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課程與教學原理 邱美文 博士

課程 教學的意義、信念、目標 與教師. 課程與教學原理 邱美文 博士. 綱要. 課程意義. 教學 意義. 教師信念. 課程意義. 課程豐富面 課程類型 課程結構 課程設計要素. 教材大綱 、教學目標、教學科目、教學計畫。 課程:目標、科目、方法、內容、經驗。 定義: 學科或科目總和 ,狹隘、具體、教師。 學生的學習經驗 、廣泛、抽象、學生。. 課程意義. 課程的豐富面. 課程意義. 課程類型. 課程意義. 課程結構. 目標. 課程設計的基本要素. 內容. 評量. 方法. 課程意義. 課程 設計 四要素. 課程意義.

courtn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課程與教學原理 邱美文 博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課程教學的意義、信念、目標 與教師 課程與教學原理邱美文 博士

  2. 綱要 課程意義 教學意義 教師信念

  3. 課程意義 • 課程豐富面 • 課程類型 • 課程結構 • 課程設計要素

  4. 教材大綱、教學目標、教學科目、教學計畫。 課程:目標、科目、方法、內容、經驗。 定義: 學科或科目總和,狹隘、具體、教師。 學生的學習經驗、廣泛、抽象、學生。 課程意義 課程的豐富面

  5. 課程意義 課程類型

  6. 課程意義 課程結構

  7. 目標 課程設計的基本要素 內容 評量 方法 課程意義 課程設計四要素

  8. 課程意義 • 一種組織化的經驗,提供學生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機會。 • 課程結構: • 顯著課程 • 潛在課程 • 懸缺課程 • 課程類型:學科、經驗、目標、計畫。 • 課程設計要素;教育目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評鑑。 • 課程意義簡化:「學生在學校的所有經驗」、「課程即學科大綱、與教學計畫」。 • 課程第一個直覺需思考的問題是「我們該教什麼?」 • 「課程不是一系列活動的處方,而是提供學生體驗的機會,讓他們對世界有更深刻的瞭解,課程就是這些機會的總和,並經由一個動態的設計和決策的過程所創造出來。」

  9. 教學意義 • 字源 • 「教」與「學」的概念 • 教學活動六要素 • 教學目標 • 教學相關概念

  10. 中國禮記學記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君民,教學為先。」 英文:Teaching or instruction. a. Teach and learn意義相通指教的事實或內容。 b. Token (a sign or symbol) 指教學的媒體或方法。 c. Imparta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由外而內的 注入,強調「灌輸」的方式。 d. 由內而外的引出 將學生的潛能引發出來。 教學意義 字源解釋

  11. 「教」是教導。「學」是學習。 教學:教導學習者自動自發的學習。 真正教學並非提供知識,而是激勵 學生心嚮往之。 教學不著重灌輸知識。而在於引導 學生主動學習。 教學意義 「教」與「學」概念

  12. 教學意義 教學活動六要素 • 環境 • 方法 • 教師 • 目標 • 學生 • 內容

  13. 教學意義 教學活動六要素 目標 環境 內容 教師 方法 學生

  14. 教學意義 教學目標 • 涵義 • 分類

  15. 教學意義 涵義

  16. 教學目標分三大類: 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 -知識(Knowledge) 情意領域(Affective domain) -態度(Attitude) 技能領域(Psychomotor domain) -技能 (Skill) 教學意義 分類

  17. 1.知識(Knowledge) 2.理解(Comprehension) 3.應用(Application) 4.分析(Analysis) 5.綜合(Synthesis) 6.評鑑(Evaluation) 教學意義 布魯姆(Bloom )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分類、包括六個層次

  18. 接受或注意 (Receiving or Attending)、 反應 (Responding)、 價值判斷 (Valuing)、 價值組織 (Organization)、 價值性格化 (characterization by a value) 教學意義 克拉斯霍爾(Krathwohl) 情意領域 教學目標分類五大階層

  19. 知覺(Perception) 準備狀態(Set) 模仿(Imitation) 機械化練習(Mechanism) 熟練(Complex response) 適應 (Adaption) 創作(Origination) 教學意義 辛普森 (Simpson)技能領域 教學目標分類七個層次

  20. 教學意義 教學目標分類層次:

  21. 教學意義 教學相關概念 • 教學與教育 • 教學、課程與教材 • 教學與學習

  22. 教學意義 教學活動 課程: 「教什麼」 (what to teach) 探討層面 內容 教學: 「如何教」 (how to teach) 範圍 方法 課程,教學,教育 教

  23. 教學意義 教育、課程與教學關係圖

  24. 教師信念 • 教師七大定律 • 有效教師的指標 • 教學箴言

  25. 教師信念 有效 優秀 教師

  26. 1. 教師的定律(Teacher):不停止學習與成長 2. 教育的定律(Education) :激勵學生心嚮往之 3. 活動的定律(Activity) :透過行動來反映所學 4. 溝通的定律(Communication)) :用學生熟悉的情 境做橋樑去導引學生 5. 真心的定律(Heart) :教師要用真心來讓學生動心, 進而激發熱情 6. 鼓勵的定律(Encouragement) :肯定學生的成長 7. 準備的定律(Readiness) :開放自己的心胸 (Open Heart, Open Mind, Open Eyes),迎接挑戰 教師信念 教師七大定律(TEACHER)

  27. 1.教學的明確性(clarity) 2.教學的多樣性(variety) 3.教學的任務取向(task-orientation) 4.投入教學的程度(engagement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 5.成功的班級經營(success class management) 6.師生互動關係 (mutual interaction) 教師信念 有效教師的指標 (Borich,1988)

  28. 正面觀點教學現實面: 教學即「叫學」,就是「叫人學習」的意思。 教學是傾囊相授,學者滿載而歸。 教是要救人,學是要人救。 教學就是捨得,有捨才有得。 教學就是邊教邊學。 教學就是「教」知識,「學」做人。 教學是迷時師渡,悟時自渡。 教是真誠的付出,學識滿足的吸收。 適當的教學是「享受」,不適當的教學是「煎熬」。 教學是教師陪伴學生走過一段學習的路,在學生需要時給予提攜扶持。 學習乃學生出招,老師接招之過程。 教學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教學就是在一個固定的框框中傳承人類的經驗。 教學就是老師要教得不呆板,學生要學得不古板。 教學是教學相長,教不厭學不倦。 教學是:教者愉快,學者輕鬆,雙向溝通,互相成長。 教師信念 教學箴言

  29. 反面觀點教學現實面: 教學是教師不摸魚,學生不釣魚。 教學是「良心」的工作,亦是「心涼」的工作。 教學者在混口飯吃,學習者在混日子過。 教學就是讓老師有「頭路」,學生有「出路」。 教學是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不願者回頭;教 者口沫橫飛,學者心猿意馬。 教學是你丟我撿,卻又不一定撿的到的遊戲。 教學是人手有一套,各走各的調。台上嘛!說得津津 樂道;台下嘛!聽來頭頭是道。 教師信念 教學箴言

  30. 「傳道、授業、解惑」「佛渡有緣人」->師生互動、課程教材內容的傳授。「傳道、授業、解惑」「佛渡有緣人」->師生互動、課程教材內容的傳授。 教學是一門科學;亦一項藝術。 1.課程是一幢建築的設計藍圖;教學則是具體的施工。 2.課程是一場球賽的方案,係賽前由教練和球員一起制定;教學則是球賽進行的過程。 3.課程可以視為是一曲樂譜;教學則是作品的演奏。 課程是死板板的教科書;教學則是對內容活生生的詮釋。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為典範,這也是形成教學信念的重要因素。 結 語

  31. 教等於學? Or 教不等於學?何謂教學? 你是否同意「有教必有學」及「凡學必由教」的說法?請分別舉例說明並提出自己的理由。 試著以五十字左右寫出你自己的「教學」的定義。 教學與學習的關係如何釐清?你是否同意<學記>中教學相長的概念? 你期盼如何使自己成為有效的教師? 問題與討論

  32. Questio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