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發展台北成為亞太金融重鎮 之策略與展望

發展台北成為亞太金融重鎮 之策略與展望. 李 正 福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兼財務金融研究所所長 羅格斯大學財務金融講座教授 台灣財務工程學會理事長. 一、導論 二 、台灣金融市場發展史之回顧. I. 證券 市場. 三、根留台灣 - 從金融產業做起. 1. 發行巿場之發展趨勢. 股權工具 ( 現金增資 ) 債權工具 ( 公司債及可轉債 ) 之消長. 籌資管道多元化. 國內募集發行有價證券 海外募集發行有價證券 之消長. 籌資來源國際化. 2. 近年股票及債券成交量之變化. 單位: NT 億元. 註:九十二年度資料統計至十一月底止.

Download Presentation

發展台北成為亞太金融重鎮 之策略與展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發展台北成為亞太金融重鎮之策略與展望 李 正 福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兼財務金融研究所所長 羅格斯大學財務金融講座教授 台灣財務工程學會理事長

  2. 一、導論 二、台灣金融市場發展史之回顧

  3. I. 證券市場 三、根留台灣 - 從金融產業做起

  4. 1. 發行巿場之發展趨勢 股權工具(現金增資) 債權工具(公司債及可轉債) 之消長 籌資管道多元化 國內募集發行有價證券 海外募集發行有價證券 之消長 籌資來源國際化

  5. 2. 近年股票及債券成交量之變化 單位:NT億元 註:九十二年度資料統計至十一月底止 OTC公司債含RP及RS;OTC公債及公司債則僅包括買賣斷交易

  6. 3. 交易巿場之發展趨勢 債權工具(公司債及可轉債) 之交易愈來活絡 投資工具多樣化 衍生性金融商品等避險金融工具之需求增加 金融創新多元化 建立高效率及彈性化 交易平台之必要性提升 電腦科技普及化

  7. 4. 證券商業務及投資範圍擴大 新增轉投資 新增業務 資產管理服務公司 國內銀行 國內信託業 保險公司及保險代理人公司 …………….……….. 新台幣利率衍生性商品業務 債券遠期交易業務 發行認售權證 結構型及保本型商品 參與私募………..

  8. 5. 證券商之發展趨勢 證券商之整併方興未艾 證券商家數逐年減少 證券商風險承受能力增強 證券商資本規模擴大 證券商經營風險複雜化 證券商業務範圍擴大

  9. 6. 外國機構投資人(FINI)投資國內證券資金累積匯入淨額概況 億美元 653.22 700.00 600.00 514.97 500.00 362.37 400.00 348.39 259.67 300.00 191.59 200.00 96.26 82.97 85.8 86.46 67.32 65.52 62.86 53.84 100.00 37.25 42.72 26.40 14.3 4.48 8.78 9.84 3.27 -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12/5 原NON-QFII FINI 原QFII (至92/10/3) (92/10/3) ( 至 資料來源: 保管銀行

  10. 7. 股票巿場之發展策略 推動 公司 治理 強化企 業籌資之效率 提升資訊透明度 改善 交易 機制 擴大券 商業務 範圍 健全資 產管理 事業 解除 外資 限制 強化發行面 強化交易面 強化服務事業競爭力 提升國際化

  11. II. 衍生性產品市場 三、根留台灣 - 從金融產業做起

  12. 1. 近年來金融巿場之發展趨勢 衍生性商品巿場發達 財務工程學發展 金融創新 技術進步 風險管理技術進步

  13. 2. 金融創新之衝擊 金融創新 傳統法律架構 會計評價制度 業者經營方式 政府監理模式

  14. 3. 衍生性商品之重要性 風險管理工具 • 隔離及管理金融 商品巿場風險 • 降低融資成本 • 增加資產收益 增加證券期貨業者營業收入來源 • 擔任造巿者 • 自營持有部位 • 風險套利

  15. 4. 交易所掛牌之衍生性商品 • 種類 • 在期貨交易所掛牌 • 指數期貨、利率期貨、選擇權、規劃中的公債期貨與票券利率期貨等 • 在證券交易所或櫃買中心掛牌之認購售權證、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資產擔保證券(證券化產品) • 特點 • (除認購售權證)多為標準化商品,價格發現機能透明,透過集中交易巿場,無交易對象風險

  16. 5. 規劃中之利率期貨 • 為促進期貨商品之多元化,期交所規劃於93年初推出「中華民國十年期政府債券期貨契約」,未來並擬推出「三十天期商業本票利率期貨契約」 • 預期效益 • 提供交易人利率風險之避險管道 • 增進現貨(債券及票券)市場之效率及參與層面

  17. 6. OTC交易之衍生性商品 • 種類--批發型 • 通常為法人客戶之個別需求而量身設計 • 利率衍生性商品、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債券遠期買賣斷交易、結構型商品 --零售型 • 私人銀行業務,針對高資產客戶、專業人士量身設計 • 對散戶投資人之新型共同基金商品,包括組合型基金、貨幣型基金、保本型基金 • 特點 • 交易數量一般大於交易所掛牌之衍生性商品數量 • 在監理上,多僅採審慎監理標準,其透明度較低 • 新型共同基金商品則特別重視投資人權益之保障

  18. 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 利率衍生性商品 OTC衍生性商品 新型共同基金商品 債券遠期買賣斷交易 結構型商品

  19. 7. 新型共同基金商品 • 組合型基金 • 投資於其他投信基金之共同基金 • 貨幣型基金 • 投資組合以貨幣市場工具為主,且加權平均存續期間(duration)在180天以下之共同基金 • 保本型基金 • 投資固定收益商品取得利息,再以利息投資其他高獲利商品之共同基金 • 研議於資訊充分揭露及適度風險控管下,允許債券型基金得從事部分低風險「連結式存款」交易

  20. 8.衍生性產品市場之展望

  21. III. 外匯市場 三、根留台灣 - 從金融產業做起 • (1) 即期外匯 1. 分類: (2) 遠期外匯 (3) 外匯期貨 (4) 外匯選擇權

  22. 2. 匯率巿場對高科技產業之影響 (1) 匯率巿場對高科技產業之影響 a. 由於高科技產業進出口均以美元計價,匯率波動將使產業面臨匯率損失 b. 評估高科技廠商匯率變動的影響,須綜合外幣負債部位、外幣現金持有部位、產品報價方式、機器設備及原物料之採買、及避險金融工具(如遠期外匯、本金╱利息交換、外幣選擇權)之應用等因素加以評估

  23. (2) 匯率波動下高科技產業之對策 預估景氣回升,高科技業者只要好好經營,自然避險(natural hedge)機制應可發揮 金融衍生性商品交易避險

  24. (3) 高科技財務 a. 風險管理 b. 無形資產之訂價 c. 實質選擇權

  25. 3. 外匯政策

  26. IV. 金融業之風險管理 三、根留台灣 - 從金融產業做起 1. 風險分類 1)利率風險 2)市場風險 3)信用風險 4)資產負債表外風險 5)營業風險 6)流動性風險 7)國家及主權風險 8)外匯風險 9)倒閉風險

  27. 風險報告 風險管理 風險衡量 風險界定 2. 為什麼要管理風險? 風險最小 業務的一部分 營業收入 利潤最大 承受風險 資本利用效能最大

  28. 3. 過去的風險管理模式 • 對單一商品設立「停損限額」控管 • 風險衡量限於單一商品對市場波動之「敏感度」(如:以Beta值及Duration值) • 以標準化之自有資本適足比率計算「整體風險承擔能力」 無法整合各部門之風險 無法精確、即時反應整體風險承擔能力 無法達成整體資本、報酬與風險之最適配置

  29. 4. 現在的風險管理模式 發展各種整體風險評估技術以量化風險 衍生性商品創新,融商品市場間互動頻繁 設立專責風險管理單位,統合各業務風險並評估資本適足性 市場競爭對象已由本業擴展至他業 由追求各部門報酬與風險最適化追求整體資本、風險、報酬之最適配置 非預期事件之風險控管日受重視

  30. 5. 信用風險管理之衡量方法 • Expert System – the 5 Cs •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Rating Systems • Credit Scoring Models a. 傳統方法 • KMV Model • Moody’s Model • KPMG’s Loan Analysis System • Kamakura’s Risk Manager • VAR Approach: Credit Metrics • and Other Models • Macro Simulation Approach: Credit • Portfolio View Model and Other Models • Insurance Approach: Mortality Models • and CSFP Credit Risk Plus Model b. 新型方法

  31. 6. 風險管理架構 風險管理政策 風險胃納 溝通與決策 授權額度 風險管理 風險報告 風險界定 風險衡量 市場風險 定期 / 不定期 風險值計算 額度使用監控 報表 VaR 涉險值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值 超限處理 重要事項揭露 模型風險 損益計算分析 各項風險監控 市場評價法 流動性風險 理論評價法 、 定期 不定期 風險管理會議 風險調整後 系統及事件風險 壓力測試 之績效評估

  32. 三、根留台灣 - 從金融產業做起 V. 新巴爾賽協定對未來金融產業發展之影響 VI.創業投資市場之發展 1)資金之來源 2)風險之衡量 3)金融機構投資創投之芻議

  33. 四、台商回台上市上櫃之探討 1. 企業有意在台灣上市上櫃,有兩種方式 • 依我國公司法設立登記之公司 • 適用國內企業上市上櫃標準;一般企業、科 技事業、集團企業、母子公司、控股公司之申請上市上櫃都訂有明確規範 • 外國法設立登記之公司 • 外國公司應先在十八個世界主要證券市場其中之一上市掛牌滿一年; • 且取得我國外匯主管機關之同意; • 符合證交所(或櫃買中心)所定外國有價證券之上市上櫃條件 I. 現行規定並未禁止台商回台上市上櫃

  34. 2. 世界各地的台商回台上市上櫃掛牌,尚無窒礙難行之處: • 如已在十八個世界主要證券市場之一上市掛牌滿一年 • 可適用外國企業申請上市上櫃 • 若未在海外上市 • 可回台灣設立公司,再申請上市上櫃。不得上市上櫃之條件,並不包含公司赴大陸投資比例超過經濟部投審會規定限額

  35. 四、台商回台上市上櫃之探討 • 台商回台依法設立公司後,仍應依程序辦理股票公開發行、登錄興櫃股票或申請上市上櫃;對以大陸為生產和營運重心之台商,可能有下列問題: 1. 大陸投資超過經濟部投審會所規定限額 經濟部投審會規定之大陸投資限額,對於部分有意回台上市上櫃但大陸投資已超過投審會規定的台商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且回台後無法再增加對大陸投資,恐造成營運上的困難 II. 台商回台上巿櫃可能面臨的問題

  36. 2. 在台所募集資金不能用於大陸投資 • 生產和營業重心都在大陸的台商,希望回台上市櫃主要是因大陸當地金融體系及資本市場無法滿足其資金需求 • 台商回台上巿櫃後所募集的資金不能用於大陸投資,回台上市上櫃恐無法解決其資金需求問題

  37. 四、台商回台上市上櫃之探討 1. 朝向「雙贏」的政策目標思考 • 對於台灣本地的經濟 • 引導台商企業回台生根並從事經濟活動,必須對台灣本地的經濟發展提供實質的貢獻。這是此項政策的首要前提 • 對於台商而言 • 台灣的資本市場相當具有效率,回台上市可提供台商企業籌資管道,並增加對台灣的投資,有助於國內經濟發展 III. 政府對台商上巿櫃問題的政策考量

  38. 2. 對我國證券市場投資人的保障 • 如何強化企業在海外地區(包括大陸)的資訊透明度:現行資訊公開的規範相當完備,應切實遵守並強化執行 • 防止有心人士藉此出脫持股而損及投資人權益

  39. 四、台商回台上市上櫃之探討 1)使台北成為資金籌措中心並擴充我國金融版圖 2)幫助台商降低資金成本 IV. 結語 1.優點: 1)使台灣經濟對大陸依賴度增加 2)增加前進大陸債留台灣隱憂 2.缺點 1)加強回台上市上櫃所須具備條件之規定 2)加強回台上市上櫃所得資金用途之規範 3.建議

  40. 五、台灣是根及大陸是葉之產業政策 I. 改善台灣投資環境 II. 獎勵台商回台投資 III. 加強財金教育與培養財金專門人才 IV. 研究與發展衍生性金融產品 V. 研擬對外投資之全球策略

  41. 六、結論

  42. 感 謝 本演講採用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吳當傑 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於交大思源基金會演講部分內容 謹此申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