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课.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 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 1 )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一,根本原因 第二,客观原因 第三,主观原因. ( 2 )组织:. 拜上帝教 — 拜上帝会 — 太平军 ( 3 )思想武器: 《 原道救世歌 》《 原道醒世训 》《 原道觉世训 》 ( 4 )金田 起义: 1851 年 1 月 11 日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建军为太平军。 ( 5 )进军路线: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必修课

  2.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一,根本原因 第二,客观原因 第三,主观原因

  4. (2)组织: 拜上帝教—拜上帝会—太平军 (3)思想武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4)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建军为太平军。 (5)进军路线: 金田起义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

  5. 金田起义

  6. (6)领导集团成员:洪秀全、杨秀清、 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石达开 洪秀全 杨秀清

  7. 太平天国前期形势图

  8. 2.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献 (1)《天朝田亩制度》 第一,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第二,方法: 平均分配土地 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形式——“两” 乡官制度

  9. 第三,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10. (2)《资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 不久,他提出了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1. 《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 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12. 评价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都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13. 3.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1)1856年9月,天京事变 (2)1857年6月石达开负气出走,1863年5月全军覆灭于大渡河 (3)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 (4)洪秀全大肆封王 (5)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4. 太平天国革命后期形势图

  15. 2.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原因 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第二,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第四,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

  16. (2)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7.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1.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1)为维护封建统治 (2)为镇压人民运动

  18. 2. 洋务运动中的派别 第一,洋务派:从事洋务运动的人,被称为洋务派。 成员:在中央以奕訢 、文祥、桂良为代表, 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第二,顽固派:有一部分官僚,他们极端守旧,固守封建的闭关锁国的传统,盲目排外,他们仇恨资本主义的一切事物,拒绝一切新事物的输入,竭力反对“西学为用”。这样的官僚称为顽固派。 顽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慈禧 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等。

  19. 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兴办近代企业 第一,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1861年—1871年 起点: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 终点:1890年张之洞创办“湖北枪炮厂” 数量:先后开办了19个兵工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 形式:“官督商办” 、 “官商合办”、“官办”

  20. 第二,近代民用工业 时间:19世纪70—90年代 形式: “官督商办” 、 “官商合办”、“商办” 企业数量:以1872年李鸿章创办招商局为起点,到90年代中期民用工业达2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21. (2)建立新式海陆军 时间:19世纪70—90年代 军队:福建水师、广东水师 南洋水师、北洋水师 机构:海军衙门 淮军、湘军

  22.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种类: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 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 翻译人才 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 西医等专门人才 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 式海军人才 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23. 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

  24.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1.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2)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25.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26.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1. 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原因: 第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第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为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第三,民族危机严重

  27. (2)戊戌维新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28. (3)主要活动 第一,向皇帝上书 康有为先后七次向光绪皇帝上书 公车上书

  29. 第二,著书立说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大同书》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谭嗣同 《仁学》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30. 第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 《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波兰分灭记》等书。

  31. 第四,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第五,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 第六,办报纸: 《时务报》 《国闻报》 《湘报》

  32.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33. 3.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百日维新”。 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

  34.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35. 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36. (3)维新运动的失败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慈禧太后以“训政”的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同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 “戊戌六君子” 被杀

  37.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豪言

  38.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39.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40. (2)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41. 思考题 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42.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853年6月)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3.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 4.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1895年5月) 5.梁启超:《变法通议》(节选)(1896年) 6.严复:《原强》(1895年3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