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简介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彭前程 Pengqc@pep.com.cn www.pep.com.cn. 2009 年 8 月 17 日昆明.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新课程结构 三、物理课标的特点.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过去:双重任务 ●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新生 ●培养劳动后备军 现在: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 》〕 健全人格、公民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简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社 彭前程 Pengqc@pep.com.cn www.pep.com.cn 2009年8月17日昆明

  2.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新课程结构 三、物理课标的特点

  3.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过去:双重任务 ●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新生 ●培养劳动后备军 现在: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 健全人格、公民素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

  4.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我国的社会需要来看 人口大国 → 劳动力资源大国 ●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来看 以人为本, 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需要. 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创造力源于人的个性,不能培养没有头脑的机器零件。 ●从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 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文化教育转变。目标、内容、方式都要有所改变。

  5. 2、普通高中课程现状调查 调查样本: •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 •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

  6. 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

  7. 3、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基本认识 • 我国高中物理教育的基础扎实,成绩显著 • 数理运算能力强 • 比较系统,比较完整,漏洞较少(杨振宁语)

  8. 我国高中物理教育形式单一,问题突出 • 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多,单纯为分数而战,思维不灵活,缺乏创新精神 • 教师不喜欢学生有不同想法。学生不习惯怀疑、质询和考证 (杨振宁语) • 不打破填鸭式,没有创新人才培养 (杨振宁语) • 以分数论英雄,失去爱因斯坦 (杨振宁语)

  9. 问题出在哪里? • 教学的方式几十年如一日 • 课程设置没有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 • 教育体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 价值取向,社会文化使然

  10. 我们能做些什么? • 教育观念确实应该转变 • 不做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者

  11. 选修3 选修1 选修2 科学(必修) 4、国外科学课程设置模式 综合分析各国的高中科学课程的设置,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1)模式一 高中一年级开始科学课程(综合课),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开设2门或更多的选修课,其中有并行的选修(没有学习先后的要求)和串行的选修(有学习先后的要求)。

  12. 例如,日本在2003年开始实施新的《高中学习指导纲要》。在该纲要中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至少要在“理科基础”“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三门综合性理科课程中选学一门,2学分。报考非理科类大学的学生,要求最低完成理科的学分是4—5学分;而报考理工科类大学的学生,在完成一门综合性理科课程的同时,要求必须选学物理Ⅰ、化学Ⅰ、生物Ⅰ、地学Ⅰ中的2门,各3学分,并且还必须选学物理Ⅱ、化学Ⅱ、生物Ⅱ、地学Ⅱ中的2门,各3学分,即最低完成理科的总学分是2+(3+3)×2 = 14(学分)。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在高中阶段甚至可以不选学物理,只要选学的理科学分达标,就有资格报考大学的理科专业。

  13. 实施年度 理科各科目名称及标准学分数分布 至少必修学分 1994年 选2科 其中包含综合理科 6学分 2003年 选2科 其中包含1门综合理科 4学分 物理Ⅱ 生物Ⅱ 地学Ⅱ 化学Ⅱ 地学Ⅰ 生物Ⅰ 化学Ⅰ 物理Ⅰ 理科基础、理科综合A、理科综合B(各2) 物理Ⅱ(2) 物理ⅠB(4) 物理ⅠA(2) 综合理科(4) 表一 日本理科课程设置

  14. 年级 科目 学分 备注 1年级 基础科学 8 必修 2~3年级 物理Ⅰ 化学Ⅰ 生物Ⅰ 地球科学Ⅰ 4 4 4 4 选修 面向将来学习人文或社会科学类的学生 物理Ⅱ 化学Ⅱ 生物Ⅱ 地球科学Ⅱ 8 8 8 8 选修 面向将来学习自然科学类的学生 表二 韩国理科课程设置

  15. 物理(选修) 物理(必修) (2)模式二 高中低年级不开设《科学》综合课程,而是开设物理等分科必修课程,高年级则开设物理选修课程。 例如法国的普通高中,一年级不划分学习专业,物理作为必修课程,二年级始,物理则只作为科学系列方向的必修课程。我国台湾地区从高一设置物理课程且为必修,高二、高三为选修。我国香港在高一、二年级开设基础物理,在高三、四年级开设高级程度物理和高级程度补充物理的选修课程。

  16. (3)模式三 在初中阶段学习科学课程,进入高中后,物理是选修课,学生仅需要在科学学习领域获得一定学分,可以不再学习物理 选修 1 选修 2 选修 3 如,美国学生在初中主要学习《科学》综合课程,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可以选修的与物理相关的课程有,综合型课程、常规型课程、提高型课程。其中综合型课程,含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常规型课程的主体由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构成,在呈现方式上又分为“理工型”和“人文型”两种,供具有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选修。提高型课程又称大学预科物理,重点是深化某些重要概念、规律,强调对物理学基本结构和思想方法的认识。

  17. 二、新课程结构 • 基于学习领域,实现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 • 打破班级和年级的固定界限,鼓励跨班级跨年级选修 • 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 • 确定共同必修内容,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实行学分制,反映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历程

  18. 学习领域: • 由一个或几个学科组合而成 • 同一学习领域中的不同科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教育价值 • 学习领域中的科目由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并规定相应的学分 • 综合实践活动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组织实施

  19. 八个学习领域 综合 实践 活动 语言 与 文学 数 学 人文 与 社会 科 学 技 术 艺 术 体育 与 健康 研究性 学习、 社会服 务与社 会实践 科 目 模 块

  20. 模 块: • 模块是指某一科目内具有综合性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 每一个模块2学分,艺术、体育与健康领域内的模块1学分,以便于学生选择。

  21. 科目设置方案

  22. 必修学分的分布 (带*的学分表示所学内容相同)

  23. 三、物理课程标准特点 (一) 明确提出并落实了三维课程目标 (二) 明确提出符合现代教育观的教育理念 (三) 课程设置多样化、选择性强 (四)物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24. (一)课程性质、培养目标 1)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说明普通高中教育应该与义务教育衔接,仍然属于面向大众的教育,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主要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物理的课程性质,即“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5. 在高中阶段,物理课程属于科学学习领域,仍然定位于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仍然侧重于培养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与其它课程一起肩负着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以及尖端的创新人才的重任。在高中阶段,物理课程属于科学学习领域,仍然定位于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目的仍然侧重于培养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与其它课程一起肩负着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以及尖端的创新人才的重任。

  26. 2) 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课标8~9页明确地、可操作地阐述了三维课程目标。

  27. ●课标在各模块的具体要求中体现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例如: 12页“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13页“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14页“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15页“关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规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16页“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具有过程与方法的双重意义)

  28. (二) 课程基本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构建高中物理课程的背景研究等,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目的的延续,即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的仍然侧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尽管高中物理教育已不属于义务教育,但仍属于基础教育,因此提升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仍然是高中物理课程肩负的主要责任。高中物理课程仍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9. 理念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理念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仍然是基础教育课程,因此课程的基础性非常重要,在建构高中物理课程时,应该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基本的必修课程。但是,高中物理课程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它不仅应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地、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

  30. 理念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理念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需要加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联系,而且还应反映科技进步带来的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另外,还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注重让学生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养成一定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课程的选择性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上,而且还体现在课程内容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其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

  31. 理念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理念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探究,需要教师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高中阶段则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32. 国内外探究教学案例

  33. 关于科学探究(scientificinquiry) • 英文inquiry一词起源于拉丁文的in或inward(在…之中)和quaerere (质询、寻找),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 inquiry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 • 在汉语中,“探究”就是“探索、研究”,而“探索”的解释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考虑或商讨”。

  34.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J.Dewey)。在1909年前,大多数教育者认为科学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直接教学,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科学知识、概念和原理。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对这种方法提出批评。他说,科学教学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对科学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式和态度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他说:“科学的方法是我们了解日常生活经验所含意义唯一可靠的方法”[1]。他主张“做中学”,这种做不是指机械的技能操作,而是要强调动脑,强调主体与外部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反思。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四种本能的需要:交流或交谈的需要、探究或发展的需要、制作或建造的需要、艺术表现的需要。探究是儿童天生的四大本能之一,教学要在学生已有兴趣和经验基础上,由他们自己通过探究自主地建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5. 1959年9月,美国全国科学院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召开了专门研究中小学理科教育改革的伍兹霍尔会议。大会主席、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作了《教育过程》的著名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新教育观,如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等,并锐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率先倡导发现法。他强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发现而获得解答,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增强探究能力。发现法一经提出,就被当做一种促进学习动机、发展智慧、培养独立探索精神的最有效的方法,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1]。1959年9月,美国全国科学院在政府的支持和资助下,召开了专门研究中小学理科教育改革的伍兹霍尔会议。大会主席、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作了《教育过程》的著名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新教育观,如重视科学的知识结构,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等,并锐意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率先倡导发现法。他强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发现而获得解答,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增强探究能力。发现法一经提出,就被当做一种促进学习动机、发展智慧、培养独立探索精神的最有效的方法,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1]。

  36. 20世纪50年代后,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明确提出探究学习(inquiry leaning)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施瓦布在1961年哈佛大学举行的纪念演讲会上作了《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报告[1],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为实现这些改变,施瓦布建议科学教师首先要到实验室去,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而不是在教室里照本宣科地教授科学。这就是说,在向学生介绍正规的科学概念和原理之前应该先让他们到实验室里做实验.

  37.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定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 科学探究的本质是探究者通过自身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要的是带着问题去思考、活动、学习) • 科学探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过程

  38. 课标中的科学探究 •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分析与论证 • 评估 • 交流与合作

  39. 理念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理念五: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评价应始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进行,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评价学生经历的过程与学得的方法,评价学生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发展。应改革教学评价,推动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

  40. 授课教师: 评估者: 探究课记分表(伊利诺斯大学 8方面,4个水平)

  41. 探究学习中“数码相机”的妙用

  42. (三)课程设置多样化、选择性强

  43. 选修 选修3-5 选修2-3 选修3-4 选修1-2 选修2-2 选修3-3 选修3-2 必修 共同 必修 选修1-1 选修2-1 选修3-1 物理1 物理2 框架结构

  44. 模块化、分系列 每个模块 40 课时(含本模块的复习考试) 半学期(10周)学完。 高一第一学期不一定开物理。 允许跨年级选课

  45. 4). 各系列的特点 物理1和物理2(共同必修模块) 学习中要: 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 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具体内容: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46. 必修一教材目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