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為什麼減肥經常行不通

為什麼減肥經常行不通. 根據友邦人壽 2013 年所發佈的「亞太區健康生活指數調查報告」,台灣想要減重的人口比例最高,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有 77% 覺得自己體重過重,希望可以再瘦一點,更有高達八成的成年人希望減重。不論是想要維持良好身材,還是為了健康著想,「減肥」儼然成為另類的全民運動! 肥胖是健康的隱形殺手,不僅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心血管疾病等症狀,身材肥胖又缺乏健康生活習慣的人,死亡率更是比生活習慣良好、體態勻稱的人高出七倍!隨著物質生活改善,精緻的飲食與舒適的生活環境反而帶來營養過剩、增加身體額外負擔等新問題。.

Download Presentation

為什麼減肥經常行不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為什麼減肥經常行不通 根據友邦人壽2013年所發佈的「亞太區健康生活指數調查報告」,台灣想要減重的人口比例最高,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有77%覺得自己體重過重,希望可以再瘦一點,更有高達八成的成年人希望減重。不論是想要維持良好身材,還是為了健康著想,「減肥」儼然成為另類的全民運動! 肥胖是健康的隱形殺手,不僅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壓、痛風、心血管疾病等症狀,身材肥胖又缺乏健康生活習慣的人,死亡率更是比生活習慣良好、體態勻稱的人高出七倍!隨著物質生活改善,精緻的飲食與舒適的生活環境反而帶來營養過剩、增加身體額外負擔等新問題。

  2. 肥胖問題的加劇亦成為各國政府棘手的挑戰,有的國家打算課徵「肥胖稅」,希望藉由提高甜食、汽水等產品的稅收,來抑制人民對這類易胖食品的消費;前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也曾極力推動禁售大杯裝的汽水與含糖飲料,各種努力都只為了減少肥胖,改善人民的健康。

  3. 減肥成功?我們都誤會了! 然而,想要減重的你,是否經常覺得自己似乎「越減越肥」,好不容易瘦下來,沒多久卻又復胖?Sandra Aamodt試圖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剖析為何減肥容易失敗,結果顯示,這一切都是大腦作祟使然。

  4. 基本上,「吃多少食物」、「消耗多少熱量」決定了你的體重,能量的消耗與飢餓感之間微妙的平衡,是由大腦控制,並非由意識所操控。下視丘是人體的調節中心,具有幾十種控制體重增減的化學訊號,能夠幫助你將體重控制在一個固定值,但這個數值並不是絕對的,大概有5到7公斤的調整範圍。所以,當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時,身體就會依據所接收到的刺激做出反應,由大腦釋出訊號,調整飢餓感、活動量與基礎代謝率,使體重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基本上,「吃多少食物」、「消耗多少熱量」決定了你的體重,能量的消耗與飢餓感之間微妙的平衡,是由大腦控制,並非由意識所操控。下視丘是人體的調節中心,具有幾十種控制體重增減的化學訊號,能夠幫助你將體重控制在一個固定值,但這個數值並不是絕對的,大概有5到7公斤的調整範圍。所以,當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時,身體就會依據所接收到的刺激做出反應,由大腦釋出訊號,調整飢餓感、活動量與基礎代謝率,使體重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重固定值,基準都是不一樣的,因此不論高矮胖瘦,當你一口氣減下許多重量,大腦會誤以為你快餓死了,進而釋放飢餓的訊號、降低肌肉消耗的能量。根據哥倫比亞大學Rudy Leibel教授的研究,降低過多的體重,會抑制體內的新陳代謝,造成每天所消耗的熱量減少250到400卡路里不等,這相當於一頓大餐的熱量,也就是說,減肥成功可別高興得太早,你恐怕每天都得跟飢餓感對抗,而且還要少吃這麼一餐,才能繼續維持體重不復胖。

  5. 讓身體告訴你該吃多少 從演化的觀點而言,身體對減肥產生對抗性並非毫無道理。過去,飢荒的可能性遠高於糧食過剩,人類必須在食物充足的時候多補充熱量,以抵禦下一次缺糧的考驗。但隨著現今外在環境的改變,大多數的人不再需要對抗惡劣的生存條件,肥胖久了,將會使大腦誤以為這才是正常的體重,進而造成體重固定值的變動,導致一朝肥胖,終身擺脫不了肥胖的窘境。

  6. 由此可知,減肥本來就不是長久之計,越減越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該怎麼做,才能維持健康又良好的體態?Sandra Aamodt建議大家:「讓飢餓感引導你的身體做最合適的判斷。」過去,無論是肆無忌憚地暴飲暴食,還是為了減肥逼自己餓肚子,人們總是靠意識決定該吃多少,但大腦只會依據身體狀況進行調節,無法光靠意識來瘦身,使得減肥反而造成反效果。 因此,傾聽身體的聲音,才是正確的飲食控制方式。感到飢餓的時候,就該吃東西;感到飽足時,就該停下來。不懂得適可而止,明明不覺得餓,卻因嘴饞而毫無節制地吃,攝取過多熱量,才是導致肥胖的主因。

  7. 健康就是美 當然,讓飢餓感決定你的飲食並不容易,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與適應,這也許不能幫助你立即減掉體重,但至少保證你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久而久之,健康的身體自然能培養出良好的體態。

  8. 其實,過胖與過瘦都是種扭曲的美感,所謂良好的體態,並不是要每個人都瘦到像紙片人一樣,斤斤計較自己吃了多少東西,而是要攝取充分的營養,健康地活出自信與光彩。其實,過胖與過瘦都是種扭曲的美感,所謂良好的體態,並不是要每個人都瘦到像紙片人一樣,斤斤計較自己吃了多少東西,而是要攝取充分的營養,健康地活出自信與光彩。 人們總說,減重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吃多動」,我們不妨將其理解成「減少攝取多餘的熱量,多培養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此一來,不用刻意減重,你也可以展現奪目的光彩。

  9. 藍紫 的心得 我認為很多人口頭上說要減肥,只會讓自己越減越肥,因為想靠著節食來讓自己在一天之中攝取的熱量減少,殊不知!!卻常常想要補償自己,可能看到路上有人發優惠”吃到飽”之類的傳單或是朋友拿著一顆巧克力說”一口而已沒關係”等等,就被誘惑但是在他們吃下去時,因為身提先前的節食,大腦已發出了”我現在很餓很餓”的訊息!!所以如果平常100卡的熱量指吸收了50卡!!那麼在減肥期間吃了100卡的食物就會吸收99卡,這樣沒減到肥,反而影響了沈體健康,更有可能變得比之前更胖~所以應該要餓了就吃,不餓就不要虐待自己的胃,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飲食,健康的身心!!是維持現有體重之長久的不二法門

  10. 李虹賢 的心得 別再減肥了 如果是因為過胖,為了身體的健康而減肥是好的,但在現今的審美觀裡,「瘦」就是美,但人們往往忘記了自己的健康而只是一昧的希望自己能變得更瘦,即使自己的身材適中,也想要再瘦一些。 減肥已成現在全民運動,只要是減肥的商機絕對不會賠本,人們為了瘦,願意嘗試各個方法,即使不健康、對身體有害,只要可以變美變瘦就夠了。最多人使用的減肥方法,不外乎是節食減肥法,每天少吃一餐,或是量減半等等之類的,來達到攝取的熱量減少或是使自己的胃縮小,只要一有成效便會以為自己的減肥效果成功了,但其實這種減肥效果復胖率高,「越減越肥」不是不可能的,假使自己每天都少吃一餐而減重成功的話,那表示必須天天都少吃這麼一餐,讓身體告訴你的大腦,由大腦控制而不是意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