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二十章 祛痰剂 概说

第二十章 祛痰剂 概说. 一、概念: 1. 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2. 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3. 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二、适应范围: 痰饮为病. 有形:以咳嗽为主证,病在肺. 无形:病在胸膈、胃肠、四肢等处. 三、分类: 1. 燥湿化痰 2. 清热化痰 3. 温化寒痰 4. 润燥化痰 5. 化痰熄风. 四、组方要点: 1. 配伍健脾祛湿药。 2. 配伍补肾药。 3. 配伍理气药。. 五、注意事项: 1. 辨清痰的性质。 2. 分清标本缓急。 3. 咳血者,慎用燥烈之品。 4. 表邪未解者,慎用滋腻之剂。.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十章 祛痰剂 概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章 祛痰剂 概说 一、概念:1.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2.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3.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二、适应范围: 痰饮为病 有形:以咳嗽为主证,病在肺 无形:病在胸膈、胃肠、四肢等处 三、分类:1.燥湿化痰 2.清热化痰 3.温化寒痰 4.润燥化痰 5.化痰熄风

  2. 四、组方要点: 1.配伍健脾祛湿药。 2.配伍补肾药。 3.配伍理气药。 五、注意事项: 1.辨清痰的性质。 2.分清标本缓急。 3.咳血者,慎用燥烈之品。 4.表邪未解者,慎用滋腻之剂。

  3. 第一节 燥湿化痰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燥湿化痰 方解:半夏15g 君 橘红15g 臣 理气燥湿 茯苓9g 佐 健脾利湿化痰 炙甘草4.5g 使 调药,和中,润肺 生姜7片 佐 助半夏燥湿化痰,解半夏毒 乌梅1个 佐 收敛肺气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4.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解:二陈汤去乌梅,加竹茹,枳实,大枣 燥湿化痰 半夏10g 君 竹茹10g 臣 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橘皮15g 佐 理气和胃 枳实10g 佐 茯苓7.5g 佐 健脾利湿 甘草5g 使 调药和中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 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5. 第二节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录自《医方考》 君 方解:胆南星8g 清热化痰 臣 清肺化痰 瓜蒌仁5g 臣 清肺泻火 黄 芩5g 枳 实5g 下气消痞 佐 橘 红5g 理气宽中 佐 茯 苓5g 健脾利湿 佐 杏 仁5g 宣利肺气 佐 半 夏8g 燥湿化痰 佐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甚则 气逆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6. 小陷胸汤《伤寒论》 方解: 瓜蒌25g 君 清热化痰,理气宽胸 清热泻火 黄连 5g 臣 降逆化痰 半夏15g 臣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脘腹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 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7. 第五节 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方解: 半夏8g 君 天麻5g 君 平肝熄风 白术15g 臣 健脾燥湿 茯苓5g 佐 健脾利湿 橘红5g 佐 理气化痰 甘草3g 使 调药和中 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 脉弦滑。

  8. 第二十一章 消食剂 概说 一、概念:1.以消食药为主组成 2.具有消食化积作用 3.主治食积停滞的方剂 二、适应范围:食积 三、分类:1.消食化滞 2.健脾消食 四、注意事项: 1.辨清虚实,酌用消与补。 2.辨清病势,正确运用消与下。 3.不宜长期使用,纯虚者禁用。

  9. 第一节 消食化滞 保和丸《丹溪心法》 消食,善消肉积 处方:山楂20g 君 神曲15g 臣 消食健脾,善消酒积 消各种食积 莱菔子10g 臣 消食理气,善消谷积 半夏15g 佐 和胃止呕 陈皮10g 佐 理气消食 茯苓15g 佐 利湿健脾 连翘10g 佐 清热,散结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 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10.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攻积泻热 处方:大黄15g 君 行气消积 枳实10g 臣 神曲10g 臣 消食和胃 黄连6g 黄芩6g 清热燥湿 佐 茯苓6g 泽泻4g 利湿止泻 佐 健脾燥湿 白术6g 佐 功用: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11.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处方:木香10g 槟榔10g 君 行气导滞 大黄15g 牵牛20g 臣 攻积泻热,通便 青皮10g 陈皮10g 香附20g 佐 行气化积 莪术10g 佐 疏肝解郁 黄连10g 黄柏10g 佐 清热燥湿,止痢 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泻热 主治:湿热食积重证。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食积内 停, 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12. 第二节 健脾消食 健脾丸《证治准绳》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去半夏 健脾和胃 三仙(山楂 神曲 麦芽) 消食积 肉蔻 山药 健脾止泻 黄连 清热燥湿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停食证。食少难消,脘腹痞满,大便泄 泻, 无呕吐。舌淡苔腻微黄,脉虚无力。

  13. 第二十二章 驱虫剂 概说 一、概念:1.以驱虫药为主组成 2.具有驱虫或杀虫作用 3.治疗人体寄生虫的方剂 二、适用范围:虫积病 三、注意事项: 1.空腹服药,忌油腻 2.注意掌握剂量 3.年老体弱及孕妇慎用 4.驱虫后,注意调理脾胃

  14. 乌梅丸《伤寒论》 主治:蛔厥证。腹痛时作,心烦呕吐,时发时止,常 自吐蛔,手足厥冷。亦治久痢久泻。 病机:寒热错杂,胃热肠寒 治法:驱虫,温脏,清热,补益气血 酸能安蛔 组方: 乌 梅 君 细辛、川椒 臣 辛能伏蛔 温中祛寒 干姜、附子、桂枝 佐 清热,苦能下蛔 黄连、黄柏 佐 补益气血 人参、当归 佐 功用:温脏安蛔

  15. 第二十三章 涌吐剂 概说 一、概念:1.以涌吐药为主组成 2.涌吐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食、毒物 二、适用范围: 1.中风痰涎,卒然昏倒,不醒人事 2.癫狂、喉痹之痰涎壅塞 3.宿食停滞胃脘 4.毒物尚留胃中 5.干霍乱吐泻不得

  16. 三、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 2.若服药不吐,可探喉助吐 3.若呕吐不止,可服姜汁或冷粥、冷开水止之 4.吐后应避风,并注意饮食 四、方剂: 瓜蒂散《伤寒论》 救急稀涎散《圣济总录》 盐汤探吐方《千金要方》 参芦饮《丹溪心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