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 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的道德准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 …… 爱因斯坦.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 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ceci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2. “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的道德准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光靠科学和技术,不能把人类带向幸福与高尚的生活。人类有理由将崇高的道德准则的发现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爱因斯坦

  3.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 道德传统 •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 一、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5. 一、道德的起源及本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6. (一)道德的起源 1、 “神启论” 董仲舒: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7. “摩西十诫” 在西方伦理史上被称为“黄金定律” • 我是你的上帝,不可信仰别的神; • 不可亵渎上帝之名;谨守圣安息日; • 孝敬父母; 不可杀人; •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 不可作伪证陷害他人; • 不可贪恋别人的配偶; • 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

  8. (一)道德的起源 • 2、 “天赋论” • 孟子认为人天生有四个善端: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 康德认为道德就是善良意志发出的一种“绝对命令”。

  9. (一)道德的起源 • 3、情感欲望论 •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生命原则是“肉体感受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以人的感觉所产生的“自利心”、“自爱心”为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动机,以快乐程度来确定道德价值。 • 先秦时代的商鞅韩非子都认为法律和礼仪的出生就是为了规范和趋乐避苦

  10. 科学的道德的起源 • 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 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主客观统一的社会条件:生产实践。

  11. (二)道德的本质 •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12.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之于人究竟有什么作用?

  13.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 1、认识功能 • 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人能明辨是非与善恶,从而自觉地扬善抑恶。

  14.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2、调节功能 • 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

  15.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1、为巩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它反过来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16.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2、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和稳定 • 协调各种社会矛盾的手段 • 法律规范 • 经济规范 • 行政规范 • 道德规范

  17.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3、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立人必先立德 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

  18.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 原始社会的道德 • 奴隶社会的道德 • 封建社会的道德 •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19.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 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而同时存在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

  20.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而伟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非常丰富。

  21. 中华 地域的称谓--处四方而居中 文化的发达--光辉、文采、精粹 民族的称谓--同化、融合、团结和统一 “中华者,中国也。 亲被王教,自属中国, 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 故谓之中华。”

  22.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3.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 水必有源,而后不绝;木必有本,而后向荣。

  24. 2、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是继承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5. 3、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能帮助个人塑造自己的道德人格 “根” “龙的传人”

  26.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27.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孟子·离娄下·禹稷章》

  28.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9.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是最早推行和强调“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30.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孟子:“仁者爱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1.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从仁爱精神出发,古人主张“和为贵” 和 同 五味相和,乃成美味; 五色相和,乃成文采; 五音相和,音律优美。 声一无听 物一无文 果一无味

  32.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崇尚人和,主张和谐、和气、和睦、祥和。 生活的幸福:“家和万事兴” 国家的繁荣富强:“政通人和” 国家之间:“和平相处” 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和谐

  33. 3、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不学礼,无以立”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34. 3、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受益,满招损” 江海“处下”而为百谷王

  35.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信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 诚:言为心声,对内诚于己就是不自欺 信:信守诺言,对外信于人就是不欺人 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6.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37.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追求理想人格需要“明智” --明辨是非 知人、自知 方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8.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吾日三省吾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39.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1、反对文化复古主义 2、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40.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马克思

  41. 教学内容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42. 教学内容 一、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

  43.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画龙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画龙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 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一致。

  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 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得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大张旗鼓地褒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的言行。

  4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 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47.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 要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为什 么?

  48. 教学内容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49. 3、倡导和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50. 李素丽 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会永远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同大家一起走向明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