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第八課 : 分享的力量

第八課 : 分享的力量. 第三組報告. 第三組同志 : 紫淳 . 承勳 . 孳頤 . 楷崴 . 泓儒 . 怡雰. 目錄. 1. 作者許哲銘 2. 諾貝爾照片 3. 諾貝爾生平 4. 諾貝爾得獎主. 許哲銘. http://tw.myblog.yahoo.com/jw!35QidhSfGRTYUayHFzpneEhEvFMO3po-/article?mid=1127#top_save. 諾貝爾. http://tw.myblog.yahoo.com/jw!4382dZGEGRbEvBhXPA--/article?mid=681. 諾貝爾獎章. 諾貝爾的生平 1.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課 : 分享的力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課:分享的力量 第三組報告 第三組同志:紫淳.承勳.孳頤.楷崴.泓儒.怡雰

  2. 目錄 1.作者許哲銘 2.諾貝爾照片 3.諾貝爾生平 4.諾貝爾得獎主

  3. 許哲銘 • http://tw.myblog.yahoo.com/jw!35QidhSfGRTYUayHFzpneEhEvFMO3po-/article?mid=1127#top_save

  4. 諾貝爾 http://tw.myblog.yahoo.com/jw!4382dZGEGRbEvBhXPA--/article?mid=681 諾貝爾獎章

  5. 諾貝爾的生平1 阿爾弗裏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個勤奮的家庭。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一位頗有才幹的機械師、發明家。由於經營不佳,在瑞典屢受挫折,就在小諾貝爾出世的前一年,一場火災燒毀了他家的全部家當,生活完全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靠借債度日。為躲避債主上門,伊曼紐爾只好單身離家出走,先到芬蘭,後到俄國謀生。諾貝爾的兩個哥哥就

  6. 諾貝爾的生平2 像安徒生童話裡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也站在街頭巷尾賣過火柴,以便賺幾個錢幫助維持家庭生計。在那場大火中,諾貝爾的母親爲了救出孩子幾乎喪了命,精神和健康都受到影響。諾貝爾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纖弱多病,全靠母親的精心照料,才活了下來。由於健康不佳,他的童年沒有象別的孩童那樣調皮、活潑和歡快,當別的孩童們在一起玩耍時,他只能充當一個旁觀者。童年生活的這一遭遇使得他的性格比較孤僻、內向。到了8歲他才上學,唯讀了一年。這是他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

  7. 諾貝爾得獎主1 發現重核裂變反應 原子能之父哈恩(1944年諾類爾化學獎哈恩是聯邦德國放射化學家。1879年3月8日生於法蘭克福﹐1968年 7月28日卒於格丁根。1897年進入德國馬堡大學﹐1901年在該校獲得有機化學博士學位﹐1902~1903年在該校任助教。1904年去倫敦隨拉姆齊﹐W.學習。1905年去加拿大蒙特利爾協助盧瑟福﹐E.工作。1906年在柏林大學工作﹐1910年成為該校教授。

  8. 諾貝爾得獎主2 哈恩1912年擔任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放射化學部負責人﹐1928年任所長。1946年任威廉皇家學會(現名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會長。 哈恩1904年從鐳鹽中分離出一種新的放射性物質射釷(228Th)。以後又發現射錒(227Th)﹑新釷1(228Ra)﹑新釷2(228Ac)﹑鈾Z(234Pa)﹑鏷(231Pa)和一些被稱為放射性澱質的核素﹐為闡明天然放射系各核素間的關係起了重要作用。放射化學中常用的反衝分離法和研究固態物質結構的射氣法都是哈恩提出的。他還在同晶共沉澱方面

  9. 諾貝爾得獎主3 提出了哈恩定律。 哈恩一生中最大的貢獻是1938年和F.斯特拉斯曼一起發現核裂變現象﹐揭示了利用核能的可能性。鈾經中子照射後產生了一些 β-放射性核素﹐開始不少科學家認為是超鈾元素。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仔細鑑定核反應產物後﹐肯定其中之一是放射性鋇﹐當時在瑞典的邁特納﹐L.和O.R.弗里施認為這是鈾核被中子擊中後分裂成的質量相近的碎片。哈恩因發現核裂變現象獲得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他的主要著作有《應用放射化學》和《新原子》等。

  10. 謝謝觀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