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記憶卡簡介

記憶卡簡介. 2012/2/21. 前言. 1999 年剛推出的數位相機,由於 CCD 的畫素低,以致於所需檔案空間不大。因此,可以將 1.44MB 的軟碟當作記憶體來使用。但隨著數位相機的技術不斷進步,對畫素 / 解析度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 1.44MB 的軟碟雖然佔了轉存方便的便宜,卻因存取速度慢,耗電和容量空間太小,終被市場淘汰。 取而代之的則是以 Flash 快閃記憶為主的 Compact Flash / SD 安全記憶卡 / Sony Memory Stick 及其他各式迷你卡瓜分天下的局面。. 記憶卡的種類. Compact Flash.

dar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記憶卡簡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記憶卡簡介 2012/2/21

  2. 前言 • 1999年剛推出的數位相機,由於CCD的畫素低,以致於所需檔案空間不大。因此,可以將1.44MB 的軟碟當作記憶體來使用。但隨著數位相機的技術不斷進步,對畫素/解析度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1.44MB 的軟碟雖然佔了轉存方便的便宜,卻因存取速度慢,耗電和容量空間太小,終被市場淘汰。 • 取而代之的則是以 Flash 快閃記憶為主的 Compact Flash / SD 安全記憶卡 / Sony Memory Stick及其他各式迷你卡瓜分天下的局面。

  3. 記憶卡的種類

  4. Compact Flash • 1994年10月由SanDisk公司推出,1995年成立CompactFlash Association開發。有兩種規格:1. TYPE I:為36.4*42.8*3.3mm。2. TYPE II:為36.4*42.8*5.5mm。 • 可透過CF卡的外觀(厚度)去辨識CF卡為哪一種TYPE,市面上的讀卡機,如果支援TYPE II,那就可以支援TYPE I與 TYPE II。接腳僅50Pin,支援雙電壓工作模式,不論3.3V/5.5V都可正常工作。

  5. CF規範 • 在CompactFlash規範第一次標準化的時候,即使是全尺寸的硬碟的容量也很少超過4GB的,因此ATA規範自身存在的限制被認為是可接受的。但是,在硬碟由於不斷增長的容量需求而對ATA規範作出大量改變的今天,快閃記憶體卡很快就超過了4GB的限制。 • CF+ (或CF2.0)包括了兩個較大的變化:數據傳輸率提高到16MB/s,容量最大可達到137GB(根據CompactFlash協會(CFA)的資料)。 • CF3.0,支持UDMA mode 4,最高66MB/s. • CF4.0,支持UDMA mode 5,最高100MB/s. • CF4.1,支持UDMA mode 6,最高133MB/s.

  6. 優點:普及性高、容量高、內建控制晶片(增加讀取速度)、相容性高。缺點:體積較大、耗電量較高。優點:普及性高、容量高、內建控制晶片(增加讀取速度)、相容性高。缺點:體積較大、耗電量較高。

  7. Smart Media • 1995年由Toshiba America Electronic Components所發展,主要成員有3COM、Toshiba、TI等公司所發展。並無外露針腳,而是採用接觸點的方式,有5V/3.3V兩種版本,儲存媒體大小為45*37*0.76mm。 • 目前最『輕薄』的記憶卡格式,重量僅1.8公克,體積 45mm x 37mm x 0.76mm。與CF相比,SM增加了防寫類似1.44FP軟碟上的防寫開關〉,這樣可以防止誤刪資料。可使用讀卡機、PCMCIA及磁片轉換卡,較具有彈性。但受限於容量一直停 留在128MB,故原本主推SM的公司紛紛放棄SM的研發。

  8. 優點:超薄低耗電。缺點:面積較大、相容性較差。優點:超薄低耗電。缺點:面積較大、相容性較差。

  9. Sony Memory Stick • 為了延伸產品使用及擴充性需求,Sony於1999年晚期發展出Memory Stick記憶卡規格,廣泛應用在SONY自家旗下的數位相機與相關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至今,除了最初的Memory Stick外還推出Memory Stick PRO系列。 • Memory Stick 最大的特徵就是細長的外型與統一的藍色塗裝。體積為 50mm x 21.5mm x 0.28mm,重量約4公克。 Memory Stick和 CF 相同,內建控制晶片,改良式10針分離針槽介面,可說是結合 CF 和 SM兩種插槽的優點。

  10. Sony Memory Stick • 優點:有防寫保護機構、部份型號支援 SDMI、相容性高、普及性高(SONY產品)。缺點:價格較高、普及性低(非SONY產品)。

  11. 1. Memory Stick:1998年由SONY所主導推出,應用範圍主要是影音資訊及個人資料由SONY公司所主導,故在SONY相關產品應用上相當普及,卡上具有防寫開關(如下圖)。儲存媒體大小為21.5mm*50mm*2.8mm,接腳為10 Pin,電壓為2.7-3.6V。

  12. 2. Memory Stick Duo:大小為20mm*31mm*1.6mm,約為原本的Memory Stick的一半大小。可透過轉接卡,讓其他支援Memory Stick的產品(讀卡機)可以讀取資料。

  13. 3. Memory Stick PRO:SONY與SanDisk共同研發的產品,其大幅擴充了記憶卡的儲存容量,讓更多的多媒體檔案可以儲存到記憶卡內,最高傳輸速度能達到每秒160MB,這樣在儲存影像資料時便可得心應手。Memory Stick PRO的命名來自其創新的設計概念,分別是革新(progressive)、專業 (professional)、及保護(protection),這三個概念由它的先進技術及保護功能演繹出來。具備Magic Gate 著作權資料保護功能可重複讀寫ATRAC3音樂格式的紀錄媒體,體積為21.5x50x2.8mm(與現有的Memory Stick記憶片相同)。

  14. 4. Memory Stick PRO DUO:大小為20mm*31mm*1.6mm,約為原本的Memory Stick PRO的一半大小。可透過轉接卡,讓其他支援Memory Stick PRO的產品(讀卡機)讀取資料。有些較早期的產品只有支援Memory Stick DUO,不支援Memory Stick PRO DUO。

  15. 5. Sony Memory Stick Micro(M2):M2為SONY最新推出的規格,尺寸只有 12.5*15*1.2mm ,是Memory Stick PRO Duo面積的1/3,同時支援1.8 伏特及3.3 伏特電壓,只要搭配轉接卡後即適用於Memory Stick PRO或Memory Stick PRO DUO的產品上,大幅提升便利性,重量約為1g。

  16. IBM MicroDriver 微型硬碟 • MicroDrive是一種大小有如硬幣的超小型硬碟,初期主要是由IBM開發,目的是要用來對抗市面上主流的快閃記憶體產品。由於IBM將旗下硬碟部門賣給了日立(Hitachi)公司,因此自2003年起MicroDrive的技術與專利是由日立公司擁有,並由該公司自行製造銷售。 • 相對於同時期的快閃記憶體產品,微型硬碟的優勢是同樣單價可買到的記憶容量非常大,與讀寫速率高。 • 微型硬碟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的設計,相較於單純的快閃記憶體,微型硬碟在運作過程中較為耗電,容易發熱,使用壽限較短,尤其是對於震動或撞擊較沒有抵抗力,是經常被用在攜帶型設備的它,最為人所詬病的缺點。

  17. Secured Digital • 1999年由Panasonic、Toshiba、SanDisk公司共同發展出來的小型儲存媒體。除最先的Secure Digital外,陸續推出輕巧的Mini SD及Micro SD,廣泛應用於輕薄型的手機及數位產品上。 • 它與現有的多媒體卡(MMC)保持相容,價格較高,常用於移動式設備。使用的普及性僅次於CF,它的前身是和SD長相如出一轍的MultiMediaCard(MMC),由於SD以MMC為基礎開發,所以支援SD的裝置,也大多相容於MMC,在查看規格時,如果看到記憶卡插槽標示為”SD/MMC”,都可以適用。 • SD比起MMC來,存取速度較快,且SD卡能提供安全加密、版權保護及防止靜電功能,而比CF或SM都還要更小的體積,也讓各種講求外型小巧的產品都開始採用SD介面,而miniSD就像是一張信紙般 可以插入那個像信封袋般的 SD 轉接卡,就變成可被電腦讀取,miniSD 便如此應蘊而生。

  18. 前身為MMC記憶卡。尺寸只票券般大小,重量也只有1.5克,傳輸速度可達每秒10MB,可以很方便、快速地複製和下載檔案,以及高儲存容量 和低耗電性,並提供防寫切換選擇,防止意外刪除;防震、且可適應各種天氣條件,具有異常耐用的持久性能。

  19. Secure Digital,縮寫為SD,中文翻譯為 安全數碼卡,是一種記憶卡的標準,它被廣泛地於攜帶型裝置上使用,例如數碼相機、個人數碼助理(PDA)和多媒體播放器等。 • SD卡的技術建是基於MultiMedia卡(MMC)格式上,但SD卡比MMC卡略厚。而SD卡也有較高的資料傳送速度,而且不斷地更新標準。大部份SD卡的側面設有寫保護控制,以避免一些資料意外地寫入,而少部分的SD卡甚至支援數位版權管理(DRM)的技術。 • 一般SD卡的大小約為32mm × 24mm × 2.1mm,但可以薄至1.4mm,與MMC卡相同。

  20. SD卡提供不同的速度,它是按CD-ROM的的150 KB/s為1倍速的速率計算方法來計算的。 • 基本上,它們能夠比標準CD-ROM的傳輸速度快6倍(900KB/s),而高速的SD卡更能傳輸66x (10 MB/s) 以及 133x 或更高的速度。 • 一些數碼相機需要高速SD卡來更流暢地拍攝影片,和連續拍攝相片更迅速。直至2005年12月,大部分設備跟從SD卡的1.01規格,而更高速至133x的設備亦跟從1.1規格。

  21. 設有SD卡插槽的設備能夠使用較簿身的MMC卡,但是標準的SD卡卻不能插入到MMC卡插槽。SD卡能夠於CF卡和PCMCIA卡上,插上轉接器使用設有SD卡插槽的設備能夠使用較簿身的MMC卡,但是標準的SD卡卻不能插入到MMC卡插槽。SD卡能夠於CF卡和PCMCIA卡上,插上轉接器使用 • miniSD卡和microSD卡亦能插上轉接器於SD卡插槽使用。一些USB連接器能夠插上SD卡,而且一些讀卡器亦能夠插上SD卡,並由許多連接埠,例如USB、FireWire等存取使用。

  22. 1. Secure Digital:規格尺寸 32mm*24mm*2.1mm,體積相等於Compact Flash卡的四分之一。SD和MMC的尺寸一樣,只有厚度大了一些,且針腳中有 7 隻針腳的位置大小和MMC卡完全相同,可以向下相容MMC卡。SD卡有硬體防寫開關(如下圖)。

  23. 2. Mini SD卡:Mini SD卡具有標準型SD卡的特色與效能,體積只有SD卡的40%,兼具SD卡所有的功能與特色,也因此獲得許多手機大廠的採用。此外,透過轉接卡,可使用於具有SD插槽的各類數位相機、數位錄影機、掌上型電腦、MP3隨身聽等產品,並具有硬體資料防寫開關(如下圖)。規格尺寸為21.5mm*20mm*1.4mm,重量約1g,接腳數為11 Pin。

  24. 3. Micro SD卡:隨著多媒體數位產品朝向輕、薄、短、小的發展趨勢,大小只有SD卡20%的microSD以超迷你體積、超省電效能及超快傳輸速度,提供消費者繽紛豐富的數位世界。搭配轉接卡,便可成為標準型的SD卡,廣泛使用於手機、MP3播放機、數位相機和PDA等具有SD插槽的可攜式行動產品,並同樣具有硬體資料防寫開關(如下圖)。規格尺寸15mm*11mm*1mm,接腳數為8 Pin。

  25. xD-Picture • 由Olympus和Fujifilm聯手催生的新一代超小型記憶卡『XD-Picture Card』體積是世界最小20mm x 25mm x 1.7mm,重量僅2公克,容量最高達8GB。XD卡不僅能 夠擔任存儲音樂、照片、動畫等資料,更帶有ID保護可以防止非法拷貝;但XD沒有防寫目前XD最大的困境是可支援的相機太少且大容量規格尚未普及。

  26. xD圖像卡(Extreme Digital-Picture Card)是一種專門於數碼相機的閃存記憶卡,由富士膠卷與奧林巴斯聯合於2002年7月發表,應用於超迷你型數碼照相機市場。前述兩公司共同研發以外,東芝亦參與研發與擁有授權為上述兩家公司生產xD卡。其他品牌,如柯達、新帝(SanDisk)和雷克沙(Lexar)現在也開始銷售xD卡。 • 富士膠卷與奧林巴斯以往採用SM卡,但因為SM卡本身的容量限制及卡片尺吋而發展受限,因此開發了xD卡以取代它。

  27. xD卡在奧林巴斯、柯達、富士膠卷的數碼相機上使用。xD卡在奧林巴斯、柯達、富士膠卷的數碼相機上使用。 • M型xD卡於2005年推出。基於Multi Level Cell技術來獲得比512MB更大的容量。雖然M型xD卡容量最終可以擴展到8GB,但目前僅有1GB一款。

  28. H型xD卡於2005年11月推出。相較於M型xD卡,H型xD卡的主要訴求為高速存取速率。目前容量有256MB、512MB、1GB、2GB。H型xD卡於2005年11月推出。相較於M型xD卡,H型xD卡的主要訴求為高速存取速率。目前容量有256MB、512MB、1GB、2GB。 • 要將照片從xD卡傳輸到計算機,可以將數碼相機插到計算機上(通常使用USB接口),也可以通過讀卡器直接從xD卡上讀取。 • 通常為避免與網路語言XD混淆,縮寫為XDPC。

  29. Multi Media Card • 1998年由MultiMedia Card Association組織所規範出的小型儲存媒體,主要成員有Nokia、Motorola、Palm、SanDisk等。規格尺寸為32mm*24mm*1.4mm。 • 是世界上最小的可抽換Flash記憶卡,這種小巧別緻的記憶卡重量不到兩克,高儲存容量、低電耗以及耐久性。

  30. 多媒體記憶卡(Multimedia Card,MMC卡) 是一種快閃記憶卡標準。在1997年由西門子及SanDisk共同開發,技術基於東芝的NAND快閃記憶技術,因此較早期基於IntelNOR快閃記憶技術的記憶卡,例如CF卡更細小。MMC卡大小與一張郵票差不多,約24mm x 32mm x 1.5mm。 • MMC卡原本使用1bit串聯界面,但較新的標準則容許同時傳送4 bit或8 bits的資料。近年MMC卡技術已差不多完全被SD卡所代替,但由於MMC卡仍可被兼容SD卡的設備所讀取,因此仍有其作用。

  31. 目前MMC卡的的容量多達 2 GB,並且用於幾乎所有使用存儲卡的設備上,如移動電話、數字音頻播放機、數碼相機和個人數碼助理中。 • 由於Secure Digital的出現,幾乎沒有公司將MMC插槽做進他們的設備中,但是稍微窄一點兒的、針腳兼容的MMC卡可以用在所有支持SD卡的設備上。 • 最著名的如諾基亞仍然全部地支持MMC。

  32. 優點:體積小、相容性佳。缺點:容量較小。

  33. 規格比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