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8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张万祥. 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体育是人类进步史中最为古老的文化之一。在原始人的生存活动中,就包含了一些具有体育雏形特征的内容。但是,作为体育之一部分的学校体育却出现得较晚。. 在原始社会,由于 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 的制约,还不可能形 成学校那样专门进行 教育的机构,也还没 有出现像教师等专门 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员。.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校体育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学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张万祥

  2. 第一篇学校体育总论 •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3.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 体育是人类进步史中最为古老的文化之一。在原始人的生存活动中,就包含了一些具有体育雏形特征的内容。但是,作为体育之一部分的学校体育却出现得较晚。

  4. 在原始社会,由于 受当时社会经济条件 的制约,还不可能形 成学校那样专门进行 教育的机构,也还没 有出现像教师等专门 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员。

  5. 随着人类历史脚步的不断前进,几大文明古国开始形成,人类从蒙昧的原始社会逐步进入奴隶社会,同时,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出现,从而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性条件。

  6. 古代奥林匹克体育竞技活动是当时希腊的主要社会活动之一,由于它的存在,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学校体育的发展。雅典的“国家体育馆”就是专门作为为培养奥林匹克竞技人才而设立的一种学校。古代奥林匹克体育竞技活动是当时希腊的主要社会活动之一,由于它的存在,也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学校体育的发展。雅典的“国家体育馆”就是专门作为为培养奥林匹克竞技人才而设立的一种学校。

  7.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 (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东侵,到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兼并东部地中海地区为止的这一时期,称为希腊化时期。

  8.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从14世纪开始,到十五六世纪乃至17世纪初期已达到高潮。文艺复兴运动给人们带来新的世界观。

  9. 在文艺复兴运动处于高潮的时期, 欧洲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 • 自罗马时代就一直作为封建制度 的政治中心与精神支柱的天主教教会,分为新教和旧教(耶稣会派)两派。 • 新教派提出了文化知识与身体并重的教育主张,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 “耶稣会派”,开办耶稣会学校。适应时代的风尚,在教学中“也重视体育的实施”。

  10. 宗教改革时期,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继承和发扬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者和耶稣会关于教育、体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宗教改革时期,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继承和发扬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者和耶稣会关于教育、体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11. 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1632-1704年)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体育、智育做了明确的区分,并着眼于实际的锻炼。他在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中写到: “有健康的身体才有 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 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 的描绘。”

  12. 法国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1712—1778年)受夸美纽斯的影响,在《爱弥尔》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和体育思想,直接影响了19世纪以后的教育和体育的实施,推动了人们研究体育和教育的热情。

  13. 英国资产阶级学者斯宾塞 • (1820-1903年)在《论教育》 一书中指出:体力的强弱, 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繁荣, 所以,健康教育是一切教 育活动的基础。

  14.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 18世纪末期,在近代体育理论体系逐步形成的基础上,体育实践首先从德国的学校开始实施,19世纪初逐步在欧美一些国家普及,学校体育体制开始确立。

  15. 1774年,受夸美纽斯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1723~1790年)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他把体育列为正式课程,1774年,受夸美纽斯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1723~1790年)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他把体育列为正式课程,

  16. 第二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 • 文化教育历史,古代 • 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 • 始出现,据史料记载, • 夏代已有称为“校”、 • “序”、“庠”等不同名 • 称的学校。

  17. 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 • 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 • 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 教育内容是礼、乐、射、 • 御、书、数,称为“六艺”。 • 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 也具有体育的性质。 • “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 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18. 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 • 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制度,

  19. 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 • 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了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步履蹒跚。

  20.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 按历史分期,是以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作为我国近代历史时期。但就体育而言,以清朝末年才开始引进西方近代体育。所以,我国体育界采取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作为我国近代体育时期。

  21.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推出了一次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他们主张学西方,兴办西学,把西方体育引进到这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推出了一次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他们主张学西方,兴办西学,把西方体育引进到这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内容主要是瑞典式、 • 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 • 兵式体操和游戏等。使中国 • 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课 • 程和体育活动。

  22. 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失败,继起的是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提倡西学,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教育等知识。特别包括西方资产阶级全面发展教育学说,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认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视体育、卫生和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甲午战争后,洋务运动失败,继起的是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维新派积极提倡西学,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文化教育等知识。特别包括西方资产阶级全面发展教育学说,首次提出了在学校中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认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视体育、卫生和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

  23. 清朝政府推行“新政”进行改革。其中对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并于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清朝政府推行“新政”进行改革。其中对教育制度的重大改革就是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并于1903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 • 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这一新学制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至此,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初见端倪。

  24. 辛亥革命后,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对学校教育也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许多学校则在课外开展球类和田径为主的活动和竞赛,比较注意活泼、愉快、机智的运动。由于课内和课外两种明显不同的体系,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轨现象”,这种现象直至1922年学制改革后才逐渐消除。辛亥革命后,新成立的民国政府对学校教育也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许多学校则在课外开展球类和田径为主的活动和竞赛,比较注意活泼、愉快、机智的运动。由于课内和课外两种明显不同的体系,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轨现象”,这种现象直至1922年学制改革后才逐渐消除。 •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而彻底的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在这场运动的推动下,我国学校体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5. “五四”时期,教育思想空前活跃。 • 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论述体育的理论文献,即为毛泽东同志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 这篇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我国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现状作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锐的批评;并对体育的意义、锻炼的原则等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强调了学校教育必须德、智、体三育并重,这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除此之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26. 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主义在我国的没落。《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我国当时的实际制定的,它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果。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主义在我国的没落。《壬戌学制》是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参照美国“六三三制”的形式并结合我国当时的实际制定的,它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成果。 • 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废除了原来的兵式体操,改为以球类、田径、游泳、普通体操等近代体育项目为主的教学内容,并纳入了生理卫生和保健知识。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7.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改革,对体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探索及研究也受到了体育教师的重视。当时较为流行的即为“三段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等等。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重大改革,对体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探索及研究也受到了体育教师的重视。当时较为流行的即为“三段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分类教学法”等等。对学校体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 这个时期女子体育也有了很大发展,并逐步重视了对师资的培养。当时最为典型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这两所学校。

  28. 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出现了两种政权,两个区域,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发展很不平衡。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展武装斗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出现了两种政权,两个区域,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发展很不平衡。 • 在国民党统治区, • 1940年3月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的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29.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和解放区内 • 各级各类学校都开设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并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运动竞赛和运动会。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土法自制,缓解了场地器材的不足,根据地的体育活动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新气象。 • 1941年创建的延安大学体育系,为解放区培养了一批体育干部。

  30.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 1950年和1951年毛泽东曾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

  31. 1951年7月中华全国学生第15届代表大会的决议中也提出要“积极开展学校中的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努力改进全国同学的健康状况,要使每一个同学都具有强劲的体魄,能够胜任紧张的学习和繁重的工作。为了适应祖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应该注意提倡军事体育活动”。1951年7月中华全国学生第15届代表大会的决议中也提出要“积极开展学校中的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努力改进全国同学的健康状况,要使每一个同学都具有强劲的体魄,能够胜任紧张的学习和繁重的工作。为了适应祖国国防建设的需要,应该注意提倡军事体育活动”。 • 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

  32. 1953年毛泽东同志又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更强调了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对纠正轻视学校体育,忽视学生健康的状况起了重要作用。1953年毛泽东同志又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更强调了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对纠正轻视学校体育,忽视学生健康的状况起了重要作用。 •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开始设立体育处,国家体委也设有群众体育司学校体育处。 • 1953年相继在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体育机构,使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了组织保证。

  33. 195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有了明确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学时。195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有了明确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1952年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正式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学时。

  34. 1953年5月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学体育成绩暂时考查办法的通知》,又指出体育课是中学课程的一科,其成绩与其他各科成绩相同,按一门学科计算。1953年5月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学体育成绩暂时考查办法的通知》,又指出体育课是中学课程的一科,其成绩与其他各科成绩相同,按一门学科计算。 • 1956年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并于1957年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从而使体育教学工作有了统一的规范要求。

  35. 国家体委于1954年在参照苏联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并要求初中毕业生达到《劳卫制》少年级标准,高中毕业生达到《劳卫制》一级标准。国家体委于1954年在参照苏联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并要求初中毕业生达到《劳卫制》少年级标准,高中毕业生达到《劳卫制》一级标准。 • 1952年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为上海体育学院)。此全国先后在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办起了6所体育学院,创办了11所体育学校和中等体育专科学校,并在38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了体育系科,

  36.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教育战线也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扰,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 1960年起的三年经济 • 困难,学校体育课和课 • 外体育活动被迫减少或 • 停止,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37. 196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人力物力及时编辑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材。第一次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的指导思想。196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人力物力及时编辑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材。第一次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应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的指导思想。 • 1963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体育干部座谈会。会议讨论了 • 中小学如何搞好体育、卫生工作; • 重点试用中小学体育教材; • 提高教学质量; •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和运动竞赛; • 以及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

  38.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 “文化大革命”使教育蒙受了巨大损失,学校体育也遭到极大的破坏。 • 1971年学校体育开始出现了转机,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体育工作的成绩,使全国体育教师备受鼓舞。 • 1972年全国召开了业余体校工作会议,使部分学校开始了业余训练。

  39. 1973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召开,更对学校体育逐步走上正轨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正当学校体育出现了较好的势态时,1973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召开,更对学校体育逐步走上正轨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正当学校体育出现了较好的势态时, • 1974年的“批林批孔”使刚刚复苏的学校体育再次受到冲击。 • 在“十年动乱”期间,我国学校体育基本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

  40. (四)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 1976年10月,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动乱终于结束。 •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之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学校体育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学校体育的管理机构逐渐恢复并得到加强。

  41. 1.改革开放后,国家首先加强了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1.改革开放后,国家首先加强了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

  42. 1977年教育部设立了体育司,国家体委恢复了学校体育处,各省、市、县、教育厅(局)也相应设立体育卫生处(科),并设有专门研究体育教学的体育教研室。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管理体系也逐步健全。1977年教育部设立了体育司,国家体委恢复了学校体育处,各省、市、县、教育厅(局)也相应设立体育卫生处(科),并设有专门研究体育教学的体育教研室。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的管理体系也逐步健全。 • 1979年5月在扬州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始进入科学管理阶段。同年10月,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下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

  43. 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国家教委还分别制定了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国家教委还分别制定了大、中、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 1992年起在全国9省市试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在此基础上,1998年在全国试行。

  44. 2.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2.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

  45. 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得到重视,学术气氛空前活跃。 • 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以及十几个学校体育科研机构,并创办了《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学刊》等杂志,出版了一批专著和教材。 • 1983年在苏州召开了首届全国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学术气氛十分活跃。

  46. 为了研究和掌握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于1979年对16个省市20多万学生进行体质调查研究,1985年再次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万7—22岁学生进行了体质和健康的调查研究。为了研究和掌握我国青少年儿童的体质状况,于1979年对16个省市20多万学生进行体质调查研究,1985年再次对28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万7—22岁学生进行了体质和健康的调查研究。 • 1990年和1995年都分别进行了大规模的体质测试。 •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

  47. 1978年国家重新制定并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1978年国家重新制定并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 1987年进行了修定,并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验)也在部分省、市高级中学试行,并拟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48. 3.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3.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

  49. 4.学校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4.学校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50. 全国普通高校也颁发了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还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编写了体育课本和参考书。全国普通高校也颁发了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还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编写了体育课本和参考书。 • 学校课外运动训练工作不断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条龙”的学校课外运动训练体制。目前全国已有26 000多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在270多所中学进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50多所高等学校试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同时在部分高校筹建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