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得道多助 , 失 道寡助

得道多助 , 失 道寡助. 黄石十五中 吴灵. 孟子 (约前 372 — 前 289 ),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 “ 孔孟 ” 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 “ 仁政 ” 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 《 孟子 》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 《 孟子 》 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 不如地利, 地利 不如 人和 。

dana-ki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得道多助 , 失 道寡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 黄石十五中 吴灵

  2.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县人)人,思想家、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常“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传世。《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3.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 朗读节奏举例: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 顺之。 读音举例 夫 郭 粟 寡 戚 畔 fú guō sù guă pàn qī

  5.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郭:古义指外城。今义指姓氏。 环:围。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泛指粮食。 委:放弃。 去:离开。 域:原指界限,课文的意思是限制。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慑。 至:极点。 道,即指仁政。得道,即指施行仁政 寡:少。 亲戚:古义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畔:同“叛”。 顺:归顺,服从。 实词解释

  6. 虚词解释 1、环而攻之而不胜 第一个“而”表修饰,解释为“着、地”。第二个“而”表示转折,解释为“但是、却”。 2、夫环而攻之 句首发语词,表示下面发议论。 3、然而 不胜者 这样,可是。 4、三里之城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字。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介词,解释为“凭、靠”。

  7. 阅读思考 1.本篇文章谈的是战争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2.作者把决定战争胜负的客观因素归结为哪几个?作者认为三者之间谁最重要?

  8. 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是如何逐层推进论证的?本文借论战,深入阐述了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是如何逐层推进论证的?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进攻 “不胜”-------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 “去之”-------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需要 “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 合作探究 同学们都知道,秦始皇因为暴政而导致天怒人怨,终于在秦二世时,暴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秦始皇说些什么?

  10. 比一比 •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2古今异义词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池非不深也

  11. 3加点字的用法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翻译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