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Chapter Thirteen

Chapter Thirteen. 自我陳述的性格量表. 儘管「性格」ㄧ詞有時意指廣義的用法,然而在傳統的心理計量術語中, 「性格測驗」卻表示情緒、動機、人際和態度特徵的測量工具,有別於能力測驗。 在性格量表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編寫、組合、選擇和分類題目的取向。目前所使用的主要取向是以內容相關性、實徵效標計分、因素分析和性格理論為基礎。. 內容相關程序. 自我陳述性格量表的原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發展的伍渥斯個人資料表 (Woodworth Personal Data Sheet) 。

deck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Chapter Thirtee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hapter Thirteen 自我陳述的性格量表

  2. 儘管「性格」ㄧ詞有時意指廣義的用法,然而在傳統的心理計量術語中, 「性格測驗」卻表示情緒、動機、人際和態度特徵的測量工具,有別於能力測驗。 • 在性格量表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編寫、組合、選擇和分類題目的取向。目前所使用的主要取向是以內容相關性、實徵效標計分、因素分析和性格理論為基礎。

  3. 內容相關程序 • 自我陳述性格量表的原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發展的伍渥斯個人資料表(Woodworth Personal Data Sheet) 。 • Woodworth 從精神病學文獻以及與精神科醫師的會談中,蒐集了有關精神官能症和精神官能症前兆之共同症狀的訊息。量表中的問題最初就是參考這些症狀而編寫。

  4. 內容相關程序 • 顯然在建構此量表時,主要的重點在於題目的內容相關性,也就是導出題目的來源,以及對不適應行為的共同認識。 • Woodworth為當代性格量表建構所留下的寶貴經驗是:在發展新題目的題庫時,寫題者秉持的指導原則通常仍是所評估之行為領域的內容分析。

  5. 內容相關程序 • 性格量表發展之內容相關取向的主要優點在於該方法的簡便性和直接性。雖然這些特徵讓我們能夠建構出相當簡便又經濟的工具,但是其內容過於明確,也讓受測者有較大的機會隨意操弄結果。以內容為基礎的工具通常無法防止或偵測反應偏差。

  6. 實徵效標計分法 • 實徵效標計分法(empirical criterion keying)亦指用外在效標來發展計分法。因此,如果正常樣本當中25%以上之受測者的答案不符合預期,這個題目就不會被保留在量表中。這種程序的原理在於:在正常樣本中出現頻率達到上述標準的行為特徵並不能顯示其異常性。在選題時也可以採用對照組的方法。只有當該症狀在先前已診斷為心理神經症的團體中出現頻率是正常組的兩倍時,它才會被納入量表中。

  7. 實徵效標計分法 • 儘管內容相關取向也採用上述的實徵效標檢驗,但是基本上卻從字面上解釋問卷題目。每個問題的反應都被視為特定問題、信念或行為是否存在的指標。相反地,在實徵效標計分法當中,其反應被視為與該問題有關之效標行為的診斷或症狀。 • 自我陳述量表由一系列標準化語文刺激所組成。當我們遵循效標計分程序時,這些刺激所引發的反應就要根據實徵方法所確立的相關行為來計分。問卷反應是否對應於個人對現實的知覺並不會影響這一點。

  8. 實徵效標計分法 • 使用實徵效標計分法編製的最著名例子 • 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innesota Multiphase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稱MMPI)

  9. 測驗發展過程中的因素分析 • 為了有系統地將性格特質加以分類,許多心理學家訴諸因素分析的技術。 • 最有名的例子:NEO性格量表修訂版(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提供了5個主要性格向度或領域,包含神經質(Neuroticism)、外向(Extraversion)、對經驗的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隨和(Agreeableness)、自覺(Conscientiousness) 。詳見表13-1

  10. 測驗發展過程中的因素分析 • 我們應該謹記在心:因素分析只不過提供一種技術,將個別題目組合成較為同質和獨立的集群。這種組合方式能夠促進實徵效標的效度研究,更有效地組合分數以預測特定效標,並且有助於界定建構。同質性和因素純度是測驗建構所希望的目標。但是它們無法取代實徵效度的建立或堅實的理論基礎。

  11. 測驗發展過程中的性格理論 • 性格理論通常源自臨床情境。以實驗來驗證性格測驗的次數隨著不同的理論系統而有極大的差異。無論客觀驗證的程度如何,許多性格測驗都是在某一種性格理論的參考架構之下所建構的。臨床上形成的假說主要集中於投射技術的發展過程,將在第十五章探討。自我陳述量表較少採用這種測驗建構取向。

  12. 測驗發展過程中的性格理論 • 米隆臨床多軸量表(Millon Clinicial Multitaxial Inventory, 簡稱MCMI),其基礎是Millon對性格功能和精神疾病的生理-心理-社會觀點。 • MCMI的項目發展遵循當前性格量表之建構和效度建立的多層面取向。就這一點而言,MCMI涵蓋本章所描述的多種方法學。其程序包括三個連續階段:(1)理論實質取向(也就是撰寫和選擇符合臨床相關建構的題目);(2)外部效標(例如診斷團體與參考團體的區辨性以及新樣本的交叉效度建立)。

  13. 在自陳量表的概述中可發現,目前的趨勢逐漸朝向於結合不同取向。在自陳量表的概述中可發現,目前的趨勢逐漸朝向於結合不同取向。 • 以內容和理論為基礎的程序比實徵效標計分取向更容易建構量表,更能有效地利用量表,也更可能顯示出區辨效度。 • 心理學家ㄧ般都同意:(a)量表的發展應該以明確界定所欲測量之特質或建構為起點;(b)多重特質-多重方法矩陣中所描述的系統結構提供了檢驗性格量表之建構效度的最佳策略。

  14. 受測態度和反應偏差 • 作假(faking)和社會期許(social desirability) • 強迫選擇技術 • 反應定向和反應風格 • 大多數測驗發展者和研究者都同意:性格量表的分數可能同時反映出自我欺騙、印象整飾和真實的自我描述,這些成分的比重將會隨著不同的個人和情境而改變。然而,想要藉由特殊量尺和題目儘可能抵銷反應定向,進而改善自我陳述資料的可信度,可能會降低常模樣本的效度。這些作者主張:使用臨床技巧來引導病人合作及解釋分數,如果懷疑測驗結果遭到嚴重扭曲,則必須將熟識者的評定納入考慮。

  15. 性格量表的當前地位 • 性格量表在建構和使用時所遭遇的特殊困難超出所有心理測驗的共同問題。印象整飾的問題在性格測量工具中比性向測驗更為嚴重。相對於能力測驗而言,性格測驗所測量的行為更容易隨時間而改變。第二項事實使得測驗信度更難確定,因為測驗表現的隨機波動可能與系統化的行為改變互相混淆。即使只相隔很短的時間,我們也無法確定:測驗反應的變異只限於測驗本身的內容,而不是測驗之外的行為領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