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 文心雕龙 · 知音 》

《 文心雕龙 · 知音 》. 刘勰. 一、焦点问题. 1. “ 知音 ” 何以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和创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 2.《 知音 》 篇何以成为一篇优美的骈体文论?. 二、背景材料. 关于 《 文心雕龙 》 《 文心雕龙 》 共 50 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 4 个主要部分。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之作。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集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 其体系宏大、结构严密,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二、背景材料. 关于刘勰的生平和创作

chuo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文心雕龙 · 知音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心雕龙·知音》 刘勰

  2. 一、焦点问题 1.“知音”何以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和创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 2.《知音》篇何以成为一篇优美的骈体文论?

  3. 二、背景材料 • 关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之作。全面论述文学及文章学的道理,集大成又颇有独到创见。 其体系宏大、结构严密,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4. 二、背景材料 • 关于刘勰的生平和创作 刘勰(约465—52l),字彦和,祖籍东莞莒(今山东日照市),刘氏一族于晋亡后南迁,侨居京口( 今江苏 省镇江市)。 刘勰与佛结缘甚深。 佛学宏深的理论思维和严密的逻辑能力深刻地影响到了《文心雕龙》的创作。

  5. 二、背景材料 • 关于《文心雕龙》的轶事 刘勰巧扮卖书郎,向沈约推介《文心雕龙》。

  6. 三、文本内涵解析 • 形式说理严密而又不失优美的文风 • 文学作品批评和鉴赏的关键在于“知音”:1. 知音难逢,文学鉴赏中的“知音”就更难寻。2. 解决之道,一在博观,二在“六观”。

  7. 三、文本内涵解析 文心雕龙·知音 刘勰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

  8. 三、文本内涵解析 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

  9. 三、文本内涵解析 • 千古文人,知音难遇。 • 为什么知音难求?原因有三点,一是贵古贱今;二是崇己抑人;三是信伪迷真。

  10. 三、文本内涵解析 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氏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徵,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11. 三、文本内涵解析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知音”本指识解音律者,亦可指知交好友,这里则比喻鉴赏文学,是“借喻法”。

  12. 三、文本内涵解析 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氏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徵,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13. 三、文本内涵解析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知音”本指识解音律者,亦可指知交好友,这里则比喻鉴赏文学,是“借喻法”。

  14. 三、文本内涵解析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15. 三、文本内涵解析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杨》,宋玉所以伤《白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扬雄自称

  16. 三、文本内涵解析 “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翫绎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 若想“知音可逢”,首先要提高批评者的自我修养。 • 再借由合理的批评手段,经由作品外在艺术形式,进入作家感情世界 • “六观”作为披文入情的步骤与手段,即可应用于文学批评,也可用在作文教学方面。

  17. 三、文本内涵解析 赞曰:洪钟万钧,夔旷所定。良书盈箧,妙鉴乃订。流郑淫人,无或失听。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骈文的形式来写理论文章,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但本文文畅理顺,词采斐然,堪称典范。

  18. 四、文本风格分析 一、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显豁。 二、善于利用骈体的特长──对偶。 三、句式多变,不拘泥于对偶。 四、篇中穿插警策之句与适当的清词丽藻。

  19. 五、思考与讨论 1. 就此篇分析骈体文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他是在“带着镣铐跳舞”? 2. 除了“导读”指出的内容,刘勰对提高鉴赏力还有哪些主张?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