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 与学术道德规范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 与学术道德规范. 报告人:张忠华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单 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时 间: 2010.11.19. 主题内容. Ⅰ.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必要条件 Ⅱ. 教育科研论文的种类 Ⅲ. 教育科研论文的格式与规范 Ⅳ. 教育科研的学术道德规范. Ⅰ.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必要条件. (一)准备充分 1. 驾驭教育问题的准备状态 对学科知识框架的整体把握(知识深) 对相关教育资讯的及时了解(信息全) 对教育问题本质的深刻体会(感悟多). 2. 对所研究的教育问题有全面的认知

darrel-levy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 与学术道德规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规范 与学术道德规范 报告人:张忠华 教授/硕士生导师 单 位: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时 间:2010.11.19

  2. 主题内容 Ⅰ.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必要条件 Ⅱ.教育科研论文的种类 Ⅲ.教育科研论文的格式与规范 Ⅳ.教育科研的学术道德规范

  3. Ⅰ.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必要条件 (一)准备充分 1.驾驭教育问题的准备状态 • 对学科知识框架的整体把握(知识深) • 对相关教育资讯的及时了解(信息全) • 对教育问题本质的深刻体会(感悟多)

  4. 2.对所研究的教育问题有全面的认知 • 经验、资料—产生思想 (问题的萌发) • 宏观—微观—研究层次 (层次的定位) • 历史—现实—未来 (动态的把握) • 理想诉求—现实破解(辩证的统一) • 单一学科—多学科 (整体的审视) • 纵向—横向—全方位(立体的思考)

  5. (二)科学研究意识强 1.主体意识(自觉、想象力、社会情感) 2.客体意识(受众、读者) 3.信念意识 (教育理念) 4.问题意识(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问题的质量,决定研究的质量)

  6.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可能靠技能,提出问题要靠创造力、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可能靠技能,提出问题要靠创造力、想象力,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5.创新意识(避免研究结论理想化、研究方法目的化、研究成果表达方式官化、研究态度情绪化、语言西化 、学科泛化) • 学术创新拒绝作秀、拒绝随大流、拒绝想当然

  7. (三)掌握教育科研的价值选择与结论诉求 1.价值选择 • 创新高于规范 • 理念重于行为 • 过程大于结果 2.结论诉求 • 不求体系完整,但求“点”上突破 • 根植于实际,创造自己的“话语权” • 不求改良求革命

  8. 3.掌握科学研究的原则、步骤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规律。科学研究有一定的法则,培养科研能力,必须领会科研法则,否则会出现劳而无功的现象。科学研究的原则主要有: ①实然(事实)研究与应然(价值)研究的结合 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 ③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 关于科学研究的步骤,从科研选题确定到制定研究计划,再到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最后撰写科学论文和科学研究报告。

  9. (四)有感觉 1.认同感和参与感 • 内在的参与者与外在的观察者 • 教育研究者仅有学术积累是不够的(灵感) • 要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即复杂的关系:体验、体察与感悟。 2.责任感、使命感 3.幸福感

  10. (五)思路清 1.三“不”考虑 • 应不应写(理论上、实践上是否需要) • 值不值写(价值上的判断) • 会不会写(对自我能力的估价) 2.写什么、怎么写 • 大题小做(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 小题大做(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老题新做(提升“讲授法”使用效率的新策略;师生关系新论) • 正题反做(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吗?) • 多题联做(教师专业素养提高问题) • 新题“炒” 做(教育公平问题;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新课程改革十年的反思问题等)

  11. (六)高标准 • 论点新颖 概念准确 • 论证严密 思想深刻 • 论据全面 结论可靠 • 方法科学 行文流畅 • 写一篇文章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写不出一篇好文章。 •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

  12. Ⅱ.教育科研论文的种类 • 依据进行教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所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教育科研成果分为三类: 1.关于教育事实的研究报告 • 包括教育观察报告、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测量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教育文献研究报告(综述)等。 • 特点:以客观事实为直接研究对象,进而得到第一手材料,事实材料是报告的主要内容;报告需要说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过程。 • 重点说明“是什么”、“怎么样”。

  13. 2.关于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 • 包括学术论文、专著、学位论文等。 • 特点:理论性研究成果是以深刻的理论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来说明问题,它以阐述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理论性认识为主要内容,要求能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理论体系,并阐述新旧理论之间的关系。 • 要求: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述严密,清楚地展示理论观点、体系的形成过程和逻辑思路。高水平的理论性研究成果富有深刻哲理性和强大的逻辑力量。 • 重点说明“为什么”、“应当是什么”、“应当怎样做”等。

  14. 3.综合性研究成果 • 即以上两种研究的综合成果。 • 很多研究成果,既有事实的研究,又有理性分析。学位论文、专著一般都是这类研究成果。 • 此外,还有一类研究成果就是“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多以条例、法规、政策等政府文件的形式表达。 • 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15. Ⅲ.教育科研论文的格式与规范 (一)研究报告的格式规范 1.教育调查报告的格式规范 • ①题目——②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省城市,邮编)——③前言——④正文——⑤结论和建议——⑥参考文献——⑦附录 2.教育实验报告的格式与规范 • ①题目——②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省城市,邮编)——③前言——④方法——⑤结果——⑥讨论——⑦参考文献——⑧附录(问卷、量表)

  16. (二)学术论文的格式与规范 • 学术论文一般包括理论探讨性、论证性论文;综合论述性论文;预测性论文等。 • 学术论文在形式规范上要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题名(20汉字以内)——②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省名、地名及邮编)——③摘要(100~300字)——④关键词(3~5个)——⑤正文——⑥注释与参考文献——⑦1~5项的英文翻译(英文用Times New Roman)附于文章后面。

  17. (三)摘要编写要求 •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它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论文要点的精选。对读者来说,一篇论文与自己的工作有多少关系,是否有阅读全文的必要, 除了从论文的题目进行初次判断外,主要是在浏览摘要之后才能作出判断。所以必须尽快让读者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补充文题的不尽之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摘要就必须具备: • 独立性与自含性,准确性与完整性,学术性与通用性,简练性与概括性。

  18. 摘要的编写: ①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进行撰写,忌用“我们”、“作者”、“本文”等作为摘要的陈述主语,这样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 ②不得简单重复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③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 ④采用规范化的术语,不可使用非公认公知的符号、缩写词,特别是自定义的缩写形式。

  19. ⑤不能使用表格、图、化学公式以及相邻专业读者难以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如果确有必要, 在摘要中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 ⑥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以及参考文献号。 ⑦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 ⑧避免使用套话,应直截了当阐述主要内容,如研究证实⋯⋯, 实验的目的⋯⋯等等。

  20. 好的摘要举例: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在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学生收费制度和贫困学生资助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理论分析表明,应强调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教育财政职能。今后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和完善教育财政法规、建立公平的公立学校资源分配制度、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以及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制度。(226字)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6):5-10.全文20000余字)

  21. 论教育机会平等 李江源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 332125) 摘 要:教育机会平等的涵义至少应包括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教育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承认并尊重社会成员在发展潜力方面的“自然”差异及由此所带来的教育机会拥有方面的某些“不平等”。教育机会平等可分为“共享的教育机会平等”、“有差别的教育机会平等” 和“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平等”、“实际上的教育机会平等”等类型。影响教育机会平等的主要因素有个人天赋、家庭、制度化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等。政府在创造教育机会平等中应承担重要责任。(210字) (《当代教育论坛》,2004(12): 30-35.全文18000余字)

  22. 摘要容易出现的问题: ①摘要中出现注释句、解释句。 ②只有“提示性”语句,没有原文任何观点。 ③只有部分观点,但没有主要观点。 ④摘要中出现了常识内容。 ⑤调查实证型论文的摘要陈述了非主要成分。 ⑥摘要中出现了评价性语句。 ⑦出现了总结性语句。 ⑧人称不妥。 ⑨根本不是摘要。

  23. (四)注释与参考文献 1.注释是行文中出现一些“特殊术语”或“需要解释的背景材料”才使用的一种文体方式。 • 例如:教师对学生的爱与期待是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已被“皮格马利翁效应”①(右上标)所证实。 • 在文章的当页下注释。 2.参考文献是文章中引用别人的话语。例如: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1](右上标)在文章末标注。多次引用同一篇作品只用一个标注序号(第一次引用序号),其它只注明页码即可。

  24. (五)文章第一页的页下注 1.课题基金研究项目,用“*”标明。格式为: •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现代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批准号:B-a/2009/01/007)的阶段性成果。 2.作者简介的格式为: • 作者简介:李浩武(1958-),男,蒙古族,内蒙古包头人,法学博士,中国法政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法、国际法研究。

  25. (六)文章最后的内容 • 作者详细通信地址: • 邮政编码: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箱: • 以备文章审稿通过,编辑部与作者联系和寄样刊。

  26. (七)关于“参考文献”的标注规范 1.书籍类: • [1]孙少平,李广,林海亮.新时期学校德育热点问题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89. • [2]欧文斯,R.G..教育组织行为学[M].第7版.窦卫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73. • [3]陈元晖.“一般系统论”与教育学[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C](第1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608-609. • [4]Webb ,C. H. Handbook for alumni administration[M].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8:56.

  27. 2.期刊文章类: • [5]杨德广.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J].现代大学教育,2005(6):53-52. • [6]Furlong,P.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Bologna Process:An interim assessment [J]. Politics,2005(1):53-61. 3.报纸类: • [7]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28. 4.辞典、工具书: •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15. 5.网络文献: • [9]王学泰.当代知识分子道德上的新旧两失[EB/OL].(2008-11-03)[2009-01-25].http://www.21whpp.com/www/1/2008-11/526.html. • [10]教育部.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08-03-14)[2009-06-18].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38/info1205466246320338.htm.

  29. 6.会议论文:[C] 7.专利:[P] 8.档案:[B] 9.古籍:[O] 10.研究报告:[R] 11.学位论文:[D] • 不明事项请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19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30. Ⅳ.教育科研的学术道德规范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成风,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众多,但其中国家缺乏相应的学术道德规范约束机制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为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建设,相继颁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如:《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2003)、《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2004)、《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2006)、《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2007)、《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自律宣言》(2009)等等。

  31.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 • 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 1.伪造数据(没做实验、测量等活动,却谎称做过,无中生有地编造数据。) 2.篡改数据(实验中数据对课题不利,就人为地改动数据,为立论使用。) 3.剽窃 4.占有他人智力劳动成果 5.侵犯他人隐私和利益

  32. 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 1.制定科学而细化的学术道德规范标准 2.开展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3.加大打击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力度 4.强化学术道德规范自律意识,自觉履行学术道德规范

  33. 知识是入门的钥匙; 选题是成功的关键; 资料是论证的基础; 传播是发表的目的。 研究方法是舵; 写作方法是船; 结构方法是桨; 规范标准是航线。

  34.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