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血液、淋巴和细胞的发生

血液、淋巴和细胞的发生. 一、血液. 组成 : 1、血浆(55%): 其中血浆中有一种蛋白质叫纤维蛋白原,当血液凝固时,转变为纤维蛋白,析出血清。 血浆相当于细胞外基质, PH7.3~7.4, 主要成分是水(90%),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 ①成分:90%水、蛋白质、酶、激素、无机盐、代谢产物。 ②理化特性: PH 值(7.3~7.4),渗透压相当于0.9% NaCl 溶液。. 标本:常采用 Wright 或 Giemsa 染色血涂片。. 2、 血细胞:.

Download Presentation

血液、淋巴和细胞的发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血液、淋巴和细胞的发生

  2. 一、血液 组成: 1、血浆(55%): 其中血浆中有一种蛋白质叫纤维蛋白原,当血液凝固时,转变为纤维蛋白,析出血清。 血浆相当于细胞外基质,PH7.3~7.4,主要成分是水(90%),其余为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蛋白、酶、激素、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 ①成分:90%水、蛋白质、酶、激素、无机盐、代谢产物。 ②理化特性:PH值(7.3~7.4),渗透压相当于0.9%NaCl溶液。 标本:常采用Wright 或Giemsa 染色血涂片。

  3. 2、血细胞: • 红细胞 男(4.0~5.5)x1012/L • 女(3.5~5.0)x1012/L • 白细胞 (4.0~10)109/L • 中性粒细胞 50%~70% • 嗜酸性粒细胞 0.5%~3% •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0%~1% • 单核细胞 3%~8% • 淋巴细胞 25%~30% • 血小板 (100~300)x109/L

  4. (一)红细胞 形态大小: 直径7.5um,正面看呈双凹圆盘状,侧面看呈哑铃状,中间染色浅,周围染色深,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 成分:血红蛋(Hb) • 男:120~150g/ L • 女;110~140g/L

  5. 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结合力比和氧大1000倍,故易引起CO中毒) 红细胞膜有弹性和可塑性(血影蛋白和激动蛋白),能通过比红细胞还小的毛细血管(6~8 μm)。根据细胞膜上的抗原来分血型(A、B、AB、O)。 网织红细胞:未成熟的红细胞,有核糖体。 

  6. 概念: ①溶血: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大量进入细胞,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残留的膜称血影。 ②贫血:红细胞<300万个/mm3 ,血红蛋白<10g/100ml。

  7. (二)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 • 细胞核:分叶,2~5叶(2~3叶多见),分叶越多,细胞越老。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称核左移,表明有严重感染。 细胞质:粉红色,有两种颗粒:①嗜天青颗粒(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②特殊颗粒(嗜中性)数量多,体积小,含有溶菌酶、吞噬素。 • 功能:有变形和吞噬功能,吞噬细菌后其自身也坏死,成为脓细胞。

  8. 2、嗜嗜酸粒细胞酸性粒细胞: 嗜酸22、酸性粒细胞粒核分2叶,胞质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含有各种酶,如组胺酶、芳基硫酸脂酶和阳离子蛋白等。 抗过敏和抗寄生虫有关。

  9. 3、嗜碱性粒细胞: 核不规则,常被颗粒遮盖。 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嗜碱性颗粒,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 功能与肥大细胞相似。

  10. 4、淋巴细胞: 核大、圆形、染色深; 胞质少,深蓝色; • 种类:分大、中、小淋巴细胞3种; 免疫学分类:分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3种。

  11. 5、单核细胞: 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 核肾形或马蹄形,核染色浅,偏于细胞一侧; 胞质灰蓝色,有嗜天青颗粒(即溶酶体); 为巨噬细胞的前身。

  12. (三)血小板 呈双凸的扁盘状,常伸出突起,不规则,成群分布无细胞核,有细胞器; 中央为颗粒区,周边为透明区;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数量低于10万/μl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 μ l则有出血危险; 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

  13. 血小板的凝血机制 • 特殊颗粒: 血小板因子IV、血小板源性 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 • 致密颗粒:5-羟色胺、ADP、ATP、钙离子、肾上腺素。

  14.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一)骨髓的结构 红骨髓:婴幼儿期黄骨髓:5岁以后,红→黄,为脂肪组织。 成人各占一半 1.造血组织: 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造血微环境: 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环境。 基质细胞:包括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 细胞和巨嗜细胞等。 功能:支持、分泌细胞因子和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5. (二)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1、造血干细胞( hemopoietic stem cell):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特性(1)有很强的增殖潜能 (2)有多项分化能力 (3)自我复制能力

  16. 2.血窦:管腔大、形状不规则的毛细血 管,内皮细胞间隙大,基膜不完整,有利于成熟血细胞进入血液。

  17. 分类 • 髓性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系、粒细胞单核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等。 • 淋巴性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各种淋巴细胞。

  18. 2.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nitor) • (1)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2)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3)巨核细胞系造血组细胞

  19. (三)血细胞分化过程及形态演变 过程:原始→幼稚(早、中、晚)→成熟 • 规律 ①细胞体:大→小(巨核细胞除外)    ②细胞核:大→小(红细胞 大→无)    ③细胞质:少→多,蓝→红(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除外)    颗粒:无→有 红细胞:血红蛋白 无→有    ④分裂能力:有→无,但淋巴细胞仍保持很强的潜在分裂能力。

  20. 1.红细胞的发生:原幼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 2.粒细胞的发生: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成熟粒细胞。 • 3.单核细胞发生:原单核细胞 幼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 4.血小板发生:原巨核细胞 幼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 胞质脱落 血小板。 • 5.淋巴细胞发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