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

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 二〇一一年七月.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四、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与政策建议. 汇报提纲.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一)重视和研究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性,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重视和研究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性,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重视和研究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性,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Download Presentation

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 二〇一一年七月

  2.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四、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与政策建议 汇报提纲

  3.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一)重视和研究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性,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重视和研究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性,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重视和研究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性,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职业教育的规模、学科的设置, 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吻合

  4.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一)重视和研究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吻合性,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 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 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相适应。

  5.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二)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对提高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提出了紧迫要求 为实现“两个率先” “建设美好江苏”服务 只有基于江苏产业结构的变化, 及时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 结构,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服 务效能 。

  6. 一、研究的缘由与意义 (三)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7.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江苏产业结构特点与趋势(1)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份额显著增大 (一)江苏产业结构特点与趋势(1)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份额显著增大 (一)江苏产业结构特点与趋势(1)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份额显著增大

  8.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江苏产业结构特点与趋势(2)制造业实力显著提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对经济发展贡献比重明显提升。 (4)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5)三大区域内部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一)江苏产业结构特点与趋势(2)制造业实力显著提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对经济发展贡献比重明显提升。 (4)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5)三大区域内部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9. 转型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现代服务业 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 产业集约发展 区域均衡 (一)江苏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趋势

  10.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江苏从业人员现状与特点 城乡劳动力

  11.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江苏从业人员现状与特点技术工人结构

  12.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江苏从业人员现状与特点年龄分布 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人数 江苏从业年龄呈现中间高、两头低 状况,即低龄段和高龄段从业人员较少, 从业人员年龄集中在25—55岁间,以35 -45年龄段最多。 江苏近五年江苏共有340万人接受 职业教育,500万人接受职业培训,接 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人数约占从业人数 18%。

  13.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江苏从业人员现状与特点从业人员行业分布 1.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是从业者的主要就业 方向,2008年共吸纳1019.13万人; 2.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等行 业,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接近50% 。 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 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吸纳人员较多的行业,占 行业从业总人数53.4% ; 4.女性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行业,分别 占51%、13.55%和6.17% 。

  14.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江苏从业人员现状与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 到2009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1719.78万人, 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4.7%。 ——转移量逐年放大,省内转移就业是主体; ——三大区域就业转移特征差异明显; ——转移人口趋向年轻化、知识化、技能化。

  15. 1.三次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三次产业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2010年江苏省制造业用人需求数占劳动力市场需求总需求人数的58%以上,每季度需求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5%的增加幅度。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增幅度超过第二产业,说明现阶段与以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在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第二产业的产业升级。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江苏劳动力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16. 2.不同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1)初、中级职业资格的人力资源的需求还在增加,对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力资源的需求明显加大; (2)对中职生求人倍率最高达1.27,可判断中职校培养的毕业生人数总体上远少于行业用人需求; (3)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服务业人员需求人数增加比较明显,各地区结构有所不同。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江苏劳动力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17. 3.主导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1)装备制造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趋势。 江苏装备制造业重点是打造工程机械、新型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数控机床及工具附件4大产业链,大力培育内燃机及内燃机配件制造、生产输变电及发电设备、数控机床和工程装备制造4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15个特色装备产业基地。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江苏劳动力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18. 3.主导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电子信息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趋势。 江苏将重点打造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现代通信及信息技术应用5条产业链,形成五大规模产业。进一步推进沿沪宁线信息产业带建设,打造国内最大、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带。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江苏劳动力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19. 3.主导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3)石油化工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趋势。 江苏积极提升产业结构,重点打造基础石化、通用和专用合成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生命科学化学品、盐化工、煤化工、循环经济、农用化工、石化装备10条产业链,扎实做好沿海地区大石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沿江石化产业带和苏北化工集中区调整步伐,推进集聚发展、特色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江苏劳动力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20. 4.新兴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江苏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创新型经济,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实现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六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成倍增加。3G、太阳能光伏、软件外包、创意产业等一批新兴产业却呈现了巨大的人才缺口。物联网产业、智能电网产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等中高级技术人才紧缺,高校、(中高职)培养相应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远远满足不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江苏劳动力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21. 5.江苏省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需求趋势 (1)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存在矛盾; (2)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突变; (3)劳动力市场需求呈现行业集中趋势; (4)新兴产业对相关人力资源需求急增。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江苏劳动力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22. (1)职业教育为江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1)职业教育为江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积极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顺应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职业教育创新校企联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结论一:江苏职业教育积极进行专业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江苏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造与升级,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一)江苏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总体吻合情况分析

  23. 职业教育所能培养的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年江苏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所能培养的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年江苏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结论二:江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与全省产业发展需求仍有较大距离。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二)江苏职业教育规模与产业需求总量吻合情况分析

  24. 结论三: 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三次产业分布相吻合,一产类专业有所扩大,二产专业保持相对优势,三产专业近年有所发展。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1.职业教育专业与三次产业分布吻合情况

  25. 江苏职业教育设置的204个专业中,覆盖了江苏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与第一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数为28个,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数为56个,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数为120个江苏职业教育设置的204个专业中,覆盖了江苏产业发展的所有门类,与第一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数为28个,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数为56个,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专业数为120个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2.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具体行业吻合情况

  26.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2.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具体行业吻合情况

  27. 结论四: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在主要行业吻合情况较好,部分专业需要加快发展,部分专业需要指导调整。结论四:江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在主要行业吻合情况较好,部分专业需要加快发展,部分专业需要指导调整。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2.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具体行业吻合情况

  28.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3.职业教育专业招生人数与行业从业人员变化吻合情况

  29. 结论五: 江苏职业教育主干专业建设基本与江苏主导产业相吻合; 但应加强资源与环境类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及制药业、金属钢铁业等专业设置; 服务业招生比例有所上升,但与需求比还有很大差距; 要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做好农林牧渔、电子、纺织服装、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控制。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3.职业教育专业招生人数与行业从业人员变化吻合情况

  30.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四)毕业生流向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 1.毕业生就业情况

  31.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四)毕业生流向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 2.就业去向分布

  32.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四)毕业生流向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 3.毕业生流向与产业吻合情况

  33. 结论六: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7%左右,进企事业单位就业是毕业生的首选,且绝对人数和所占比例都呈扩大态势;在二、三产类专业就业的毕业生占绝大多数。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产业类结构,与全省各产业在劳动力市场所占的需求比重基本相符,但二产与三产专业的设置比例,需要进一步加以调整。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四)毕业生流向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

  34.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五)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 2010年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与招生专业所属产业结构情况

  35.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五)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 2010年区域招生情况

  36. 结论七: 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应注重为第三产业服务的专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应加快增加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专业和招生比重,适当降低财经类专业招生规模。 苏南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协调互动、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苏中职业教育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苏北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但是,部分学校发展定位存在着过度偏离地方的倾向,普遍缺乏针对地方特色产业的专业设置,为迅猛发展的新兴产业服务的专业开设不够。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五)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结构吻合情况分析

  37. 通过对江苏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比,可以看出,江苏职业教育专业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吻合度较高,专业个数占比分别为26.47%、14.71%。通过对江苏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比,可以看出,江苏职业教育专业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吻合度较高,专业个数占比分别为26.47%、14.71%。 江苏目前定位重点建设的主干专业有:机械机电类、计算机类、电子类,主干专业建设基本与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基本吻合。同时,全省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部分主导产业结构不完全适应。 职业教育在有色金属、纺织、轻工业、钢铁、物流等产业方面只有一两个专业与之对接。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六)职业教育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吻合情况分析 1.职业教育专业与主导产业吻合情况

  38. 江苏加快实施新兴产业培育战略,壮大以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但从全省职业学校招生专业看,开设的相关专业较少,培养人数明显偏少,专业培养规模不能适应用人市场需求,且新兴产业匹配的专业实力不强,尚需积极引导,加快开发新兴产业急需专业。 结论八: 江苏职业学校主干专业与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基本吻合,但专业结构与部分主导产业结构不完全适应;为新兴产业服务的相关专业较少,培养人数明显偏少,应积极引导,加快开发新兴产业急需专业。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六)职业教育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吻合情况分析 2.职业教育专业与新兴产业结构吻合情况

  39. 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 (七)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不吻合情况分析 1.专业与产业对接有所失衡。从调研中发现,近几年社会、家长对计算机类、财经类专业比较热衷,而社会需求相对较少;行业对机电、医药、旅游类、批发零售对人才需求旺盛,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相对偏小。 2.专业与区域特色产业对接有所失衡。江苏职业教育目前还无法对接区域特色产业,比如南通的船舶制造、苏州的苏绣艺术设计,常州的花卉苗木、特种水产、名优茶叶等特色农业等相关行业的高技能人才非常紧缺。 3.专业与新兴产业匹配有所失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巨大,而职业教育缺少与之相配套的专业,即使有的新兴专业,专业实力也不强,且尚未形成与新兴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

  40. 四、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与政策建议 (一)基于支撑产业发展和服务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审时度势、主动对接,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性。 首先,现代产业集群的崛起,亟需职业教育提供足够的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灵敏度、超前度,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只有满足产业结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三,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愿望非常强烈,通过专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吸引力。 第四,通过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优质发展、集约发展的道路,增强江苏职业教育在国内、国际的竞争实力。

  41. 四、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与政策建议 (二)基于服务能力提升和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加强研究、找准方向,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目标。 调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人民群众需要吻合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发展新格局。 加大区域内统筹协调,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解决专业结构性的“失衡”问题,围绕区域新兴产业解决专业结构的“缺失”问题,加大薄弱专业的改造、升级,提升主干专业的拓展能力和专业结构的灵敏程度,专业结构基本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正常需求。 针对部分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的行业,如钢铁、新能源、物联网、稀有金属冶炼等行业,立足于全省的人才需求规模,布点现有国家级高水平示范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引导高水平学校在满足所在市域范围内人才培养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服务半径和范围,加强全省范围内技能型人才的合理流动和相互补充。

  42. 四、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与政策建议 (二)基于管理水平提升和服务能力提高的需要,加强统筹协调、科学决策,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省成立由政府行政部门主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联席会议的形式,指导全省范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各省辖市也应成立市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市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管理,突出政策的导向作用。第一,从2010年起,将各地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编制专业结构调整方案作为省级评优评先和资金支持的必要条件,重点支持列入规划优先发展的专业。第二,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所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方案于每年的3月底前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未经设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专业,不得面向社会招生。第三,完善省级示范专业办法,设立全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合格专业三个层次和标准,引导职业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设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办好每个专业。

  43. 四、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与政策建议 (三)基于管理水平提升和服务能力提高的需要,加强统筹协调、科学决策,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省成立由政府行政部门主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联席会议的形式,指导全省范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各省辖市也应成立市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本市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作。 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管理,突出政策的导向作用。第一,从2010年起,将各地制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编制专业结构调整方案作为省级评优评先和资金支持的必要条件,重点支持列入规划优先发展的专业。第二,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所制订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方案于每年的3月底前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未经设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专业,不得面向社会招生。第三,完善省级示范专业办法,设立全省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合格专业三个层次和标准,引导职业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设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办好每个专业。

  44. 四、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与政策建议 (四)基于基础发展能力提升和主干专业建设的需要,实施“品牌和特色战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1.实施“品牌、特色战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做“优”服务于以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专业,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做“强”服务于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专业,培养大批适应企业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做“特”服务于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和综合素养的服务型人才;做“大”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培养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2.加快专业的改造、升级与拓展,提升服务能力,适应产业发展趋势。要大力扶持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相关的主干专业;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积极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 3.要强化主干专业建设。主干专业应符合省级品牌专业的基本条件。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培育1-2个主干专业;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应培育设立2-3个品牌专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应培育设立3-4个主干专业,并逐步培育形成1-2个专业集群。同一辖市区内职业学校新设主干专业一般不能重复设置。

  45. 四、专业结构调整策略与政策建议 (五)基于专业建设统筹规划和区域协作的需要,加强管理、突出指导,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效能。 1.各地要真正树立起全域理念、大职教理念和效益最大化理念,切实承担起统筹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职能,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工作。 2.要实行全省范围内的多层次的立体区域协作,形成专业集约化水平和专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在全省范围内,教育厅层面负责对冷门专业、弱势专业和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的统筹规划;在区域范围内,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典型区域板块部分专业要统筹规划与布局,要积极实施辖市区域范围内的城乡职业教育专业的统筹规划与协作,逐步形成区域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一体化的格局。要重视全省范围内的专业建设的“南南合作”、“南北合作”。 3.各市要加强对所辖各县(区)申报新专业的审核管理工作,以教育部新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为基本依据,严格审核新设专业。要加强对国家重点支持专业设置的有效管理与引导,避免一哄而上;要防止假借国家支持涉农专业建设的优惠政策,诓骗、套取、挪用涉农专业建设经费现象的发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涉农专业等的开设进行严格的、充分的论证,实行严格的涉农专业办学准入制度。

  46.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