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東吳學生對紅麴、靈芝、樟芝、乳酸菌認知的調查

東吳學生對紅麴、靈芝、樟芝、乳酸菌認知的調查. 組長 : 黃郁雯 組員 : 黃敏雯、許貝菱、祝湘雲、蕭允捷、陳紀儒 指導老師 : 黃顯宗老師. 綱要. 紅麴 簡介 靈芝 簡介 樟芝 簡介 乳酸菌 簡介 問卷調查 分析結果 結語 資料來源. 紅麴 Monascus purpureus. 簡介:. 紅麴是生長於澱粉、飼料、乳製品中的黴菌。其孢子囊,通常是球狀,直徑約 5um 。 在發育初期菌絲為白色,逐漸轉變為粉紅色,隨著培養基的 pH 值下降而產生黃橘色的菌絲,老化時可以在下層發現深紅色的菌絲。. 歷史及傳統上的應用:.

dandr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東吳學生對紅麴、靈芝、樟芝、乳酸菌認知的調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東吳學生對紅麴、靈芝、樟芝、乳酸菌認知的調查東吳學生對紅麴、靈芝、樟芝、乳酸菌認知的調查 組長:黃郁雯 組員:黃敏雯、許貝菱、祝湘雲、蕭允捷、陳紀儒 指導老師:黃顯宗老師

  2. 綱要 • 紅麴簡介 • 靈芝簡介 • 樟芝簡介 • 乳酸菌簡介 • 問卷調查 • 分析結果 • 結語 • 資料來源

  3. 紅麴Monascus purpureus

  4. 簡介: • 紅麴是生長於澱粉、飼料、乳製品中的黴菌。其孢子囊,通常是球狀,直徑約5um。 • 在發育初期菌絲為白色,逐漸轉變為粉紅色,隨著培養基的pH值下降而產生黃橘色的菌絲,老化時可以在下層發現深紅色的菌絲。

  5. 歷史及傳統上的應用: • 唐朝:紅麴米用於製酒、食物的防腐及色素添加劑、增加肉與魚的鮮味、藥用的特性。 • 元代:吳瑞的本草中紅麴米為「根絕血行停滯、促進循環」的藥物、可治癒傷痕、傷口及其他的傷害。 • 元代:朱振亨的本草衍義補遺中紅麴米可緩和消化不良、促進血液循環及脾臟功能、緩和胃腸不適,也被用來治療腹瀉。 • 明代:李時珍在他的書中指出紅麴米所製的酒可以治療女性的月經及在分娩後連續不斷的出血。

  6. 保健食品上的應用: • 在1976年日本學者遠藤 章及其同伴的報告中發現Monascus的mevastatin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抑制膽固醇合成酵素。而現在市面上濃縮的紅麴抽出物已被製成飲食補充品,用來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與脂蛋白。

  7. 使用上的安全性: • 禁忌 對米或酵母過敏的人應避免食用紅麴 • 副作用 食用後可能會有輕微副作用,包括胃灼熱、腸胃脹氣與暈眩。另外可能加重原本的胃炎。這些發生的機會很低(少於2%)。

  8. 靈芝Ganoderma lucidum

  9. 簡介 • 又稱木靈芝、神芝、 芝草、仙草、瑞草 • 靈芝包括靈芝科 • 及其近緣科屬的種類 • 靈芝原產於亞洲東部,中國古代認為靈芝具有長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視為仙草

  10. 歷史 • 靈芝主要分布在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 • 最早出現在東漢張衡《西京賦》:「浸石菌於重涯,濯靈芝以朱柯」 • 成書於東漢末年的《神農本草經》說靈芝:「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輕身益氣,不老延年。」。 • 明代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則對所收芝類有青芝、赤芝、黃芝、白芝、黑芝、紫芝,亦為六種

  11. 形態 • 靈芝菌蓋為腎形,上面赤褐色,有漆狀光澤和雲狀環紋,下面為淡黃色,有許多細孔;紅褐色有光澤的長菌柄。

  12. 生長環境 • 靈芝生長在濕度高、光線昏暗的山林中,主要生長在腐樹或是其樹木的根部,而不是像一些文藝作品中介紹的長在松柏的枝上。 • 現在野生的靈芝已經很少見,且質量不容易控制,當今以中國海南島產量最多,菌種最豐富,市場上大部分都是人工種植的,中國比較出名的人工種植靈芝的產地是福建省廈門。 • 台灣研究靈芝較出名的靈芝產地有台北、石碇與花蓮。

  13. 靈芝的藥用價值 • 靈芝所含的三萜類化合物和靈芝多醣,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防治高血脂癥、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臨床實踐證明,靈芝還可防治慢性支氣管炎,可使咳、痰、炎癥明顯減輕,耐寒力增強,減少感冒,還可防治神經衰弱失眠癥,使睡眠好轉。 • 靈芝產品種類多,有生藥材、藥用靈芝制劑,健康食品等

  14. 樟芝 牛樟薄孔菌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15. 簡介 • 牛樟芝,又名牛樟菇、樟菇、窟內菰、神明菇,為一種藥用真菌。 • 主產地為台灣。 • 台灣原住民早期喜食用牛樟芝解宿醉。

  16. 型態 • 牛樟芝外型呈板狀或鐘狀,表面呈鮭紅色

  17. 生長環境 • 生長在高海拔的常綠闊葉大喬木的牛樟樹上。

  18. 生化特徵及營養 • 牛樟芝富含類三萜化合物、超氧歧化脢、腺苷、多醣體、β- D-葡聚醣、維生素,常用於抗癌、抗癢、抗過敏及抗疲勞。在傳統療法,牛樟芝被喻為是一種「補肝良藥」

  19. 臨床應用 • 樟芝具有分子多靶點的抗癌活性,包括抗氧化、誘導癌細胞走向凋亡、抑制癌細胞的轉移,這些生物活性都來自所含的類三萜類(Triterpenoids)成分,這在人工栽培的樟芝中,無論是菌絲體或子實體都有,由於子實體的栽培較久,類三萜類的成分種類較多,含量也較高,比較接近野生樟芝。

  20. 乳酸菌

  21. 簡介 • 「乳酸菌」是指能夠代謝糖類、產生50%以上乳酸之細菌。 • 包含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鏈球菌 (Streptococcus)、念球菌(Leuconostoc)等。 • 人類飲用醱酵乳品歷史非常悠久,所以,乳酸菌一直被認為是非常安全的菌種,是最具代表性的腸內有益菌。

  22. 生長環境 • 乳酸菌適合的生長溫度2~53℃,最佳的生長溫度30~40℃,以上不生長。 • 乳酸菌會產生大量的酸,故適合生長於微酸的環境中,最適宜的pH 5.5~6.2,而有些乳酸菌甚至於pH 5.0以下也可以生長。

  23. 常見的乳酸菌 • 目前已知的乳酸菌種類,多半偏好在低溶氧量、富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分解物及維生素的環境中生長,大致可分類為三大類: 1.乳酸鏈球菌:球型而聯結成鏈鎖狀 2.乳酸桿菌:細長棒狀 3.雙叉乳桿菌:呈X字型、Y字型 • 在人體內的乳酸菌多為「嗜酸菌」,屬於雙叉乳桿菌、腸球菌、乳酸桿菌中的一種。

  24. 健康的訴求 • 何謂好的乳酸菌? • 乳酸菌在體內運作的情況下,可以幫助體內分泌乳糖分解酶以消化、分解乳糖,同時產生大量乳酸,因而抑制腸道有害菌叢孳生、繁殖,助於保持腸道健康,因此持續食用乳酸菌,才是維持腸道健康的根本之道。

  25. 食用乳酸菌可改善乳糖不耐症 • 乳糖不耐症 有些人體內缺乏乳糖分解酶或酶的活性較弱,則食物中的乳糖無法被消化,當他們飲用牛乳會感到胃腸不適、腹脹、腹痛、腹瀉即為乳糖不耐症。 • 乳酸菌會分泌出一種分解乳糖的酵素,分解殘餘在體內的乳糖,因此可改善乳糖不耐症。

  26. 致病性及應用 • 優酪乳中富含乳酸菌,而優酪乳有許多已被證明的效益 (1)避免乳糖不耐症及牛奶過敏症 (2)強化免疫系統 (3)抗癌 (4)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及腦血管意外

  27. 致病性及應用-2 • 乳酸菌可製造B群維他命以供給宿主使用,以維持人體許多重要器官系統的功能。 • 飲用優酪乳後,乳酸菌會與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菌種競爭營養及附著位置,使這些致病菌則不易在腸道生存。 • 乳酸菌的存在也能夠預防HIV愛滋病毒和淋病雙球菌的繁殖 。

  28. 相關製品 • 乳酸菌其實廣泛的存在自然界中,不論人類或動物的腸道,或者是昆蟲,甚至土壤中,都有乳酸菌分布 • 運用於製造乾酪、醬油、泡菜、義大利臘腸、味噌或釀酒用的酸麵糊等,及一些對胃腸有益的發酵食品。 • 乳酸菌可說在日常生活中 隨處可見,近代成為全世 界知名的健康產品,廣泛 應用於各種領域之中。

  29. 問卷調查

  30. 問卷-紅麴 • 1.紅麴是屬於什麼種類呢? • (A)植物 • (B)動物 • (C)遠古細菌 • (D)真菌(黴菌的一種) • 2.您知道紅麴是在何時開始被利用作為補品呢? • (A)秦~漢 • (B)唐~宋 • (C)元~明 • (D)清~現代 • 3.紅麴外觀是長怎麼樣的? • (A)紅色有絨毛狀 • (B)橙色表面光滑 • (C)黃色不規則形 • (D)紅色香菇狀 4.您知道在紅麴的保健食品中”主要”有何保健功效呢? • (A)強化骨骼 • (B)整腸幫助消化 • (C)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 (D)暢通呼吸道止咳化痰 5.您知道在紅麴的保健食品上有何禁忌嗎? • (A)必須用高溫煮熟不可生食 • (B)不可以和發酵食品混和食用 • (C)對米或酵母過敏的人應避免食用 • (D)我沒吃過紅麴的保健食品不知道

  31. 問卷-樟芝 4.在台灣,最早開始使用樟芝的民族是哪個種族? • (A)閩南人 • (B)客家人 • (C)原住民 • (D)日籍移民 • (E)留美返國的ABC 5.樟芝有著樟樹的芬芳香氣。你有吃過樟芝嗎?口感如何? • (A)略苦 • (B)略甜 • (C)略酸 • (D)略辣 • (E)略涼 1.您知道樟芝是什麼種類嗎? • (A)動物 • (B)植物 • (C)遠古生物 • (D)真菌,細菌 2.您知道樟芝的主產地在哪嗎? • (A)臺灣 • (B)日本 • (C)大陸 • (D)帛琉 • (E)關島 3.樟芝對於身體有保健功效,是關於哪個器官 • (A)眼睛 • (B)喉嚨 • (C)肝臟 • (D)腎臟 • (E)心血管系統

  32. 問卷-乳酸菌 4.乳酸菌的特點"不"包括下列? • (A)耐酸 • (B)耐膽鹽 • (C)耐高溫 • (D)耐胃液 5.乳酸菌可以幫助婦女預防的疾病很多,"不"包含下列? • (A)子宮頸癌 • (B)淋病 • (C)HIV • (D)陰道炎 1.您知道號稱人體清道夫的益生菌是? • (A)灰漿菌 • (B)念珠菌 • (C)乳酸菌 • (D)嗜酸菌 2.乳糖不易分解,多數會殘留在人體的哪一部分? • (A)胃 • (B)食道 • (C)大腸 • (D)小腸 3.乳酸菌的好處"不"包含下列哪一樣? • (A)防癌 • (B)降低膽固醇 • (C)減緩乳糖不適症 • (D)消除自由基,緩老

  33. 問卷-靈芝 4.您有吃過靈芝嗎?口感如何? • (A) 略苦 • (B) 略甜 • (C) 略酸 • (D) 略辣 5.食用靈芝會有什麼效果? • (A) 增強免疫力 • (B) 保護視力 • (C) 變聰明 • (D) 促進新陳代謝 1.您知道靈芝是什麼種類嗎? • (A) 動物 • (B) 植物 • (C) 遠古生物 • (D) 真菌,細菌 2.靈芝生長在? • (A) 長在石頭上 • (B) 長在水裡 • (C) 長在空氣中 • (D) 長在枯木上 3.那些人最早食用靈芝? • (A) 歐洲人 • (B) 美洲人 • (C) 亞洲人 • (D) 澳洲人

  34. 分析結果

  35. 預期結果 • 以院系來分析- 理學院最高,法學院次高,再來是商學院,最後是人文和外文學院。 • 以種類來分析- 靈芝最高,乳酸菌和紅麴在中間,而樟芝最低。

  36. 紅麴

  37. 樟芝

  38. 乳酸菌

  39. 靈芝

  40. 紅麴 • 理學院答對人數比例最高,而外文和人文學院較低。 • 大部分的人對於紅麴開始使用的時間和禁 忌認知不足。 • 樟芝 • 法學院答對比例較高,人文學院較低。 • 對於樟芝的產地和先使用樟芝的民族答對比例較低

  41. 乳酸菌 • 乳酸菌的答對比例都偏低,其中以人文學院比較高,而商學院較低。 • 大家對於乳酸菌的好處和疾病預防認知非常不足。 • 靈芝 • 在問卷中答對比例最高,以法學院最高,人文和理學院較低。 • 對於靈芝的口感答對率比較低。

  42. 結語 • 根據問卷調查,大部份的人對於靈芝較為了解,而對於乳酸菌的效用了解較少。 •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對米或酵母過敏的人應避免食用紅麴,建議可以在產品上註明。 • 因為樣本數不多,所以和預期結果有些出入。

  43. 參考資料 紅麴: • http://www.marinespecies.org/aphia.php?p=taxdetails&id=100358 • http://www.ntu568.org/front/bin/home.phtml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2926903 •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ascus_purpureus • http://en.wikipedia.org/wiki/HMG-CoA • www.gec.ttu.edu.tw/group/g/doc/951220.ppt 靈芝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1%B5%E8%8A%9D • http://tw.epochtimes.com/b5/5/6/9/n949449.htm 樟芝 • http://140.121.155.217/seminar/T96420003-2.pdf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8%9F%E8%8A%9D 乳酸菌 • http://www.itb.url.tw/nasa/simple_page.asp?sid=126 • http://kids.gakken.co.jp/kagaku/keywords/080227.html • http://www.tcell.com.tw/acidophilus/acidophilus3.htm • http://www.talab.org.tw/knowledge.htm 問卷 • http://www.mysurvey.tw/index.htm

  44.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