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我國經濟發展經驗及前景

我國經濟發展經驗及前景. 洪德生 院長 台灣經濟研究院 2006 年 4 月 23 日. 壹、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貳、台灣國際競爭力評比 參、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肆、台灣創新之國際評比與問題檢視 伍、當前台灣產業發展的挑戰與策略方向 陸、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政策. 目 錄. 壹、 我國經濟 發展經驗. 壹 、 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 台灣產業發展策略、措施、與代表性產業. 壹 、 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 台灣產業結構與政策演進.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我國經濟發展經驗及前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國經濟發展經驗及前景 洪德生 院長 台灣經濟研究院 2006年4月23日

  2. 壹、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貳、台灣國際競爭力評比 參、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肆、台灣創新之國際評比與問題檢視 伍、當前台灣產業發展的挑戰與策略方向 陸、台灣產業發展願景與政策 目 錄

  3. 壹、 我國經濟 發展經驗

  4. 壹、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台灣產業發展策略、措施、與代表性產業

  5. 壹、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台灣產業結構與政策演進 過去五十年來,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產業結構順利轉型升級,一般咸認,政府採行務實彈性的發展策略,因時因地制訂合宜的產業策略功不可沒: 單位:美元 每人GNP 推動六年國建計畫與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加速經濟轉型,建設現代化國家 建設知識化經濟、永續化環境與公義化社會的綠色矽島 重化工業進口替代階段,政府鼓勵化纖、塑膠、橡膠、鋼鐵等重化工業 民生工業進口替代階段,運用關稅、外匯與利率等工具,培植民生工業 輕工業出口擴張時期,提供出口退稅等,創備勞力密集出口工業發展的有利環境 揭櫫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的發展策略,並獎勵技術密集度高、產業關聯性高、附加價值率高及能源密集度低的策略性工業

  6. 壹、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台灣三大產業部門GDP結構之變化,% 服務業 工業 製造業 農業 工業化 工業比重下降 1986年後,台灣工業比重開始下降。

  7. 壹、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產業結構之升級--製造業四大部門工業產值比重(%) 資訊電子產業成長快速,傳統民生工業之重要性持續下降

  8. 壹、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產業結構之升級--技術人力密集產業產值比重(%) 單位: % 台灣製造業結構持續朝技術人力密集產業發展

  9. 由以上背景資料可知,台灣在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後,製造業占GDP之比重持續下降。同時過去十多年來製造業結構,也快速地朝向高技術密集產業傾斜。由以上背景資料可知,台灣在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後,製造業占GDP之比重持續下降。同時過去十多年來製造業結構,也快速地朝向高技術密集產業傾斜。 壹、我國經濟發展經驗

  10. 貳、台灣國際 競爭力評比 • 整體面 • IMD • WEF

  11. 台灣經貿的全球地位 (2003) Rank Country Trade (export+import) (Billons US $) Rank Country GDP* (Billion US $) Rank Country Per capita** GDP(US $) 1 US 2,029 1 USA 11,004 1 Norway 48,754 2 Germany 1,353 2 Japan 4,294 2 Switzerland 41,788 3 Japan 855 3 Germany 2,408 3 Denmark 39,599 4 China 851 4 UK 1,798 4 Ireland 38,981 5 France 736 5 France 1,762 5 USA 37,424 6 UK 685 6 Italy 1,471 6 Sweden 33,965 7 Italy 586 7 China 1,412 7 Japan 33,685 8 Canada 518 8 Canada 867 8 Netherlands 31,774 9 Netherlands 491 9 Spain 840 9 Austria 31,208 10 Belgium 490 10 Mexico 626 10 Finland 31,128 11 Hong Kong 456 11 Korea 605 11 UK 30,341 12 Korea 373 20 Taiwan 286 19 Hong Kong 22,223 15 Taiwan 272 29 Hong Kong 157 20 Singapore 21,492 16 Singapore 261 36 Malaysia 103 27 Korea 12,691 資料來源: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November 2004. 2.各國匯率採年平均匯率,人口採年中人口數。 3.台灣GDP資料來自主計處,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93年5月。 4.台灣貿易資料來自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93年10月。 20 Malaysia 181 37 Singapore 91 28 Taiwan 12,671 台灣的競爭力? 台灣優勢?台灣劣勢? 未來挑戰?如何因應? 貿易總值:Rank 15 GDP: Rank 20 Per GDP: Rank 28

  12. 全球競爭力排名-2004/2005 資料來源: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5(共對60個國家評比); WEF,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4/2005 (共對104個國家評比) .

  13. 科技與創新之全球競爭力排名 WEF IMD 科技分項 創新指標 ICT指標 技術基礎建設 科學基礎建設 2004 2003 2002 2004 2003 2002 2004 2003 2002 2005 2004 2003 2005 2004 2003 資料來源: 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IMD),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WEF)

  14. 台灣的競爭力國際評比-IMD 2005全球競爭力報告 問題:企業效能是台灣優勢,政府效能 是阻礙台灣整體競爭力的大石頭? 勞動、金融等基本環境是政府建立的!

  15. 台灣的競爭優勢與劣勢項目-IMD2005年競爭力報告 資料來源: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5.

  16. 科技與創新之全球競爭力排名-台灣表現 「技術基礎建設」(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詳見附件3-1 ) 反應一國的ICT能力、技術開發的環境因素、科技產品出口能力 台灣由2004年第七名上升到2005年排名第五名,僅次於美、韓、新加坡、香港。 大部分細項指標排名呈現穩定趨勢,其中電信相關指標(電信投資、國際電話費用) 名次大幅上升,但每千上網路使用者、資料安全程度則名次下降超過十名以上。 名列前茅的原因,主要是因行動電話門號數(2)、網路成本(3)、寬頻訂戶數(4)、 技術開發的資金充裕性(5)、高科技產品出口值(9)與比重(6)等指標表現出色。 「科學基礎建設」(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 (詳見附件3-2 ) 反應一國科技投入與產出之水準。 台灣由2004年第八名,下降為2005年第十名,落後於美國(1)、日本(2)、德國 (3)、 瑞典(4)、瑞士(5)、芬蘭(7)、法國(9)。 大部分的細項指標排名變動不大,多項指標表現出色,如專利生產力(1)、科技教育 的適足性(2)、國人在國內的專利獲得數(3)、年輕人對科技領域之興趣(3),專利生產 力持續第一,而後三項指標名次今年上升到前三名。 低估的優勢:影響「科學基礎建設」名次下降的主因,是因排名最差 的「國人在國外獲得的專利數」(全球第38名)引用錯誤資料所致。 IMD報告數字188(2000) 遠小於 5806(in USPTO)+8465(in SIPO)+ 1637(in JPO) 科技表現是台灣最具競爭力項目 -在IMD報告列出台灣最強的20個細項中,科學與技術基礎建設相關指標合計就佔了七項

  17. WEF2004/2005年全球競爭力指標-台灣的表現 • WEF全球競爭力新旗艦指標 WEF明年將應用新的全球競爭力指標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I), 取代從2001年起以「成長競爭力」(GCI) 與「企業競爭力」(BCI)二項競爭力指 標。 • 修正的理由: • 1.「總體」(GCI)vs.「個體」(BCI) • →「總體+個體」(New GCI) • 2.「靜態」(BCI)vs.「動態」(GCI) • → 「靜態+動態」(New GCI) • 差異部分: • 1.競爭力的指標架構與內容 • 2.發展階段劃分 • 3.綜合指標依不同發展階段,構成因素 • 給予不同權數加總而出。

  18. 台灣的競爭優勢與劣勢項目-WEF2004競爭力評比報告台灣的競爭優勢與劣勢項目-WEF2004競爭力評比報告 科技是台灣最具競爭優勢力項目, 但未來「企業創新與策略精緻性」必須加強 ,在引用新全球競爭力指標後,創新分項排名方可提升。 企業CEO認為國內經營面臨的困難以「政策不穩定、無效率官僚體制、政治 風險高」排名前三名。 資料來源:WE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4/2005 .

  19. 台灣與亞洲主要國家在WEF2004/2005年競爭力排名比較 (1/2) 註:「核心創新者」(core innovator)的國家的科技分項指標涵蓋創新、資訊科技二項,非核心創 新群的國家,則多一項「技術移轉」。 資料來源:WE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4/2005.

  20. 台灣與亞洲主要國家在WEF2004/2005年競爭力排名比較 (2/2) 資料來源:WEF,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4/2005.

  21. 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不同發展階段的競爭關鍵因素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不同發展階段的競爭關鍵因素 ~2005年起將採用的全球競爭力旗艦指標之架構 創新驅動 (創新與精緻因素) 效率驅動階段轉換創新驅動階段 效率驅動 (效率生產的經驗) 關鍵:創新與精緻因素(F3) 企業精緻程度 創新 要素驅動 (勞力、天然資源) 要素驅動階段轉換效率驅動階段 關鍵:效率強化 因素(F2) 高級人力資本 商品市場效率 勞動市場效率 金融市場效率 技術整備程度 開放性/市場規模 關鍵:基本需求(F1) 制度 基礎建設 總體經濟穩定性 個人安全 基礎性人力資本 台灣現階段 < US$ 2,000 >US$17,000 US$2,000 ~$3,000 US$3,000 ~$9,000 US$9,000 ~$17,000 產業升級 每人GDP

  22. 1. 1. 1. 1. 制度 高級人力資本 高級人力資本 高級人力資本 2. 2. 2. 2. 基礎建設率 良好的市場效率 良好的市場效率 良好的市場效率 3. 3. 3. 3. 總體經濟的穩定 勞動市場效率 勞動市場效率 勞動市場效率 基本需求 基本需求 基本需求 基本需求 4. 4. 4. 4. 個人安全 金融市場效率 金融市場效率 金融市場效率 5 5 5 5 a. a. a. a. 基本人力資本 基本人力資本 基本人力資本 基本人力資本 因素驅動經濟體 因素驅動經濟體 因素驅動經濟體 因素驅動經濟體 5 5 5 5 b. b. b. b. 高級人力資本 高級人力資本 高級人力資本 高級人力資本 效率強化因素 效率強化因素 效率強化因素 效率強化因素 的關鍵 的關鍵 的關鍵 的關鍵 6. 6. 6. 6. 良好的市場效率 良好的市場效率 良好的市場效率 良好的市場效率 7. 7. 7. 7. 勞動市場效率 勞動市場效率 勞動市場效率 勞動市場效率 8. 8. 8. 8. 金融市場效率 金融市場效率 金融市場效率 金融市場效率 9. 9. 9. 9. 技術整備被程度 技術整備被程度 技術整備被程度 技術整備程度 效率驅動經濟體 效率驅動經濟體 效率驅動經濟體 效率驅動經濟體 10. 10. 10. 10. / / / / 開放 開放 市場規模 市場規模 開放 開放 市場規模 市場規模 的關鍵 的關鍵 的關鍵 的關鍵 11. 11. 11. 11. 企業複雜精緻程度 企業複雜精緻程度 企業複雜精緻程度 企業複雜精緻程度 創新與高級精緻因素 創新與高級精緻因素 創新與高級精緻因素 創新與高級精緻因素 12. 12. 12. 12. 創新 創新 創新 創新 創新驅動經濟體 創新驅動經濟體 創新驅動經濟體 創新驅動經濟體 的關鍵 的關鍵 的關鍵 的關鍵 2005年起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的12項決定因素

  23.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排名 --依新公式設算結果 全球競爭力指標 基本需求 效率強化 創新與精緻 排名 分數 排名 分數 排名 分數 排名 分數 1 5.21 18 5.50 1 5.02 1 5.18 美國 2 5.04 1 6.03 6 4.54 4 4.70 芬蘭 3 4.95 2 5.99 5 4.55 8 4.42 丹麥 4 4.93 6 5.88 8 4.45 6 4.61 瑞士 5 4.92 8 5.76 7 4.45 5 4.69 瑞典 6 4.86 10 5.75 14 4.27 3 4.74 德國 7 4.85 5 5.89 4 4.60 14 4.15 新加坡 8 4.81 4 5.95 2 4.65 20 3.90 香港 9 4.80 20 5.48 3 4.61 9 4.38 英國 10 4.79 22 5.35 15 4.26 2 4.94 日本 11 4.72 23 5.31 10 4.38 7 4.44 台灣 22 4.48 34 5.06 18 4.18 12 4.28 以色列 23 4.47 21 5.36 25 3.91 26 3.69 馬來西亞 26 4.38 25 5.30 26 3.87 22 3.87 韓國 32 4.20 41 4.85 38 3.59 31 3.43 中國 2005 註:新的全球競爭力指標將於 年起取代現有的「成長競爭力」與「企業競爭力」指標。 WEF,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4-2005. 資料來源:

  24. 參、台灣高科技 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25. 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全球地位 經過全體國人五十多年來的努力,台灣產業發展已獲致豐碩成果,特別是資訊電子業 高科技工業蓬勃發展 • 資訊硬體產值居世界第四位 (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 • 半導體產業產值居世界第四 • 晶圓代工第一 • IC設計第二 • 液晶顯示器產業產值快速成長 • (大型TFT-LCD 產值全球第二) • 全球資訊廠商重要採購地

  26. 台灣全球第一的產品 *不含海外生產 資料來源:整理自經濟部技術處ITIS計畫辦公室

  27. 台灣高科技產業競爭力之優勢因素(1/2) 科技創新能量(1/4) 專利件數排名 • 所有專利 Rank (4) (持續第六年) • 發明型專利 Rank (4) (持續第五年) • 設計專利 Rank (3) (1992~迄今) 專利件數成長率 • 1990-2004年間在美國專利件平均年成長率,前十大國家中以台灣與南韓最高。

  28. 科技創新能量(2/4) 每百萬人口在美之專利件數 • 台灣在美國每百萬人口之專利核准數方面,所有型態專利自 1999年起名列全球第二名,發明型專利則自2000年起名列全 球第二名。

  29. 註:本表之專利分類碼係依USTPO之Information Products Division / TAF Branch 的技術評估與預測報告之分類。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2005) 科技創新能量(3/4) 關鍵產業-半導體 • 在美國半導體元件與製造類專利件數上,台灣位居第三。

  30. 科技創新能量(4/4) 關鍵產業-LCD • LCD類專利,以日本與美國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南韓急起直追,2003年 專利數超越德國,位居全球第三。台灣從1997年後一路上升,也在2003 年超過英國,位居全球第五,2004年全球佔有率達2.5%。

  31. 台灣與全球供應鏈的關係 台灣高科技產業競爭力之優勢因素(2/2) 台灣為國際大廠的重點採購地區,與全球供應鏈緊密結合。 2002至2004年美日歐IPO在台採購金額 單位:億美元 Note: In 2004 a. Top 10 US Buyers: Apple, Cisco, Dell, HP, IBM, Intel, Motorola, Solectron, Linksys, and View Sonic b. Top 5 Japanese buyers: Fujitsu, Hitachi, NEC, Sony, and Toshiba c. Top 5 European Buyers: Actebis, Fujitsu Siemens, Nokia, Philips, and Siemens Source: 經濟部工業局

  32. 肆、台灣創新之 國際評比與 問題檢視 • 整體面 • 投入面 • 產出/效益面 • 過程/系統連結面 • 問題與政策意涵

  33. 台灣創新系統整體競爭力與生產力 • 1.每人GDP :代表一國國民的財富水準,也代表一國的國家競爭力。 • 平均美元計價:2004年台灣人均所得為13,465美元, 排名全球第32名(與 • IMF國家比較)。 • 國家購買力平價(PPP計價):2004年台灣人均所得為26,521美元, 排名 • 世界第22名(與世界銀行之世界發展指標所列的國家相比) • 時間序列變化:台灣人均GDP在1992年超過一萬美元後,1995-2004 • 在1.2萬到1.4萬美元盤旋。

  34. 整體競爭力-勞動力運用率與生產力 • GDP/人口=勞動運用率(就業/人口)*勞動生產力(GDP就業人數) 1.相對美國,台灣勞動生產力相較勞動運用率競爭力低,也較OECD平 均低,顯示是因附加價值較低所致。 2.無論在勞動生產力與勞動運用率相對美國的競爭力,2004年較2003年 改善。 資料來源:OECD, STAN database, 2005/3, July 2005.

  35. 研發與經濟表現-每人R&D支出vs.每人GDP • 以美、日、德、英、法、韓、台、芬蘭、義大利等國之每人研發投資與每 人GDP的時間序列資料(1990-2004),發現科技研發投入對人均所得有正 面相關性。 R2 =0.73 每人GDPt=14,174+17.90**(每人R&D支出t-1) (t =11.30) 註:1.台灣R&D資料不含國防研發支出的部份 2.迴歸模型中每人GDP與每人R&D支出採二年移動平均值。 34 資料來源:OECD, MSTI 2005/1, May 2005, 台灣經濟研究院計算。

  36. 投入面--研發投資水準與成長率之動態變化 • 台灣1995-2002年R&D投資佔GDP比重平均年成長率僅為3.73%,依此成長 速度,要到2010年才能達到R&D投資強度為3%的目標,若要提前達到目標 則必須加大研發投資力度。 Ⅲ「穩定高密集投資者」 I「高度與快速投資者」 Target: R&D支出/GDP=3% Ⅳ「低度與低速投資者」 Ⅱ「高速與低密集投資」 註:1.圓形面積大小代表R&D投資金額(以當期PPP計價),; 2.R&D支出與R&D強度資料,其中 CH) 2000年; IE, IT, NL, DK ) 2002年之資料。 3.R&D投資複合平均年成長率的期間, CH ) 1996-2000; IE,IT, NL, DK ) 1995-2002期間之年平均值。 資料來源e: OECD, MSTI 2005/1, May 2005. 35

  37. 投入面---台灣R&D 投資水準-國際評比 R&D投資金額 研發投資的成長動能 GERD 排名全球第11位 BERD 排名全球第10位 GERD-CAGR 1995-2003,領先群 BERD-CAGR 1995-2003,領先群 Source: OECD, MSTI 2005/1, May 2005.

  38. 投入面---台灣R&D 投資水準-國際評比 研發強度 產業研發支出結構 GERD –研發強度 排名全球第11位 BERD –研發強度 排名全球第12位 BERD產業 -服務業比重偏低

  39. 台灣R&D 投資水準-國際評比 高科技產業研發支出結構與研發強度

  40. 投入面--R&D資金的來源與執行部門 • 在R&D資金來源面,台灣近幾年企業出資比重有下降(新加坡、南韓 • 亦同),政府出資比重上升,似乎背離民間與政府出資比重70:30目標。 • 在R&D資金執行面,企業部門雖已成為執行研發主角,但近年來比重 • 亦有下降趨勢。 來源面 執行面 note: 1)1995;2)1996;3)1998;4)2000;5)2001;6)2002;7)2003. Source: OECD, MSTI 2005/1, May 2005. note: 1)1995;2)1996;3)1998;4)2000;5)2002;6)2003. Source: OECD, MSTI 2005/1, May 2005.

  41. 投入面--- 研究發展人員數 • 台灣研發人員數(RSE),在全國RSE與企業部門RSE分居全球13與10名。 • 企業部門每千名從業人員之研發人員數,低於OECD平均,顯示企業部門 • 研發人力主要先進國家。 Rank(13) Rank(10)

  42. 台灣的專利表現,就數量來看,的確表現突出 產出面-- 2002-04主要國家在美國專利之表現

  43. 產出面– 台灣在美國專利之領域分佈 專利件數高度集中在半導體製程領域與傳統的技術領域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nsumer goods and equipment Organic fine chemistry Audio-visual technology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polymers Telecommunications Pharmaceutics, cosme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iotechnology Agricultural & food processing machinery& apparatus Semiconductors Electrical devices, engineering & energy Agriculture, food chemistry Space technology, weapons Optics Analysis, measurement, control technology Transport Thermal processes & apparatus Medical technology Chemical engineering Surface technology, coating Chemical industry, petrol industry, basic materials chemistry Materials,metallurgy Materials processing, textiles Nuclear engineering 1996-1999 paper Machine tools Engines, pumps, turbines 2000-2003 Mechanical elements Handling, printing Note: Technological fields refers to Fulvio Nald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by Gender-A feasibility study on Patent and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Vol. I : Statistical Analysis, EC Research DG, 2003 42

  44. 產出面– 台灣在美國專利之影響力(CII指標) 除半導體製程 外,其餘領域專利的影響力不高

  45. 產出面– 台灣近十年的學術論文表現 學術論文「量」指標表現 不差,但影響力較差

  46. 產出面--主要國家授權金與權利金收支比 台灣專利件數多,但多屬製程技術,專利原創性或重要性不高,加上為全球高科技產品代工重鎮,每年付出高額權利金, 導致IPR的授權金與權利金收支嚴重失衡。 source:1.OECD,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in Service, 1993-2002, April 2004. 2.中國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 中央銀行經研處, 2004.

  47. 連結面--企業部門研發經費來源與專利引用情形連結面--企業部門研發經費來源與專利引用情形

  48. 由專利引用論文篇數來看,顯示台灣技術與科學關連度最低由專利引用論文篇數來看,顯示台灣技術與科學關連度最低 連結面-- 2000-04主要國家在美專利平均引用論文篇數

  49. 連結面-- 2003年主要國家創新競爭力評比 由WEF創新指標評比顯示,台灣創新能力之不足,主要項目是創新連結、科技人力及企業創新導向。政府雖已擬具創新政策(指標排名領先),但企業的創新誘因仍有不足。

  50. 投入面 研發投入仍需加強 研發結構:政府多;企業少(相對他國) 集中少數領域 研發人力需增加 服務業研發投入偏低 產出面 專利數量、品質佳;技術收入少 技術結構:集中少數領域 特質、問題與政策意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