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水资源概况

水资源概况. 赵丹宁. 向昊瑾. 1. 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很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124 亿 m3 ,其中河川径流 27115 亿 m3 ,少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人均水量只有 2350m3 ,只有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 27% 。根据 149 个国家按 1990 年人口统计的人均占有水量由多到少排列,中国排在第 110 位。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 27867 m3 ,约为世界的 3/4 。可见按我国人均拥有水量及单位面积耕地拥有水量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 2. 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Download Presentation

水资源概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资源概况 赵丹宁 向昊瑾

  2. 1.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 •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资源量很少。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27115亿m3,少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人均水量只有2350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27%。根据149个国家按1990年人口统计的人均占有水量由多到少排列,中国排在第110位。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27867 m3,约为世界的3/4。可见按我国人均拥有水量及单位面积耕地拥有水量来看,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

  3. 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我国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5,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总量为全国的4/5。北方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人均的1/3。在全国人均水量不足1000 m3的10个省区中,北方即占了8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华北。华北地区人口稠密,其人口占全国的26%,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人均水量仅为556 m3,不足全国人均的1/4。另一方面,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相反,南方耕地面积占全国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的4/5。南方每公顷耕地水量28695 m3,而北方只有9645 m3,前者是后者的三倍。

  4. 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 • 我国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年内雨季又比较集中,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枯水年和枯水季节的缺水矛盾更为突出。对我国农业来说,旱灾甚于水灾。干旱已成为我国农业最主要的自然灾害[5]。干旱的严重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干旱受灾面积远大于洪涝受灾面积。

  5. 据1950年~1990年资料统计,我国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2085万hm2,洪涝受灾面积842. 5万hm2。即使在1991年,江淮地区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这一年全国旱灾面积仍大于水灾面积。其次,干旱发生的次数多于洪涝发生的次数,在1951年至1990年的40年中,全国发生干旱300次,发生洪涝236次。再次,干旱灾害是影响农业产量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建国以后全国粮食单产多次下跌都是由于旱灾引起的。而且,干旱还具有连发性和连片性等特点。1887年至1878连续三年干旱,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等18个省。这次干旱是我国近代各次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在旱灾中心地区,80%的人被饿死,死亡人数达1300万。1959年至1961年也为全国范围的三年连旱,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流域等广大地区遭受严重干旱,这次旱灾是我国建国以后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三年共减产粮食600多亿kg,相当于1950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或相当于1958年粮食总产量的61%。

  6. 4.水污染日趋严重 • 自7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工作。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用水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废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全国水环境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7. 由于水污染加剧了一些地区的缺水程度。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州,由于水体受到污染,成为污染型(水质型)缺水区。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故,造成苏皖两省150万人饮水困难。1996年春节后,淮河再次出现大污染,致使蚌埠70万人陷入水荒。水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94年七月淮河流域一次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为使淮河变清,除地方自筹投入外,仅国家投入就需106亿元。

  8. 5.水土流失严重,河湖库泥沙淤积问题突出 •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5%,居世界第120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根据近20多年的泥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全国输沙模数大于1000t/km2的面积达60万km2。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带,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年输沙模数大于5000t/km2的面积就有15.6万km2。 水土流失造成许多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北方河流更为突出。全国平均每年进入河流的悬移质泥沙约35亿t,其中有20亿t淤积在外流区的水库、湖泊、中下游河道和灌区内。黄河是我国泥沙最多的河流,也是世界罕见的多沙河流,年平均含沙量在1000kg/m3以上,居世界大河首位。

  9. 6.河道功能退化,湖泊面积缩小 • 近30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30%。洞庭湖在1949年~1983年的34年间湖区面积已减少了1459km2,平均每年减少42.9km2,容量共减少115亿m3,平均每年减少3.4亿m3。如果按此速率发展,50年内洞庭湖就会消失。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干涸现象十分严重,部分现存湖泊含盐和矿化度显著升高,咸化趋势明显。近30年中,内蒙古的乌梁素海矿化度增加4.5倍,已变成咸水湖。其它如青海湖、布伦托海等正处于咸化过程中。

  10. 7.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 地下水是北方地区最重要的供水水源。在一些集中用水区,开采量超过补给量,致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近年来河北平原的地下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率下降。北京、太原、石家庄、保定等大中城市地下水位下降更为明显。

  11. 在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城市中,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等。北京市由于不合理超采,1961年~1989年全市平原地下水累计亏损42.78亿m3,其中市区部分累计亏损18.5 亿m3, 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辽宁、山东沿海地区从7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发生海水入侵陆地含水层现象。截至1992年月,在辽宁省大连 、锦州、锦西、营口,河北省秦皇岛,山东省烟台、威海、青岛等沿海地区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海水入侵区共70块,总面积达1433.6km2。大连、烟台两市海水入侵最为严重,入侵面积分别为433.8km2和495.2km2。 所以 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

  12. 保护环境 • 人人有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