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題討論 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以政治信任感為例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題討論 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以政治信任感為例. 劉嘉薇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助理教授. 老師背景和專長. 政治大學新聞系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班(逕讀博士)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專長:政黨與選舉、選民投票行為、政治行為、經驗政治理論、民意調查、政治傳播、研究方法、統計方法. 最近五年發表之期刊、 研討會、專書篇章論文.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題討論 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以政治信任感為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題討論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以政治信任感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專題討論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以政治信任感為例 劉嘉薇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助理教授

  2. 老師背景和專長 • 政治大學新聞系 •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班(逕讀博士) •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專長:政黨與選舉、選民投票行為、政治行為、經驗政治理論、民意調查、政治傳播、研究方法、統計方法

  3. 最近五年發表之期刊、研討會、專書篇章論文

  4.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一 • ★劉嘉薇,2009,「政治資訊影響政治態度之定群追蹤研究:媒介抑鬱論與良性循環論的意涵、運用與展望(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98-2410-H-009-017-MY2。2009.08.01-2010.7.31

  5.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二 • ★劉嘉薇,2008,「大學生的政治支持與疏離:以媒介與認同檢視之跨時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 97-2410-H-009 -059 -。2008.12.1-2009.7.31

  6. 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以政治信任感為例大眾傳播媒介對政治態度的影響:以政治信任感為例

  7. 以政治信任感為例

  8. 研究目的 ★政治信任感四波的持續與變遷情況 如何? ★影響政治信任感變遷的原因為何?

  9. 理論基礎一:媒介抑鬱論 ★媒介使用對於政治支持三個面向的影響究竟是因為媒介抑鬱理論(media malaise),即認為媒介負面、以偏蓋全的報導造成民眾整體政治支持的下滑(Fallows, 1996; Newton 1999; Robinson 1975; 1976; 李婉婷 1997; 彭芸 2001

  10. 理論基礎二:良善循環論 ★媒介事實上已經帶動更多的政治涉入,而不是對政治的冷漠,而且媒介在這過程中扮演了啟動「良善的循環」(virtuous circle)、公共服務的機制(Ansolabehere and Iyengar 1995; Iyengar and Kinder 1987; Luskin 2002; Neuman, Just and Crigler 1992; Norris 1999; 2000)

  11. 研究架構圖

  12. 研究方法 ★政治態度(政治社會化)研究注重長期持續與變遷 ★因此採用定群追蹤(panel study)

  13. 研究資料 ★資料來源:政治大學陳義彥教授與陳陸輝研究員共同主持的國科會計畫「我國大學生政治價值與態度的持續與變遷之研究」,計畫從2004年8月迄今,執行單位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研究對象:大學生 ★一到四波樣本數:1369、1113、999、887

  14. 政治信任感測量題目 1.請問您相不相信政府首長在電視上或報紙上所說的 話? 2.有人說:政府所做的事大多數是正確的。請問您同不 同意這種說法? 3.有人說:政府官員時常浪費老百姓所繳納的稅金。請 問您同不同意這種說法?(經過轉向處理) • 為何及如何將政治信任感分成高、中、低三類 • 低政治信任感:<2 • 中政治信任感:≧2,<3 • 高政治信任感:≧3,≦4 • 每波信度Cronbach’s Alpha 在0.6左右

  15. 政治信任感研究結果(一)

  16. 政治信任研究結果(二)

  17. 政治信任感研究結果(三)

  18. 政治信任研究結果(四)

  19. 政治信任研究結果(五) ★見附件表5 ★若以四波的穩定與變遷來看,穩定的部分包括:四波皆為低「低低低低」(13.0%)、四波皆為中「中中中中」(25.8%),以及四波皆為高「高高高高」(0.1%),以上四種穩定類型相加共有38.9%。 ★其次的主要類型包括:低中中中(55, 6.2%)、中中低低(49, 5.5%)、中中中低(65, 7.3%),而由高直接轉低、由低直接轉高的類型幾乎沒有。

  20. ★ 結論(一) 政治信任感四波以來變遷多於穩定,且隨年級升高逐漸下滑,值得注意。

  21. ★ 結論(二) ※良善循環論解釋力高於媒介抑鬱論 ※意見是資訊和政治既存傾向(political predispositions)的結合

  22. ★ 結論(三) 大學生是可以教育的社會中堅,透過政治資訊的提供或刺激,可提高其政治信任,尤其是媒介認知的影響。

  23. ★ 結論(四) 人是受資訊影響的動物,媒介公正性與媒介注意程度的交互作用,對於大學生政治信任具有正向影響,符合良善循環假設。此點發現對於傳播媒介有相當警惕作用。

  24. ★ 結論(五) 政治媒介暴露程度、政治媒介注意程度具有相當不同的內涵、意義與影響,它們與政黨認同、政治媒介認知的交互作用對政治信任感的影響分別為負向與正向。

  25. ★ 結論(六) 認知的捷徑:政黨認同仍左右政治信任感的支持,泛綠支持者的政治信任感較高。 政黨認同也透過媒介使用與媒介認知的交互作用影響政治信任,但暴露程度為負向,注意程度為正向。

  26. ★ 結論(七) ★量化研究與西方進程幾乎同步。 ★定群追蹤研究是觀察政治態度持續與變遷的利器,可進行貫時性研究。 ★定群追蹤研究在政治學應用少,但實際可應用面向廣泛。 ★被誤用之處:將cross-sectional資料以panel study方式詮釋 。

  27. 未來研究方向 ★ 政治傳播: 政治資訊與政治認知、態度、行為 (包括政治認同) ★ 認同政治: 民主價值、政治世代、解構維持現狀 ★ 定群追蹤研究

  28. 近年研究思路 • 跨領域科技整合 • 態度的持續與變遷:過程的研究 • 定群追蹤資料:因果關係的研究 • 對於政治支持測量的精進 • 政黨與選舉互動關係研究的推進 • 學有所用:對研究和教學的貢獻 • 對於選舉、政治傳播、政治社會化實務建議

  29. 認同政治思維緣起

  30. 報告完畢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