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解剖与生理. 血脑屏障 组织学部位特点 :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具有排列紧密和胞饮作用差特点。 一般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可通过的分子量为( 2 ~ 3 ) ×10 4 的物质不能通过脑内毛细血管. 解剖与生理. 血脑屏障 从化学角度: 类脂双分子层膜结构,带电的大分子水溶性物质较难通过细胞膜,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 脑血流显像. 普通脑显像 功能脑显像. 普通脑显像. 原理 静脉注入不通过脑屏障的脑显像剂,在显像时脑实质呈放射性空白区,当脑部病变时,血脑屏障功能受损,受病变脑组织摄取放射性药物增多。. 方法. 显像剂:不通过血脑屏障

cheryl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枢神经系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枢神经系统

  2. 解剖与生理 • 血脑屏障 • 组织学部位特点: •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具有排列紧密和胞饮作用差特点。 • 一般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可通过的分子量为(2~3)×104的物质不能通过脑内毛细血管

  3. 解剖与生理 • 血脑屏障 • 从化学角度: • 类脂双分子层膜结构,带电的大分子水溶性物质较难通过细胞膜,脂溶性物质较易通过。

  4. 脑血流显像 • 普通脑显像 • 功能脑显像

  5. 普通脑显像 • 原理 • 静脉注入不通过脑屏障的脑显像剂,在显像时脑实质呈放射性空白区,当脑部病变时,血脑屏障功能受损,受病变脑组织摄取放射性药物增多。

  6. 方法 • 显像剂:不通过血脑屏障 99mTcO4-,99mTc-DTPA,99mTc-GH

  7. 脑功能显像 • 主要研究脑内化学物质的代谢变化,血流量改变及受体分布 • 一些神经精神疾病可能只出现比较明显的脑功能变化,但不出现或者出现不太明显的结构和形态变化

  8. 原理 • 某些放射性胺类化合物属于放射性微粒样示踪剂,它们可能是脑功能的重要化学介质,与代谢有关 • 另有些胺类化合物在局部脑组织的分布直线反映流区域血流情况 • 用放射性核素123I或99mTc标记的这类胺类化合物能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存留30分钟以上没有放射性明显降低,因而可利用SPECT进行显像

  9. 放射性药物 • 脑SPECT显像所使用的放射性药物种类较多: 123I-IMP(123碘-N-异丙基-安非他明) 99mTc-HMPAO(99mTc-六甲基丙二胺) 99mTc-ECD (半胱乙脂)

  10. 99mTc-HMPAO(99mTc-六甲基丙二胺) • 有外消旋和内消旋二种异构体,以dl(外消旋)为最理想的显像剂 • 脑组织摄取量为总注入量6-9%,在注射后10分钟,在脑中蓄积平均为脑最大摄取88%,4.5h后才出现少量的再分布 • 缺点:体外不够稳定,20min内使用

  11. 99mTc-ECD (半胱乙脂) • ECD有二种二种异构体ll、dd,均可通过血脑屏障,弥散进入脑 • 其注射后1分钟内达到高峰,10分钟内保持峰值水平,标记后6小时内使用

  12. 方法 • 剂量: 99mTc-HMPAO 15-25mci 5-10min 显像 99mTc-ECD 15-25mci 30-60min 显像

  13. 方法 • SPECT探头中心对准OM线上2cm,探头旋转360度,采集20-30分钟。由于OM线和人体纵轴呈15度,在图象重建时须进行斜角校正

  14. 正常图象 • 横断面图象灰质清晰可见,在额叶,叶及顶叶呈对称性分布,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亦清晰观察剂,视觉皮质及侧脑室枕角亦可见,小脑半球可清楚显示,冠状面基底节清晰可见

  15. 正常图象 • 从放射性脑内分布分析,大小脑皮质及基底节、丘脑、桥脑等脑细胞集中的部位99mTcHMPAO进入量明显高于白质区及脑室,形成脑内放射性分布明显对比。

  16. 正常图象 • 大脑各皮质血流量也大不相等,以枕叶最高,额叶次之,前后中轴两侧影象基本对称

  17. 异常图象 • 脑萎缩征:皮质普通淡而薄,通常以顶叶为著,两侧尾状核影象侧距离加宽,白质及侧脑室区明显扩大 • 灰质局部放射性减低或缺损:有单发、多发、对称等多型,为rCBF减低或缺损的表现,各种原因皆可引起

  18. 脑室扩大,全脑血流下降

  19. 双侧颞叶、左侧基底结血流下降

  20. 异常图象 • 局部放射性增高:示rCBF增加,也是多种原因可引起,如实血性肿瘤,癞痫发作期,偏头痛,过度灌注等,有时与局部放射性减低同司出现 • 大小脑失联络现象:大脑有局部病变(rCBF变化)时,对侧小脑血流下降

  21. 异常图象 • 白质区放射性明显下降:提示白质病变 • 局部白质区扩大:白质区或脑室病变 • 中间结构移位:脑出血或肿瘤所致

  22. 临床应用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脑梗塞 • 癞痫 • 痴呆 • 精神分裂症

  2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短暂的血供不足引起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一般认为,皮质rCBF不低于23ml/100g/min。临床上可无症状,低于此间值,可出现临床症状。

  2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SPECT的rCBF现象可检出那些临床无症状,但CBF仍未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慢性低灌注状态患者 • 此时X-CT常是阴性rCBF需降致8ml/100g/min才会造成局部脑结构明显改变

  25. 脑梗塞 • 慢性脑梗塞已形成结构变化,X-CT MRI等形态学检查对此完全可以检出并诊断,一般勿需进行rCBF显像,对于急性脑梗塞或脑栓塞,rCBF显像较CT灵敏

  26. 脑梗塞 • 15例rCBF阳性的有5例X-CT阳性。 • 另有(1)过度灌注(血所致的缺血区周围防哪个设想增高)及(2)交叉性失联络现象(大小脑失联络) • 这两种现象X-CT及MRI无法发现的。它们有助于对病变转归的预测和对复杂定位体征,症状的解释

  27. 癞痫 • 癞痫是一种多种疾病引起的综合征,分原发性或继发性,癞痫发作表现和rCBF显像所见是多种多样 • 典型所见是发作期rCBF增高区,发作侧期流区呈rCBF减低。但也有发作侧期rCBF增高者和增高区周围存在减低区者

  28. 癞痫 • 约60%局部癞痫发作的病人是可以治疗的。若用外科手术切除病灶,则病灶定位是手术成功关键SPECT有助于定位准确性的提高

  29. 痴呆 • 国内外均报告65岁以上老人,约15%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痴呆,发生在65岁以下称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 • 除AD外,还有与遗传有关的痴呆,慢病毒感染有关的痴呆,多梗塞性痴呆。 • 痴呆病人,除脑血流总量下降,还可出现相对rCBF分布异常

  30. 痴呆 • AD病人典型征象是对称性顶叶rCBF降低区。严重的病人脑血流降低区可较广泛 • 多梗塞性痴呆显像的特征是多个小的皮质rCBF低灌注区,散发分布于双侧脑半球

  31. 精神疾病 • rCBF显像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精神病的脑血流和功能特征还不多。只是些初步的结果 • 精神分裂症: 额叶rCBF下降 • 抑郁性精神病: 左额叶rCBF上升,右后脑部分rCBF下降

  32. 脑肿瘤 • rCBF显像对脑肿瘤的诊断不能提供决定性意义的信息 • 对于鉴别脑瘤手术后或放疗后是否复发有一定价值,脑病变复发rCBF上升,一般瘢痕水肿rCBF下降

  33. 18F-FDG PE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 原理 • FDG与葡萄糖一样,由血液输送到脑,并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 一旦进入脑内,FDG即被脑的己糖激酶磷酸化,形成FDG-6-磷酸盐。后者不能进一步再代谢,故不可能再返回通过血脑屏障,而在脑内稳定分布。

  34. 负荷试验 • 测定静息时的局部脑血流量有一定局限性 • 脑储备血流下降时静息rCBF值可正常;而在血供未受损的神经机能失联络或选择性神经元损伤时,静息rCBF值却下降。 • 通过刺激使血管扩张后得到的应激rCBF值,可以区分以上两种情况

  35. 负荷试验 • 诊断癫痫最常用的介人试验方法是美解眠(bemegride)试验。 • 这是触发试验的一种,通过注射美解明的作用引起患者癫痫亚临床发作,紧接着注射放射性药物,然后进行数据采集和断层重建。

  36. 负荷试验 • 诊断癫痫最常用的介人试验方法是美解眠试验。 • 癫痫发作时,病变部位的局部脑血流量和葡萄糖代谢率均增加,因此在脑血流灌注显像时和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时癫痫病灶均呈高灌注区而表现为放射性过度浓聚 • 该项检查结果可作为外科切除手术的定位参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