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馬 祖 列 島

馬 祖 列 島. 馬祖簡介. 馬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西北西方,四面環海,東距基隆 114 浬,西與福建閩江口,僅一水之隔 ,最近處僅約 20 公里。馬祖是由許多島嶼所組成,包括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亮島、高登、大坵、小坵還有許多無人島嶼,形成東西窄、南北狹長之地形,陸域面積 2,952 公頃,海域面積 22,100 公頃。其中以南竿為第一大島,為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馬 祖 列 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馬祖列島

  2. 馬祖簡介 • 馬祖列島,位於台灣海峽西北西方,四面環海,東距基隆114浬,西與福建閩江口,僅一水之隔 ,最近處僅約20公里。馬祖是由許多島嶼所組成,包括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亮島、高登、大坵、小坵還有許多無人島嶼,形成東西窄、南北狹長之地形,陸域面積2,952公頃,海域面積22,100公頃。其中以南竿為第一大島,為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 • 馬祖的開發始於元朝,當時與大陸福州沿海往來密切,約至明清之際曾有倭寇盤據,明末清初開始有福州沿海漁民移居常住,並依地緣、血緣關係自成村落,現有居民共有89姓,以陳、林、曹、王、劉姓人口最眾,亦是全台唯一以福州話為主要語言的縣市,當地人多稱為「平話」或「馬祖話」。 • 目前馬祖人口總數 約為9千人,其中人口密度較高者為南竿島約超過4千人。兩岸對峙期間,馬祖成為軍事重地,使馬祖增添許多軍事神秘色彩,而形成現今特有的戰地風貌。

  3. 景點介紹-南竿 馬祖劍碑 • 位在南竿馬港天后宮旁邊、中正國民中小學後門下方,軍管時期由軍方所建,後來經由連江縣政府多次整修,才具今日規模。

  4. 景點介紹-南竿 八八坑道 • 興建完成於先總統蔣公八十八歲誕辰,因此得名。原來是軍方戰備用途的戰車坑道,後來由於坑道中段塌陷,戰車撤走後,曾經在軍管時期充當馬祖電信局的上班地點及電信機房,如今則是馬祖酒廠窖藏老酒與高梁酒的最佳場所,遊客一靠近坑道口,就可聞到濃濃酒香味。

  5. 景點介紹-北竿 芹壁聚落 • 由芹壁往海面望去,可發現一座名為「龜島」的花崗岩小島,福州話之為「芹仔」,而村落位於芹仔對面的山壁上,「芹壁村」由此得名。 • 200多年前,福建長樂鶴上居民大舉遷移居於此,並利用當地特有花崗岩,搭建成石屋,開始長期定居。隨著捕魚致富,居民開始講究建築工法,也發展更為精美的「人字砌」與「工字砌」,由工匠打下石頭、修整,作成一方方正正的建築外觀,內部再以大陸運來的福杉隔成上下雙層、三層,或有地窖,或者隔間,屋頂部分則以瓦片舖上,再以沉重的石塊「壓瓦」,方便隨時替換破碎瓦片。

  6. 景點介紹-北竿 午沙北海坑道 • 午沙坑道又稱午沙北海坑道,民國57年和南竿、東引北海坑道同時開始開鑿,坑道長達五百公尺,寬十餘公尺,氣勢雖不及南竿北海坑道壯觀,但昔日軍兵開鑿時,一樣是靠著十字鎬、圓鍬、鐵耙、鐵畚箕等工具,一鑿一斧打通挖掘堅硬花崗岩壁而成,歷時近三年,犧牲官兵超過百人,工程之浩大和艱辛,可見一斑

  7. 景點介紹-東引 羅漢坪 國之北疆 • 「國之北疆」石碑就立在羅漢坪岬角,腳下就是狀如羅漢排列的海蝕柱地形,波瀾壯闊。站在欄杆圍起的觀景台極目四望,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一片滄海,只有在能見度清晰時,才能一窺北疆之北的國度。東引,對大多數人而言是陌生的,但是選擇在「國之北疆」拍下永恆紀念時,相信遊客當下已對這座島嶼產生了歸屬感。

  8. 景點介紹-東引 烈女義坑 • 傳說,清朝末年,一漁人遭海盜殺害,漁人之妻不願受辱,在此跳崖自殺,後人感念烈女殉節義舉,乃命名為烈女義坑。遊客沿著竹節欄干走下崖口,觀景台距離海面高達數十公尺,崖景奇偉、氣勢懾人,是遊客拍照留念的最佳景點之一。但有懼高症者,大多不敢久留。

  9. 景點介紹-東莒 東莒燈塔 • 東莒燈塔又名東犬燈塔,創建於清同治11年,於民國77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在結構上,東莒塔身為花崗岩石材,牆厚99公分,座身向上微縮。 • 燈塔的高度約19.5公尺,登上內部的螺旋狀樓梯,就會與塔頂的鏡機相遇。過去內部的燈器採用二燈蕊多孔油燈,後來改為白熱石油氣燈,為英國伯明罕強斯兄弟燈塔公司的製品,這家公司同時也負責燈塔的建造。燈器發出2萬9千燭光的光力,再經過蚌型玻璃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達16.7浬(約31公里)。

  10. 景點介紹-莒光 大埔石刻 • 國軍進駐東莒後,由於構築防禦工事,岩盤上面刻有文字,經研判可能為重要古蹟,國軍將覆蓋在岩盤上的泥土全部清除,並用鐵絲網圍住予以保護。民國55年,馬防部司令官雷開瑄為防止古蹟遭受雨淋日曬,在石刻上方興建懷古亭,並在旁邊立碑,記載石刻的發現經過與石刻上面文言文的意涵。民國7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 • 石刻上記載,明朝時期,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經常受倭寇侵擾,萬曆年間,安徽人沈有容奉命鎮守閩海間各座島嶼。沈有容在不傷一兵一卒的情況下擊退倭寇,實屬難得,當時的工部右侍郎董應舉於是刻贈此碑來彰顯沈有容的功績。

  11. 參考資料來源 •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http://www.matsu-nsa.gov.tw/ • 馬祖旅遊通http://tour.matsu.idv.tw/ • 連江縣政府http://www.matsu.gov.tw/

  12. 班級:五年6班 組員:10號 簡廷翰 11號 楊博元 13號 姜品旭 18號 蕭琮文 28號 黃敏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