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 年 9 月 ——1966 年 4 月. 主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哪些教训? 怎样看待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曲折?. 引言分析. 中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探索的?. 国内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注意“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背景: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与批判;中苏关系破裂 (注意“信仰危机 ”的利弊). 探索之一:当时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 论十大关系 》 1956.4.25 中共八大 1956.9.15-9.27.

dan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56年9月——1966年4月

  2. 主要问题 • 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取得了哪些成就?又有哪些教训? • 怎样看待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曲折?

  3. 引言分析 • 中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探索的? 国内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注意“尚未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际背景: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与批判;中苏关系破裂(注意“信仰危机”的利弊)

  4. 探索之一:当时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探索之一:当时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 《论十大关系》1956.4.25 • 中共八大1956.9.15-9.27

  5. 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 党和非党的关系 •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 是非关系 •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

  6. “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88页)

  7. 中共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国内的主要矛盾:注意前提 • 当前的主要任务和总任务: • 经济建设方针:注意是“坚持”而非“提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一九五六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邓小平文选》第371页)

  8. 思考 • 从《论十大关系》到中共八大,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面对这一主要矛盾,党和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方针政策?

  9. 探索之二:如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从整风运动到反右派斗争:整风运动的三大内容;开展反右派斗争的必要性 •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及其影响

  10.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背景:①国际:波匈事件②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 • 内容: • 重大意义: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 马恩: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具体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展动力问题。马恩: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具体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展动力问题。 列宁:预见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但未来得及充分阐述。 斯大林:长期否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直到晚年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弄得不好,还会发生冲突。 毛泽东: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明确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规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

  12. 探索之三: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一、“三面红旗”大跃进 • 总路线的提出:如何评价总路线? • “三面红旗”大跃进 • 失误的原因:注意可从哲学的角度分析 二、 “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 • 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 • 三年严重困难时期的到来

  13. 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生产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有些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生产合作化以后,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 ——《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新高潮》(《人民日报》1957年11月13日社论) 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秩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 ——《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红旗》第4期 1958年7月)

  14. 正确认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认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反对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宿命论的观点,又反对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唯意志论观点。

  15. 探索之三: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 三、“左”错误的纠正——七千人大会 • 八字方针的出台 • 七千人大会

  16. 十年建设成就

  17. 重难点 • 重点:中国共产党在十年探索中的努力、成就和教训 • 难点:正确认识十年探索中的失误与曲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