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1

企业内部控制讲解

企业内部控制讲解. 连艳玲. 讲解内容. 第一部分 :企业内部控控制的概述(概念,简单的发展历程;意义;原则及形式 ;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第二部分 :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讲解 第三部分 : 《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 讲解(部分). 生活中常见的内控现象 财经重地,非请莫入 库房重地,闲人免进 请你签字 请输入你的密码 一支笔 一人为私,二人为公. 令人不爽 的告示牌. 令人烦恼的手续. 令人熟悉的 说法和做法. 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COSO1992 年提出 :

Download Presentation

企业内部控制讲解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企业内部控制讲解 连艳玲

  2. 讲解内容 •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控控制的概述(概念,简单的发展历程;意义;原则及形式;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 第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 • 第三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讲解(部分)

  3. 生活中常见的内控现象 财经重地,非请莫入 库房重地,闲人免进 请你签字 请输入你的密码 一支笔 一人为私,二人为公 令人不爽 的告示牌 令人烦恼的手续 令人熟悉的 说法和做法 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4.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 COSO1992年提出: • 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影响。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5.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 2008年6月,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关于内部控制的主客体: 传统观念和误区:主体--管理层、会计和审计人员 客体--各项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 新的观念与认识:主体--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 客体--与实现控制目标有关的所有活动。

  6.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 COSO报告中的目标:财务报表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 • 我国内部控制教材和文献中: • 1、会计控制目标(1)保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2)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3)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 2、管理控制目标(1)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2)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守执行;(3)保证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

  7. 三、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间 期望和需求 特点 内部牵制20世纪 预防舞弊,保护 以组织控制、不相容 20年代 所有者权益 职务分离为核心内容 内部控制20世纪 提高审计的效率, 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40-70年代 降低审计成本 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用于系统基础审计 内部控制20世纪 提高审计的效率 开始考虑环境对控制的影响 结构70-90年代 降低审计风险, 提出三要素:控制环境、 用于风险导向审计 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内部控制20世纪90 服务于组织目标的 提出内部控制三目标和 整体框架 年代后 实现;同时也用于 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 风险管理21世纪初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 八要素:五要素基础上细化目标 框架阶段 (2004年) 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 设定、风险识别、分析、应对。

  8.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 四、内部控制建立的意义: •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正确的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对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讲,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9. (一)、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一)、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四)、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和完整。   (五)、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10. 五、内部控制建立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11. 六、内部控制的形式 控制环境或控制基础 一般控制 按内容分类 业务控制或具体控制 • 1、 • 2、 • 3、 • 4、 应用控制 主导性控制 按控制地位分类 补偿性控制 解决:如何能够在一开始就防止错弊的发生 预防式控制 按控制功能分类 解决:如果错弊仍然发生,如何查明 侦察式控制 原因控制 按控制时序分类 过程控制 结果控制

  12.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 控制形式相关概念的理解 • 会计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单位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与会计法律、法规的遵循。范围主要包括凡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营活动。又可以分为基础控制、实物控制和纪律控制。 • 管理控制---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实现组织目标、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范围包括不能或不宜用货币反应的经济和非经济活动。又可以分为组织控制、人事控制、业务技术操作和质量控制、安全与环境保护控制。

  13. 第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 预防性控制---是指控制为防止发生错误和舞弊以及防止经营和财务风险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 如凭证的预先编号。 • 觉察性控制---是指为了查明并加以纠正已经发生的错误和舞弊而实施的控制措施。 • 如财产的定期盘存、账目的核对、内部稽核、内部审计、关键岗位人员的定期轮换等。

  14. 主导控制---是指在一项业务流程中有多种控制措施,其中有一项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程序或措施。主导控制---是指在一项业务流程中有多种控制措施,其中有一项起主要控制作用的程序或措施。 例如:材料采购流程中,有采购计划的审批----询价----采购合同的签订---材料的验收---财务部门对账单发票的审核---登记材料账----应付账款明细账---审核供应商的银行凭证、承付货款等。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验收,是主导控制,因为其他控制一单失控,尚有办法补救,而材料验收失控造成数量和质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补偿控制---是相对主导控制而言的,是对主导控制一旦失控时,采取的补救措施,也可以称为第二道防线。但是这道防线作用的发挥要看关键控制起没起作用。

  15. 如凭证连续编号可以保证所有业务活动都得到记录和反映,因此,凭证连续号对于保证业务记录的完整性就是主导性控制。在正常情况下,主导性控制能够防止错弊的发生,但如果主导性控制存在缺陷,不能正常运行时,就必须有其它的控制措施进行补充。 补救性控制,就是指能够全部或部分弥补主导性控制缺陷的控制。就上例而言,如果凭证没有连续编号,有些业务活动就可能得不到记录。这时,实施凭证、账证、账账之间的严格核对,就可以基本上保证业务记录的完整性,避免遗漏重大的业务事项。因此,“核对”相对于凭证“连续编号”来说,就是保证业务记录 完整性的一项补偿性控制。

  16. 1、分权控制 2、授权与批准控制 3、会计系统控制 4、岗位轮换控制 5、实物控制 6、预算控制 7、内部报告控制 8、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9、内部审计控制 10、运营分析控制 11、绩效考评控制 12、档案管理控制 七、内部控制的常用方法 各自功能有别,适应对象各异,产生效果不尽相同,不能 指望其中一两个方法实现全覆盖,必须借助它们的联合效应 ,进行多层面、多支撑、流程化和规范化控制。

  17. 八、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框架 • 注:2008年6 月王军发表讲话,对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做了修正:以基本规范为统领,以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等配套办法为补充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基 本 规 范 评 价 指 引 应 用 指 引 内部 控制 鉴证 指引

  18. 九、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发展历程 1、1996年12月26日财政部颁布《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并对内部控制作出了基本规定。 2、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中国证监会于1999年、2000年、财政部于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都对内部控制作出了相关规定。 3、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财政部部长王军担任主席,副主席由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担任,成员包括来自监管部门、实务界、理论界的31 位专家学者,这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又公开选聘了86名咨询专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部控制科研课题,为构建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持。

  19. 4、2008年6月2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实施。4、2008年6月2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要求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开始实施。 5、2009年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征求〈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第××号—组织架构〉等10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意见的通知》,在新增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等五个应用指引项目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用调整了修改了资金、采购、资产、销售、研发等五个应用指引。 6、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审计署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共18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在上海证卷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执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执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至此,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成和进一步完善。

  20. 第二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21. 共分为七章 五十条 第一章 总则        十条 第二章 内部环境      九条 第三章 风险评估      八条 第四章 控制活动      十条 第五章 信息与沟通  六条 第六章 监督与评价 四条 第七章 附则        三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2. 适用范围 •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3. 如何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 企业内部: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企业外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4.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 • 第十条规定: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25. 对“内部环境”的相关规定 •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五条中明确界定了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内容,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规范第11一19条对相关内容做了原则规定。作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的极端重要性显而易见,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 。

  26.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 • 第十一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27. [案例] 2007年1月,宝钢集团宣布,徐乐江接替谢企华出任集团的董事长。宝钢集团是国资委19家试点企业之一,股份公司上市后就按照上市公司要求的治理结构运作,引进了外部董事。国资委派出董事,他们代表国资委,很清晰。新加坡航空公司的董事长周俊成,香港利丰集团的董事长冯国经,都是国资委请来的,他们的身份与国有一点没关系,他们都有自己的家族公司,但是也都担任他们政府公司领导。现在,在宝钢的9人董事会中,除了来自内部的4位董事(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和职工董事),另外5个董事没有一个从事过钢铁行业。但是,他们有丰富的市场经济经验,所以对公司投资项目回报的判断非常敏锐。这些外部董事也使公司的治理更规范、更透明。同时,董事会的决策权和经营者的执行权严格分开了。董事会下设几个委员会,如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等。董事会是票选制,董事长也只有一票。

  28. 关于审计委员会的规定 • 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29. 关于内部管理手册的规定 • 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30. 关于内部管理手册的规定 • 内部管理手册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公司概况,组织结构及内部机构设置,机构职权责任描述及其负责人的任职条件及定员要求,各主要管理岗位的统一描述(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奖惩激励等):主要业务流程及相应的逻辑关系,例外管理原则及预案及有关案例等相关内容。

  31. [案例] 以下是时代日用品(集团)公司的。公司业内部管理手册的目录: 一、编制说明与体例 二、公司概况(含发展规划、核心经营理念等) 三、内部机构设置(图示)四、公司经营领导班子五、公司主要经营部门职能六、主要业务流程(图示)七、公司人力资源政策八、公司岗位责任规范(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分类详列)九、公司治理结构与制度十、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组织领导;内控机构、制度体系与流程)十一、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汇编(财务、计划、合同、内部审计、劳动人事、质 量、安全、技术、采购、信息披露等) 十二、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十三、公司危机应对预案十四,公司例外管理与特别授权 十五、企业文化(公司标示;厂旗、厂歌,;口号、企业精神等)十六、企业文化活动集锦(图片)

  32. 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 • 第十五规定: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33. [案例] 美国世界通讯公司’(简称世通)舞弊事件是由公司的三名内部审计人员在超越了授权范围以后进行追查发现的。审计人员顶住了首席财务官苏利文的压力,将舞弊行为公开。这三名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部副总经理辛西亚·库柏、擅长电脑技术的内部审计师摩斯以及内部审计部高级经理,辛西亚的助理史密斯。根据世通公司的职责分工,内部审计部只负责经营审计+从事业绩评估和预算控制,财务审计外包给了会计师事务所。2002年3月初,辛西亚从世通无线通信业务的负责人帕克那里得知一笔坏账准备被苏利文要求冲回,以提升公司对外报告盈利的消息。这件事引起了辛西亚对会计事项处理的怀疑,在审计委员会的支持下,辛西亚要求将内部审计的范围由经营审计秘密扩展到财务审计,具体工作由摩斯负责。

  34. 审计小组发现了无法解释的巨额资本性支出,2001年前三个季度,世通对外披露的资本性支出中,有20亿美元没有纳入当年度的资本性支出,也没有获得任何授权,这一严重违反内部控制的做法,使辛西亚和摩斯怀疑世通可能将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性支出,以此增加利润。但有关证据存放在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之中,必须经过苏利文的批准才能进入。他们秘密进入了计算机系统,利用信息部安装和测试新系统的机会,获得了自由进出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机会,将重点放在“内部往来”业务,收集了经营费用“包装”成资本性支出的直接证据,金额达20亿美元。此事引起了苏利文的注意,他是参与舞弊的人员之一,苏利文要求立即终止关于资本性支出的审计,辛西亚担心苏利文可能采取行动掩盖舞弊行为,便及时向审计委员会主席报告,在审计委员会的支持下,审查范围扩大了。审计人员发现,通过将支付给其他电信公司和网络公司的线路成本38.5亿美元由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性支出,世通公司虚增了公司对外报告的利润,,隐瞒了公司当年的巨额亏损。丑闻曝光后,公司于2002年7月21日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当月即被证券交易所摘牌,美国司法当局则以欺诈罪逮捕了苏利文。

  35. 关于企业文化的规定 • 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36.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站在战略高度精辟指出,“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 深圳华为的“狼性文化”(狼有三个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进攻的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 西安杨森“鹰”的文化; 九阳企业,企业文化概括为八个字,即“人本、团队、责任、健康”。

  37. 关于“风险管理”的规定 • 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 风险管理四个阶段: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 风险管理失败案例

  38.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识别风险考虑的因素

  39. 风险分析相关问题 • 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0. 风险分析相关问题 • 通过风险分析要着重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其一,估计风险的严重性,其二,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其三,考虑应该如何管理风险,即评估需要采取的措施。 • 风险分析的主体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 监事会 • 经理层 • 专业人员组成的风险分析团队

  41. 风险应对的相关规定 •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42. 关于控制活动的规定 • 第二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43. 关于不相容职务的理解 •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核心是“内部牵制” 。 • 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 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为:授权批准职务与业务经办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稽核检查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

  44. 采购与付款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1.请购与审批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3.采购合同酌订立与审核4.采购与验收5.采购,验收、储存保管与相关会计记录6.付款审批预付款执行 存货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1.存货的请购与审批,审批与执行2.存货的采购与验收、付款3.存货的保管与相关会计记录4.存货发出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5.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

  45. 关于授权与审批的规定与理解 • 第三十条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46. 例:A企业是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其品牌知名度并不高,但其产品在全国的销售量却曾一度排在前几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却在销售量居高不下的短短几年间,由于资金严重缺乏,而不得不关门停业。是什么使一家销售量居高不下的企业走向关门歇业呢?下面是A企业在销售方面的相关情况。例:A企业是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其品牌知名度并不高,但其产品在全国的销售量却曾一度排在前几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却在销售量居高不下的短短几年间,由于资金严重缺乏,而不得不关门停业。是什么使一家销售量居高不下的企业走向关门歇业呢?下面是A企业在销售方面的相关情况。 从2002年开始企业采取新的销售策略,为鼓励公司员工,制定了以实现销售收入为评价指标的鼓励政策。公司规定任何销售人员都可签订销售合同,完成指标的销售人员不但可以升职提薪,还可获得公司为其购买的豪宅。规定刚开始执行时销售质量很高,但随着完成指标人员的升职提薪,各销售网点为了完成销售指标,不惜大量的对外赊销商品,有的甚至乱打折扣折让。短短几年的时间,企业账上的应收账款就达到了1.5亿多元,随着应收账款的不断增加,企业内部资金周转困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最后不得不宣告关门歇业。而在这期间任职的各销售网络的负责人,不但拿着高薪,还住着公司配备的豪宅。 启示: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A公司在销售方面的内部控制严重不足,尤其是授权审批这一内部控制措施严重缺失,最后给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企业为保证销售量,规定任何销售人员都可以签订销售合同,可见其销售合同并没有经授权人员的审批,同时,合同拟定者同时也是合同签订者,其内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也是缺失的。

  47. 授权≠弃权 • 迪康药业集团董事长曾雁鸣对空降的曾永江贸然放权;忠诚、信任替代了科学决策,缺少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用人不疑成败局。 • 当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医药制造、医药流通、零售百货、金融信托四大产业平台,包括成商集团和衡平信托,也是导致企业失败的一个方面原因。

  48. 关于全面预算的规定 • 第三十三条规定: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49. 对全面预算的理解 • 预算是内部控制中较为重要的控制手段,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 全面预算是对企业综合,总体情况的预算,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一般包括特种决策预算、日常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三大类内容。

  50. 对运营分析的规定 • 第三十四条规定: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More Related