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盧安達飯店

盧安達飯店. 第五組. 組長 : 徐明逸 組員 : 簡民桓,王品勳 馬綵蓮 , 黃偉杰. 目錄. 前言 介紹盧安達 前言 歷史背景 導火線 百日屠殺 結論. 一 .  前言. 1994 年離我們不遠,只不過 19 年前,但在這不是很久遠的人類所處的「文明」時代,卻出現了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的駭人事件。電影 《 盧安達飯店 》(Hotel Rwanda) ,提及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為主題的相關資料報導分析,揭露了血淋淋的歷史悲劇在東非上場的實景。. 盧安達位置. 二 .  歷史背景.

d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盧安達飯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盧安達飯店 第五組 組長:徐明逸 組員:簡民桓,王品勳 馬綵蓮 ,黃偉杰

  2. 目錄 • 前言 • 介紹盧安達 • 前言 • 歷史背景 • 導火線 • 百日屠殺 • 結論

  3. 一. 前言 1994年離我們不遠,只不過19年前,但在這不是很久遠的人類所處的「文明」時代,卻出現了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的駭人事件。電影《盧安達飯店》(Hotel Rwanda),提及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為主題的相關資料報導分析,揭露了血淋淋的歷史悲劇在東非上場的實景。

  4. 盧安達位置

  5. 二. 歷史背景 • 盧安達境內二大族群:胡圖族(Hutu,佔85%)與圖西族(Tutsi,佔15%)。胡圖族專事農業,圖西族為游牧;二族使用共同語言;外表上胡圖族較矮較黑,圖西族較高較白。 • 1897年,盧安達成為德國的殖民地。 • 1916年,一次大戰後由比利時暫管。期間由於圖西族較受比利時人的青睞,從歐洲人的觀點,圖西族較接近歐洲人的血統,所以就以較少數的圖西族人間接統治起多數胡圖族人。比利時統治期間開始嚴格區分身分,身分證件開始註明種族別。 • 1962年,盧安達獨立,胡圖族人繼承短暫的統治權。 比利時政府也未妥善處理民族之間的對立問題。

  6. 1963年,胡圖族開始對圖西族人展開報復,流亡在外的圖西族人也不時回來展開報復,期間的種族衝突不斷,當局也放任殺來殺去。1963年,胡圖族開始對圖西族人展開報復,流亡在外的圖西族人也不時回來展開報復,期間的種族衝突不斷,當局也放任殺來殺去。 • 1989年,咖啡茶葉價格大跌,加上世界銀行緊縮銀根,以及南部發生旱災,對盧安達經濟造成極大衝擊。 • 1990年,圖西族反抗軍向盧安達逼近,哈比亞瑞馬那藉機整肅異己,屠殺圖西族人。 • 1993年,哈比亞瑞馬那與圖西族反抗軍在坦尚尼亞簽署〈停戰和平協議〉,共組臨時政府。但胡圖政府內部的強硬派還是積極訓練自己的民兵,進口武器,準備徹底消滅圖西族人。

  7. 三. 導火線 1994年盧安達胡圖族總統哈比亞瑞馬那所搭乘的飛機在機場降落時被射擊炸燬,機上所有人員全部死亡。此一事件成為盧安達動盪不安已久的社會狀態,投下一直接的超級炸彈。而所有內部外部的矛盾問題,在統治菁英階級的有心操縱下,統治階級各派系山頭為鞏固自己的權利與利益,以種族之名藉力使力,清楚異己,所引發的大屠殺。

  8. 四. 百日大屠殺 • 屠殺從首都吉佳利開始擴散到全國每個角落;從4月6日到7月初的百餘天,共約有100萬人被屠殺,其中大部份是圖西人,另外還有200萬人流離失所。 • 在7月時,盧安達愛國陣線與鄰國烏干達的軍隊反攻進入盧安達首都吉佳利,擊敗胡圖人政府。共200多萬的胡圖人由於害怕遭到報復,便逃到鄰國蒲隆地、坦尚尼亞、烏干達和剛果民主共和國

  9. 國際反應 • 由於美國在索馬利亞的干涉行動因當地勢力的頑強抵抗而失敗,還遭到了歐洲與第三世界國家的譴責,因此不想派軍介入此次衝突。英國則一向與美國共同進退。 • 後來聯合國被迫說服其他國家伸援,法國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戰醫院,嘗試收容難民,加拿大、以色列、荷蘭和愛爾蘭也陸續提供援助。

  10. 五. 結局 盧安達愛國陣線(Rwandan Patriotic Front),過去流亡烏干達的圖西族流亡難民組成的軍事組織)反攻盧安達,憑著武力優勢及嚴明紀律,迅速的「收復」盧安達,建立新政府,倡「大和解」。過去流亡到鄰近國家的75萬盧安達人(多為圖西族人)回到盧安達,同時卻有200萬的胡圖族人逃亡到剛果(Congo)及塔尚尼亞(Tanzania)。

  11. 從盧安達的例子,我們看到幾個意義 • 殖民者有計畫的族群分化,便於統治的技倆,如比利時殖民時期。 • 少數族群統治多數族群的不正常狀況,少數族群控制掌握多數族群的資源。少數族群如果不知反省,成為顧人怨的族群,還一味囂張的嘴臉站在多數族群的頭上收刮、剝削,佔盡便宜,那最後也難免被反抗被屠殺的下場。 • 被統治者被殖民者變成統治殖民階級的劊子手、墊腳石。 • 國際社會的介入與否,只有各自國家利益至上為唯一的考量。國際社會是現實無情,更別寄望軟弱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強國本來就是為所欲為,弱國只被迫接受,國際社會只有選擇性的道德正義

  12. 參考文獻 • http://taioanchouhap.pixnet.net/blog/post/32337632-%E7%9B%A7%E5%AE%89%E9%81%94%E5%A4%A7%E5%B1%A0%E6%AE%BA(genocide-in-rwanda)@giok-hong • http://lannacheer.pixnet.net/blog/post/33150103-%E3%80%90%E9%9B%BB%E5%BD%B1%E8%A7%80%E5%BE%8C%E6%84%9F%E3%80%91%E7%9B%A7%E5%AE%89%E9%81%94%E9%A3%AF%E5%BA%97%EF%BC%BF%E6%B0%B8%E9%81%A0%E6%B4%97%E4%B8%8D%E5%8E%BB%E7%9A%84%E6%AD%B7 • http://forum.jorsindo.com/thread-2370839-1-1.htm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