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痛哭流涕 ——《 文选 · 司马相如 〈 长门赋 〉》 :“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横。”李善注:“自眼出曰涕。” 求全责备

痛哭流涕 ——《 文选 · 司马相如 〈 长门赋 〉》 :“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横。”李善注:“自眼出曰涕。” 求全责备 ——《 新唐书 · 太宗纪赞 》 :“然 《 春秋 》 之法,常責備於賢者。” 不速之客 ——《 诗 · 小雅 · 伐木 》 :“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郑玄笺:“速,召也。”. 古今词义 的异同. 探析古今词义异同的三个 角度 古今 词义感情色彩的 差异 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 词义演变的原因 如何掌握古今词义的 异同. 探析古今词义异同的三个角度:. 一 、变化的范围;(变与不变 )

ch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痛哭流涕 ——《 文选 · 司马相如 〈 长门赋 〉》 :“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横。”李善注:“自眼出曰涕。” 求全责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痛哭流涕 •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左右悲而垂淚兮,涕流離而從横。”李善注:“自眼出曰涕。” • 求全责备 • ——《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之法,常責備於賢者。” • 不速之客 • ——《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郑玄笺:“速,召也。”

  2. 古今词义的异同 探析古今词义异同的三个角度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 词义演变的原因 如何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

  3. 探析古今词义异同的三个角度: • 一、变化的范围;(变与不变) • 二、变化的幅度;(迥异与微殊) • 三、变化的结果。(扩大、缩小、转移)

  4. 范围 •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 。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晏子春秋》 • 1、古用今废——“谏、君、吾、朝属、诸侯、也、矣”。 • 2、古今都用,有两种情况: A、词义不同——走狗、共、给、特、左右、藉、孤老、辟、怨、其。B、词义基本相同——死、不、死狗、百姓、棺、外、内、祭、笑、弃、货财、国、无望、有、必、狗”。有的换个说法——令(让)、棺(棺材)、闻(听说)、曰(说)、冻馁(受冻受饿)

  5. 二、词义变化的程度第一、古今词义截然不同,(词义迥异)二、词义变化的程度第一、古今词义截然不同,(词义迥异) • 1、牺牲不成……不敢以祭。《孟子》 • 2、折琼枝以为羞兮。《离骚》 • 3、行李之往来供其贫困。《战国策》 • 4、横四海而无仇,超遐世而秀出。 《王粲·闲邪赋》 • 5、北斗爲觴山作豆,鳳竹鸞絲太中壽。宋 陆游 《柴怀叔殿院世彩堂》 • 6、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矣,奚以九萬里而南爲?《庄子·逍遥游》 • 第二、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论语》2、赦之,以劝事君者。 《左传》3、死生存亡,穷达贫富。 《庄子》4、语事良久,孝公睡,弗听。《战国策》

  6. 词义扩大 • 1、词义的扩大:词的内在涵义增加,致使所表达的概念外延扩展,使该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有所扩大。 • 江、河:江汉朝宗于海。(《尚书·禹贡》)以河为境。(《韩非子·有度》) • 菜:《说文》“草之可食者”。 • 皮:《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色: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史记·滑稽列传》) • 脸: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温庭筠《菩萨蛮》) 古 词 今 义 脸 颧骨部分 面 脸

  7. 词义缩小 • 2、词义的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反映 的事物范围小,即古义大于今义,今义是古义中义素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词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缩的方式。 • 《论语·微子》:子路 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 《易·繫辞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宫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 《説文·金部》:金,五色金也。黄爲之長;銀,白金也;鉛,青金也;銅,赤金也;鐵,黑金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 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 汉王充 《论衡·遭虎》:虎也諸禽之雄也。 • 汉仲长统 《昌言·论天道》:性類純美,臭味芬香。 • 《左传·昭公二十年》: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乃生女子…… 载弄之瓦。 《 诗经·斯干》 毛传:瓦,纺砖。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陶器 纺锤 瓦锅 今义: 瓦 片 有瓦卮而有 当(底)。 《韩非子·外储 说右上》 盛酒 器皿 会大雷风, 屋瓦皆飞。 《后汉书·武帝纪》

  8. 词义转移 • 3、词义的转移:词所指称的对象范围发生变化,即词义所表示的概念发生了更换,逻辑上外延内涵都变了。 • 《韩非子》:孙子膑脚于魏。杜甫《干元中寓居同谷县作》: 手脚冻皴皮肉死。 • (古)小腿 ——(今)足。《说文》:“脚,胫也。” • 《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 《左·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 《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暂,不久也。” 上古义 后 起 意 义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把词义的“转移”称之为词义的“易位”:一个义位中心义素不变,但限定义素发生变化。: 涕(液)→鼻液; 走(跑) →行走 红(粉红) →大红; 盗(窃物者) →窃物者 贼(杀人者)——杀人者 庙 宗庙 一般庙宇,奉祀“神” 寺 官署 佛教的寺庙,奉祀“佛” 观 台观 道教的道观,奉祀“仙”

  9. 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 1、褒贬不同 • 复辟——古:恢复君位。今:开历史的倒车。 •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已。《明史·英宗传》 • 爪牙——古:得力助手。今:坏人的帮凶。 •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汉书·李广传》 • 谤——古:批评议论。今:诽谤。 • 客——古:外地人。今:宾客。 • 2、轻重不同 • 诛——古:责备。今:诛杀。 • 感激——古:愤激。今:感谢。 • 饿——古:比“饥”重。今:与“饥”同。 • 病——古:比“疾”重。今:与“疾”同。 • 下流多谤议。《报任安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报孙会宗书》 • 地位或处境低下的人(中性词)——品质卑鄙(贬义词)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 背后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短处(中性词)——毁谤(贬义词) • 货赂将甚厚。《荀子·富国》争割地赂秦。《史记·陈涉世家》 • 财物;赠送财物(中性词)——贿赂(贬义词)

  10. 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应注意的问题 • 1、“古”与“今”的历史性 • 在分析古今词义的异同时,“古”与“今”是个历史概念。先秦为古,两汉则为今;两汉为古,则六朝是今。古与今不是一刀分开的。 • 币:(本义)丝织品→(先秦)礼物→(秦汉以后)货币 先秦义: 礼 物 使者致币。《庄子·让王》 币,帛也。《说文解字》 汉 后起意义: 货 币 黄金以溢名,为上币。《史记·平准书》

  11.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 2、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 • 古汉语的词以单音词为主,不要误把古汉语的词按双音词来分析。 • 贾谊《鸟赋》:“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古:消散与增长。 今:新闻 消息

  12. 3、词义发展有复杂的变化 • 1、登大坟以远望兮。 《哀郢》 • 2、不治坟,欲为省。 《史记》 • “人为土堆”缩小为“坟墓”。(由土堆转为象堆的东西。) • 3、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周南》 • 4、古者墓而不坟。 《礼记·檀弓》 • 其发展过程为:大堆(转移)→【大堆-坟墓】→(缩小)坟墓。 • 跑-走;走-行 • 觉(睡醒)-醒(酒醒-睡醒) • 涕-泪(淚);泗-涕

  13. 4、注意区分字的本义和词的本义

  14. 词义演变的原因: • 第一:社会的发展。“家” • 《说文》:“居也。”段注:“此篆文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豢豕之生子最多,故人居聚借用其字,久而忘其字之本义,使引申之义得冒据之。” • 《论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 又如,坐、跪、跽。 • 第二:风俗变迁。“趋” • 《说文》:“走也。”二字互训。段注:徐行曰步,疾行曰趋,急趋曰走。 • 《论语·子罕》: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趋。 • 第三:内部制约 • 1、内部关联 本(草木根茎→基础); 城(城墙→城市); • 2、功能变化 • 烛:名词→用如动词“照”《吕氏春秋》:“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 • 第四:认识的变化 • 皮:兽皮。带毛叫皮,去毛叫革。

  15. 如何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 • 难点在“常”不在“僻”、不在“迥别”在“微殊”。 • 《春秋·桓公三年》:“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左传》:“齐侯送姜氏于欢,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 •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韩非·显学》 • 诬:说谎、欺骗。 •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史记》 • 稍:渐渐。

  16. 如何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 如何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 • 系统、系列掌握一组、一批词,切忌孤立记忆。 •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夫人哭踴。”《禮記》 • “生死存亡,窮達貧富。”《莊子》 •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酬張少府》

  17. 怀孕;生育。《易·屯》:“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怀孕;生育。《易·屯》:“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 乳哺;养育。《诗·大雅·生民》:“誕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 抚爱;爱护。《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 • 教化。 隋卢思道《辽阳山寺愿文》:“皇帝……德字黔首。” • 文字。 《说文解字·叙》:“ 倉頡 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 又引申为“名字”。古代男子成年则命名。古人凡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因此,人名的别称就叫“表字”。 • 女子出嫁也叫做“字”。《正字通·子部》:“字,女子许嫁曰字。”尚未出嫁则曰“待字”。 • 至于“字体”、“字音”、“字据”、“书信”等义,也都是辗转引申而成的。 • 声伯之母不聘,穆姜曰:“吾不以妾为姒。”生声伯而出之,嫁于齐管于奚。生二子而寡,以归声伯。声伯以其外弟为大夫,而嫁其外妹于施孝叔。郤犨来聘,求妇于声伯。声伯夺施氏妇以与之。妇人曰:“鸟兽犹不失俪,子将若何?”曰:“吾不能死亡。”妇人遂行,生二子于郤氏。郤氏亡,晋人归之施氏,施氏逆诸河,沉其二子。妇人怒曰:“己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又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将何以终?”遂誓施氏。(《左传·成公十一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