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简析: 《 侍坐 》 选自 《 论语 • 先进 》 篇。 《 论语 》 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其中某些章节表现人物非常传神,最典型的当属 《 侍坐 》 。文章通过孔子探问学生的志向,四弟子各述其志,寥寥数语,性格特点、神情态度宛在眼前。 2 、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篇文章被选入人教社选修课本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是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文章,地位比较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散文不拘一格、新颖鲜活的特点。

claire-lamb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一、教材分析 • 1. 教材内容简析:《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其中某些章节表现人物非常传神,最典型的当属《侍坐》。文章通过孔子探问学生的志向,四弟子各述其志,寥寥数语,性格特点、神情态度宛在眼前。 •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篇文章被选入人教社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文章,地位比较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古代散文不拘一格、新颖鲜活的特点。 • 3、设计思想:本文是一篇选修课文,与必修课文应该有所区别。必修课本中文言文的学习多重视字词积累、文言句式、课文翻译等基础知识的积累,而选修课文就可以把这方面的内容弱化一些,将学习重心偏向文意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上。尤其是《侍坐》这一课,有关词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再加上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积累,教学的重点完全可以放在对文意的理解上,在此基础之上,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同时,本文是一篇在相同氛围中完整的连续性的对话,我们就可以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来分析人物性格。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了解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 【教学难点】 1、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联。 2、对孔子“礼乐治国”政治思想的理解。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从体会作品语言着手,分析人物性格。

  4. 二、教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 1、自主学习法。 • (1)对照注解阅读课文,初通文意,完成语言基础练习。 • (2)朗读课文3遍,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 (3)阅读研讨练习的“相关链接”资料,了解孔子对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的评价,以及孔子的志向。 • 2、朗读法。“书读百遍,其意义自见”,一篇文章只有反复阅读,才能不断发现文章的美,读出文章的妙,文言文尤其如此。 • 3、研讨探究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探究相关问题。新课改很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但是抛出一个问题之后立即让学生讨论,会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看起来一团热闹,但并不能真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 • 4、点拨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之后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老师就必须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发挥教师课堂引导者的作用。

  5.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也许有些夸张,但却道出了《论语》的重要地位,下面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篇,再次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6. 1、本文写了哪些人物?文中这四个弟子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称呼?1、本文写了哪些人物?文中这四个弟子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称呼? (二)课文探究学习 明确: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以及孔子。

  7. 中国乃礼仪之邦,称呼人物很有讲究。在古代,知识分子和做官的人,一般都有名和字,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关联。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称呼其名,同辈之间多称字,而下级或晚辈对上级或长辈,只能称其字。因为这样的习惯,称名逐渐有了卑称的含义,而相对的,称字就有了尊称的含义。中国乃礼仪之邦,称呼人物很有讲究。在古代,知识分子和做官的人,一般都有名和字,名和字在意义上有一定的关联。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称呼其名,同辈之间多称字,而下级或晚辈对上级或长辈,只能称其字。因为这样的习惯,称名逐渐有了卑称的含义,而相对的,称字就有了尊称的含义。

  8. 2、文中所写人物,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他们的志向分别是什么?孔子对他们的评价如何?

  9. 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可使百姓勇武,且懂礼仪。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可使百姓勇武,且懂礼仪。 • 孔子不赞成子路,因为子路毫不谦让,不符合孔子 “谦让”的做人原则,在治国方面也不符合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

  10. 冉有的志向是使民富足,可是礼乐教化的事却要等别人来做。冉有的志向是使民富足,可是礼乐教化的事却要等别人来做。 • 孔子当时对冉有不置可否,不置可否其实就是否定,因为冉有说礼乐教化的事自己胜任不了,虽然能体现他的谦逊,但也反映出他重物质轻教化的思想,不合孔子“礼乐治国”思想。

  11. 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个司仪。 • 孔子认为他没有做到人尽其材,做个小相,太屈才了,因此替他惋惜。

  12. 曾晳的志向是过宁静祥和的生活。 • 听了曾皙的话,孔子当即喟然而叹,表明了自己赞赏的态度。

  13. 孔子为什么会由衷地赞赏曾皙?既然赞赏,为什么又喟然而叹?孔子为什么会由衷地赞赏曾皙?既然赞赏,为什么又喟然而叹? 子路治国,不以礼仪治天下;冉有治邦,重视物质,轻视教化;公西华以礼治邦,但他太过谦卑:孔子认为他们都有些美中不足,于是喟然而叹。与前三子之志相比,曾晳的志向,则是推行礼乐教化之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结果。这正是孔子理想的“大同” 社会,与孔子的“礼乐治国”的思想完全合拍。 并且曾皙站起身来回答老师的询问,很有礼貌,符合礼仪,所以孔子怎能不赞赏曾皙呢!

  14. 3、文章通过那些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他们的性格特征怎么样?3、文章通过那些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他们的性格特征怎么样? • 明确:对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

  15. 子 路:直率、豪放、自负;有勇气,有胆识,有能力,是个治国之才。子 路:直率、豪放、自负;有勇气,有胆识,有能力,是个治国之才。 • 冉 有:谦逊。 • 公西华:过于谦卑。 • 曾 晳:沉稳,从容,淡泊。

  16. (三)结束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出了《论语》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从小学到大学,孔子的智慧一直在我们的课本里熠熠闪光,所以大家对孔子并不陌生,我们应该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是《侍坐》这篇文章所体现的却是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也许有些同学会有一个疑问: 孔子“礼乐治国”的理想和他的思想核心“仁”到底是什么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礼”与“仁”的关系是什么?

  17. 明确: 礼是形式,仁是内容; 礼是实现仁的手段,仁是礼的最终归宿。

  18. 四、板书设计 孔子理想:礼乐治国、大同社会

  19. 五、教学反思 • 对于文言文教学,学生习惯了以前的重视字词积累、课文翻译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中涉及的人物性格和思想内容的分析不太适应,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这一方面的能力和积极性明显不足,教学效果没有想象中的理想。以后应该多在这些方面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设法提高其积极性是下一步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