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有的人死了, 他却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却死了。. 张 溥. 自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来推断不明白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学习依靠语脉、语感来推断重点词义的方法。. 古今异义. 1 、吾社之 行为 士先者 2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 私人 。 3 、 按 诛五人. “ 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私人: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 按:考查,查究。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 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常指由物

cica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五人墓碑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五人墓碑记 有的人死了, 他却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却死了。 张 溥

  2. 自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来推断不明白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学习依靠语脉、语感来推断重点词义的方法。自读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来推断不明白的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学习依靠语脉、语感来推断重点词义的方法。

  3. 古今异义 •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3、按诛五人 • “行为”是“行”和“为”两个词的连用。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为: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 私人: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 按:考查,查究。今常用义为:压住,依靠等。

  4. 颜色:面貌、容貌、脸色。今常指由物 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4 颜色不少变 • 视五人之死 6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视:比较。今无此义。 首领:头颅,脑袋。

  5.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 2、敛赀财以送其行 • “有”同“又”。 • “赀”同“资”,资财,钱财。读zī

  6. 词类活用 • 4、为之声义 • 5、缇骑按剑而前 • 6、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隶,名词作状语,当作 奴隶那样。 • 1、人皆得以隶养之 • 2、去今墓而葬之 • 3、其疾病而死 • 声:名词用作动词,伸张 •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墓:名词用作动词, 修墓。 • 抚:用作动词,出任巡抚。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 生病。

  7. 记:名词用作动词,作记。 7、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8 、不能容于远近 9、 抶而仆之 10、 安能屈豪杰之流 远近:形容词用于名词,远近的人;远近的百姓。 仆:动词使动用法,使……倒下 屈: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8. 哀,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哀,哀惜。 11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12 不复敢有诛治 13 激昂大义 14 荣于身后 15 尽其天年。 诛治:动词用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激昂:形容词用作动词,激动振奋。 荣:名词使动用法,使……得到荣誉。 尽:副词用作动词,享尽。

  9. 一词多义 为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为之声义/谁为哀者 义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为之声义/忠义暴于朝廷 义愤,形容词。 从……看来,介词。 合宜的道德,行为 或道理,正义,名词。 替,给,介词。

  10. • 1 轻重固何如哉 • 斯固百世之遇也。 品行,名词。 行 1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2 敛赀财以送其行 • 其辱人贱行 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副词。 走,动词。 实在,真是,副词。 行为,名词。

  11. 句式判断 判断句 1、即今傫然在墓者也。 2、斯固百世之遇也。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4、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故今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12. 被动句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  谁为哀者 2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宾语前置 疑问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之”字提宾

  13. 介词结构后置句 1、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2、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  忠义暴于朝廷 4、  荣于身后 5、  不能容于远近 6 、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7、  忠丞匿于溷藩以免 8、  令五人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9、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14. 省略句 1 断头置城上 2 投缳道路 3激昂大义 4 扼腕墓道  (于) (于) (于) (于)

  15. 第一段 实词补充注解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比喻执掌政权的人。“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公孙丑下》 2、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 ⑴台阶。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 ⑵清除,去掉。诛乱除害。《史记》 ⑶拜官,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路〉后序》 ⑷整治,治理。 祠:祠堂。封建制度下同姓族人供奉祖宗或生前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3、以旌其所为:表扬。/古时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16. 第一段虚词补充注解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助词,提示、领起作用。当,适值,正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兼词,相当于“于是”。 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3、请于当道:引入动作涉及对象。

  17. 第二段 实词补充注解 1、去今之墓而葬焉:去,距离;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 ⑴离开。阳虎去齐走赵。《韩非子》 (引)过去的。去年下扬州。李白《江夏行》 ⑵ 除掉,去掉。除残去秽。 ⑶ 距,距离。 ⑷到,往。休去倚危栏。辛弃疾《摸鱼儿》 2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假字,通“又”。 3 慷慨得志之徒:做事合乎心愿,顺利,官运亨通 4 其疾病而死:名词用作动词,作状语。 5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原指乡野,此处指民间。 6 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

  18. 虚词补充注解 1、 夫五人之死:发语词。 2、而葬焉:兼语词。 3、凡富贵之子:一般的,那些。此句中的“子”与下句中的“徒”均指一类人。像“郯子之徒”。 4、亦已众矣:程度副词,太。 5、况草野之无闻者欤:语气词,较“乎、哉”为弱。 6、独五人之曒曒:副词,只有,唯独。

  19. 第三段 实词补充注解 1、在丁卯三月之望: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推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补:农历每月初三(朏)第一天(朔) 最后一天(晦) 十五(望) 十六(既望)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德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 先:形容词用作动词。 3、敛赀财以送其行:募集款项。“赀”同“资”。 4、缇骑按剑而前曰:本指古代贵官的侍从,此指明代专事侦查,逮捕人犯的差役。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20. 5、 众不能堪:⑴经得起,能忍受。不堪设相。 ⑵可以,能够。“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6、 抶而仆之:使动用法。 7、按诛五人:查究,依照……罪名。 8、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聚集的样子。 虚词补充注解 1、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2、敛赀财以送其行:目的连词。 3、则噪而相逐:偏指一方。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不久。

  21. 第四段 实词补充注解 1、然五人当刑也:面对,对着。 2、意气扬扬:神情昂然。扬扬:心情愉快或得意。 3、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骂 4、颜色不少变:脸色。 5、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起来。

  22. 虚词补充注解 1、谈笑以死:表修饰关系。 2、颜色不少变:程度副词,稍微。

  23. 第五段 实词补充注解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也叫搢绅,代指做官的人。易,改变。志,志节。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人民,民间。古时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3、 素不闻诗书之训:听说→接受。 4、 激昂大义:为大义所激励。 5、蹈死不顾:踩,踏。如赴汤蹈火。循规蹈矩(遵循,实行) 6、且矫诏纷出:假托皇帝名义颁发的诏书。矫,假传。

  24. 7、不敢有所株治:牵连治罪。株,牵连,株连7、不敢有所株治:牵连治罪。株,牵连,株连 8、大阉亦逡巡畏义: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犹疑不决。 9、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篡夺帝位的阴谋。猝,立即。发,发动 1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上吊自杀。 虚词补充注解 1、素不闻诗书之训:向来。 2、亦曷故哉:通“何”。 3、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最终。 4、非常之谋:不同一般的。

  25. 第六段 实词补充注解 1、则今之高爵显位:爵位显赫的高官。 2、一旦抵罪:抵尝。犯罪应受惩治时。 3、而又有剪发杜门:闭门不出。杜,闭,塞。杜绝 4、视五人之死:比较。 5、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6、赠谥美显:追赠的谥号。 7、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修建一座大坟。(增修) 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指头颅。户,门户。 牖,窗子 9、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用作动词,像对待奴隶那样。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平民,这里指五人。

  26. 虚词补充注解 1、 或脱身以逃:有的人。 2、轻重固何如哉:到底。 3、是以蓼洲周公:因此。 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凡是。 5、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 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使。 7、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