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北京大学一角

北京大学一角. 百年北大 迟春光. 百年北大. 北京大学创于 1898 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 1912 年改为现名。第一任校长严复。. 百年北大.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 “ 五四 ” 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百年北大.

dama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北京大学一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北京大学一角

  2. 百年北大迟春光

  3. 百年北大 •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第一任校长严复。

  4. 百年北大 •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5. 百年北大 •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6. 百年北大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7. 百年北大之北大精神 • 北大精神”的定义,应从蔡元培先生的办学宗旨中去找源头。他说:“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还说:“夫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细品蔡元培的这些话,再联想北大当时将陈独秀与辜鸿铭一并囊括之事实,不难得出结论,原来这个“兼容并包”,才是北大精神最本原的东西。

  8. 北大现状 • 北大的现状用下面的选择北大的10条理由就能充分概括.

  9. 选择北大,理由(一) • 北大是中国最高学府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成立之初既为国家最高学府,又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着国家教育部的职能。北大承载着中华两千年“太学”的传统,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望。“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这是对北大地位的精确评价。

  10. 选择北大,理由(二) • 北大具有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魅力    百余年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的巨大存在,那是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块圣地不朽的灵魂。

  11. 选择北大,理由(三) • 北大是中国最好的综合性大学。    北京大学学科齐全、均衡发展,北大理科、文科和医科的重点学科数均居全国第一。全校共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1个,在各大高校中遥遥领先(比第二名多32个),北大的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站数量亦居各高校之首。

  12. 选择北大,理由(四) • 北大拥有国内最雄厚的师资力量    北大名师如林,目前全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9人,中科院院士的数量在国内高校中遥遥领先,两院院士的总数亦居领先地位。北大还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5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0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3人;博士生导师1135人,上述指标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13. 选择北大,理由 (五) • 北大能给你最好的高等教育  北大一贯重视教学质量,课程体系周密完备,重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在教育部公布的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奖结果中,北大共有42种教材获奖,其中一等奖11种,二等奖31种,总数比第二名多出了18种,高居全国高校榜首。北大还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全校共拥有14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量居国内高校之首;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已达530万册,并以每年8万册的速度递增;校园网以宽带连接到每一间宿舍,学生可以自由地在信息化时代的海洋里遨游。

  14. 选择北大,理由(六) • 北大是科学的圣地 北大的科研设施全国领先,科研成就突出。目前全校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10个。刚刚公布的2001年SCI科技论文总数排名中,我校依然名列前茅,其中国际、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一。凭借其卓越的学术水平,北大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15. 选择北大,理由(七) • 北大拥有优秀的生源 • 北大是全国中学生心目中的圣殿,2002年北大招生工作成绩喜人。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理科前十名的学生中有70%报考北大,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文理科第一名45人被北大录取,文科第一名更是为北大包揽。同时,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奥赛金牌得主中的大部分也被保送进入北大学习,数量继续位居各高校之首。北大在各地的文科生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17分,理科生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47分,医学部录取平均分平均高出重点线110分。每年北大研究生的报考人数,更是在全国高校中遥遥领先。

  16. 选择北大,理由(八) • 北大是人才的摇篮   毕业去向良好北大英才辈出,堪称大师之园。北大的毕业生和教师为我国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工程技术及国防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大校友中已有400余人当选两院院士。在“两弹一星”的元勋中,北大校友达12人。在10余万北大学子中,不仅涌现了李政道、邓稼先、钱三强、于敏、郭永怀、朱光亚、周光召、唐敖庆、裴文中、黄汲清等一大批科学巨匠,也出现了冯友兰、徐志摩、茅盾、朱自清、俞平伯、罗常培、顾颉刚、傅斯年、范文澜、冼星海等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文科大师。尤其值得庆贺的是,200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位获得者黄昆、王选,都是北大的教授或校友。北大人的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之中。

  17. 选择北大,理由(九) • 北大现有来自75个国家的1400多名留学生。每年都有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学术大师访问北大,交流学术与思想。各国的元首与政府首脑也纷至沓来,进行演讲。北大已与世界上46个国家的219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2002年共派出师生交流5000多人次。置身北大,可以放眼世界,胸怀天下。

  18. 选择北大,理由(十) • 北大校园又称燕园,与圆明园、颐和园相毗邻,明清两代曾是著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北大充分利用了这一独特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这里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优美典雅的环境,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可以同时感受到自然的风韵和浓厚的人文气息。美丽的湖光塔影伴随着大师的背影,这正是燕园中最美的图画。

  19. 理由(十) 从沙滩到未名湖,从红楼到燕园,百年北大风雨无阻。北大人那惊天动地的宏伟业绩与默默沉潜的学术思索,共同汇聚成一种可歌可泣的壮与美,凝铸一段梦萦魂牵的不灭记忆。秉承着这圣地的精神魅力,每一位北大人都深深地知道,于今日之北大与中国,“北大人”这个名字不仅昭示着一种荣耀,更提醒着一种责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