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告報人 張冠群

貓熊. 告報人 張冠群. 目錄. The end. 貓熊介紹. 古代. 繁殖. 是大貓熊?還是大熊貓?. 名稱溯源. 西方人與熊貓. 曲折的保護道路 1. 食物的特化. 曲折的保護道路 2. 兩者的習性有顯著差異. 大貓熊屬與熊屬的差別. 貓熊屬於 " 食肉目 "" 貓熊科 " ,貓熊科只有這一種動物,貓熊雖是食肉目動物,但牠以吃素為主。熊和小貓熊、浣熊都是食肉目動物,熊屬於 " 熊科 " ,小貓熊和浣熊屬於浣熊科,牠們和貓熊有血緣關係。. 貓熊介紹 1.

Download Presentation

告報人 張冠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貓熊 告報人 張冠群

  2. 目錄 The end • 貓熊介紹 古代 繁殖 是大貓熊?還是大熊貓? 名稱溯源 西方人與熊貓 曲折的保護道路1 食物的特化 曲折的保護道路2 兩者的習性有顯著差異 大貓熊屬與熊屬的差別

  3. 貓熊屬於"食肉目""貓熊科",貓熊科只有這一種動物,貓熊雖是食肉目動物,但牠以吃素為主。熊和小貓熊、浣熊都是食肉目動物,熊屬於"熊科",小貓熊和浣熊屬於浣熊科,牠們和貓熊有血緣關係。 貓熊介紹1

  4. 貓熊是一種古老的動物,起源很早。牠本來是肉食性動物,現在卻進化成雜食性動物;牠在形態構造上,以及生態和生理上都 有不少轉變。比如,牠的裂齒退化,臼齒咀嚼面變寬,便於壓咬和嚼碎竹子。 貓熊介紹

  5. 貓熊介紹 • 甘肅文縣和武都,以及陜西佛坪等地建立了十幾個自然保護區。   貓熊居住環境的特性是山

  6. 大貓熊或大熊貓指的是同一種動物,牠的學名是Ailuropoda melanoleuca。 不過由於在生理構造、行為特徵及演化證據上都顯示與熊較為接近,因此以「大貓熊」稱呼較符合中文以詞尾為名的語言習慣。 是大貓熊?還是大熊貓?

  7. 近百餘年來,生物學家對於這個物種的正確分類一直爭論不休,最後經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彙集的資料證實,大貓熊自成一屬,既不屬於浣熊科,也不屬於熊屬。近百餘年來,生物學家對於這個物種的正確分類一直爭論不休,最後經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彙集的資料證實,大貓熊自成一屬,既不屬於浣熊科,也不屬於熊屬。 大貓熊屬與熊屬的差別:

  8. 食物的特化: • 食物的特化:大貓熊的食物有99%為竹子,屬於食物高度專化的物種。

  9. 一般分布在高山和溫帶的熊都會冬眠,大貓熊則全年活動,這是因為其所主食的竹子無法充分提供冬眠必須的熱量。 兩者的習性有顯著差異:

  10. 名稱溯源1 • 1869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德(Armand David)認識了熊貓後,給「熊貓」定名為「黑白熊」,歸屬於熊科。

  11. 繁殖 • 大熊貓常在冷杉的大樹洞里生育,它一胎產一子,有時產兩子,懷孕時體貌無明顯變化。出生的大熊貓幼仔只有一二兩重,呈粉紅色,與成年熊貓形態差別很大。由於熊貓以竹子為食,每天需要長時間進食來保證熱量的供給,在育幼期母熊貓也要離開幼崽2-4個小時外出覓食

  12. 古代 • 與中國的許多野生動物不同,熊貓很少被認為有藥用價值,唯一認為可能有藥效的是熊貓的尿,而用途是溶解誤吞的鐵針。古代時,熊貓被視為珍貴的異獸,西漢文帝之母的陵墓中就用熊貓的頭骨作為陪葬。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唐太宗時曾賜兩頭活熊貓和熊貓皮給日本以表親善。此後熊貓皮以至被認為是驍勇的象徵成為人們獵取的對象。

  13. 西方人與熊貓 • 成熟的大熊貓 • 最早(1869年)讓西方認識到大熊貓的是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阿曼德·戴維(Armand David),他拿到的只是一張熊貓皮,第一個在野外看到熊貓的西方人是J. H. Edgar。此後有大批西方人來中國射殺熊貓,捕捉活的熊貓也成為他們的強烈願望。

  14. 曲折的保護道路1 1961年熊貓的形象被選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誌。20世紀下半葉以來,熊貓被看成是中國的象徵。 曲折的保護道路

  15. 曲折的保護道路2 因此許多國際組織如WWF、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都反對這種出借熊貓的做法。美國從1988年開始禁止了美國動物園租借野外捕捉的熊貓進行展出牟利。目前在全中國的動物園裡飼養了一定數量的熊貓,1990年代熊貓的人工繁殖也基本解決,所以此後的出借活動不再危及野生的熊貓。

  16.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