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第十一章戰後及現代的台灣(下)

第十一章戰後及現代的台灣(下). 第三節各項國家建設. 1972 年 5 月,蔣中正總統提名 蔣經國 ( 1909-1988 )為行政院長,為鞏固反共復興基地,其就任後,首先在政府高層人事上表現出民主革新的作蜂 擢拔才俊之士  任命謝東閔為台灣省政府主席、張豐緒為台北市長 1972 年 12 月 台澎金馬辦理中央民意代表增加名額選舉 1973 年 1 月 選舉增額監察委員 1973 年 11 月 推動十大建設. 1953 年西螺大橋通車. 資料來源:經典雜誌 23 ,頁 24 , 2001.6. 十大建設.

conn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一章戰後及現代的台灣(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戰後及現代的台灣(下)

  2. 第三節各項國家建設 • 1972年5月,蔣中正總統提名蔣經國(1909-1988)為行政院長,為鞏固反共復興基地,其就任後,首先在政府高層人事上表現出民主革新的作蜂 • 擢拔才俊之士任命謝東閔為台灣省政府主席、張豐緒為台北市長 • 1972年12月台澎金馬辦理中央民意代表增加名額選舉 • 1973年1月選舉增額監察委員 • 1973年11月推動十大建設

  3. 1953年西螺大橋通車 資料來源:經典雜誌23,頁24,2001.6

  4. 十大建設 • 1973年11月,行政院長蔣經國決定推動十大建設,期以五年次第完成 • 此十大建設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涵蓋面最廣的建設計畫,五年間所需資金為23為9千4百28億元 • 推出此龐大計畫之時,正是世界能源危機之際,需極大之魄力方能完成。但此建設確為台灣的經濟進入開發國家之林的重要指標

  5. 十大建設的貢獻 • 交通類的建設及電力計畫,可稱為社會基本設施投資,可題高整體經濟一般之生產力,並可開闢新能源 • 配合重化工業類,可使台灣產業之發展,由低級技術走向高級技術,由多用勞力轉為多用資本與技術,由「最後產品」轉變為「中間產品」 • 十大建設為台灣由開發中轉變為已開發國家之林的一重要契機

  6. 十大建設的內容 • 縱貫台灣的高速公路 • 縱貫鐵路電氣化 • 台中港 • 北迴鐵路 • 中正國際飛機場 • 蘇澳港 • 中國鋼鐵公司 • 中國造船公司高雄造船總廠 • 石油化學工業 • 核能發電廠

  7. 左圖為十大建設-核能發電工廠 右圖為十大建設-船塢工程 資料來源:簡後聰等,2000,福爾摩沙傳奇:台灣的歷史源流,頁417, 台中文建會中辦室

  8. 縱貫台灣的高速公路-中山高 • 1971年8月14日中山高速公路開工 • 1978年10月31日在中沙大橋舉行全線通車典禮 • 中山高速公路北起基隆,南迄高雄,全長373公立,沿途設有32個交流道及10個收費站 • 最初經費是新台幣193億元,但完工時卻追加到447億元,其中有8,000多萬美元是向當時仍有邦交關係的沙烏地阿拉伯貸款的,此為十大建設中花費最大的一項工程 • 為疏解南北交通瓶頸,後又興建北二高,於1996年分段陸續通車

  9. 台中港 • 位於台中縣梧棲鎮,1938年日本擬訂築港計畫,並訂名為「新高港」,1944年日本戰爭失利,全部工程陷於停頓 • 1960年代初期,台灣對外貿易迅速成長,進出口貿易量急遽增加,以致基隆、高雄兩港逐漸發生擁擠情況,亟需另闢新港以應需要 • 1967年行政院核定台中港為商、工、漁業之綜合性國際新港。1973年展開台中港建港工程,並列入十大建設之一,迄1983年6月完工

  10. 中正國際飛機場 • 列為十大建設之一的桃園中正國際機場,1979年2月21日舉行啟航儀式 • 中正國際機場位桃園縣大園鄉,距離台北40公里,配合最早通車的中山高速公路,交通方便 • 機場分3期進行,第1期工程是在1974年9月開工,歷時4年多完成,建設經費為103億元,面積1,200公頃,跑道共長3,660公尺,寬60公尺,每小時可起降巨型飛機42架次。 之後第2、3期繼續進行 • 啟航儀式由華航747專機降落機場揭開序幕

  11. 蘇澳港 • 蘇澳港位於蘭陽平原的蘇澳港灣內。蘇澳港三面環山,東臨太平洋,為一地理形勢十分優良的天然港灣 • 蘇澳港昔稱「東港」,完成於1923年,原為一小型港口,其地形三面環山形勢險要,是由北方澳、蘇澳及南方澳形成的自然港口 • 1974起將蘇澳港的擴建納入十大建設,採移山填海方式產生80萬平方公尺的海埔新生地,擴建為國際商港,並定位為基隆港的輔助港

  12. 十二項建設 • 十大建設如期完成 • 1977年政府開始規劃十二項建設,並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負責協調與管制 • 十二項建設的項目如下 • 完成台灣環島鐵路網 • 新建東西橫貫公路三條 • 改善高屏地區交通計畫 • 中鋼公司第一期第二階段擴建

  13. 興建核能發電二、三廠 • 完成台中港二、三期工程 • 開發新市鎮,廣建國民住宅 • 加速改善重要農田排水系統 • 修建台灣西岸海堤工程及全部重要河堤工程 • 拓建由屏東到鵝鑾鼻道路為四線高速公路 • 設置農業機械化基金,促進農業全面機械化 • 建立每一縣市文化中心,包括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

  14. 陸續推動各項國家建設 • 1974年9月開始,政府有陸續推動「十四項建設」,每年投資額在1,000億元以上,由於投資金額龐大,可持續刺激各項產業投資之擴展,帶動國內經濟蓬勃發展 • 自1992年起, 「十四項建設」計畫為「國家建設六年計畫」所取代。執行期間,正值1979年以來之世界經濟衰退,此項巨額公共投資,適時而有效的彌補了國內民間投資之不足,減輕了國內經濟發展遲滯之嚴重性

  15.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 許雪姬等,2004,台灣歷史辭典,台北文建會 • 陳正茂編著,1999,台灣史綱,台北文京 • 簡後聰等,2000,福爾摩沙傳奇:台灣的歷史源流,台中文建會中辦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