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香港、中國、台灣報章 對精神病患者的報導 及報導取向之對比研究

香港、中國、台灣報章 對精神病患者的報導 及報導取向之對比研究.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 陳婉瑩 、顧婷芝 2002年4月13日.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1. 今年各報章在精神病患的報導在文章總數上較去年少了38宗,由去年的363篇減至今年的325篇。.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2. 在報導觸機方面,今年較去年增加了一項法庭案件分類,共佔報導觸機分類的3%至19.2%。.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3. 在報導框架方面,今年較去年增加了一項廣告分類,共佔報導框架分類的0%至5.1%。.

dard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香港、中國、台灣報章 對精神病患者的報導 及報導取向之對比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中國、台灣報章對精神病患者的報導及報導取向之對比研究香港、中國、台灣報章對精神病患者的報導及報導取向之對比研究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 陳婉瑩、顧婷芝 2002年4月13日

  2.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1. 今年各報章在精神病患的報導在文章總數上較去年少了38宗,由去年的363篇減至今年的325篇。

  3.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2. 在報導觸機方面,今年較去年增加了一項法庭案件分類,共佔報導觸機分類的3%至19.2%。

  4.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3. 在報導框架方面,今年較去年增加了一項廣告分類,共佔報導框架分類的0%至5.1%。

  5. 例一 : 蘋果日報 2001-12-29 星期六貧病母女喜配新居愁搬費年屆花甲的葉婆婆,百病纏身,與患精神病女兒相依為命,多年來連一個安樂窩也沒有。月前,葉婆婆終獲房屋署批准恩恤調遷,惟歡欣之餘,卻為龐大的搬遷開支而煩惱。…「依家真係搬又難,唔搬又難。」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了解到葉婆婆的需要,即時撥款一萬元,助解其搬遷壓力。

  6. 例二 : 蘋果日報 2002-1-31 星期四貧家謝善長捐贈家具「好開心收到咁多家具,真係好多謝你地既關心,諗番起岩岩搬黎個陣時好彷徨,乜野家具都冇,依家有部洗衣機,可以幫輕我,唔使咁辛苦。」阿香喜孜孜地說。 蘋果撥萬元解困早前阿香一家四口喜獲遷離僅八十呎的租住房間,獲分配新公屋單位,惟其四十五歲丈夫阿文患有肝硬化及腦部細胞萎縮多年,導致行動不便及經常頭暈,無法工作。近年更不幸罹患肺癆及精神病,需要定期覆診。

  7.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4. 各類報紙間中仍有使用標籤性描述,如在標題及內文中使用「瘋漢」、「狂漢」、「傻漢」、「神經漢」、「怪漢」等詞語。

  8.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5. 描述當事人的精神病狀況時,沒有使用確定的消息來源與根據。只稱「據知」、「據悉」、「疑患有」,但沒有跟進及解釋。

  9.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6. 突發事件的報導,包括自殺、自殘、走失、傷人等事故和刑事案,共佔報導觸機分類的18.6%至50%,較去年的47.1%至80%有明顯的減少。

  10.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7. 自發採訪報導有明顯的增長,共佔報導觸機分類的20%至42.4%,較去年的4.8%至19.6%有明顯的升幅。

  11.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8. 報導框架以衝突(10.2%至42.1%) 、解釋(0%至30.5%) 、新聞直敘(11.8%至35%) 為主。

  12.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9. 不少頭條及大字標題均集中於強調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為。

  13.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10. 不少報導有流於戲劇化,甚至鬧劇化之取向。例如,在描述時,開首和結尾均用了電影化的橋段及對話。

  14. 例一 : 東方日報 二○○一年九月三日「劈傷四警狂漢遭制服離奇死」荃灣一名狂漢昨午兇性大發,揮菜刀狂劈六名警員,斬裂盾牌,警噴胡椒噴霧對付無效,四警員更被斬傷,其中一警拇指斬斷;眾警合力將狂漢制服,但他離奇暴斃,初步懷疑是在糾纏期間頸骨折斷致死,警方強調在行動中採用最低武力。

  15. 例二 : 明報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一日八隻嫩手扯回跳樓爸爸 父親受失業困擾患精神病圖丟下病妻四子女「爸爸唔好跳、唔好跳、唔好跳呀!」四名五至十四歲的子女,眼見因長期失業而患上精神病的父親危立在天水圍寓所露台,險象橫生,不知所措下,八隻嫩手合力扯著父親衣袖及雙腳,眼淚漣漣哀求父親不要躍下,呼喊聲傳遍整座大廈,驚動街坊報警,救回父親一命。…在同一醫院治理腎病的廖妻獲悉丈夫止企圖自殺一事後,前往病房探病後,見丈夫情緒仍然激動,於是軟言相勸:「你不要死呀!我們最多一起照顧仔女。」廖經醫生診斷後,懷疑他患有精神病,轉送青山醫院治理。

  16. 例三: 明報 二零零一年十月廿十一日串謀行騙罪成 稱要照顧子女 精神病夫婦庭上撼牆求保釋「我個仔無人睇,我個仔抽筋,我依家即刻死!」在庭上凄慘嚎叫的一對精神病夫婦,昨日被六項串謀行騙罪成後,分別用手及頭狂撼犯人欄,更以死要脅,哀求法官讓他們保釋,等候審判,以照顧家中只有六至九歲的三名子女,包括患有自閉症及中度弱智的幼子,法庭要出動逾十名庭警,強行將兩人抬出犯人欄。…兩名被告聞判後情緒激動,男被告怒喊:「有無搞錯!」七名庭警已即時包圍他們,勸他們保持冷靜;與他們認識並到庭旁聽的牧師,亦趨前安撫他們。

  17. 例四 : 香港經濟日報 二零零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平日行為怪異 突失常襲擊同事 疑精神病漢揮鐵錘一死四傷「本報記者綜合報導」在觀塘一工業大廈貨倉當倉務員的男子,懷疑精神病發,昨晨在倉庫內突然失常,手持鐵錘「大開殺戒」,見人就扑,有五名男女同事被扑中,共導致一死四傷。…案發後四個多小時,疑兇在九龍醫院出現時被捕,警方已列為謀殺及傷人案。現場觀塘大業街31號協達工商大廈7樓一間公司的倉庫,疑兇徐某在上址當倉務員十多年,已婚及有子女,人稱「阿成」或「大頭仔」,其日常行為被指十分怪異,經常喜歡飲啤酒及語無論次,但卻不清楚是否曾患有精神病。

  18. 例五 : 香港經濟日報 2001-10-25割脈婦慘變醫院人球疑有自殺傾向的女子於屯門醫院內,以刀傷左手手腕,表達其對被轉送青山醫院的不滿。但院方卻不理會她的嚴重傷勢,草草包紮傷口後強行將她送往青山醫院。青山醫院發現女事主手部流血不止後,即將她送返屯門醫院做縫傷口手術,有病人權益組織批評院方沒有做足治理病人的程序,致增加病人痛苦。三十四歲的蔣×珊,於本月十五日晚因服用過量安眠藥被送往屯門醫院。她直言受藥物及心情影響,在醫院內語無倫次、加上情緒激動,所以院方將她雙手綑綁及送到病房觀察。情況穩定後,阿珊於翌日出院。拒絕入青山圖自殺抗議三日後,阿珊再度因服用過量安眠藥,被朋友發現口吐白沬送入屯門醫院急救。由於她有自殺傾向,院方安排精神科醫生及社工為她評估,勸喻她接受精神科治療,但遭阿珊拒絕,醫院向法官申請強制令,安排她入青山醫院治療。

  19.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11. 報導大部份集中於病徵如思覺失調、失眠及較嚴重的抑鬱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病。其他如躁狂症的報導則只有兩篇,佔總數的 0.6%。對於其他上升中的嚴重精神病患如行為障礙、重創後壓力等則鮮有報導。

  20. 對本港傳媒的分析及觀察 12. 相對於上年,各報章在今年對精神病的報導在報導觸機和報導框架方面,今年也較去年的報導平均及多樣化,特別是自發採訪報導如各樣的講座、社會活動、專家意見及治療方法,較去年的4.8%至19.6%升至今年的20%至42.2%。

  21. 對兩岸三地的分析 1. 香港與中國的報導以醫學進展、知識、社會政策為主,分別佔36.8%至44.7%及32.5%至47.5%;台灣則以事故及勵志故事佔為主,佔27.8%及51.9%。

  22. 對兩岸三地的分析 2. 有關自閉症的報導,中國相對於上年有近兩倍的增幅,而台灣及香港也有明顯的增長。

  23. 對兩岸三地的分析 3. 兩岸三地在精神分裂症的報導上,較去年有明顯的增幅,特別是中國方面在醫學進展及知識上。

  24. 聯絡電話: 2964 5733 • 傳真: 2858 8736 • 電郵: jmsc@hku.hk • 網頁: http://jmsc.hku.hk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