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第八章 教学环境

第八章 教学环境. 本章学习任务 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环境的概念、构成、特点和功能。如何对教学环境加以分类?教学环境和隐蔽课程有何异同?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有何关系?怎样创设教室的物理环境?怎样创设教室的心理环境?参考 “ 观点争鸣提示 ” 一栏,进一步深入学习或开展课堂讨论。. 识记 1. 能概述教学环境的构成、特点和功能。 2. 能说出班级规模作为教学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领会 1.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术语: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教学环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教学环境 本章学习任务 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学环境的概念、构成、特点和功能。如何对教学环境加以分类?教学环境和隐蔽课程有何异同?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有何关系?怎样创设教室的物理环境?怎样创设教室的心理环境?参考“观点争鸣提示”一栏,进一步深入学习或开展课堂讨论。

  2. 识记 1.能概述教学环境的构成、特点和功能。 2.能说出班级规模作为教学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对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

  3. 领会 1.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术语: 教学环境、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的心理环境、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学校人际关系、隐蔽课程、校园文化、座位模式、课堂气氛。 2.能比较教学环境和隐蔽课程、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关系。 3.能用教室物理环境创设的相关原理,说明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室是如何设计的。

  4. 运用 1.运用座位模式的原理,尝试为自己的课堂教学选择和编排一种合适的座位模式。 2.访问一位小学优秀教师,运用本章所介绍的原理,就这位教师在课堂气氛的创设与优化、师生人际关系的优化方面的经验做出中肯的分析。

  5.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一、教学环境的概念 概括地说,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是按照培养人、造就人的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广义的教学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情况、亲朋邻里等。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与学校教学工作关系密切的环境,包括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和师生人际关系等。一般的教学环境主要指狭义的教学环境。

  6. 二、教学环境的构成 1.教学的物理环境 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和教学信息。 2.教学的心理环境 主要包括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和人际关系。 3.关于隐性课程与校园文化

  7.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特点与功能 一、教学环境的特点 1.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 教学环境区域是一个外在封闭性与内在开放性的有机统一体。 2.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 学校教学环境的主体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尤其是教师和学生。 3.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一般来说,其内涵具有规范性、选择性、可控性和教育性。

  8. 二、教学环境的功能 积极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六种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激励功能、健康功能和美育功能。师生作为教学环境的主体,在接受教学环境影响和制约的同时,又不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调节、控制、改造和建设着适宜于自己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

  9. 第三节 教学环境的创设 一、教室物理环境的创设 (一)教室设计 总体上看,教室的空间、黑板、课桌、椅子和家具的布置都有一套严格和科学的规范,整齐、洁净的教室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感受和学习的愿望。具体而言,教室应该做到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采光充足、色调宁静和低背景噪音。

  10. (二)座位模式 座位模式是指将教室内的课桌椅按照一定形式进行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传统的座位模式是所有课桌全部面对黑板、学生面对黑板而坐,国内称作秧田式,国外称为演讲厅式、教堂式,有人称为鸡蛋框式。师生之间的交流集中发生在教室前排和前排中间一带的区域(如图8-1)。 图8-1 传统座位模式

  11. 传统座位模式容易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但也造成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往活动。传统座位模式之外的座位编排方式,国外一般称“非正式座位模式”,它能使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传统座位模式容易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但也造成师生地位的不平等,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往活动。传统座位模式之外的座位编排方式,国外一般称“非正式座位模式”,它能使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产生更多的交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12. 1.圆形排列法 圆形排列法就是学生围坐成一个或几个圆圈,教师则处于教室前方(如下图8-2)。班级人数超过25人,可排成双圆形(如下图8-3)。 图8-2 圆形排列法 图8-3 双圆形排列法

  13. 2.会议式排列法 会议式排列法类似一般会议室的布置,学生与学生相视而坐,教师仍处于教室的前方。若超过25人,可将课桌椅排成四列(如下图8-4)。 图8-4 会议式排列法

  14. 3.马蹄形排列法 马蹄形排列法就是将课桌椅排列成马蹄的形状,教师则处于马蹄的开口处(即U形,如下图8-5)。若超过25人,可采用双马蹄形排列法(即W形,如下图8-6)。 图8-5 马蹄形排列法 图8-6 双马蹄形排列法

  15. 4.小组式排列法 小组式排列法是将课桌椅分成若干组,每组由4—6张桌椅构成(如下图8-7)。 图8-7 小组式排列法 5.开放式编排方式 这种编排方式将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16. (三)班级规模 班级规模主要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多少。班级规模越小,学业成绩越高,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越多,纪律往往也好。班级规模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17. 二、教室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课堂气氛的创设与优化 课堂气氛,又称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1.确立正确的教师行为 教师的行为对课堂教学气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具备民主的教学作风,进行角色转换,建立积极的情感与威信,进行教学反思。

  18. 2.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除了教师的高度投入外,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气氛。

  19. (二)师生人际关系的优化 1.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 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四种类型:仁慈专断、强硬专制、放任自流和民主和谐,民主和谐型的领导方式优于其他三种类型。 3.移情性的理解 移情性的理解指的是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都处于他人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变换角色来处理问题。教师的移情性理解一般包括熟悉感、和睦感、理解感、信赖感和睿智感。学生的移情性理解一般有接近感、安定感、共鸣感和信赖感。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包括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话关系和合作伙伴关系。

  20. 本章重点知识 (1)教室物理环境的创设 (2)教室心理环境的创设

  21. [本章难点解释一] 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一般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的或自然而然产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隐性课程和教学环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它们的实质不同,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一种形态,而教学环境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要素。两者的联系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学环境是隐性课程的有效载体,教学环境中内隐的经验是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22. [本章难点解释二]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资形态。它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潮、校风学风及以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学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传统习惯、制度管理、人财物的管理等内容。其中,核心的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 校园文化与教学环境互相交叉,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校园文化与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叉,教学环境中所包含的班风校风、教学设施等基本要素也同样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校园文化与教学环境的目的指向一致,两者都是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服务的。而且,教学环境的创设同校园文化的营造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如果一所学校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必然会对其校园文化的营造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反之亦然。

  23.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教学环境? 2.教学环境是如何构成的? 3.什么是隐形课程? 4.什么是校园文化? 5.教学环境的特点有哪些? 6.教学环境有什么功能? 7.什么是教学环境的陶冶功能? 8.如何创设教室的物理环境? 9.传统座位模式有哪些优缺点?

  24. 10.“非正式座位模式”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0.“非正式座位模式”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1.谈谈你对班级规模的看法。 12.怎样确立正确的教师行为? 13.教师怎样进行角色转换? 14.谈谈学生如何参与课堂教学。 15.如何优化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16.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有哪三种不同的水平? 17.教师的领导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18.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应如何做移情性的理解? 19.如何建立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