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 Ⅲ 第一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 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说课人: 任佳. 内容结构. 编写体例. 编写特点. 立体式整合. 说教材. 教学建议. 内容标准. 说课标. 说建议. 课程目标. 评价建议. 流程. 课程基本理念.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一、理解课标. 关注 学生 的发展. (一)课程基本理念 ◆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 满足学习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 Ⅲ 第一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Ⅲ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说课人: 任佳

  2. 内容结构 编写体例 编写特点 立体式整合 说教材 教学建议 内容标准 说课标 说建议 课程目标 评价建议 流程 课程基本理念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3. 一、理解课标 关注 学生 的发展 • (一)课程基本理念 • ◆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 满足学习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所学与社会的联系,学以致用,更重视对于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4. 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课程总目标 高中地理 一、理解课标

  5. 一、理解课标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章内容 标准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了解区域含义

  6. 一、理解课标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运用案例,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的不同影响,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运用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产业移入区和产业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归纳分析此类问题的模式和方法。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解内容 标准 运用地图或资料,比较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认识区域内部的整体性特征,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不同类型的区域及其划分依据和区域的特征。 了解区域含义

  7. 一、理解课标 本章把握中学地理教学中体现学科本质的内容标准,需要抓住以下: (一)抓住”空间”,体现学科区域性特征 (二)阐明”联系”,突出地理学科综合性特征

  8. 二、分析教材

  9. (一)教材体例安排及特点 中图版 探究式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章 课题 学习指南 节 目 思考 叙述 阅读 复习题 案例研究

  10. (二)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基础 基础 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 必修3: 区域地理环境 选修地理 必修2:人文地理环境 可持续发展 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过程

  11. (三)必修3与初中区域地理的联系与区别 区域地理 (初 中) 系统地理 应 用 地 理 (高 中) 课程内容 地图与地球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乡土地理 世界地理 国家地理 地区地理 学情 人文 地理学 自然 地理学 应用 技术 应用 理论 11

  12. 从区域内到区域间 (四)整体把握必修三的内容结构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与区划 区域视角下的人地关系 • 区域地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区域差异 区域联系 基础 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 应用概念、原理、方法分析解释区域发展问题 区域发展 生态保护问题 资源利用问题 经济发展问题 …… 技术 水土流失 流域开发 农业、工业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 地理信息技术 • 技术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13. (五)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通过不同时间尺度的区域地理学习,认识区域发展的自身规律,体现差异,反映联系,协调人地关系的观念。 通过读图读出“地理内涵”:体现位置要素;注重空间分布,学会从空间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 体现学科本质 结合必修1学过的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认识形成差异的原因 区域间差异,会产生物质能量的流动,体会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14. 1、了解区域的含义 (六)四套高中地理教材本章与课标点对应比较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 的区域差异。 同一时段 不同区域 取 14

  15. 区域和区域差异考题统计

  16.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考题统计

  17.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六)四套高中地理教材本章与课标点对应比较 同一区域 不同时段 取 舍或者调整 2014/10/27 17

  18. 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4、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四套高中地理教材本章与课标点对应比较 舍 2014/10/27 18

  19.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题统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题统计

  20.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题统计

  21. 应用拓展 地图或资料 模式构建 合作探究 三、教学建议 以地理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学习区域地理

  22.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建议 意图 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落实区域特征、分析和认识区域差异的重点。 不能“八股式”罗列各要素,简单记忆,要阐明联系,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

  23.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建议 意图 体现位置要素,注重空间分布,突破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24.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建议 意图 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的应用。 不同空间尺度,注重位置、空间分布,以综合、发展、全球的视角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突出“区域”、“区域差异”的地理视角 和思想方法。 或者案例研究:四川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比较

  25.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建议 拓展 《课程标准》提出这样一项活动建议: 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等不同区域的旅游,描述这些地区的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不同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要求学生写出旅行考察报告,也可形成散文格式的旅行见闻录,甚至写成探险者日记等等,并在班级或年级内进行展示(展示可采用不同形式,如报告会、板报等) 拓展视野 培养兴趣

  26.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建议 采集、狩猎 农业社会 华北平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意图 过程 与方法 读图、资料 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 讨论各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说出此时期人地关系,并分析与上个时期比较人地关系变化的原因?

  27. 初期阶段 后期阶段 成长阶段 依赖环境 利用、改造环境 征服环境 人地和谐 意图 总结提升规律——板书 难点突破——归纳认识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方法.认识区域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形成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能力 。 理清脉络 建构知识 回顾案例,师生共同归纳,以板书总结一般规律

  28. 分析材料,说出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材料一: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周髀》 材料二: 1410年左右托勒密的《地理指南》译成拉丁文,使地圆说得到广泛传播。哥伦布当时已经懂得磁针偏差随经度而异的道理。他于1492年8月3日率船从巴罗斯港出发,于10月12日登上巴哈马群岛,发现了新世界的土地。之后,欧洲的海洋国家向海外扩大殖民地,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材料三: 世界上最早的海洋石油勘探要追溯到1887年。 随着海洋开发越来越向深海推进,油气资源的开发也不断进军深海。发展新型的平台便成了当时最重要的问题。 1984年,Conoco公司在北海157米深的Hutton油田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座张力腿平台,从此正式登上了深海石油开发的舞台。

  29.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课前布置任务: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视频; *“南水北调”工程基本概况; *“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的图文资料; 网上资源推荐: 中国南水北调:http://www.nsbd.gov.cn/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http://www.nsbd.mwr.gov.cn/ 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 http://nano.nstl.gov.cn/water/MirrorResources/1247/ 中国生态网:http://www.51st.cn/ 资料收集 设计意图:查找“南水北调”相关资料,为案例分析提供素材, 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加工、处理及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30. 资料收集 落实任务 资料收集内容调查表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资料收集任务的落实情况,做到有任 务、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进行适当的评价,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31. 降水量分布图 降水量分布图 人口分布图 人口分布图 工业分布图 工业分布图 粮食作物分布图 粮食作物分布图 合作探究 活动一:读图,分析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原因及对策

  32. (缺水原因) 华北地区 合作探究 总结归纳“南水北调”的原因: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年均降水量少,蒸发大; 自然因素: 南水北调 分布不均 供需矛盾 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 污染、浪费严重; 人为因素: 设计意图:了解“南水北调”地理背景,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33. 南水北调工程远景图 郑州段工程 合作探究 活动二:“南水北调”对调入区、调出区及沿线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产生哪些利弊影响? 材料1:视频感触,图片感知 视频感触

  34. 材料2: “南水北调”调入区城市水资源供需差异预测表(单位:亿立方米) 合作探究

  35. 合作探究 材料3: 南水北调工程以解决京、津、冀用水为主要目标。这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工农业产值占全国的12%,而水资源仅占1.5%。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实施后,年平均调水量500~600亿m3,有效利用水量约400亿m3。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北京市2009年全市用水大概是35.5亿立方米水,其中13%是地表水,7%是外调水,62%是地下水,18%是再生水。专家指出,多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北京地下水正以年平均1.1米速度下沉,水位已由1999年的平均12米左右下降到2010年的平均24米左右。 设计意图:突破重点;从图文和影像资料中获取有效地理 信息的能力 。

  36. 组长 监督员 记录员 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 过程评价 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课堂参与度及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 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生成并陈述观点的能力;满足学生 学习的成就感及培养小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37. 模式构建 调配原因(分布不均、供需矛盾) 调出区 调入区 (水、电、气、煤等) 资源跨区域调配 利弊分析 (社会、经济和生态)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利弊分析 (社会、经济和生态) 设计意图:突破难点;归纳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 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能运用所学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38. 北部通道主要将内蒙古、山西、陕西的煤电和黄河上游的送往京津唐地区,中部通道将沿长江的水电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等地,南部通道以云南、贵州、广西为主的水电,及贵州等地的火电送往广东。 应用拓展 材料1:”西电东送“示意图 材料2:中国区域能源生产与消费情况图 材料3:“西电东送”相关报道 为了缓解能源紧张矛盾,东部地区不得已办起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火电厂。据专家测算,广东每年因二氧化碳和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近40亿元,其中人群健康经济损失近7亿元,农业林业经济损失达20亿元,对广东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占全国总量的 68%,但开发不到8%,积极开发西南水电,可以迅速带动西部交通、水泥、钢 材、机电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同时,西部地区在生态、资源、移民成本方面却在承担着巨大损失。 根据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回答下列问题: (1)“西电东送”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什么?(4分) (2) “西电东送”工程对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8分) (3) “西电东送”工程对东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哪些有利影响?(8分) 设计意图:检测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 讲练结合,掌握对方法的运用能力。

  39. 应用思维 线索 建立思维线索 表达信息 提取信息 对学生能力的梯级设计 在新情境中不同角度应用思维线索解决问题。 将分析结论提升,概括为思维线索。 充分利用信息,表达。 提取有效信息,概括。

  40. 模式再构建 (差异) 能量驱动原因 区域1 区域2 物质、能量的流动 利弊分析 (社会、经济和生态)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利弊分析 (社会、经济和生态)

  41. 以北京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化为例,说明产业转移现象的存在。以北京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化为例,说明产业转移现象的存在。 运用中国的珠江三角洲转移的案例,说明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分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针对珠江三角洲在产业转移中的不利影响,尝试提出发展对策。

  42. 板书设计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生产成本差异 (区位因素变化) (差异) 经济发达区 经济欠发达区 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 利弊分析 (社会、经济和生态)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利弊分析 (社会、经济和生态)

  43. 章节总结 体现学科本质 • 上位的知识,具有理解力和迁移力

  44. 谢 谢! 恳请批评指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