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56 个民族, 56 个家

56 个民族, 56 个家. 高山族、满族. 苗族、壮族. 彝族、维吾尔族. 回族、藏族. 壮族. 壮族的先民. 壮族的先民 --- 百越族是岭南最早的开发者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cleo-finch
Download Presentation

56 个民族, 56 个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56个民族,56个家

  2. 高山族、满族

  3. 苗族、壮族

  4. 彝族、维吾尔族

  5. 回族、藏族

  6. 壮族

  7. 壮族的先民 壮族的先民---百越族是岭南最早的开发者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 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 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 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壮族先民的聚居区。两宋、元、明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建州县、派官史、征贡赋,中央王朝在壮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县制度,任用壮族有名望之人为土司管理本族。

  8. 壮族的神话故事 1、在壮族的神话传说中,大明山是太阳的故乡,《妈勒访天边》故事中所说的天边就是大明山最高峰的那一边。大明山的壮语名叫“岜是”,意即祖宗神山或祖宗根所在的山。 • 大明山下的马头乡是壮族青铜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壮族最早的方国——马头方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壮族先民就在这里告别了原始社会,跨进了文明的门坎。 2、 山歌舞剧《麒麟山人》讲述了距今3万年前,在红水河畔麒麟山间,壮族先民为保护、夺回他们赖以生存的红水河与妖魔鬼怪进行顽强斗争的故事。整部歌剧分为“源流、选勇、壮行、斗魔、归来”五场。

  9. 壮族的形成 壮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由中国古代南方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后有乌浒、俚、僚、僮等他称;自称有布壮、布僚、布曼、布板、布越、布雅伊、布沙、布土、布陇、布傣等20多种。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族识别,并遵照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僮”,1965年改称为“壮”。 关于壮族形成的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从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四方面来考察,壮人各部落或部落联盟在宋代已经趋向于发展成具有共同特征的民族。而促使壮人各部落或部落联盟转变成民族的最后条件即统一的政治局面在北宋皇佑前后也已经出现,因而可以认为壮族形成于北宋。

  10. 壮族族称最早出现于宋代。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岳飞率官兵在贺州(今广西贺县一带)与杨再兴义宁激战谈及“撞军”.淳祜元年(1241年),李曾伯上理宗赵的奏折提到宜州(今广西宜山一带)有“撞丁”。 《元史》卷五一说:“广西庆远府(今宜州)有异禽双飞,……其一飞去,其一留止者,为撞人射死。”元代虞集《广西都元帅章公平瑶记》也说:“桂林之所统,……若所谓曰生瑶、曰熟瑶、曰撞人、曰款人之目,皆强犷之标也。”《元史》也有“栖求(今贵州长顺)等处仲家蛮” 明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僮,旧越人。”,“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天下郡国利病书》说:“今邕州与思明府凭祥县接界,人交趾海,皆骆越地也。” 明代田汝成《炎徼纪闻》也说:“僮人,五岭以南皆有之。……聚而成村者为峒,其酋长曰峒官。”

  11. 《贵州通志·土民志》也说:“僮家者乃西山阳洞之土人,即广西僮蛮也,……其语言饮食与广西柳州夷同”。 清代张廷玉撰《明史》再引用云:“广西订远府(今宜山、河池一带)有异禽双飞......为撞人射死”。 民国时期官方文献称“獞人”。民国27年《信都县志》记载:贺县南乡獞族,语言历世不改,人鲜能辨,然皆习官话,与汉人通。 马君武和徐松石等民族学者称“僮人”。40年代出版的《粤江流域人民史》(徐松石著)指出:"古代两粤大河流域的土著都是僮人。” 建国初期称为“僮族”。1956年12月据周恩来提议经国务院批准,僮族的僮字改为“壮”字,称“壮族”。

  12. 壮族历史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代民族学、历史界一般公认壮族是由中国古代岭南的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她与周奉时期的西瓯、骆越,汉唐时的僚、俚、乌浒,宋以后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壮族与百越中的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至唐初,壮族地区不断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汉语言文化,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岭南道分置岭南东、西两道,设五府经略使于广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壮族先民的聚居区。两宋、元、明时期,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建州县、派官史、征贡赋,中央王朝在壮族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县制度,任用壮族有名望之人为土司管理本族。而中央政府的漠视及土司的横征暴敛给壮族人民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壮族人民不堪其奴役,多次反抗。唐朝的西原“黄洞蛮”起事,宋朝侬智高起义,明朝的俯江农民起义,清朝数百年不间断的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起事于这片地区。但历次起义都遭到了镇压而告失败。壮族人民在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13. 住房方面世界之最 • 在古黔中地区的临澧竹马村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约18000年)中,发现了带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筑”,它不仅是中国“高台式宫殿建筑”的源头,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筑”。 •   壮族先民迈出划时代的第一步,使中国率先迈进了农耕社会,引发了人类最伟大的一场绿色革命,使人类从饥饱无定的采集生活中,闯出了一条驯化动物、创造农耕、迈向温饱生活的绿色革命之路,使人类迈进了农耕社会辉煌的农业时代。 •   壮族先民发明的陶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陶器的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14. 二、壮族的人口分布 壮族先民西瓯、骆越的人数本来就多,除了各种原因的死亡外,历史上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使壮族人口至今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目前,世界上人口有1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人口在1亿以下,O.5亿以上的民族有9个。人口在5000万以下,1000万以上的民族有51个,壮族是其中之一。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广西居多。 据1982所统计,广西有壮族1233.2万,占全区总人口3642万的33.8%,占全国口的90%以上。到1990年,这一数据变成1415.42万。而到2000年,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这一数据又增为1617.9万。其主要分布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还有一部分散居于区内的66个县市,壮族分布地区约占广西总面积的60%。

  15. 壮族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云南壮族共101.08万人,1998年云南壮族有108.92万人,占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的8.21%。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壮族有1144021万人。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昭通、曲靖、楚雄、红河、大理等地州市。壮族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云南壮族共101.08万人,1998年云南壮族有108.92万人,占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的8.21%。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壮族有1144021万人。主要分布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昭通、曲靖、楚雄、红河、大理等地州市。 而在广东连山、湖南江华、贵州从江、四川等省区也分布有少数壮族人民。这些省份都与广西毗邻,而这些地区,大都靠近广西边界。由此可见,广西是壮族人民劳动生息的主要“根据地”(要不就不叫广西壮族自治区了)。在云南、广东等省,也均有壮族自治区域。在四川壮族人口较少,不上万人,主要散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成都市、攀枝花市、内江、自贡等地,与当地的汉、彝、藏等兄弟民族交错而居。

  16. 壮族居住分布图 (蓝色区域代表壮族人民分布区域,颜色深浅粗略代表人口密度。)

  17. 壮族的语言文字 壮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这种语言, 其语音、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早在西瓯、骆越大部落时代就形成了。 壮语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和部分城镇仍 普遍使用,但壮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普及;现在 散居于部分县城和城市的部分壮族人改以汉语为日常语文,不过城镇壮族在壮族总人口当中比例不大,总体上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人仍然占壮族人口的九成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壮族年轻人学会了熟练使用汉语文,成为壮汉双语人口。人民币上印有用壮语文字书写的银行名称和面额。

  18. 壮语方言 壮语北部方言分布在广西的驮娘江、右江、邕江一线附近及其以北地区和云南省的邱北、师宗、富宁、广南(北部)等地。广东连山、怀集等地壮语也属北部方言。使用人口约占壮族人口的70%以上。一般有30个声母左右,大都有r声类。除连山土语外,一般没有送气的清塞音声母。韵母多在 70~80个之间。一般有6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很少有调类分化。方言内部一致性大,各土语的语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民族固有词汇相同率在85%左右。语音稍有差别,但对应整齐。 壮语南部方言分布在广西的右江、邕江以南地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自称有土话、侬话、岱话等种。由于本方言区在地域上与越南接壤,语言上与国外相应的Tho、Nong、Tay (土、侬、岱)可通。有送气的清音声母ph、th、phj、khj、 khw等。一般没有r声类,局部保留也只出现在双调数,多数地方没有j,v声母。韵母有简化的现象,不少地方有声调的分化现象,有些则有合并现象。语法与北部方言差别不大,只有一些虚词和词头、词尾的不同。方言内部词汇-致性较小,如德保和钦州壮语固有词的相同率只在63%左右。

  19. 方块壮文 一千多年前,壮族人民就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发音、语义,创造了方块壮字(土俗字),民间使用的土俗字据《古壮字字典》(苏永勤等编)统计大约为4800个,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的,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郡皆然。”但由于各地的字形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笔划过繁,书写不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没有为行政公文和正规教育所采用(当然这也和壮族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政权国家有关)。方块壮文至今仍然在壮族地区的民间流行。

  20. 专家认为文身怪字是方块壮文 08年北京警方就无名女尸神秘文身案向广西来宾警方发出协查通报 有的说两个怪字是他家乡广西来宾一带的壮族方言,这两个字经常出现在当地的山歌里,用做名字也很常见。单从字面上看,后面那两个字按照“shan”、“e”读音,译成汉语,如果是男名,可以是陆山峨,如果是女名,则可以是陆珊娥。蓝说,他来宾老家姓陆的人特别多,由此推断死者有可能就是广西来宾人。 确认女尸左前臂所刻的第一个字为汉字“陆”,最后一字译为汉字的“力”字。 民间使用方块壮文书写的,在广西除了来宾市兴宾区,还有南宁市武鸣县、百色市那坡县等地,壮族人集中居住并广泛说壮话的地方,都有可能用方块壮文记载东西。壮族女性一般不喜欢用“力”字起名字。如果女尸左前臂所刻三字为人的姓名,那应该是男人的姓名,而且跟女方有一定的关系。估测,女方文化水平可能比较低,和男方关系不一般,就把男方的名字刻到自己手臂上。那三个字有可能就是男方姓名的壮话读音。

  21. 用壮族最古老的文字书写的坡芽歌书 坡芽歌书是2006年富宁县对全县壮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时在剥隘镇坡芽村发现的,原件为一块画有81个奇特图形符号的土布。据介绍,这是祖传的一份歌书,每一幅图画代表着一首特定的山歌,81幅图画记载了81首壮族情歌。这些图画根据每首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主要物象绘制而成,书写符号相对抽象而固定,且能唤起人们对歌词的相同记忆,只要见到这个图画,即可根据它约定俗成的特定涵义演唱整首山歌。

  22. 高山族

  23.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了布农人、鲁凯人、排湾人、卑南人、邵人、泰雅人、雅美人、曹人、阿美人、赛夏人等十多个族群。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

  24. 禁忌 妇女怀孕后忌用刀斧,忌食猿肉、山猫肉、穿山甲肉和并蒂果实等;妇女用的织布机男人不能随便摸弄。

  25. 高山族以谷类和薯类为主食。除雅美人和布农人之外,其他几个族群都以稻米为日常主食,以薯类和杂粮为主食的补充。居住在兰屿的雅美人以芋头、小米和鱼为主食,布农人以小米、玉米和薯类(当地称地瓜)为主食。 日常饮食

  26. 高山族过去一般不喝开水,亦无饮茶的习惯。泰雅人喜用生姜或辣椒泡的凉水做为饮料。据说此种饮料有治腹痛的功能。过去在上山狩猎时,还有饮兽血之习。不论男女,都嗜酒,一般都是饮用自家酿制的米酒,如粟酒、米酒和薯酒。

  27. 高山族性格豪放,热情好客。喜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里举行宴请和歌舞集会。每逢节日,都要杀猪、宰老牛,置酒摆宴。布农人在年终时,用一种吃“希诺”的植物叶子,包上糯米蒸熟,供本家同宗人享用,以表示庆贺。高山族节日宴客最富有代表性的食品是用各种糯米制作的糕和糍粑。 习俗

  28. 高山族mm 高 山 族

  29. 其他民族

  30. 藏族农民群培次仁成了亿万富翁

  31. 十一世班禅坚赞诺布 金本巴瓶

  32. 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子的 节日起源于17世纪前,时间 从藏历的6月29日到7月5日结束 。 藏族

  33. 火把节白天饮酒,并举行摔跤,赛马,斗牛等庆祝活动,入夜点起篙火,燃起火把在田间林边游行,以祈愿除虫害,祝福健康快乐! 哈尼族、拉祜族 纳西族、傈僳族 白族、彝族等

  34. 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于傣历6月15日举行,相传为纪念十二个姑娘杀死魔王,轮流抱着滚烫的魔头泼水降温直到魔头死去,后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节日。被泼的水越多受到的祝福就越多。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于傣历6月15日举行,相传为纪念十二个姑娘杀死魔王,轮流抱着滚烫的魔头泼水降温直到魔头死去,后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节日。被泼的水越多受到的祝福就越多。 傣族、阿昌族、 德昂族、佤族 布朗族等

  35.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自 治 制 度 具 体 情 况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36.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37. 谢谢观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