初七相會一次。民間被這神話傳說所感,日益重視這個節日。

  3. 中國人的節慶-七夕 從古代典籍的記載看,民間認為織女聰明美麗、多才多藝,在七月七日晚間,向織女乞求智巧,可以除去笨拙,變得眼明手巧,故亦稱為"乞巧節“ 參與乞巧活動的大多為閨閣婦女,因此又叫"女兒節"。是日婦女多在庭院聚會,穿新衣、拜雙星(即牛郎星和織女星)、擺香案、供果品,穿針引線、搭接彩縷,進行各項乞巧活動。

  4. 七夕節食品 七夕節產生於中國的漢朝,發展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在歷史上幾經演變。七夕節的食品主要有: 食巧食 民間祭拜後,將供品中的一半投於屋上給織女用,剩下的大家分食,大多以餃子、餛飩、麵條和油果子等為節日食品,統稱為"巧食",吃的時候人們還多一面吃花生瓜果、喝茶聊天,一面玩乞巧遊戲。

  5. 七夕節食品 食瓜果 古人相信織女除了管理婦女紡織外,還是主宰瓜果生長的女神。《晉書》<天文志>裡就說:"織女。天女也,主司瓜果、絲帛、珍寶……"因此在七夕食品中,除了茶、酒之外,還盛陳"酒、脯、瓜果、菜於庭中"。瓜果中有新鮮水果和"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乾果。河南新鄉一帶則流行以葡萄、石榴、西瓜和桃等七樣瓜果,烙七張油烙餅或糖烙餅,包七碗小餃子,做七碗面條湯供奉織女,以祈求"織女送巧"的願望。

  6. 七夕習俗 七夕祭拜 七夕節之前,少女少婦們事先約好主祭人家,大家分攤採購供品,並於節日的前一天齋戒沐浴。七夕當晚在庭院前擺好供桌和各式祭品,然後輪流在桌前對著天上的雙星焚香禮拜,並且默念自己的心事。少女主要祈求長得更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君;少婦則希望早生貴子或能得丈夫與公婆的寵愛。有的地方對夜空禱誦"乞巧星,智慧星,誰望見,會聰明"。如果這時有人看到織女星,便即已向織女乞到了智巧,今後會像織女一樣奇能百巧。

  7. 七夕習俗 -- 七夕祭拜

  8. 七夕習俗 卜巧遊戲 唐宋諸朝以來,無論在宮廷還是民間都流行著許多乞巧遊戲。明朝以來,民間流行"丟巧針",即在七月七日上午,拿一碗水暴曬日中,空中的微塵便會於水面產生一層薄膜,把平日縫衣或繡花針投入碗中,針便會浮在水面,此時便需全神貫注觀看水底針影,若呈現如花朵鳥獸的影子,則投擲者便"乞得巧",表示織女賜給她一根靈巧的繡花針,可以繡出美麗的圖案。

  9. 七夕習俗 -- 卜巧遊戲

  10. 七夕習俗 結彩縷穿七孔針此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就流行的乞巧遊戲。根據資料所示,七孔針大概是針尾有七個針孔,七夕節時讓婦女把彩線穿過它的針孔,穿得快的表示乞得巧。這種"乞巧針"平時是不能用來縫衣服的。元朝時也有穿九孔針的,最先穿完的人"得巧",遲的人稱為"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至今在中國南方,七夕節婦女在祭拜織女時,仍有這樣的習俗:老人們給每人一根線和一枚針,讓她們同時穿引,穿得快的算是乞到了靈巧和智慧。

  11. 七夕習俗 -- 結彩縷穿七孔針

  12. 七夕習俗 香橋會 在江南一帶,每逢七夕節都要過一年一度的"香橋會"。香橋是以祭神用的香粉搭成之橋,所用材料均由香客所獻。橋身長約4-5米,寬約0.5米,全橋以香搭成,亦以各種顏色的毛線組成橋上欄杆的裝飾。橋的正中,放滿了由各家各戶送來、以檀香包堆砌而成的香亭。香橋會一般要持續一整天,到了晚上的時候,香燭點燃焚化,火光映天,馨香彌漫,象徵著人們對牛郎織女追求幸福與堅貞愛情的支持,人們想像著牛郎織女已經走過自己獻贈的香橋相會了,也就懷著極大的滿足,盡興而歸。

  13. 七夕習俗 -- 香橋會

  14. 日本七夕 在日本的七夕節慶是為早期中日文化交流,中國的七夕與日本傳統文化互相融合,七夕的風俗在奈良時代已由中國傳入日本,但日本人很快便將它本地化。除了中國傳統的「牛郎織女傳說」外,日本人加進了棚機傳說。奈良時期以來,七夕紀念棚機及牛郎織女並存。

  15. 棚機傳說 與 日期改變 寫 下 心 願 「棚機傳說」,謂古時有一少女棚機的為了替村莊消災解難,在水邊織衣祭神,並結成一夜夫妻。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把七夕農曆改為格里曆的七月七日,不過還是有少數地區繼續沿用舊曆天保曆(被稱為「舊七夕」),其中日本最有名的七夕祭典,莫過於「仙台七夕祭」。

  16. 習俗 在這一天,會舉辦七夕的慶典來祝福牛郎跟織女的唯美愛情。 日本有個小習俗,他們認為在七夕,牛郎跟織女相會的這一天,農作物會被帶來豐收,因為牛郎把他的牛給牽來,牛在農民的眼裡是帶來豐收的吉祥物,所以這一天也被傳為豐收日子。 七夕在日本是許願日,大家把想實現的願望寫在書籤上然後掛在竹枝上,希望願望成真。有些社區也會再這一天舉行祭典,從這一天開始夏天就來臨了。

  17. 三大七夕 日本各地有大大小小的七夕祭,號稱日本三大七夕祭是:仙台、平塚、一宮。  平塚、一宮的七夕慶典原是想摧鼓民心所辦,並想增加各區域的經濟收入,但隨著時間推移也越辦越大,與最初始的仙台並趨而成為日本三大七夕祭。

  18. 仙台七夕祭 仙台每年八月六日到八日舉行的七夕祭,規模全日本最大。不僅市內各地都掛下華麗漂亮的七夕裝飾,還舉行大家穿上浴衣參加的晚間遊行等。 宮城縣仙台的七夕祭,在日本是最有名的祭典,按照古老習慣,於舊曆(陰曆)的七月七日(陽曆的八月初)舉行。主要的風景物是位於車站中央的七夕街道,商店街的圓拱形出入口,有許多的短箋、風旛,以及華麗的千羽鶴,這些都是仙台七夕才有的裝飾物。而在傍晚舉行七夕遊行,抬神轎、花車,鼓笛隊伍等,經由定禪寺熱鬧地遊行。近年來,仙台市在七夕祭典的前夜會舉行煙火大會,彩繪出夏天夜空的煙火。

  19. 煙火大會 在七夕祭正式開始的前一晚,還特別舉行熱身的煙火大會,燦爛大派地在廣瀨川上空燃放,堪稱是七夕祭的華麗前奏曲,精彩程度與七夕祭相較實在毫不遜色。 而連著3天傍晚從5點到7點,在仙台市著名的定禪寺通舉行的表演遊行,使得這條街道被洶湧人潮擠得極為擁塞,包括40個團體、約2千人合力演出精彩的舞蹈與音樂,可說為七夕祭增添了不少動感,仙台市夜晚的表情簡直比白天更美。

  20. 裝飾習俗 每年七夕節的時候,仙台市中心大街的各家店舖都裝飾著用和紙做的色彩艷麗的傳統竹飾。 七夕裝飾品幾個月前就開始手工製作,在精心選好的十米長的竹竿上掛上紙花綵球、色彩繽紛的紙串、各色各樣的千羽鶴、錢褡等豪華絢麗的裝飾品,有的還掛上寫滿願望的長紙條。 主辦方會從眾多的展品中評選出當年最佳的金、銀、銅、優秀等獎項以示鼓勵。掛在鬧市上的七夕裝飾鱗次櫛比,爭奇鬥艷,迎風飄蕩,漫步在其中讓人賞心悅目。

  21. 裝飾習俗 衍伸到現在多成了地方商店街招攬顧客的噱頭祭典。穿梭在被綵球串淹沒、佈置得爭奇鬥豔的一條條商店街上,與周圍的擁擠人潮摩肩擦踵,頗有參加廟會的感覺,根據仙台七夕祭協贊會調查,為了觀看七夕祭美麗的裝飾,3天的祭典共可吸2、3百萬人來到仙台觀光,可見七夕祭無與倫比的魅力。

  22. 裝飾習俗 現在七夕商店街上掛的大型吊飾附有好幾條鬚鬚的圓球狀吊飾便是自仙台商店街開始的。 仙台這個球型吊飾除了裝飾之外,還身負出錢店主賦予的特別任務,下面長長的鬚鬚,長到很擋路,這樣顧客就會晃晃晃到商店內,這便達到店主的目的。這種吊飾是用品質很好的和紙製成的,不容易破,也不用擔心會割傷路人,一具吊飾還挺貴的,所以晚上,店家還會把他收起來。

  23.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