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0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三讲 产权理论. 主讲:陈立兵 2007 年 04 月 13 日. 讲义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科斯定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弄清产权的起源和影响因素 了解产权保护及其意义 熟悉科斯定理并用其分析现实问题. 讲义结构.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功能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科斯定理. 产权的内涵. 几个案例 什么是产权 产权的结构 产权的分类. 案例 1 :一个典故. 慎到 ( 公元前 395- 公元前 315 年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制度经济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制度经济学 第三讲 产权理论 主讲:陈立兵 2007年04月13日

  2. 讲义结构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产权的内涵 • 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 科斯定理

  3. 学习目的和要求 • 掌握产权的内涵、产权的功能与属性 • 弄清产权的起源和影响因素 • 了解产权保护及其意义 • 熟悉科斯定理并用其分析现实问题

  4. 讲义结构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产权的内涵 • 产权的功能 •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 科斯定理

  5. 产权的内涵 • 几个案例 • 什么是产权 • 产权的结构 • 产权的分类

  6. 案例1:一个典故 • 慎到(公元前395-公元前315年) • 战国时期赵国人,法家 • “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 • “定分”:界定产权、明晰产权 • 定分止争

  7. 产权的内涵 案例2:公地的悲剧(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 Garrett Hardin (1968) ,Science, 162(1968):1243-1248. • “公地”是人类赖依生存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公共资源。 • 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 • 某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 • 牧民将如何取舍? • 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 个人的理性导致集体的无理性 • 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古希腊] Aristotal:《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第48 页。 )

  8. 产权的内涵 案例3: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模式——诸城模式 • 山东诸城

  9. 产权的内涵 案例3: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模式——诸城模式(续1) • 改革前的诸城国有企业 • 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 • 问题: • 企业亏损面大,亏损额惊人。有103家明亏和暗亏,占企业总数的68.7%,亏损额达1.47亿元,相当于当时全市1年半的财政收入。 •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从32户市属企业的资产评估来看,国有资产流失1亿元,流失率为63.7%(不含土地方面);企业无法收回的呆账和坏账达1000万元,占应收账款的10%;此外,设备不提折旧、企业内部偷盗等也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 绝大部分企业负债率偏高,全市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5%左右。

  10. 产权的内涵 案例3: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模式——诸城模式(续2) • 诸城模式的基本做法:“先出售后改制、内部职工持股” • 持续时间:1992年9月-1994年7月 • “卖光”或“送光”。对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资产评估。企业如果有净资产,将其折股出售给本企业的全体职工,同时将企业全部资产和负债一并转移给改制后的企业。出售采用配股认购和自愿认购两种方式。政府将出售经营性资产的收入部分以借贷形式留给企业有偿使用1~2年不等。对一些资不抵债或生产经营性资产很少的企业,采取职工募股形成净资产,补充流动资金。 • 建立相应的企业治理结构。其特点有:(1) 政府不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框子,不提候选人名单 (2) 在企业内部,党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新三会”与“老三会”交叉协调。 • 同时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政府机构职能改革、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等配套改革。

  11. 产权的内涵 案例3: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模式——诸城模式(续3) • 诸城模式的成效:企业改制、政府职能转变 • 企业经济效益提高。1993年全市企业改制,第二年全市企业综合效益指数比上年提高169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提高41个百分点。改制前市属国有企业累计亏损1亿多元,而改制后的1995年则无一企业亏损;时至1999年,当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428元。 • 地方财政收入增加。1992年为1.09亿元,改制后1994年为2.1亿元,1995年为2.6亿元;时至1999年财政收入达5.7亿。出售企业所获得的收入,在借贷给原企业有偿使用一两年后,可以注入亟需发展的产业或企业形成投资。 • 职工收入中增加了资产收入,总收入比改制前大幅度增加。 • 企业改变了机制,建立了新的治理结构。 • 政府职能也相应转变;撤销了各行业主管局,减少了对企业的干预。

  12. 产权的内涵 案例3: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模式——诸城模式(续4) • 诸城模式的操作人——陈光 • 绰号“陈卖光” • 曾任共青团潍坊市委书记、诸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菏泽市长,现任荷泽市委书记 • 改革的原因:“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利益关系不直接” • 诸城模式后续:全国经济百强县(2001)、沃尔玛、伊藤忠等落户诸城等 • 功过是非 陈 光

  13. 产权的内涵 什么是产权? • Property rights • 产权的客体(财产) • “指人与人之间对物的法律关系的综合” • 产权应当包含哪些内容? • 产权涉及到产权的享有者,即产权的主体,产权的客体,非产权主体。 • 产权的实质是界定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对产权客体的关系、权利和义务。 • 产权主体享有产权,非产权主体就有尊重、不予侵犯的义务。

  14. 产权的内涵 什么是产权?(续1) • 产权的经典定义 •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V3,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P.1101.。) • 个人使用资源的权利叫做产权。(恩格拉·恩格特森) • 个人对资产的产权由消费这些资产、从这些资产中取得收入和让渡这些资产的权利或权力构成。(巴泽尔) • 产权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德姆塞茨) •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阿尔钦) • 产权不是关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菲吕博藤和平乔维奇) • 产权是一些社会制度,即界定或划定了个人对某些特定财产,如土地和水所拥有的特权范围。(利贝卡普) • ……

  15. 产权的内涵 什么是产权?(续2) • 如何理解产权? • 作为行为规则的产权 • 产权是基于与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财产的关系而产生的各种经济权利的统称。 • 简言之,产权就是一种排他性的财产权,它是人们围绕或通过财产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其直接的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间接的关系是产权主体与非产权主体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 • 产权利用的有限性。 • 即产权受法律、社会公德、各种非正式制度,即各种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限制。 • 产权的排他性 • 排斥他人拥有和使用产权客体的性质

  16. 产权的内涵 什么是产权?(续3) • 如何理解产权?(续) • 把产权视为人们对物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关系;即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而不是人对物的关系 • 强调产权是一组行为性权利、即一个“权利束”; • 把某一物品所附着的权利数量及其强度视为该物品经济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 把产权看作是一些社会制度等等。 • 产权的定义 •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不仅是人们对财产使用的一束权利,而且确定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是一些社会制度。

  17.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结构 • 产权(property rights)的范围(构成) • 所有权 • 所有权是指在法律范围内,产权主体把财产(产权客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利。 • 它表明产权主体对客体的归属、领有关系,排斥他人违背其意志和利益侵犯他的所有物(有形财产或无形财产)。 • 所有者对他的所有物可以设置法律许可的其他权利,即对他的所有权进行分解的权利。 • 利用所有者权能收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 使用权 • 使用权是指产权主体使用财产的权利。财产使用的三种情形: • 使用而不改变其原有形态和性质。 • 部分改变其形态,而根本性质不变。 • 完全改变,甚至使其原有形态完全消失,转换成其它的存在形式。

  18.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结构(续1) • 产权(property rights)的范围(构成) • 用益权 • 财产的用益权是指获得资产收益的权利。 • “用益权的所有者仅对财产的果实拥有排他权,不拥有带来果实的资产”。 • 在实施用益权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某些限制(例如承包土地)。 • 让渡权 • 让渡权是指以双方一致同意的价格把所有或部分上述权利转让给其他人的权利。 • 让渡权是体现产权完整性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确定了产权主体承担资产价值的变化的权利。

  19.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结构(续2) • 产权的分割 • 物品的产权是一束权利 • 如果一束权利全部归同一人所有,并不一定最有效率,把同一物品的产权分解开,归不同人所有,可能效率会更高,从而导致单一资产分割的产权的形成. • 例如:股份公司(公司法界定相关主体的权利与责任) • 产权的分割保证了社会分工及合作性生产组织的形成,从而有利于专业化比较优势及规模经济的产生,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 • 这更要求进行明确的产权界定,避免可能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发生的侵权行为

  20.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结构(续3) • 产权是受限制的 • 个人的任何一项权利的强度都要依赖于: • 个人为保护该项权利所作的努力 • 他人企图分享这项权利的努力 • 任何“第三方”所作的保护这项权利的努力 • “努力”是有成本的 • 产权不可能不受限制 • 权利常常相互依赖和制约,在产权交叉和重叠的地方,对某些权力的限制就成为其他权利正常行驶的前提,否则便会陷入混乱(养牛户与农民) • 某些对个人权利的限制,看似“削弱”了他的权利,其实加强了他的权利 • 产权不恰当的限制会造成产权的残缺与弱化(农村土地制度)

  21.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分类 • 私有产权 • “私有产权是对必然发生的不相容的使用权进行选择的权利的分配。”(阿尔钦) • 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对所有权利行使的决策及其承担的后果完全是私人做出的。 • 私有产权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只要每个人拥有互不重合的不同权利,多个人同时对某一资源或资产行使的权利仍是私有产权。

  22.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分类(续1) • 共有产权 • 共有产权,是将权利分配给共同体的所有成员。 • 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共有产权在个人之间是完全不可分的,即完全重合的。 • 共有产权在共同体内部不具有排他性,因此,这种产权常常给资源利用带来外部效应。

  23.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分类(续2) • 国有产权 • 国有产权则意味着只要国家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它就能排除任何人使用这一权利。 •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不同的产权形式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西方学者认为,私有产权的效率最高,共有次之,国有最差。

  24. 产权的内涵 产权的分类(续3) • 绝对产权和相对产权 • 绝对产权是针对所有其他人的,包括有形物品(如土地财产等)和无形物品(如版权和专利等),它是指对所有物具有个人独占的权利,它保证所有者可以实施于其他所有人身上的权利。 • 绝对产权界定了有关非所有者必须遵守或承担不遵守的成本的行为规范。 • 相对产权是指赋予所有者“能够施加于一个或多个特定人身上的权利” 。合约性产权,如信用债务关系或销售关系,以及法律上的强制义务。

  25. 讲义结构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产权的内涵 • 产权的功能 •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 科斯定理

  26. 产权的功能 • 产权的功能源于资源的稀缺性 • 功能之一:激励和约束功能 • “对未来产权的确信度,决定人们对财富种类和数量的积累。” • 产权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利益机制得以实现的,如果产权受到威胁和没收,就会造成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 有恒产才有恒心。(孟子) • 产权关系既是一种利益关系,又是—种责任关系。 • “良好界定的产权限制人们使用资产的方式。要使人们对他们的行动或不行动的结果负责,产权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此外,产权界定保证人们以某种方式承担他们行为的成本。”

  27. 产权的功能(续1) • 功能之二:外部性内在化 • 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方式行事的权利。 • 很显然,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 • “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 (德姆塞茨) • 案例:污染物排放份额交易

  28. 产权的功能(续2) • 功能之三:资源配置功能 • 产权与经济选择之间存在着系统关系。 • “新产权方法的中心任务是要表明产权的内容如何以特定的和可以预期的方式来影响资源的配置和资源使用” • 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任何物品的交换价值都取决于交易中所包含的产权束,因此资源中所包含的产权会进入决策者的效用函数,这样产权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通过对行为的这一效应,产权安排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收入的分配等等。 • 案例: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29. 讲义结构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产权的内涵 • 产权的功能 •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 科斯定理

  30.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 产权的起源 • 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 • 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 • 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 • 几个关于产权起源的模型 • 小结

  31.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 • 如何理解“产权的起源” • 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建立或起源 •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因新的财产出现而需要建立的新产权,它与已经建立的不管什么形式的产权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具有起源的意义 • 对原有产权关系的否定或改变,建立一种新的产权关系,亦即一种新的产权关系的起源 • 所谓产权的起源,应是指人类历史上最初的产权的起源,是人类社会从无产权到有产权的变化,而不是在人类社会的某个时期新的产权或产权关系的产生。 • 产权的起源,是指私有产权的起源。

  32.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续1) • 稀缺性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前提 • 鲁宾逊世界不需要产权 • 在现实世界里,如果不存在对于稀缺资源使用进行约束的制度,没有一个社会是能够生存在。 • 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社会,自由使用(open access)将会导致一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急剧“耗散” •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资源的稀缺程度及其变化一直影响着人类社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制度的变迁 • 离开稀缺性,难以说明产权的起源于产权制度的演变

  33.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续2) • 潜在利益是产权产生的基本动力 • 潜在利益或预期收益 • 产权能够界定潜在利益或预期收益(物权法) • 经济学意义上的产权,只有当界定权利的费用与权利带来的好处在边际上达到相等时才会产生,或者说,只有当产权界定的收益大于产权界定的成本时,人们才有动力去制订规则和界定产权。 • 案例:18世纪印第安人狩猎(海狸)活动(从吃肉到皮毛贸易)、北京“发菜”

  34.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续3) • 几个关于产权起源的模型 • 德姆塞茨模型 • 安德森——黑尔模型 • 诺斯的原始产权模型 • 强力产权理论

  35.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续4) • 几个关于产权起源的模型 • 德姆塞茨模型(产权起源的乐观理论) • 德姆塞茨的《关于产权的理论》(1967),是原始产权理论中的经典之作。 • 德姆塞茨运用海狸的相对价格的变化解释了加拿大北部印第安部落土地私有权的产生。主要论点是:“新的产权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成本的可能渴望进行调整的回应。” • 当内在化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产权就会产生,将外部性内在化。内在化的动力主要源于经济价值的变化、技术革新、新市场的开辟和对旧的不协调的产权的调整。 • 市场的力量会将经济组织潮效率的方向推进

  36.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续5) • 几个关于产权起源的模型 • 安德森——黑尔模型 • 扩展了原始产权模型,增加考虑了界定排他性的费用因素。 • 关于产权的决策制定仅仅与私人的成本、收益相关。 • 该理论并末涉及搭便车等影响团体决策的问题,也没有涉及政治过程。 排他成本 成本和收益 案例: 瓜田看瓜 排他收益 QE 界定和实施行为

  37.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续6) • 几个关于产权起源的模型 • 诺斯的原始产权模型 • 研究视角:新经济史学 • 排他性权利界定的成本——收益的分析中,增加了外生变量——人口,诺斯将人类从狩猎和采集向定居农业的这一演变称为第一次经济革命。 • 诺斯通过对100多万年前的人类生活描述,说明人口与资源基数之间的关系如何导致排他性产权的形成。 • 当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无限时(动植物资源丰富),则没有必要界定产权 • 人口增加可能威胁到食物的供应,产生了界定产权的可能,即界定排他性产权。否则会产生公地的悲剧现象,导致资源枯竭! • 由于人口的增加导致了资源的稀缺,从而产生了界定产权的需求,条件(技术等因素)允许就产生界定产权的现象 • 案例:帝国时代游戏

  38.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续7) • 几个关于产权起源的模型 • 强力产权理论 • 研究视角:强力(武力、权利等) • 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建立排他权 • 习俗和习惯法,如氏族习俗、行规等 • 价值体系或意识形态 • 由国家或其他代理机构强制实施的规则(宪法、成文法、普通法和行政法规等) • 政府产生的原因——产权安排(国防、国内秩序) • 案例: 中日春晓油田之争

  39.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续8) • 几个关于产权起源的模型 • 产权产生(演变)的纯经济因素 • 排他性费用 • 技术(有刺铁丝网、海南岛疍民网箱养鱼等) • 人口压力(人口与资源比例的变化达到临界点) • 资源的稀缺程度 •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等等

  40.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起源(续9) • 几个关于产权起源的模型 • 产权产生(演变)的政治因素 • 纯经济因素不能解释的现象 • 海湾战争产生的直接原因——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产权争执免费搭车现象 • 利益集团影响(左右)政治决策 • 政治决策具有规模效应,能够节约私人界定产权的交易费用 • 法律、法规(物权法等) • 行政管理规定等

  41.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保护 • 为什么要保护产权 • 霍布森“丛林规则”——一切人对切人的战争 • 财富的积累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即财富的产权具有激励作用 • 个人权利的有效性依赖于: • 这个人为保护该项权利所作的努力 • 他人企图分享这项权利的努力 • 任何“第三方”所作的保护这项权利的努力 • 产权保护能够提高财产的价值 • 有恒产者有恒心 • 案例:城市中的富人区(高尚区)与穷人区(贫民窟)、小区安全与小区房地产价格等

  42.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保护(续1) • 案例: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 事情的起因——今年3月初(两会期间) • 钉子户——一栋二层小楼(房屋产权219平方米,系商业用房) • 事情由来:2004年拆迁,开发商评估价247万多元,2006年吴萍要价500万元赔偿 • 对开放商来说,也许赔500万更合算,但担心以赔偿的280户“翻烧饼” • 行政裁决:吴萍要价太高,耽误了工期,影响了政府形象,2007年1月11日行政裁决,在15日内自行搬迁,否则强制执行。 • 法院裁决:3月30日,法院责令被执行人在4月10日之前自行搬迁,否则依法强制拆除 • 市长发话:绝不迁就漫天要价、毫无道理的要求 • 事情结局:4月2日,钉子户和开发商和解,钉子户获得一套等面积的营业房外,同时获得90万元营业损失补偿 • 受关注的原因:物权法出台前后

  43.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产权的保护(续2) • 保护产权的机制 • 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建立排他性; • 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 ; • 习俗和习惯法; • 由国家或其他代理机构强制实施的规则 。 • 由政府实施(军队、警察、监狱) • 以暴治暴 • 规模效应 • 由非政府来实施(舆论、黑社会暴力、宗教私刑等)

  44. 讲义结构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产权的内涵 • 产权的功能 • 产权的起源和保护 • 科斯定理

  45. 科斯定理 • 科斯 • 在现实世界中,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的前提 • 马克思 • 任何交易都是具体产权安排之下的交易,没有权利的初始界定,就不存在权力转让与重新组合的交易;而产权的具体安排又会通过交易发生变化,从而表现为交易的结果 • 诺斯 • 产权界定清晰是一个经济社会走向富裕的必备前提条件 • 什么是产权界定? • 产权界定是对资源使用进行选择的排他性权利的分配,而不是对资源可能的使用所施加的人为或强制的限制

  46.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续1) • 外部性 • 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在自己的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中对社会、他人造成的影响。(好影响与坏影响) • 根据外部影响的性质好坏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 根据外部影响的实施者分为生产的外部影响与消费的外部影响。 • 结合上述两个方面,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与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 但一般来说,经济学中所说的外部影响常常是指外部的不经济,或外部的负效应。

  47.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续2) • 外部性(续) • 法律中相邻权:养牛人与种植谷物的人,火车行驶与林场。 • 这里可能是一对一的交易,也可能是一对多的交易,也可能是多对多的交易,能否达成协议与交易者的数量是密切相关的。 • 谈判的成本也即交易成本的一部分是与谈判者的多少、谈判内容的复杂性成正比的。

  48.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续3) • 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 私人成本是单个企业、或个人在经济活动的所消耗的各种成本的总和,社会成本是私人成本与其外部不经济导致的成本的和。 •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私人外部不经济导致的非私人成本。 • 例如:一家化工厂的生产成本是其私人成本,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导致的外部不经济而给附近的农民、渔民等造成的损失是其非私人成本,社会成本就是私人成本与非私人成本的和。(如右图)

  49.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续4) • 科斯定理I • 产权关系明晰且可自由交易,那么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必然相等,外部性就会被内部化。 • 虽然权利属于谁的问题会影响财富的分配,但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则无论产权如何界定,则都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权利的买卖者的互定合约而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50. 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续5) • 科斯定理I(续1) •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要点: • 第一,产权明晰,这里主要指的是私有产权; • 第二,交易成本为零或极小; • 第三,初始产权可以是任何的享有者,但一定要是私人; • 第四,在上述条件下,通过市场交易(市场交易的背后实质是产权的交易),则最后一定会消除外部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