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2

骨 关 节 检 查 法

骨 关 节 检 查 法. 中医学院骨伤教研室 刘爱峰. 应在了解病史并完成全身检查后进行 检查部位要充分暴露 遵循“对比”原则 动作轻柔准确 先检查病变以外区域,后检查病损部位 切忌粗暴检查.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测量检查 角度测量 测量时应先确定顶点和两边,根据各关节特点确定所测运动平面,常规选用额状、矢状、冠状三面.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测量检查 角度测量 记录方法 中立位0 ° 法 以关节中立位为0 ° 如肘关节伸直时为0° ,完全屈曲则为140°,过伸为5°,记为:5° —— 0° —— 140° 此法最常用;脊柱测量可记为:.

delu
Download Presentation

骨 关 节 检 查 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骨 关 节 检 查 法 中医学院骨伤教研室 刘爱峰

  2. 应在了解病史并完成全身检查后进行 • 检查部位要充分暴露 • 遵循“对比”原则 • 动作轻柔准确 • 先检查病变以外区域,后检查病损部位 • 切忌粗暴检查

  3.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测量检查 • 角度测量 • 测量时应先确定顶点和两边,根据各关节特点确定所测运动平面,常规选用额状、矢状、冠状三面

  4.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测量检查 • 角度测量 • 记录方法 • 中立位0°法以关节中立位为0°如肘关节伸直时为0° ,完全屈曲则为140°,过伸为5°,记为:5°——0°——140° 此法最常用;脊柱测量可记为: 30º(左旋) 30º(右旋) 90º(屈) 20º(左) 20º(右) 30º(伸)

  5.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测量检查 • 角度测量 • 记录方法 • 邻肢夹角法以相邻两个肢段所构成的夹角计算 如:肘关节伸直为180°,屈曲时为40°

  6.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测量检查 • 角度测量 • 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7. 颈 部 中立位为:面向前,眼平视

  8. 腰 部

  9. 肩 关 节 中立位:上臂下垂,前臂指向前方

  10. 肘关节 中立位: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

  11. 腕关节

  12. 掌指指间关节

  13. 髋关节 中立位:膝关节伸直,髌骨向前

  14. 膝关节 踝关节 中立位:膝关节伸直 中立位:足与小腿呈90 °,无足内外翻

  15.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测量检查 • 长度测量测量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位置 • 上肢长度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 上臂长度 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 前臂长度 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 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用) • 大腿长度 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 小腿长度 膝关节内缘至内踝下缘,或腓骨小头顶点至外踝下缘

  16.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测量检查 • 周径测量 • 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大腿周径测量通常取髌骨上10~15cm处;测量小腿周径取小腿最粗处。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目的:了解肿胀程度或肌萎缩程度

  17.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运动检查 检查关节、肌肉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时的功能状态,主要观察活动的姿势、范围以及活动与疼痛的关系

  18.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运动检查 • 步态 • 正常步态两足行走时,可分为三个阶段 • 触地相从足跟接触地面开始到拇趾离开地面,又称站立期 • 跨步相从拇趾离开地面到足跟再接触地面,又称摆动期 • 双足触地相两相交替并非一个结束后另一个才开始,在一定时间内,双足同时处于触地相。步子加快,双足触地相变短;当奔跑时,双足触地相可消失。 • 处于触地相的腿是负重的,是构成步态的主要部分,承受着较大压力,因此大部分病态均能在此期表现出来

  19. 正常步态

  20.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运动检查 • 步态 • 步态检查的决定因素 • 一、两足跟之间宽度≦2—4英寸 • 二、身体重心位于S2前部2英寸,行走时垂直摆动≦2英寸 • 三、膝关节在整个触地相应保持屈曲(足跟着地除外) • 四、步行时骨盆和躯干向负重侧摆动约1英寸 • 五、一步平均长度15英寸 • 六、成人步频约90—120步 • 七、骨盆在跨步相向前旋转40°

  21.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运动检查 • 步态 • 非正常步态 • 抗痛性步态(防痛步态)患足刚落地,即迅速转为健足起步,以减少患肢承重,减少疼痛 • 短肢性步态: 患侧下肢短宿超过3cm,骨盆及躯干发生倾斜。患者以患侧足尖着地或屈曲健侧膝关节行走 • 强直性步态:一侧髋关节在伸直位强直时,患者需转动整个骨盆,使患侧下肢向前迈步。双侧髋关节强直时,除转动骨盆外,患者依靠膝踝关节迈小步。膝关节在伸位强直,走路时健侧足跟抬高或患侧骨盆升高,患肢向外绕一弧形前进

  22.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运动检查 • 步态 • 非正常步态 • 剪刀式步态:见于大脑性痉挛性瘫痪。步行时两腿前后交叉前进 • 摇摆步态: 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臀中肌麻痹。患侧负重时,躯干向患侧倾斜。双侧臀中肌麻痹或髋关节脱位时,躯干交替向左右倾斜,又称鸭步 • 臀大肌麻痹步态:患者以手持患侧臀部并挺腰,使身体稍向后倾行走 • 股四头肌瘫痪步态:患者行走时用手压住患侧大腿前下方,以稳定膝关节

  23. 第一节 测量和运动检查 • 运动检查 • 关节功能检查 • 主动运动功能 • 被动活动功能 • 肢体活动与疼痛的关系

  24.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头部检查法 • 望诊 • 神志 意识 表情 姿势 行动 对周围事物的反应 • 头颅形状 大小 位置 头皮 • 眼裂大小 眼球位置及活动 瞳孔 对光反射 • 耳鼻腔通畅?眼部瘀斑? • 舌萎缩?震颤?偏斜?

  25.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头部检查法 • 触诊 • 颅骨压痛?凹陷? • 皮下血肿? • 颅骨局限性隆起? • 鼻骨压痛?畸形? • 颞下颌关节空虚感?

  26.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颈部检查法 • 望诊 • 取坐位(严重损伤者卧位) 脱去上衣显露颈部及双上肢,两臂下垂 • 侧方歪斜? • 胸锁乳突肌挛缩? • 两肩等高? • 肤色 疮疹?肿块?瘢痕? • 生理曲度 前凸?消失?后凸? • 活动度?

  27.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颈部检查法 • 运动检查 • 屈伸50%发生在寰枕关节 • 旋转50%发生在寰枢关节 • 侧屈往往伴有旋转活动

  28.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颈部检查法 • 触诊 • 见西医《诊断学》 复习

  29.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颈部检查法 • 特殊检查 • 分离试验 • 操作: 医者一手托患者颏下,一手托枕部,徐徐向上牵引头部 • 阳性表现: 颈部及上肢疼痛减轻 • 机理: 外力牵引拉开椎间孔,减少小关节周围关节囊内压,缓解肌肉痉挛,减少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 • 临床意义:神经根型颈椎病

  30. 分离试验

  31.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颈部检查法 • 特殊检查 • 挤压试验 • 操作: 患者取坐位,医者双手手指互相嵌夹相扣,两前臂掌侧夹于患者头两侧以保护,不使头颈歪斜,以手掌面向下按压患者头顶 • 阳性表现: 颈部及上肢疼痛或(和)放射痛加重 • 机理: 使椎间孔变窄,增加神经根的挤压和刺激 • 临床意义:神经根型颈椎病

  32. 挤压试验

  33.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颈部检查法 • 特殊检查 • 屏气收腹试验(Valsalva’s test) • 操作:嘱患者屏住呼吸,收缩腹部肌肉以增加腹内压,如解大便一样 • 阳性表现:出现颈部及上肢疼痛或(和)放射痛或加重 • 机理: 增加颈椎管内压力,若椎管内有占位性病变,由于压力增加,神经根受刺激加重 • 临床意义:神经根型颈椎病

  34. 屏气收腹试验(Valsalva’s test)

  35.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颈部检查法 • 特殊检查 • 吞咽试验 • 操作: 嘱患者作吞咽动作 • 阳性表现:吞咽困难或疼痛 • 机理: 增加颈椎管内压力,若椎管内有占位性病变,由于压力增加,神经根受刺激加重 • 临床意义:颈椎前血肿 咽后壁脓肿 颈椎骨折 颈椎脱位 颈椎肿瘤

  36. 吞咽试验

  37.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颈部检查法 • 特殊检查 • 吸气转头试验(Adson’ test) (血管试验) • 操作: 患者坐位,医者手指摸到患者桡动脉,并令其上肢外展、后伸并外旋,嘱患者深吸气,头部转向被检侧 • 阳性表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机理: 锁骨下动脉穿过前、中斜角肌进入上肢,本试验增加前、中斜角肌紧张度,增加锁骨下动脉受压 • 临床意义: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肋

  38. 吸气转头试验(Adson’ test) (血管试验)

  39.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颈部检查法 • 特殊检查 •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脊神经根张力试验) • Eaten’s sign Lasequard’s sign • 操作:患者坐位,头微屈,医者立于被检侧,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患侧腕部对抗牵引 • 阳性表现:患肢放射痛或麻木 • 机理: 臂丛神经受牵张 • 临床意义:神经根型颈椎病

  40.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41.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胸部检查法 • 望诊 • 肤色 • 胸廓外型 对称?桶状或扁平? • 胸椎棘突连线正直? • 胸式呼吸或腹式呼吸? • 反常呼吸? • 胸椎后凸 加大?消失? • 胸椎棘突后突?

  42. 脊 柱 侧 弯

  43.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胸部检查法 • 触诊 • 骨触诊 • 沿肋骨走行方向触诊,有明显压痛——肋骨骨折可能 • 胸廓挤压试验(+)————————-肋骨骨折 • 肋软骨压痛高凸——————————肋软骨炎 • 胸椎棘突后突———————————胸椎病变 • 软组织触诊 • 胸壁压痛、广泛肿胀————————软组织损伤 • 肋间压痛点————————————肋间神经炎

  44.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腹部检查法 • 望诊 • 膨隆? • 静脉曲张? • 肠型? • 蠕动波? • 呼吸运动受限? • 外伤?

  45. 第二节 各部位检查法 • 腹部检查法 • 触诊 • 腹膜刺激征? • 移动性浊音? • 肝浊音界消失? • 腹部肿块?大小、界限、质地、光滑度、有无波动及搏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