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6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 第一章 绪论. 财务分析是指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为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主体和目的 一、财务分析的主体 (一)投资者 ( 二)债权人 (三)企业管理当局 (四)政府部门 (五)其他.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1、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3、为管理评价提供依据

Download Presentation

财务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财务分析

  2. 第一章 绪论 财务分析是指一定的财务分析主体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增长能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为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3.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主体和目的 一、财务分析的主体 (一)投资者 (二)债权人 (三)企业管理当局 (四)政府部门 (五)其他

  4. 二、财务分析的目的 1、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2、为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3、为管理评价提供依据 4、为监督评价提供依据 5、为宏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6、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5. 第二节 财务分析基础知识 对会计的涵义目前还没有非常统一的定论,综合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另一种观点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产生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信息的系统。

  6. “管理活动论”强调会计的监督或控制职能,认为会计可直接参与经济管理。 而“信息系统论”把会计看作是一个信息的生成和提供系统,强调会计的反映职能,认为会计主要是提供信息,供决策者参考,对决策起支持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倡导这两种观点的融合,认为会计既是一个信息系统同时又是一种管理活动。

  7. 一、会计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假设认为会计核算的是某一主体的经济活动,而不是这一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也不是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8. (二)持续经营假设 该假设是指只要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企业马上要面临破产,进行清算,会计上都假设其经济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进行下去。这是绝大多数企业所处的正常状态。 持续经营假设很必要,财务会计的许多原则和方法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的。如企业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固定资产按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等。

  9. (三)会计分期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期间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期间可以按年、季、月划分。 我国会计年度采用日历年度 按年划分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 我国会计年度采用日历年度 会计分期假设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该假设是产生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一致性等原则的基础。

  10. ( 四)货币计量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采用货币作为 主要的计量单位来核算其发生的经济活动。 货币计量假设使得企业对大量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统一汇总、计量成为可能。 货币计量假设隐含着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 该假设使会计具有如下局限性: 1、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仅限于那些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2、币值并不都是稳定的。 我国的记帐本位币为人民币。(记帐本位币是指会计核算中采用的基本货币单位)

  11.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为了实现会计目标,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明确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 我国1992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12条原则。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又增加了一条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006年2月15日发布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2007年开始施行。该准则直接提出了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2.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13. (三)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四)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14. (五)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六)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15. (七)权责发生制原则 又称应计制原则。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是否实现,就要看产品是否已经完成销售过程,劳务是否已经提供,如果已经完成或提供,并已取得收款的权力,收入就算作实现。权责发生制下判断费用是否发生,则要看与其相关的收入是否已经实现。如果收入已经实现,那么与之相关的费用不论是否付款,均应视作发生。

  16.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现金制,又称收付实现制 。现金制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一律是以实际的款项收付为标志的。 例:某企业2004年10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销售产品10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 2、销售产品25000元,用商业汇票方式结算,已收到对方交来汇票。 3、预付2005年全年报刊订阅费计12000元。 4、收到上月份客户所欠购货款20000元。 5、第四季度各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分别为1000元,于12月底支付。 要求:分别用权责发生制和现金制确定该企业10份的收入和费用。

  17. (八)实际成本原则 又称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而且,企业的资产入帐后,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帐面价值。 (九)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 该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 ,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18. (十)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要求一个会计期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以便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亏。 (十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该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19. (十二)重要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十三)稳健性原则 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预计时,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和收入,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在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虚计利润的方法和程序。 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等都是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体现。

  20. 三、会计规范 会计规范是国家机构或民间团体所制定的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等总称。它即是约束会计行为的标准,也是对会计工作进行评价的依据。由于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每个国家都有一套约束会计行为的会计规范体系。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构成如下: (一)会计法 《会计法》由人大颁布,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办理会计事务,制定会计准则和制度,均应以《会计法》为依据。

  21. (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处理会计对象的标准,是会计核算的规范,也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准绳。会计准则既可由民间机构制定,如美国、英国,也可由国家机构制定如我国、日本。 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组成。基本准则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依据,而具体准则应体现基本准则的要求。

  22. 1、基本会计准则 在1992年11月颁布,1993年7月起施行,适用于设在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05年对之进行修订,06年2月15日颁布,07年1月1日起施行。 基本准则明确主要明确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确认基础、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财务报告的内容等。它涉及整个会计工作和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它是“准则的准则”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具体准则的制定上,而且对实际工作也有指导作用 。

  23. 2、具体会计准则 1993年起,财政部开始起草和制定具体会计准则,陆续颁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05年先后对之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了22个新的具体会计准则。于06年2月15日颁布,07年1月1日施行。 具体准则属于会计准则的第二层次,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无形资产》准则、《借款费用》准则等;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与计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生物资产》准则等;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准则等项目。

  24. 3、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 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三层次,是根据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它主要解决在运用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帐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

  25. (三)会计制度 2000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2002年起在除小规模企业和金融企业外的所有企业执行。2003年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4月,财政部根据小企业的特点,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在2005年开始实施。 从实施会计准则的国家看,准则制定机构制定和颁布会计准则后,并不再制定和颁布统一会计制度,会计制度通常是由企业根据其实际情况加以制定。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相比,更注重会计实际的操作,而会计准则更突出会计理念、会计信条等理论层面的东西。

  26. (四)其他会计规范 指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企业必须遵守的规范。如《公司法》、《证券法》《税法》及信息披露要求等。

  27. 四、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28. (一)资产要素 1、概念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强弱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类。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待摊费用等。 长期资产又分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29. (二)负债要素 1、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分类 负债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30. (三)所有者权益 1、概念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分类 所有者权益按其反映的内容可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1. ( 四)收入 1、概念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获得会导致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会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 收入产生于企业日常活动。 2、分类 (1)主营业务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

  32. (五)费用要素 1、概念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发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 加,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产生于企业的日常活动。 2、分类 (1)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间接制造费用 (2)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33.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在利润表上,利润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项列示。 1、营业利润 2、利润总额 3、净利润

  34. 五、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引起会计等式两边以相等的金额同增或同减,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2、引起会计等式一边一个项目增加,另一项目减少,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35. 六、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帐户 1、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所规定的项目。 2、会计科目的分类 3、帐户的意义 帐户是依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影响情况的一种手段。 4、帐户的基本结构

  36. (二)复式记帐 1、概念 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中进行登记的记帐方法。 2、意义 (1)通过帐户的对应关系,可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内容。 (2)通过试算平衡,可检查记帐是否存在差错。

  37. 3、借贷记帐法 借贷记帐法是以“借”、“贷”作为记帐符号的一种复式记帐法。 (1)、借贷记帐法的帐户结构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 -收入、费用帐户和利润帐户 借贷记帐法的“借”、“贷”仅仅是一种记帐符号,它既可表示增加,也可表示减少。具体的说: “借” 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 “ 贷” 表示资产、费用的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 (2)借贷记帐法的记帐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38.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 1、原始凭证 (1) 概念: 指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明确经济责 任,并据以记帐的原始依据。如发票、领料单 (2) 种类: ——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

  39. 2、记帐凭证 (1) 概念: 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用以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帐依据的会计凭证。 (2) 种类: 按记帐凭证反映的经济内容分: ——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 ——转帐凭证

  40. 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同属会计凭证,但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区别:1)原始凭证由经办人员填制。记帐凭证由会计人员填制。2)原始凭证根据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填制,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记帐凭证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用会计分录形式记录原始凭证上反映的经济业务。3)原始凭证是填制记帐凭证的依据,记帐凭证是登记帐簿的依据。

  41. (3)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其应借应贷帐户名称及金额的一种记录。 ——简单分录(一借一贷的分录) 如: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复合分录(一借多贷、多借一贷、多借多贷的分录) 如:借: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

  42. (四)登记帐簿 帐簿是由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帐页组成,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 帐簿按照用途可分为: 1、日记帐 是指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笔逐日连续登记的帐簿。具体包括: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转帐日记帐。

  43. 2、分类帐 是指对各项经济业务按照帐户进行分类登记的帐簿。按帐簿反映内容详细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 总分类帐是根据总帐帐户设置,提供总括核算信息的帐簿。 明细分类帐是根据明细帐户设置,提供明细核算信息的帐簿,是对总帐提供信息的补充和具体化。 3、备查簿 是对某些在日记帐和分类帐等帐簿中未能记载的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帐簿。

  44. 按外表形式分 1、订本帐 帐簿启用前就把编有顺序号的若干帐页固定装订成册的帐簿。 2、活页帐 指把分散的张页装存在帐夹内,并可随时取放帐页的帐簿。 3、卡片帐 指有许多分散的具有一定格式的卡片,存放在卡片箱中保管的帐簿。

  45. 到会计期末,需要进行对帐和结帐。在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到会计期末,需要进行对帐和结帐。在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46.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帐实核对) (七)编制财务报表

  47. 七、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由基本财务报表和附注和附表组成。 (一)财务报表的附注 1、附注的作用 扩充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容量;提高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质量。 2、附注披露的方式 3、附注的内容 (二)财务报表的附表 1、资产负债表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所有者权益增减明细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等。 2、利润表附表: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等

  48. (三)基本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性质和作用 性质: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是静态报表。 作用:了解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了解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预测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49. (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和项目的分类排列(2)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和项目的分类排列 ——编制原理 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 ——项目分类与排列 资产项目:按流动性强弱排列,强在前,弱在后。 负债项目:按偿还期限长短排列,短在前,长在后。 所有者权益项目:按永久性程度排列,强在前,弱在后。

  50. (3)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帐户式 ——报告式 (4)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A、根据总分类帐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应收票据、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短期借款、实收资本等项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