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与 汶川地震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与 汶川地震. 范 灵 春 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 汇报提纲.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汇报提纲.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B. A. C.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系统规模 网络技术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 B. A. C.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系统规模 网络技术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系统规模

coll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与 汶川地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与汶川地震 范 灵 春 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

  2. 汇报提纲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3. 汇报提纲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4. B A C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系统规模 网络技术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

  5. B A C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系统规模 网络技术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

  6.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 系统规模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由1个国家级中心;42个区域级中心;60个大中城市节点;300个县级节点;300个地震台站节点;5个高校、科研单位节点;4个地震现场地震信息应急通信系统。

  7. B A C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系统规模 网络技术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

  8.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 网络技术平台 在水平方向上则按照地域、行政级别划分网络,整个网络物理拓扑结构是一个多级树型结构。网络在垂直方向按照业务职能划分成三个层次: ●国家骨干层:国家中心到区域中心 ●区域骨干层:区域中心到大中城市 ●汇聚层:大中城市到县、台站等节点

  9.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 网络技术平台(续)

  10.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国家级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网络技术平台(续)

  11.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 网络技术平台(续) 天津市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12.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区域级中心(四川省地震区域中心) • 网络技术平台(续)

  13.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区域中心涉密网(四川省地震局) • 网络技术平台(续)

  14.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台站(四川姑咱台) 台站(四川巴塘台) • 网络技术平台(续)

  15.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城市(四川省自贡市) • 网络技术平台(续)

  16.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县级(四川省邛崃市) • 网络技术平台(续)

  17.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地震现场应急卫星通信系统 • 网络技术平台(续)

  18. B A C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系统规模 网络技术平台 信息服务平台

  19. VOIP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台站(四川姑咱台) • 信息服务平台(VOIP)

  20. VOIP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 信息服务平台(门户网站) 中国地震局门户网站

  21. VOIP 台站 设备 参数管理系统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 信息服务平台(观测数据采集)

  22. VOIP 协同平台(视频会议系统)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 信息服务平台(协同工作平台)

  23. VOIP 电子邮件系统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 信息服务平台(邮件系统)

  24. VOIP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 信息服务平台(网管系统)

  25. 汇报提纲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26.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网络运行状况(国家台网中心网络监控)

  27.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网络运行状况(四川区域中心网络监控)

  28.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网络运行状况(行业网) 5月12日-6月30日期间, 全网各区域中心节点信道及核心路由运行情况正常,连通率99.96%,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与台网中心间行业网运行正常,除由于市政断电、线路割接造成的中断外,未发生其他重大故障,有效保障了测震、应急、预报、前兆、信息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29.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网络运行状况(互联网) (1)国家台网中心 中科网(30->100 M ); 中国电信(100->200 M)。 (2)四川区域中心 四川电信(6->20M); 网通8M。

  30.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网络运行状况(局域网) 中国台网中心局域网正常,四川省网络运行基本正常,通过四川局网管系统发现其所属汶川县网络、绵阳市网络无法连通,主要由于电源中断。

  31.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网络运行状况(卫星应急通讯) 应急卫星系统由日常模式转为应急模式;云南局现场工作队(车载站)、四川局现场工作队、甘肃局、河北局等共计11个站点在卫星通信组的调度下,相继加入到应急通信的网络中,传输视频、话音、数据等业务,并为现场工作队提供Internet网络接入,使现场能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

  32.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门户网站服务(应急措施) (1) 建立汶川地震专版

  33.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门户网站服务(应急措施) (1) 建立汶川地震专版(续)

  34.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门户网站服务(应急措施) (2) 保障网站服务能力 首先,采取静态页面方式建立“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专辑”; 其次,采用CDN技术手段分散网络访问量。

  35.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5.12”主震发生后,中国地震信息网、中国地震局网站、四川省地震信息网站的流量和点击率都大大增加,其中中国地震信息网站全球排名从100万左右提升到最高1万,国内排名由30万提升到最高700名左右,流量增加50倍以上。中国地震局的网站全球排名也有100万以后提高到2万名左右。 门户网站服务(服务能力) (1) 网站被高度关注

  36.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截止7月31日,四川防震减灾信息门户网站访问量约4.2亿。 门户网站服务(服务能力) (1) 网站被高度关注

  37.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第一时间发布地震速报信息 稳定了成都 开通了网络短信平台 科普宣传 门户网站服务(服务功效) (2) 宣传功效

  38.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VOIP服务 IP电话成为重要应急语音通信手段,IP电话有专人负责保障,北京到成都、成都到各四川信息节点(汶川、绵阳除外,绵阳15日恢复),语音通信畅通。

  39.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更加强网络监控,已经发现确认两起网络攻击行为(前兆服务器、APnet服务器)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考虑到地震局机关尚在临时办公地点办公,网络条件不好,在机关网络架设临时网络安全设备,侦听网络安全事件。 网络安全 (1) 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

  40. VOIP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与入侵检测、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厂商联系,加强了网站的安全保障; 与四川省公安厅网监处联系,在网监处的指导和要求下,应急信息组切实做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①加强了路由及安全设备的设置;②全天候监视了网络流量的情况; 2008年6月1日23:00对网站进行了全面的备份,以防一旦网站被攻击,可以在短时间里快速恢复。 网络安全 (2) 四川区域信息服务中心

  41. 汇报提纲 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简介 汶川地震中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42. VOIP 汶川地震后的思考 建立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应对特大地震的设计和准备不足; 建立低维护、运行成本的应急通讯网络,覆盖到县一级; 加强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与推广办公自动化; 科普宣传与教育服务平台建设

  43. 来自社会的支持援助 中科网、电信等ISP对线路、带宽的支持 蓝讯等公司对网站系统的支持 太极计算机公司提供的系统服务支持 IBM、ESRI等厂商提供的软硬件及服务咨询支持

  44.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