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科学发展观 —— 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问题

此材料系潘懋元教授 4 月 23 日在我校所作 “ 院士专家讲座 ” 讲稿,供领导参考。. 科学发展观 —— 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问题. 报告人:潘懋元. 报告要点:.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 二、 21 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学发展观 —— 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此材料系潘懋元教授4月23日在我校所作“院士专家讲座”讲稿,供领导参考。此材料系潘懋元教授4月23日在我校所作“院士专家讲座”讲稿,供领导参考。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问题 报告人:潘懋元

  2. 报告要点: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 二、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3.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既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 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对指导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对指导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对指导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

  5. 十七大根据科学发展观,制定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要点:十七大根据科学发展观,制定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要点: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6. 二、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大好 发展包含量的增长、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一)量的增长: 大学生数从1998年的643万到2006年的2697万,8年间翻了两番,增加了四倍多,其中全日制本专科1739万,增加了五倍。在绝对数上已成为世界大学生数量最多的高等教育大国。在相对数上,每10万人口大学生数为1816名,毛入学率达到23%,超过世界平均数,属于中等水平。

  7. 历年全国高国高校学生增长表单位:万人

  8. (二)办学形式多样化 大学、学院、高职高专;全日制普通高校、各种形式的成人高校、各种非学历的培训班;自学考试、网络学院;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国有民办院校、独立学院、大学分校等等。 特别是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地市办高等学校(专升本)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各种非学历教育的培训班,发展迅速,种类繁多。 办学形式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繁荣的现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条件。不足之处在于有的办学形式还得不到重视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9. (三)在某些方面,教育质量有所提高 ——外语水平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学科建设、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初见成效 ——重点建设“211工程”、“985工程”、“本科质量工程”、“示范性高职院校系统”、不同层次的科研力量和培养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

  10. (四)高等教育经费增加较快,多渠道集资的投资体制改革初步形成(四)高等教育经费增加较快,多渠道集资的投资体制改革初步形成 从2000年的913亿元到2005年的2117亿元,5年间增长2.32%。其中:政府财政拨款885亿元,占当年高教经费的42%;非财政拨款达当年高教经费的58%(其中学杂费694亿,占33%),多渠道集资的投资体制改革初步形成。

  11.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有待探讨的若干问题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高等教育发展中有待探讨的若干问题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问题 1999年以较快的增长速度朝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迈进,这一决策是正确的,符合“第一要义是发展”。

  12. 1998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不能满足:1998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不能满足: (1)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 (2)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3)拉动经济的发展,消解当时经济所面临的困难

  13. 问题在于连续扩招的速度过快,高等教育资源赶不上扩招的需要,导致教育资源全面紧张,违反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在政策措施上,有些措施不甚得当,违反了“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问题在于连续扩招的速度过快,高等教育资源赶不上扩招的需要,导致教育资源全面紧张,违反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在政策措施上,有些措施不甚得当,违反了“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

  14. ——高等教育经费总量(2117亿元——2005年)和高等教育占教育总经费比例(31.74%——2005年),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大学生生均经费,逐年大幅度下降:——高等教育经费总量(2117亿元——2005年)和高等教育占教育总经费比例(31.74%——2005年),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大学生生均经费,逐年大幅度下降: 教育资源:

  15. ——高等学校教师总量,虽然逐年有所增加,尤其是近三年来增量很多,但教师增长率远低于大学生的增长率,生师比大大提高。——高等学校教师总量,虽然逐年有所增加,尤其是近三年来增量很多,但教师增长率远低于大学生的增长率,生师比大大提高。 普通高等学校师生增长率的比较 这一生师比例,与普通中小学相差无几(小学19.17,初中17.15,普通高中18.13) 许多教师还担任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种非学历教育的工作,实际负担还更重。 其次,新增的教师大多缺乏育人的理念与教学的经验。

  16. ——生均仪器设备,也大幅下降;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与土地面积,虽相对较好,但也不够宽裕。——生均仪器设备,也大幅下降;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与土地面积,虽相对较好,但也不够宽裕。 教育资源不足,势必在总体上影响教育质量!

  17.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快速增长为“适度超前发展”。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主要用于人才需求较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面向地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力求教育资源与学生增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合理配置与优化教育资源,着重提高全面教育质量。

  18. (二)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和谐的小康社会。因而,十七大十分重视社会公平,并且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政府正在采取若干政策措施以实现教育公平。例如:义务教育免收学费、大力资助贫困大学生,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19. 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合法与合法的不公平现象,随处可见。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合法与合法的不公平现象,随处可见。 不合法的公平,应当根除; 合法的不公平,如何对待?例如: 重点大学与一般院校、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 …………

  20. 全国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与5139元(2005年,下同);地方所属院校生均4281元;中央所属院校生均8844元、部属高校生均16637元、厦大生均18464元、北大生均30355元、清华生均44588元。全国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与5139元(2005年,下同);地方所属院校生均4281元;中央所属院校生均8844元、部属高校生均16637元、厦大生均18464元、北大生均30355元、清华生均44588元。 如何看待重点大学、重点学校、重点实验室? 问题的实质是公平与效率问题

  21. 公平与效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高等教育许多重大的改革与发展问题,都应当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作为决策的依据。当两者产生矛盾时,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它的平衡点,进行协调和统筹兼顾。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期,一般采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公平的价值高于效率的价值,效率优先,最终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公平。在建立和谐社会中,应当更加重视教育的公平。公平与效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概念,高等教育许多重大的改革与发展问题,都应当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作为决策的依据。当两者产生矛盾时,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它的平衡点,进行协调和统筹兼顾。在经济与社会转型期,一般采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但公平的价值高于效率的价值,效率优先,最终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公平。在建立和谐社会中,应当更加重视教育的公平。

  22. (三)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问题 研究型大学,素以“研究高深学问”,培养高水平学术人才而自豪,在高等教育领域居于最高地位,为其它高等学校所追求,为高考考生所向往。 但是,无论国外或中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都出现令人担忧的现象。

  23.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过分强调研究而忽视教学质量;过份强调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其本科教学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美国的研究型大学过分强调研究而忽视教学质量;过份强调研究生教育而忽视本科生教育。其本科教学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 从美国80年代的改革实践考察,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并不在普通院校而在研究型大学。(《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

  24. 中国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研究型大学追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一流大学”的主要指标是高科技研究成果。 教授承担了繁重的科研任务和研究生培养任务。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重在科研成果、科研经费等可量化的指标,而对于教学质量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

  25. 为了改变轻视本科教学工作的现象,教育部和大学制定了许多鼓励和限制的规定。如评名师、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生开课。公布《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了改变轻视本科教学工作的现象,教育部和大学制定了许多鼓励和限制的规定。如评名师、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生开课。公布《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收效如何?

  26. 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大多已办成巨型大学 教育部所属高校,大多数是研究型大学,每年毕业研究生10多万名,本科生30多万名,不可能都“研究高深学问”。 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应办成应用型高等学校;研究型大学的某些专业,也应逐渐向应用型转型,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27. 在改革与发展中,高等教育领域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例如:高等教育的学制问题、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其保障问题、高招高考问题、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等等。在改革与发展中,高等教育领域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例如:高等教育的学制问题、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其保障问题、高招高考问题、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问题、毕业生就业问题、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问题……等等。 问题多,正是形势好的反映! 中国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不断前进!

  28. 这个报告,只是个人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请批评指教!这个报告,只是个人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体会。请批评指教!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