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鄭和 鄺敏欒. 目錄 P.1 鄭和下西洋之影響 P.11 引言 P.2 時間線 P.12 鄭和生平 P.3 感想 P.13 鄭和生平 P.4 資料來源 P.14 鄭和下西洋 P.6 鄭和下西洋 P.5 鄭和下西洋 P.7 鄭和下西洋 P.8 鄭和下西洋 P.9 鄭和下西洋 原因 P.10 P.1. 目錄. 我選擇鄭和是因為他的事蹟十分多 , 例如鄭和七次下西洋、 鄭和出使暹羅國、 鄭和出使日本國等。 P.2. 引言.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鄭和 鄺敏欒

  2. 目錄P.1鄭和下西洋之影響P.11 引言P.2時間線 P.12 鄭和生平 P.3感想P.13 鄭和生平P.4資料來源P.14 鄭和下西洋P.6 鄭和下西洋P.5 鄭和下西洋P.7 鄭和下西洋P.8 鄭和下西洋P.9 鄭和下西洋原因P.10 P.1 目錄

  3. 我選擇鄭和是因為他的事蹟十分多,例如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出使暹羅國、鄭和出使日本國等。我選擇鄭和是因為他的事蹟十分多,例如鄭和七次下西洋、鄭和出使暹羅國、鄭和出使日本國等。 P.2 引言

  4. 鄭和(1371年-1433年),原姓馬,又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鄭和是回族人,他是元朝初期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是布哈拉國王穆罕默德的後裔。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三寶10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鄭和(1371年-1433年),原姓馬,又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中國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鄭和是回族人,他是元朝初期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是布哈拉國王穆罕默德的後裔。明朝軍隊進攻雲南,馬三寶10歲,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閹割成太監。 P.3 生平

  5. 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把「鄭」字賜予馬三寶為鄭姓,以紀念在鄭州的戰功,並改名為和,史稱「鄭和」。並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書把「鄭」字賜予馬三寶為鄭姓,以紀念在鄭州的戰功,並改名為和,史稱「鄭和」。並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鄭和有智略,知兵習戰,明成祖對鄭和十分信賴。1431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 P.4 生平

  6. 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相互了解。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世。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相互了解。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他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世。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將他的旅行探險稱之為三寶太監下西洋。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馬六甲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據記載,鄭和的船隊曾到達非洲東岸赤道以南的麻林地、慢八撒以及拉穆等地。 P.5 鄭和下西洋

  7. 第一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奉詔出使西洋。同年冬,從南京龍江港啟航,經太倉出海,1407 年10月2日回國。 第二次下西洋 1407年10月13日出發,到達汶萊、泰國、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錫蘭山迎請佛牙,隨船帶回,1409年回國。 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10月太監鄭和、王景弘、候顯等統率官兵二萬七千餘人,駕寶舟四十八號出使西洋。九月從太倉劉家港啟航,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到達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回國途中訪錫蘭山,1411年7月6日回國。 P.6 鄭和下西洋

  8. 第四次下西洋 1413年11月出發,隨行有通譯馬歡,繞過阿拉伯 半島,首次航行東非麻林地,1415年8月12日 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6月出發,隨行有僧人慧信,途經泉州,到 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 1419年8月8日回國。 P.7 鄭和下西洋

  9. 第六次下西洋 1421年3月3日出發,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1422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因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第七次下西洋 1431年1月從南京下關啟航,開始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遺體埋葬於古里,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P.8 鄭和下西洋

  10. P.9 鄭和寶船模型

  11. 鄭和出身回教家庭,具航海知識,又長於似交及軍事,成祖遂遣之下西洋。鄭和出身回教家庭,具航海知識,又長於似交及軍事,成祖遂遣之下西洋。 • 因帖木兒國強大,威脅明之西陲,成祖遣使與海外各國建立聯盟,以作牽制。 • 成祖為加強經濟發展,遣使往南洋各地,以增進海外貿易。 • 成祖遣使南下,宣揚明室之富,以立國威。 P.10 鄭和下西洋之原因

  12. 鄭和多次下西洋,恩威並施,西洋三十餘國遣使入貢,國威遠播。 • 鄭和下後,海外貿易迅速發展,推動國由手工業之生產。 • 鄭和下西洋所繪製之航海圖及其隨員之著述,豐富中國之航海、地理知識,對東西交通貢獻甚大。 • 鄭和下西洋後,明室海外聲望日隆,華僑地位日高,刺激國人移民南洋,奠定華僑在南洋之地位。 • 鄭和下西洋,中國文化亦隨之傳至海外,西洋各地均深染華風,諸蕃王子亦多來華留學。 P.11 鄭和下西洋之影響

  13. 13711405 1407 1409 1413 1417 時間線 1421 1431 1月 1433 第二次下西洋 第一次下西洋 第五次下西洋 第四次下西洋 第六次下西洋 鄭和逝世 第七次下西洋 第三次下西洋 鄭和出生 P.12

  14. 鄭和出生傳奇,是布哈拉國王穆罕默德的後裔。他曾是菩薩戒弟子,並在靖難之變中立下戰功。鄭和最大的貢獻是曾七次下西洋,足跡遍及越南, 沙地阿拉伯, 非洲等等有三十個國家之多,此舉令中國對世界上其他國家有更多認識,並促進國與國之間的友誼。 P.13 感想

  15.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4%AD%E5%92%8C http://hk.image.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2oKmKSod61QQjUAzdqzygt.?p=%E9%84%AD%E5%92%8C&fr=fp-handwrite&fr2=piv-web http://www2.hkedcity.net/sch_files/a/ch/ch-cpl/public_html/chin-hist/ch_3/p6.htm http://subject.skhlkyss.edu.hk/chist/ALchistclassroom/travel_7.htm P.14 資料來源

  16. 謝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