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儿童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 为上海市幼儿教师而作, 2007/03/08 ,上海教研室

儿童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 为上海市幼儿教师而作, 2007/03/08 ,上海教研室. 张 华 ( hzhang@kcx.ecnu.edu.cn )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副主席. 从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说起. 一个国王的爱女莉诺尔( Lenore )得了重病。 “ 如果我能得到月亮, ” 她告诉国王: “ 我就会康复。 ” 不幸的是,不论宫内大臣,还是皇家男巫或皇家数学家都不能帮助国王实现莉诺尔公主的请求。国王勃然大怒,陷于失望的深渊。这时,只有宫廷小丑想到去问问公主,她想要的月亮有多大、多远: “ 您想要的月亮是多大的? ”

corb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儿童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 为上海市幼儿教师而作, 2007/03/08 ,上海教研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儿童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上海市幼儿教师而作,2007/03/08,上海教研室儿童研究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上海市幼儿教师而作,2007/03/08,上海教研室 张 华 (hzhang@kcx.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副主席

  2. 从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说起 • 一个国王的爱女莉诺尔(Lenore)得了重病。“如果我能得到月亮,”她告诉国王:“我就会康复。”不幸的是,不论宫内大臣,还是皇家男巫或皇家数学家都不能帮助国王实现莉诺尔公主的请求。国王勃然大怒,陷于失望的深渊。这时,只有宫廷小丑想到去问问公主,她想要的月亮有多大、多远: • “您想要的月亮是多大的?” • “它比我大拇指稍微小一些,”她说:“因为当我对着月亮,竖起大拇指时,它刚好遮住月亮。” • “那月亮有多远?”宫廷小丑问道。 • “它不比我窗外的树高,”公主说:“因为有时后,我在最高的树枝中间找到它。” • 听了公主的话,宫廷小丑就让皇家金匠铸成一个小而圆的金月亮,仅比莉诺尔公主的大拇指小一点点,同时将它系在一条金锁链上,送给了公主。很快,公主康复了。 ——James Thurber, Many Moons

  3. 寻找每一个幼儿心中的“月亮”, • 并帮助它“升起”, • 是幼儿园课程开发、 • 教学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 • 全部奥秘

  4. 一、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5. (一)儿童地位与社会文明 • 问题1:对一个教育者而言,“民主”意味着什么? • 儿童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生存状态是衡量一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在专制社会,不仅占人口大多数的群体沦为社会不利阶层并变成少数优势阶层的附庸,而且,儿童沦为成人的附庸。 • 在民主社会,不仅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共享的利益充分增加、互动更为自由,而且,儿童获得独立价值、内在价值,并与成人形成民主关系。这种民主关系集中体现在儿童与家长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

  6. 问题2:儿童,在我国社会处于怎样的地位? • 从我的老乡孔子谈起—— • 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人文精神之一是教育精神。 • 中华民族最大的悲剧之一是成人不懂得尊重儿童的价值尊严和儿童自己的思想。 • 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暂时弱一点,也不在于知识技能太扎实、太熟练了,而在于它以分门别类的学科知识为媒介、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和政治上的控制力量摧毁了人生最高价值——精神自由,剥夺了人的探究、创造的权利,因而是反人性的、不道德的。

  7. (二)世界百年课程改革的经验教训 • 儿童是目的,抑或手段?这是任何课程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 • 任何课程改革,只有从儿童的生存状态出发,并为了改善儿童的生存状态,才是道德的。 • 任何课程改革,如果仅从某种社会需要(成人的需要,或成人认为的“儿童的需要”)出发,漠视儿童的生存状态,那就是工具化的(不道德的,或非道德的)。

  8. (三)对57年来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估计 • 绝大多数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每一个具体的儿童的生存状态鲜被关注。 • 我国历史上由政府发动的“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基本上是工具化的。

  9. (四)重申我国当前(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基础(四)重申我国当前(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价值基础 •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灵魂和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这也是为什么把本次课程改革称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 • 解决学生的生存危机,完善学生的生存状态,让学生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学习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10. 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严肃的教育危机意识是宝贵的。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严肃的教育危机意识是宝贵的。 • 我国学生面临三重危机—— • 第一,不能好好睡觉,健康的权利被剥夺 • 第二,不能充分运动、游戏、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权利被剥夺 • 第三,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探究的权利被剥夺 • 应试教育是疯狂的、非理性的、仅仅把学生当作社会竞争(学业竞争、升学竞争)工具的教育。

  11. 为大家呈上一份学生作息时间表

  12. 资料来源:赵洪涛:《谁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参考》2006年4月资料来源:赵洪涛:《谁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参考》2006年4月

  13. 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振宇教授对11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振宇教授对1100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 • 大约3%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 • 77.5%的学生睡眠时间只有6-7小时 • 19.5%的学生睡眠时间只有4-5小时 • 资料来源:赵洪涛:《谁是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教育参考》2006年4月

  14. 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 • 是野蛮的社会; • 一个不能保护其后代身心健康的社会, • 是没有将来的社会。 • 当前,我国学生的生存危机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15. 让我国学生在学校过有意义的探究生活 • 探究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创造是每一个人的普通(日常)能力。 • 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目的,尊重学生的探究权利,珍视学生自己的观念,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意味着—— • 第一,让学生探究并体验有结构的学科知识,发展对学科的内在兴趣 • 第二,让学生探究并体验现实生活,学会有创意地去生活 • 第三,不论在学科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同时地关注:学生自己的思想或观念;学生的真实体验 • 第四,让学校成为产生知识、创造文化的地方,有意义的探究精神应成为学校文化的精髓

  16. 二、我国为什么进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17. (一)在应试教育价值观主宰之下,教师与学生同时被扭曲、异化(一)在应试教育价值观主宰之下,教师与学生同时被扭曲、异化 • “教师即工人” • “教师即教官” • “教师即狱吏” • “教师即银行储蓄员” • “教师即邮递员”

  18. (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专业标准的实质 • “标准化运动”的本质—— • 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社会的专业化。各行各业的“专业标准”及相应评价、监测体系的建立是民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 社会专业化的重要特点是“学在民间”而非“学在官府”。这意味着一大批高质量的专业中介机构和公共领域的诞生。

  19.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既是评价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准则,又是邀请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与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请柬”,因为它指明了教师的专业理想和好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内涵。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既是评价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准则,又是邀请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与未来教师和在职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的“请柬”,因为它指明了教师的专业理想和好的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内涵。 • 教师专业标准:既是区分合格教师与不合格教师的准则,又是指引教师专业发展的“灯塔”。

  20. (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 • 1. 儿童为本 • 教师是儿童(0-18岁)学习的促进者。儿童发展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在帮助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为改变教师教育中忽视儿童和儿童研究的倾向,教师教育课程应体现社会进步对儿童发展的新要求,反映儿童研究的最新成果,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帮助学习者理解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引导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亲近、观察、倾听、研究儿童,学会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热爱儿童,促进每一位儿童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1. 2. 实践取向 •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工作是融入了个人经验与生活的实践,教师需要在反思性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为改变教师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实践、轻视反思的倾向,教师教育课程应强调实践性学习,体现强烈的实践意识,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引导未来教师积极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促使他们立足真实的教育情境,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教师通过独立反思与合作研讨解决真实、复杂的实践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22. 3. 终身学习 •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终身的专业学习。为改变教师教育中轻视专业学习能力培养、职前与在职教育脱节的倾向,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与在职教育课程的一体化,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重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未来教师把对教师专业的想象、期待与当前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理解当前的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教师理解教学工作与专业学习的关系,结合自身的专业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学习社会的促进者。

  23. 三、我国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三、我国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4. (一)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让幼儿走得更快,还是走得更远?(一)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让幼儿走得更快,还是走得更远? • 经验告诉我:在知识、技能学习方面,中国的幼儿与其他国家相比,是走得最快的。这不仅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幼儿和整个民族的福祉,反而是个体和社会的悲剧。 • “走得更快”很可能以阻碍儿童“走得更远”为代价。 • 在知识、技能方面一味求多、求快的根源是社会中的“精英主义”价值观和教育中的“应试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将残酷的社会竞争无情地引入了幼儿园。

  25. 我期冀一批有专业良知的园长、教师和家长顶住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期冀一批有专业良知的园长、教师和家长顶住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6. (二)学习:幼儿的存在方式 • 1. 学习是儿童精神自由的自然体现 • “Study, …,is a way of being—it is an ethics” (Alan A. Block) • 2.幼儿是知识的创造者 • “儿童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就是在创造知识。”[约翰·霍尔特(John Holt)] • 3.幼儿是学习的创造者 • 幼儿自行进行学习,教师、家长和其他成人只能提供学习的环境或条件。

  27. 教育者的根本使命是保障儿童意志自由和探究、创造权利的实现。教育者的根本使命是保障儿童意志自由和探究、创造权利的实现。 • 为此,必须在教育和社会中确立“儿童的标准”——基于儿童的内在价值衡量儿童的表现。 • 这既包括“儿童文化的标准”——保障儿童文化、儿童阶段、儿童时代的独特价值的实现,拒绝用成人的标准衡量儿童;又包括“儿童个性的标准”——保障每一个儿童独特价值的实现,拒绝用其他儿童的标准衡量“这个”儿童。

  28. 四、怎样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29. 从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的故事说起 • 安娜·弗洛伊德说—— • 在我的研究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们发挥积极性,然后,我向他们学习。或许我从他们身上所追溯的东西比我自己做的多…我想,如果你把我和一群小孩子放到一个房间里…,你会看到我在仔细观察他们,努力在用各种方式跟踪他们,而且,当我离开他们的时候,你会发现我对我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倍感困惑,我对我自己并不确定,甚至相当不确定。

  30. 我敢说,克莱因(Melanie Klein)夫人则两样。我相当确信,她对孩子们身上在发生的东西有相当好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候立刻就产生)。她总是毫不犹豫地让我们知道她对小孩子心理发展的线索有敏锐的认识。很久以前,我的一个同事问我,克莱因夫人如何对婴儿和学前儿童的心境知道得如此准确。而我被激怒了,我记的说:“你去问她,然后回来告诉我们!”如果是现在的话,我会更轻松一些,我会说这样的话:“她知道我们尚未发现的东西,我们应为之感动。”我可能还会加上这一句:“克莱因夫人告诉了我们她认为会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东西,而我们依然在通过观察他们并倾听他们而努力发现实际上将在儿童身上发生什么。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区别。” (Vivian Paley: The Boy Who would be a Helicopter. Harvard, pp.vii-viii)

  31.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和珍珠, • 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 • 他所以这样假装,并不是没有缘故。 • 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 • 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 • 便是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 --泰戈尔:《孩童之道》,载《新月集》。

  32. 如果不得不把我的观点一言尽之,那就是-- • 思想儿童的思想、体验儿童的体验,并由此出发为儿童提供可能的帮助。

  33. (一)什么是“幼儿教师的研究” ? • 1.“幼儿教师的研究”是在指导幼儿从事游戏、生活、运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幼儿教师的研究”是一种“嵌入”教学的研究。“幼儿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幼儿教师的研究。 • 2.“幼儿教师的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为了改善实践的目的。这种研究在行动中、由于行动并为了行动。而不是所谓“纯研究”。 • 3.“幼儿教师的研究”充满“声音”——幼儿教师的声音、幼儿的声音。“幼儿教师的研究”是有故事的研究。

  34. (二)幼儿教师怎样做研究?

  35. 问题 • 路边的草为什么比里边的草长得高?

  36. 李雁冰:路边上的草为什么这么高? • 张华(略加思索):路边地势低,下雨存水多,水分充沛,所以长得高。 • 张弘毅(儿子)(两天以后我问同样的问题,似未加思索):路边的草割草机割不到呀!

  37. 幼儿教师做研究的一般要求:观察、倾听,描述、反思幼儿教师做研究的一般要求:观察、倾听,描述、反思 • 关注每一个个体(individual)(人或物)的独特性(uniqueness / particularity)、复杂性(complexity)。 要有“复杂性精神”(the spirit of complexity) (米兰•昆德拉)。 • 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关系性。 要有“连续性精神”(the spirit of continuity)(米兰•昆德拉)。

  38. “没有两株植物是完全相象的。它们完全不同。因而你必须了解那种差异……我一开始观察秧苗就离不开它。如果我没有一直观察这株植物,我就感到自己不能真正了解它的故事。所以我了解田野里每一株植物。我密切了解它们,并且我发现了解它们具有极大的乐趣。 ” ——著名遗传学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bara McClintock)

  39. 幼儿教师做研究的一般途径 • 途径之一:研究幼儿的心灵 • 1. 幼儿怎样产生自己的思想、怎样创造知识? • 许多年前,在一家自助洗衣店里,我注意到一个还不满三岁的小女孩,她正看着母亲把洗好的衣服从烘干机里拿出来。母亲直起身来,头向后一甩。她那一头黑亮飘逸的长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泛着红色的光泽,此时从她的面前被甩到后面,滑落下来。小女孩站在母亲身后,屏住了呼吸,然后轻轻说了声,“噢,下雨了。”与此同时,她伸出双手,手掌朝下,随着母亲身后波浪般垂下的长发而有节奏地挥动。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奇。 ——[美]卡利尼著,张华等译:《帮助学生强壮起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0. “这只小猪要结婚了,丈夫在送一张情人卡。”四岁的安妮微笑着给琼、詹姆士和我“读”她的图画。“这只小猪要结婚了,丈夫在送一张情人卡。”四岁的安妮微笑着给琼、詹姆士和我“读”她的图画。 • “我喜欢你的图画,安妮,”六岁的琼说。 • “我也在画一头猪,”詹姆士尖叫道,一边在画着画。“啊呀!我猜它看起来更像一只海龟。”五岁的詹姆士接着直接在他的注释下面写下了“TAEL”(turtle,海龟)。 • “你的海龟正在做什么呀?”我随意问了一句。 • “我认为它正在字母上面走,”詹姆士做的是字面意义上的回答。他挨着“TAEL”写下了“WCE LD”(詹姆士并没有在字与字间留有空间)并朗读起来,“一只海龟正在字母上面走。” • “真有趣!”琼咯咯地笑,她正在画有一只猫的插图旁边写字。她写下了“thIs Is MI MAT AND BKSITH IT HAS A caT IS BKSITH THe SIB AV MY MTA Is caT”,接着就有节奏地吟唱起来,“这是我的垫子,因为它有一只小猫,因为我的垫子的标志就是猫!” • ——[美]达克沃斯主编,张华等译:《多多益善——倾听学习者解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1. 2.幼儿怎样体验世界? • 自己的一个故事:眼镜 • 范梅南(Max van Manen)的故事:跳绳。

  42. 我看见一个儿童在街上跳绳,我停下来,微笑着。我看见了年轻生命的跳跃,领略了绳子的有规律的节奏——这也许是记忆。我欣赏这种韵律。时间没有发生改变。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我依然感到劈劈啪啪的声音在我的脚下流动。我心中充满了遗憾。我希望能够再次回到古老的学校操场。但是我苏醒过来了。我的儿童乐园遥不可及。我不可能像过去了解它时一样去再次看见它。我转身离开那个儿童,重新开始我前行的脚步。我看见了儿童、绳子和游戏。视觉与声音的混合使我感到绳子就在脚下。因而,我又感到了丝丝遗憾和缕缕乡愁。然后,我继续前行。——范梅南我看见一个儿童在街上跳绳,我停下来,微笑着。我看见了年轻生命的跳跃,领略了绳子的有规律的节奏——这也许是记忆。我欣赏这种韵律。时间没有发生改变。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我依然感到劈劈啪啪的声音在我的脚下流动。我心中充满了遗憾。我希望能够再次回到古老的学校操场。但是我苏醒过来了。我的儿童乐园遥不可及。我不可能像过去了解它时一样去再次看见它。我转身离开那个儿童,重新开始我前行的脚步。我看见了儿童、绳子和游戏。视觉与声音的混合使我感到绳子就在脚下。因而,我又感到了丝丝遗憾和缕缕乡愁。然后,我继续前行。——范梅南

  43. 怎样整体地描述学生? • 仪态和姿势 • 性格和气质 • 与他人的关系 • 强烈兴趣和爱好 • 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卡利尼(P. Carini)

  44. 途径之二: 研究幼儿的作品 • 学生与学生的作品融为一体,对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纵向持续研究,是教师研究的重要方面。 • 一次,当我把几张小画片按照那种方式悬挂起来时,一个在学校里的大男孩,他也是个绘画者,停下来和我一起看那些画。我们俩静静地看着。过了一会儿,他指出微妙的色彩关系和绘画的压条法是怎样创造影像的。他问我,是谁画的那些画。我告诉他,是他的姐姐,当时她只有五、六岁。他用尊重的目光审视良久,然后问:“她画了很多那样的画吗?” ——[美]卡利尼著,张华等译:《帮助学生强壮起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5. 途径之三:研究自己——教师的自传 • 我如何与幼儿共同探究世界、体验世界?

  46. 途径之四:研究同事——教师传记研究 • 我的同事如何与幼儿共同探究世界、体验世界?

  47. 途径之五:研究幼儿园——讲述幼儿园的故事 • 幼儿园是教师与幼儿的家,研究幼儿园即是讲述我们家园的故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