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

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 韩其为 2010 年 5 月. 一.实践基础 二.理论根据 三.效益  四.巨大潜力 五.对调水调沙认识的误区和有关质疑的讨论. 一、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 一、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 对黄河特性的描述一般有下述六点说法(破折号前的部分)。它们反映了人们的历史经验。但是它们只强调了现象的某个方面。在这之后,隐藏着另一方面。揭示这另一方面,会对黄河特性有较全面的认识,这正是调水调沙,改变黄河所必须的,也是其实践基础。 1. 堆积性 —— 巨大输沙能力 2. 河流游荡 —— 平衡的趋向性

Download Presentation

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黄河调水调沙的根据、效益和巨大潜力 韩其为 2010年5月

  2. 一.实践基础 二.理论根据 三.效益  四.巨大潜力 五.对调水调沙认识的误区和有关质疑的讨论

  3. 一、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

  4. 一、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 对黄河特性的描述一般有下述六点说法(破折号前的部分)。它们反映了人们的历史经验。但是它们只强调了现象的某个方面。在这之后,隐藏着另一方面。揭示这另一方面,会对黄河特性有较全面的认识,这正是调水调沙,改变黄河所必须的,也是其实践基础。 1. 堆积性——巨大输沙能力 2. 河流游荡——平衡的趋向性 3. 水少沙多水沙不搭配——也有搭配很好的 4. 冲河南、淤山东——相反 5. 多来多排——平衡时挟沙能力最大 6. 大水出好河要依赖老天爷——人为控制 当然,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还包括在大量实际资料、数据中。

  5.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6.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为了将调水调沙理论根据、它的内在机理说清楚,我们对下述9个问题结合黄河实际进行了研究。并且为使一般的水利工作者能够容易接受,用了较为宏观的、可靠的表达方式。 1. 考虑河型影响的挟沙能力 2. 输沙能力 3. 第一造床流量 4. 第二造床流量 5. 挟沙能力级配 6. 挟沙能力的多值性――不平衡输条件下恢复饱和系数 7. 下游河道冲刷比与水库排沙比关系 8. 拦粗排细 9. 异重流潜入条件与排沙

  7.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8.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9.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0.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1.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2.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3.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4.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5.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6.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7.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8.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19.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20.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21.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22.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23.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24.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25.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4. 意义 调水调沙期间第二造床流量就是其平均流量。按前述第二造床流量与五日平均流量关系密切,且十分相近,因此根据调水调沙期间的平均流量就可确定第二造床流量。 5. 平滩流量与第二造床流量关系

  26.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表5 平滩流量与冲淤及造床流量的对比

  27.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28.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29.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30.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31.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32.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六)挟沙能力多值性与多来多排1.大量实际资料反映了黄河下游多来多排特性,也揭示了挟沙能力的多值性,请看1960年~1996年低、中、大含沙量三类资料。

  33.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34.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35.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36.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37.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38.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39.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40.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表6 不同含沙量排沙情况

  41.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三峡水库数学模型 计算的成果有类似 的指数关系。

  42.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43.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44.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45.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46.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47. 二、调水调沙的理论根据

  48. 三、调水调沙的效益

  49. 三、调水调沙的效益

  50. 三、调水调沙的效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